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公眾號_Eshare醫械匯
轉載請標註文章來源
----
12月14日,賽諾醫療公告,子公司賽諾神暢,擬以投前估值4億元實施增資擴股,此次增資將進一步推動公司神經介入領域業務的發展壯大。
資料顯示,賽諾醫療的主營業務為冠脈支架。但隨著國採的開展,冠脈支架市場急劇萎縮。賽諾的支架未在國採的範圍內,更是失去了大部分市場。那麼此時增資發展神經介入這個「易守難攻」的壁壘業務,或也是避免企業陷入泥潭的自救。
同時,神經介入領域「實力新秀」艾柯醫療近日也宣布完成數億元的B+輪融資。另外今年6-8月神經介入領域也完成了6筆融資,其中5家融資金額達到億元級,投資機構包括高瓴資本、紅杉中國等。
巨頭企業增資,資本加速進入,神經介入領域市場空間究竟有多大,為何能被市場一致看好?國內市場格局目前又是如何呢?
神經介入簡介
神經介入是疏通與修復腦血管通路的微創手術,指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支持下,經由股動脈穿刺,利用導管等輔助器械將治療器械送達病變血管處,通過取栓、擴張、栓塞等方式進行血管內治療。與傳統治療相比,神經介入技術具有創傷小、適應症較多、療效確切、術後恢復快等特點,是未來醫學的發展趨勢。
按照不同的功能及適應症,可將神經介入器械分為通路類、出血類和缺血類。
通路類:主要用於為各類適應症建立血管至目標部位(病灶處)器械輸送通路,其產品主要包括鞘、造影導管、指引導管、中間導管、封堵壓迫系統等;
出血類:針對出血性腦血管病(如未破裂動脈瘤、動脈瘤破裂等)用於封堵栓塞血管破裂處及顱內畸形血管,其產品主要包括微導管、微導絲、彈簧圈、球囊、支架、栓塞劑等;
缺血類:針對缺血性腦血管病(頸動脈狹窄、單側動脈狹窄、雙側動脈狹窄等)用於取出血栓、疏通血管,其產品主要包括微導管、微導絲、球囊、支架系統、保護傘、成像測壓、抽吸裝置等。
神經介入器械市場規模
心腦血管疾病是我國居民的「頭號大敵」,根據《2018年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顯示,2016年國內腦卒中患者數約1300萬,復發率約17.1%,每年腦卒中新發病例約200萬,且以每年8.3%增長,近10年來死亡率呈顯著上升趨勢。
神經介入作為腦血管病重症的新興有效方法,相關器械耗材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長。據統計神經介入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22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48億元,這三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9.7%。
2018年我國缺血性卒中發病數為366萬,符合出血性卒中手術特徵的發病數有54萬,隨著老齡化加劇,2025年腦卒中發病人數全國將達570萬人,預計2025年神經介入醫器械的潛在終端市場規模將達333億元。
外資壟斷,國產企業「雨後春筍」般湧現
中國神經介入器械起步晚,現仍處於發展初期。目前國內神經介入市場80%以上被外資壟斷,外資頭部企業有美敦力、史賽克、MicroVention、波士頓科學、強生等,其中僅美敦力就獨佔了60%市場份額。
在國產化率上,通路類接近30%,缺血類與出血類均不足10%,具體情況如下:
缺血性:以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機械性血栓切除術(MT手術)為例,2018年MT手術器械銷售收入CR3為90.2%,且均為外資公司(美敦力、史賽克、強生),進口品牌合計市場份額為94.6%。
出血類:以治療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彈簧圈栓塞術器械為例,2018年銷售收入CR4為93.9%,美敦力、MicroVention、強生和史塞克市佔率分別為39.5%、32.2%、16.7%及5.5%。
通路類:以導管、導絲為主,按照2018年銷售收入CR4為60.2%,泰爾茂、美敦力、雅培、麥瑞通的市場份額分別為21.70%、18.30%、10.70%、9.50%。進口品牌合計佔據市場份額約70%,其國產率略高於缺血類和出血類。
雖然神經介入市場長期被外資主導,但目前國內已有多家企業布局神經介入領域,在穿刺針,彈簧圈,支架,球囊等領域,國內企業已略有成績。
· 微創醫療
國內神經介入領域龍頭企業,目前公司共有5款神經介入醫療器械產品,分別是APOLLO™顱內動脈支架系統、WILLIS®顱內覆膜支架系統、ASAHI CHIKAI Family神經介入微導絲系列、Tubridge®血管重建裝置、Fastrack™微導管系統。
其他的新銳企業,如沃比醫療、維心醫療、泰傑偉業、心瑋醫療、歸創通橋等也在發力神經介入領域,核心產品逐漸獲批上市。
集採下,企業紛紛布局藍海市場
隨著耗材集採按下了快進鍵,集採的熱門產品一下子成為了易攻難守的紅海業務。關注競爭激烈的同質化集採產品,等著「被動挨打」,不如提前戰略布局,未來「先發制人」。
對此,除了賽諾醫療布局發展神經介入領域外,近期業內其他龍頭企業也動作頻頻,紛紛瞄準藍海市場。如:
微創醫療考慮分拆醫療機器人獨立上市。據了解,微創醫療機器人業務覆蓋腔鏡、骨科、血管介入、自然腔道、經皮穿刺五大賽道,公司自研的三款手術機器人產品進入臨床並啟動人體臨床試驗。
樂普醫療分拆樂普診斷衝刺科創板。樂普診斷主營業務為體外診斷試劑及儀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已有膠體金和螢光POCT、凝血診斷、生化診斷、化學發光免疫診斷和分子診斷五大系列技術與產品平臺。
藍帆醫療發展醫療急救護理產業。擬打造醫用基礎材料、醫療護理產品以及醫療護理產品組合產品為一體的上下遊產業鏈條,形成集群發展新格局。
隨著國內企業技術研發投入,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企業能夠在諸如神經介入領域之類的醫械藍海市場大展拳腳,未來也將有更多領域有機會複製冠脈支架國產替代成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