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經濟增長仍然充滿活力
核心閱讀今年是亞洲金融危機爆發20年。過去20年裡,亞洲發展中經濟體年均增長6.8%,增長幅度高於其他地區。多家機構分析認為,現在亞洲地區經濟增長更多依賴強勁的國內需求,抵禦外來風險的能力提高。亞洲開發銀行(亞行)行長中尾武彥也表示「亞洲經濟前景看好」。
-
新加坡:亞洲地區經濟增速最快(圖)
今年前三季度新加坡經濟分別取得了16.9%、 19.6%、10.6%的高增長,預計第四季度增長還會延續。 15%的增速將創下新加坡建國以來最高記錄,也讓新加坡成為亞洲地區今年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 什麼原因導致超速增長?
-
中國潛在產出增速與「十四五」期間經濟增長
2004年至2013年的十年間,人力資本處於大幅波動的高增長階段,但隨後增速降至5%——10%區間。主要原因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國內勞動力數量在2011年見頂後進入下降階段,目前中國跨越「劉易斯拐點」已是共識;二是我們估算的去除短期趨勢後的就業率呈現周期性下降,這一特徵也得到了很多研究的證實。TFP代表實物資本和人力資本無法解釋的經濟增長部分,通常被視為技術進步對產出的貢獻。
-
每經連線IHS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田口晴美:日經指數創近30年新高...
而經濟團隊的其他成員包括:歐巴馬任內的高級國際經濟顧問沃利·阿耶莫(Wally Adeyemo)被提名為副財政部長;尼爾拉·坦頓(Neera Tanden)被提名為白宮行政管理與預算局局長;非洲裔經濟學家塞西莉亞·羅斯(Cecilia Rouse)被提名為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CEA)主席;在歐巴馬政府時期擔任拜登的首席經濟學家的賈裡德·伯恩斯坦(Jared Bernstein
-
經濟學家激辯:最優的增長環境是什麼?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曉丹如何通過創新來激發新的增長潛力,成為備受關注的問題。「 中國經濟發展中,亟待研究的主要問題包括制度變遷、城鄉轉型、收入差距與貧困、人力資本與教育、勞動力市場改善、財政、金融的配合,國際貿易的再定位,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問題。」
-
日經濟學家:G20將展示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經濟的重要作用
日經濟學家:G20將展示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經濟的重要作用 朱曼君/國際在線 2016-09-01 17:18 來源:澎湃新聞
-
主要經濟體第一要務是提高潛在產出
原標題:主要經濟體第一要務是提高潛在產出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表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近年來,主要發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潛在產出增長下降。
-
再辯保「6」 6位經濟學家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增長
來源:新京報來新浪理財大學,聽楊德龍講《炒股必須要懂的20個宏觀數據》,理解宏觀數據的實戰價值原標題:再辯保「6」 6位經濟學家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增長圍繞著保「6」這一主題,中國經濟學界近日展開了大討論,此次新京報再次邀請多位經濟學家就多個話題展開了探討
-
...多個行業和經濟部門的增長引擎」——訪瑞士經濟學家菲利普·內爾
新華社日內瓦12月11日電專訪:「中國已成為全球多個行業和經濟部門的增長引擎」——訪瑞士經濟學家菲利普·內爾新華社記者陳俊俠 徐馳瑞士經濟學家、前貿易談判代表菲利普·內爾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多個行業和經濟部門的增長引擎
-
世界銀行經濟學家:中國仍是世界增長引擎
參考消息網2月4日報導 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2月1日刊登《別擔心,中國會保持增長》一文,作者為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經濟放緩不足為怪文章稱,中國經濟將要出現的崩盤再一次成為全球媒體的熱門觀點。
-
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曼:看好中國經濟復甦的內在潛力
伴隨全球各地不同程度地逐步放寬居家令,推進商業重啟,後新冠疫情疫情時代全球各國的經濟將如何走上復甦之路?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布魯斯·卡斯曼 (Bruce Kasman)近日在一場視頻會議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有效而迅速的疫情防控使中國成為最先邁入經濟重啟的國家。
-
印度第三季度經濟增長萎縮7.5% 經濟進入技術性衰退期
來源:央視印度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第三季度經濟增長萎縮7.5%,印度的經濟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萎縮,經濟增長進入技術性萎縮期。與第二季度經濟增長萎縮23.9%水平相比,印度國內生產總值的收縮速度有所收窄,這主要歸功於製造業的增長。儘管印度經濟第三季度萎縮的程度要低於預期,但是在發達和新興經濟體中,印度的經濟表現仍然是最差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印度今年的經濟將萎縮10.3%,這是所有主要新興經濟體下滑最嚴重的國家。
-
亞洲主要國家和地區前三季度GDP,臺灣和越南增長、香港大幅下跌
今年全球性疫情爆發,亞洲主要國家也不能倖免,但整體來看,亞洲國家相比歐洲和美洲還是相對穩定一些,尤其是東亞幾個強國穩定住了局面。另外像越南、臺灣省都是正增長,表現相當優異,增速都要高於中國大陸。雖然像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這幾個國家跌幅較大,但因為體量偏小,對於整個亞洲的經濟格局造成不了大的影響。
-
萬神殿宏觀經濟首席英國經濟學家Samuel Tombs:英國就業表現稍微讓...
2020-02-18 20:03:49來源:FX168 萬神殿宏觀經濟首席英國經濟學家職位空缺率的下降趨勢顯示出就業市場繼續受到去年夏季以來就業人數增長的影響。此外,12月不包含獎金的季度工資增長年率與11月相同,為2.1%,繼續在近31個月的地點徘徊,而平均工時下降至2018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一跡象或許暗示,目前近期的就業群體規模可能會出現疲軟現象。
-
國家統計局:明年經濟逐步向潛在增長水平回歸可能性較大 消費仍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現場注意到,有媒體表示,此前有機構預測,明年中國經濟可能會出現大約8%或者兩位數的增長,國家統計局對明年經濟會有怎樣的預測?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從11月的主要數據來看,四季度經濟運行的增長有望比三季度加快,因為無論從生產還是需求,都是在穩步回升的。
-
亞行預測:亞洲經濟出現萎縮,2021年將實現增長6.8%
亞洲開發銀行(ADB)周四發布的報告預測,亞洲發展中地區的經濟活動今年將萎縮0.4%,然後在2021年回升至6.8%,因為該地區正從19型流感大流行的影響中恢復過來。新的增長預測定期發布在《亞洲發展展望(ADO)2020年更新》中,比9月份的-0.7%的GDP增長有所改善,而2021年的前景則保持不變。但報告稱,該地區的前景各不相同,東亞地區今年有望增長,而其他次區域正在收縮。
-
「後疫情時代」下,為什麼說亞洲是全球經濟主要增長極?
若回顧這一年疫情下的經濟發展歷程,很難不注意到一種格局的轉變——亞洲成為特殊時期下全球經濟穩增長的重要力量。 各類預測已說明這一情況。5月,博鰲亞洲論壇發布《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0年度報告》,預計2020年亞洲經濟整體上出現零增長,但將是有史以來首次佔世界經濟總量一半以上。也有外媒認為,2021年的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將主要表現為亞洲的繁榮。
-
攜程高管解讀財報:國際機票業務高增長,部分出境遊需求疲軟
攜程表示,宏觀以及行業的不利因素對相關目的地的旅遊需求和酒店價格造成了一定壓力,譬如香港;交通票務業務相較二季度同比增長的放緩主要是由於相關目的地相對疲軟的出境遊需求和國際機票價格的下降。攜程預計,2019年第四季度淨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約為 8%-13%。該預期計入了近期宏觀環境和行業波動,尤其是香港地區相關事件,對增長率造成約 6-8個百分點的影響。
-
延攬五大洲80名首席經濟學家 亞洲金融智庫永久落戶黃埔
來自亞洲、美洲、歐洲、非洲四大洲19個國家和地區的60餘位經濟學家及相關代表共300餘人出席了會議。亞洲金融智庫由來自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五大洲的27個國家或地區的80家會員單位推薦的80名境內外首席經濟學家或研究部門主管組成,其中境內47人,境外33人,橫跨銀行、證券、保險、資產管理、行業協會等多個行業,研究方向覆蓋宏觀經濟、區域經濟、世界經濟、產業經濟等多個領域。四是治理架構特別。
-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展示出優異的經濟轉型能力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埃裡克·博格洛夫出席「雙循環下中國金融挑戰與機遇」研討會,現場探討中國要如何擺脫中等收入陷阱,金融如何深化改革。他指出,中等收入陷阱無關特定的收入水平,而是指國家的發展水平不能順利實現從實體投資拉動型經濟增長策略向創新拉動型經濟增長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