選鍋子我的第一要求,就是一定要輕。這真的是花了幾千塊錢買回來的教訓。之前出去旅遊,特地搬了口超級紮實的鐵鍋回來,結果用了兩三次就扔櫥櫃裡了,沒別的,實在太沉,做完菜就跟舉過鐵一樣,手臂都抬不起來。所以好用的鍋,前提也一定是儘可能輕。
日本鐵流鐵鍋33cm的中華神炒,也就1.5公斤,平時炒菜完全可以顛幾下享受當大廚的感覺~鐵流鐵鍋之所以能做到比一般鐵鍋輕,是因為它採用了純度更高的材料、工藝更精進。
鍋子的原材選自巴西、澳大利亞的高純度鐵礦石,先提煉出生鐵。再加工成普通的熟鐵,最後去除其中的雜質,製成鐵含量達到99%以上的高純鐵度。因為是純度特別高的熟鐵,所以它能被鍛造得很薄,重量自然就下來了。
鐵流鐵鍋採用「旋壓技術」,鍋壁厚度才1.6mm,鍋體輕薄,密度均勻,所以導熱非常快,中小火就能達到爆炒的效果,做出來的菜色澤口感特別好。
鐵流鐵鍋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它的導熱性能了。開火上鍋,很快就能達到400~500攝氏度高溫。短時內的高溫,可以把菜餚的營養瞬間封存,這一點用在炒蔬菜上,非常棒,能獲得鮮嫩香脆的好口感。由於導熱速度快,以前大火模式才能完成的菜品,用鐵流鐵鍋,調到中火就已經妥妥的了,非常省燃氣。
炒、煮、燜……但凡能用到的烹飪模式,鐵流都能勝任。爆炒過程中抽空拍個圖曬個照,也沒有因為翻炒不及時而濃煙滾滾。這樣的鍋體設計,不僅適用於燃氣灶,電熱爐、陶瓷爐也都統統OK。
鐵流鐵鍋本身的親油性以及獨特的噴砂工藝,會在使用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層油膜,使整個鍋體用得越久越不粘,越用越好用。我家的鐵鍋幾個月用下來,目前基本上已經可以和塗層不粘鍋的效果有一拼了,炒個土豆絲或是做個炒麵,不用重油,也能做到清清爽爽。
再來說說鐵流鐵鍋的窒化工藝。窒化鍋要比其他的鍋貴不少,這是因為它採用了更複雜的防鏽工藝。簡單來說,鐵流窒化鐵鍋經過兩次處理,即氮化處理和氧化處理,氮化處理就是窒化處理,兩處處理使鍋體更牢固,抗腐蝕性能更強,且不易生鏽,同時增強不粘效果。這一項表面處理技術,原本其實是用在航空跟汽車零部件領域的,目的就是防止金屬氧化生鏽。一隻鐵流鐵鍋完成窒化處理需要耗時7個鐘頭,這項工藝,目前日本能做的企業,不超過5家。
鐵流是日本頂上工業株式會社旗下品牌,1919年成立,是日本最早最專業的鍋具生產商之一。它是高級餐廳和酒店的御用鐵鍋品牌,在日本市場佔有率超過90%。鐵流工廠位於日本最知名的加工生產地——新瀉縣燕市。這裡匯集了日本80%的高級金屬廚具,也是著名的匠人基地,是高品質的保證。單從耐用性來講,鐵流鐵鍋是可以「傳代」的。在日本,鐵流鐵鍋不僅是當地主婦們的最愛,95%的日本餐廳也都在使用,它還被日本料理界譽為廚師專用鐵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