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英文:目標美商務部長或副國務卿
由於此前美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阿扎和捷克參議院議長維斯特奇爾等高級別官員有過「訪臺」先例,因此,民進黨當局近期正積極推動其他高級別官員「訪臺」,以此提升臺灣所謂的「外交地位」。據悉,近期可能「訪臺」的高官包括美商務部長羅斯和副國務卿克拉奇等。甚至有消息稱,民進黨當局擬藉此次美高級官員「訪臺」之際,和美國方面加強「雙邊貿易合作」。
-
擔憂澳洲龍蝦被擠出中國市場,澳藉口威脅軍事活動,幹預中企投資
該工業園目前已經得到了巴政府的支持,一旦工業園建設完成,將可為巴布紐幾內亞增加數千工作崗位,同時也會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很明顯該投資對於中巴雙方來說是雙贏的,但這卻引起了身為域外國家的美國和澳大利亞不滿,不惜動用輿論武器乃至政治幹預。澳大利亞政界人士就表示,澳方認為中企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建造的多功能漁業工業園,有可能會威脅到美國和澳大利亞在當地的軍事活動。
-
李光滿:形勢紛繁複雜,中國必須對臺灣島實施軍事和經濟雙重鉗制
其中「海馬斯」多管火箭射程可跨越臺灣海峽,岸基「魚叉」飛彈具備精準打擊海、陸目標能力,可狙擊在大陸沿海的軍事設施,M109A6自走火炮變換速度快且威力大,加上部署在海中的智能水雷,「可對犯臺兩棲部隊構成威脅」。媒體稱,美國一下子對臺出售多達7種主要武器系統,目的是「讓臺灣像刺蝟般難攻」。
-
中國是二戰以來最大威脅?美情報官員賊喊捉賊,同時試圖拉攏盟友
據《環球時報》12月4日消息,美國國家情報局總監約翰在《華爾街日報》上發布了一篇文章,題目為《中國是國家安全的頭號威脅》,他認為中國是二戰以來對美國的最大威脅,也是對民主和自由世界的最大威脅。其實美國國務卿聯邦調查局局長以及各種高官都有過類似的表態,宣揚中國威脅論也是為了轉移美國目前的國內矛盾,掩蓋西方民主社會自身的問題,特別是在疫情期間,中國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疫情防控取得了絕無僅有的成績。美國為了所謂的民主和自由,付出了29萬人性命的慘痛教訓,仍然沒有辦法使得美國認清現狀。
-
美商務部長要拉美別與中國貿易,拉美企業家有話要說
【文/觀察者網李東堯】「美國不會將拉美的領導權拱手相讓於中國!」美洲國家首腦會議將在秘魯當地時間13日開幕,儘管美國總統川普缺席此次峰會,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已在峰會前夕12日提前抵達秘魯首都利馬造勢,要求拉美國家與美國加強貿易聯繫,而不是與中國。面對羅斯的這番表態,拉美國家真的會認?
-
美媒:亞洲第一軍事強國並不是中國而是日本
【日自衛隊盛邀美軍體驗90式坦克】【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12月11日報導,雖然人們廣泛認為,中國是亞洲第一軍事強國。但還沒那麼快。事實上,這個稱號屬於日本。美媒稱,日本戰後的憲法也許「永遠放棄發動戰爭這一國家主權」,其軍隊也被冠以「自衛隊」這個好聽的名號。但是著名亞洲軍事專家伍爾澤最近指出,「不要被這些所蒙蔽」。美媒認為,日本軍人的數量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戰鬥機數量是中國的五分之一,艦隊的噸位是中國的一半。單純以軍隊數量而言,日本的確落後很多。
-
「政治正確」的拜登會選華裔當商務部長嗎?這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對拜登政府而言,如何修復貿易摩擦所帶來的各類經濟和政治影響,同時改善美國的經貿情況將會是其重要議題。 當地時間昨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稱,對於這個重要的職位,拜登已經有了自己的人選。民主黨2020年總統初選候選人,華裔企業家楊安澤或將被拜登提名出任商務部長。
-
陳一新:美再平衡亞洲戰略不會改變
臺灣中評社3月4日文章 原題:美再平衡亞洲戰略不會改變臺灣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陳一新4日在旺報發表文章說,美國國務卿凱瑞日前走訪德國與法國,似乎有點重歐輕亞。海格爾獲國會通過任命後不久即在五角大廈宣誓就職,成為首位出身越戰的美國國防部長。這兩人上任後會如何推動再平衡亞洲戰略,已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
美民調渲染中國威脅鄰國 預設立場引日菲越共鳴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美國獨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14日發布調查報告稱,中國的亞洲鄰國非常擔憂因領土爭端而同中國發生軍事衝突,還聲稱中國正逐漸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威脅」。這份調查報告是皮尤根據從今年3月17日至6月5日在全球44個國家對48643人進行的抽樣調查撰寫的。
-
【軍事外交論壇】哈格爾的軍事外交「方程式」
他的言論立即受到了一名中國將軍的挑戰,軍事科學院中美防務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姚雲竹少將對哈格爾當面質疑,「雖然美方聲稱向亞洲軍事重心轉移並不是針對中國的行動,但中方並不覺得信服,美國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新政策實際上是為了遏制中國。」互信依然不足的中美兩國軍方代表,儘管你來我往,但仍能不失風度地就兩國政策坦率地交換意見。
-
印度如何看中國和世界? 中印是對手也是夥伴
墨爾本大學澳大利亞與印度研究所和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委託開展此次民調,具體調查工作由一家有名望的國際民調公司實施。 中印:既是對手又是夥伴 不出意料的是,印度人認為巴基斯坦和中國是印度最大的外部威脅。只有9%的印度人認為中國不構成威脅,而84%的人看法相反,其中60%視中國為主要威脅。70%的受訪者贊同中國的目標是統治亞洲的觀點。
-
近日,美政府再次「捧殺」中國
最近,川普的忠實支持者,現任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約翰·拉特克利夫炮製出一篇文章,稱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威脅,企圖再次「捧殺」中國。美情報總監稱中國是美國的頭號威脅據報導,拉特克利夫發表題目為《中國是(美國的)國家安全的頭號威脅》的文章。
-
中美對新型大國關係的認知差異及中國對美政策
多尼隆說,隨著中國軍事現代化步伐加快,中國在亞洲不斷擴大的軍事存在可能會增加美中在西太平洋地區發生軍事摩擦或誤判的風險。因此,雙方要深化軍事對話,應對雙邊軍事關係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潛在的競爭。在經濟領域,多尼隆要求中國改變出口型經濟發展模式,共促國際金融穩定,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安全等全球挑戰。在網絡安全領域,多尼隆強調所謂來自中國的網絡商業竊密問題。
-
「亞洲小北約」?美日澳印「四國聯盟」針對中國
印度政府內部對華強硬派勢力近來不斷鼓吹「突破底線」的對華政策,在涉臺、涉藏等敏感問題上拋棄一個中國的立場。另外,儘管中方對印度在邊境地區開展以軍事爭控為目的的基礎設施建設表示反對,但印度仍然我行我素。據《今日印度》報導,印度計劃在「拉達克地區」和克什米爾地區至少修建10條長約100公裡的隧道,以確保軍用、民用車輛能夠在全天候氣象條件下到達中印邊境的主要地點。
-
保護主義「逆風」威脅全球貿易和經濟復甦
更重要的是,在全球經濟復甦根基不甚穩定的情況下,川普政府所挑起的貿易戰將給全球經濟帶來新的不確定性,甚至會威脅全球經濟的進一步復甦。與此同時,聲稱保護本國人民和企業利益的貿易行動,已經開始給美國經濟發展帶來消極影響。美國對歐盟、中國、墨西哥以及加拿大等國加徵的高額關稅,已經引發上述經濟體的反擊,高額關稅正在反噬美國的企業,威脅著美國的經濟。
-
俠客島:渲染"大陸軍事威脅"?蔡英文你清醒一點
她在接受CNN專訪時,讕言大陸武力威脅臺灣,並要求亞洲乃至全世界聯合起來對付大陸,「今天這情況發生在臺灣,那麼下一個國家會是誰?」島內「九合一」選舉過後,民進黨當局開啟了「極端」模式,左批「九二共識」,右打「一國兩制」,外擋「和平協議」,內阻退休政務人員訪大陸。蔡英文在這次受訪時更是拼了,不遺餘力渲染「大陸軍事威脅」。如此暴走,所為何?
-
72小時擊沉中國所有軍艦?美防長發出最新威脅,中方直接把話挑明
謝謝據環球網11月24日報導,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日前在宣布了一份內閣名單後,有美媒猜測,拜登很可能提名前副防長弗盧努瓦為美國國防部長,如果這一消息得到確認,弗盧努瓦將成為美國首位女國防部長。值得注意的是,弗盧努瓦曾在6月份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叫囂,揚言「美國軍方72小時內就能擊沉中國南海的所有軍艦」。美媒表示,弗盧努瓦很可能會繼續延續川普時期的對華強硬政策,並聯合其盟友對中國施壓,將中國視為是美國的頭號競爭對手。
-
中美綜合國力差距較大 中國仍是最大發展中國家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但是,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沒有變 美國市場調研公司弗羅斯特—沙利文公司預測,到2025年,中國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38萬億美元,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
-
IHS Markit經濟學家Hayes:亞洲部分國家潛在經濟增長疲軟,主要受到...
2019-05-23 08:34:06來源:FX168財經網 IHS Markit經濟學家Hayes:亞洲部分國家潛在經濟增長疲軟
-
亞洲小北約成型!五角大樓在新加坡重建第一艦隊,馬六甲海峽危矣
據美媒USNI新聞11月17日報導,在當天舉行的美國海軍潛艇聯盟年度研討會上,美國海軍部長肯尼思布雷斯韋特公開呼籲,美軍應該在印太地區重建第一艦隊,保證美國能夠更加全面地應對來自該地區的海上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