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文言文年齡稱謂集錦

2020-12-13 鄉村教師7788

初高中的文言文中經常會發現一些特別的年齡稱謂,各個年齡段有著單獨的稱呼方式,我們可以按一個人出生開始理出一個脈絡。

襁褓——本意指嬰兒的被子,後來以此來指未滿周歲的嬰兒。如《論語·子路》中「則四方之民襁褓負其子而至矣」。

孩提——「二三歲之間,在襁褓知孩笑,孩提抱者也」,指二三歲的孩童。如《孟子·盡心上》中「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齒齔——又稱齠齔,指六七歲兒童換牙,所以用來指六七歲的孩童。

垂髫——髫在古時候指兒童頭上下垂的短髮,因此垂髫指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

總角——古代兒童將頭髮分成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狀好似兩個羊角,所以稱作「總角」,指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如《林黛玉進賈府》中「這院門上也有四五個才總角的小斯,都垂手侍立。」

豆蔻——本是一種在初夏時節開放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所以稱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的少女時代為「豆蔻年華」。

束髮——原指男子到了十五歲,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所以束髮是男子十五歲。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因為尚未到達壯年,故稱「弱冠」,所以弱冠指男子二十歲。

而立——立,有「立身、立志」之意,而立就指男子三十歲。

不惑——本指不迷惑、不糊塗的意思,這裡指男子四十歲。

知天命——也稱知命、知非、半百,指五十歲。

花甲——指六十歲。天幹地支順次組合為六十個紀序名號,自甲子到癸亥,錯綜參互相配,故稱花甲子或花甲。

古稀——指七十歲。有一副著名的對聯寫道「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指一百四十一歲的年齡。

——指七八十歲的老人。如《左轉·僖公九年》中「以伯擺動耋老,加勞。」

——指八九十歲的老人。如《禮記·曲禮上》中「八十九十曰耄」。

期頤——指一百歲。如蘇軾的一首詩《次韻子由三首》中所寫「到處不妨閒卜築,流年自可數期頤」。

相關焦點

  • 有趣的年齡稱謂!
    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古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有些稱謂現在還能聽到,顯得形象而含蓄,深邃而雅致。
  • 84.中國古代年齡稱謂集錦
    圖片來自網絡古人對於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稱謂,也應該了解和掌握。一般指15歲至20歲加冠之間的年齡階段,因為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項脊軒志》:餘自束髮,讀書軒中。11.及笄:指女子15歲。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 雅思分類詞彙集錦-親屬稱謂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詞彙指導>正文雅思分類詞彙集錦-親屬稱謂 2012-12-19 14:23 來源:可可英語 作者:
  • 【家風文化】古代對年齡的稱謂
    【家風文化】古代對年齡的稱謂 古代對年齡的稱謂,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30篇初中文言文課外閱讀練習題集錦!有答案,趕緊收藏練起來
    30篇初中文言文課外閱讀練習題集錦!有答案,趕緊收藏練起來在初中語文的學習當中,文言文一直以來都是考試必考的內容之一,跟古詩詞一樣都是考試會篩選考察的。但是也會有一定的不同,古詩詞主要考察的是同學們的背誦理解能力,而文言文卻會在這基礎上增加很多零碎的知識點,比如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因此很多同學認為初中文言文晦澀難懂,這也就是主要的原因了。而且從近幾年的考試題型來看,中考語文對於文言文方面的考察,更偏向於課外閱讀,也就是說在考試當中會出現沒有學過的文言文篇目,這無疑也是加大了同學們的學習難度。
  • 30篇初中文言文課外閱讀練習題集錦!有參考答案,趕緊收藏練起來
    30篇初中文言文課外閱讀練習題集錦!有參考答案,趕緊收藏練起來在初中語文的學習當中,文言文一直以來都是考試必考的內容之一,跟古詩詞一樣都是考試會篩選考察的。但是也會有一定的不同,古詩詞主要考察的是同學們的背誦理解能力,而文言文卻會在這基礎上增加很多零碎的知識點,比如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因此很多同學認為初中文言文晦澀難懂,這也就是主要的原因了。而且從近幾年的考試題型來看,中考語文對於文言文方面的考察,更偏向於課外閱讀,也就是說在考試當中會出現沒有學過的文言文篇目,這無疑也是加大了同學們的學習難度。
  • 公共基礎知識:聊聊古代的年齡稱謂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璀璨的文明長河也催生了我們中國最優(fu)秀(za)的國學文化,比如說我們小時候怎麼也搞不清楚的年齡稱謂,一度給我們幼小的心靈帶來很多問號。那麼我們今天就談一談古代的年齡稱謂有哪些。(一)什麼是年齡稱謂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因為古人要比我們今人禮貌的多,所以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所以往往相應的稱謂一出來,就直接可以判斷人年齡的大小啦。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 古人時期的年齡稱謂
    人這一輩子,每一個階段都是十分重要的,也十分有紀念意義的,所以古人就根據每個年齡段表現出來的特徵,從而賦予了不同的稱謂。這些稱謂更形象、詩意的表現了人們在那個年齡段的特點。嬰兒人初生叫嬰兒或嬰孩。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結婚的年齡。笄: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滿15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破瓜之年16歲稱碧玉年華也稱作破瓜之年或者破瓜年華瓜字可以分割成兩個八字,所以舊詩文稱女子十六歲時為「破瓜之年」。
  • 古文常識:記住不再鬧笑話的年齡稱謂匯總 附例文
    ----《初夏幽居雜賦 》 宋代: 陸遊年齡稱謂總表中考語文:文言文高頻考點積累一詞多義「之」多少
  • 100句文言文經典句子集錦,列印出來當作文素材,作文定能得高分
    100句文言文經典句子集錦,列印出來當作文素材,作文定能得高分如何讓學生寫出一篇高分作文呢?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必須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把學生引入寫作世界中。基於此,小編老師整理了一份作文素材積累資料:100句文言文經典句子集錦,列印出來當作文素材,作文定能得高分。(文末附有電子版下載方式)那文中資料「完整版」如何獲取呢?
  • 古人年齡的稱謂有哪些,一起漲知識吧
    現代人每年都會過生日,從出生時算起,過一年長一歲,我們通常只用數字來記述我們的年齡。而在古代,從嬰兒呱呱墜地到耄耋之年,生命分成了許多階段,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而是用其他稱謂表示。古人對於年齡的稱謂很講究,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叫法。
  • 國學知識:你應該懂得的各種年齡稱謂
    《中國人應知的國學知識》這本書中指出,古人在提到年齡的時候,一般不直接說年歲,而是以固定的稱謂來代指。例如,我們閱讀古典著作或者古風作品時,常常會看到描寫年齡的句詞「小女子,年方二八」,這裡的「二八」是古漢語中年齡的稱謂,如果是並舉兩數,那麼就以其乘積表數。因此,年方二八,意思小姑娘剛剛16歲。
  • 中國古代各個年齡的稱謂,你都知道嗎?
    在中國古代,古人的年齡並不用具體的數字體現,而是使用其他的稱謂來指代。不同的年齡,對應不同的稱謂,這些稱謂,也沿用到了今天。那麼,中國古代各個年齡的稱謂,你都知道嗎?等到兒童年齡稍大,不再能札髮髻,頭髮自然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始齔:按照正常的生理現象,小孩七八歲的時候開始換牙,「始齔」就成了換牙年齡小孩的代稱。豆蔻:特意女子十三四歲,杜牧的詩裡有「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的詩句。
  • 國學課 | 古代年齡稱謂大全,你知道多少?
    (原標題:國學課 | 古代年齡稱謂大全,你知道多少?) 你知道古代的年齡稱謂都叫什麼嗎?今天,小編收集了古人年齡稱謂大全,古人談個年齡,都有這麼多講究!
  • 古代年齡稱謂大全 你知道多少
    你知道古代的年齡稱謂都叫什麼嗎?今天,si妹收集了古人年齡稱謂大全,古人談個年齡,都有這麼多講究!幼年初度小兒初生之時。《離騷》: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後也代稱生日。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 教資備考——古代特殊稱謂之職業、年齡、尊稱大匯總
    二、知識點講解三、試題演練【單選題】1.對聯「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再多一度春秋」中隱含的年齡是(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古代年齡稱謂的理解。古代,60歲稱為花甲之年,70歲是古稀之年。題幹中「花甲重逢」是指兩個花甲年,共120歲,「三七歲月」是指21年,總共141歲。「古稀雙慶」是指兩個古稀年,共140歲,「多一度春秋」是指1歲,總共141歲。綜上所述,對聯中隱含的年齡是141歲,故本題選C選項。
  • 古代最全年齡稱謂,30歲女子已是半老徐娘!
    在我國古代對年齡的稱謂有非常多種,可以說是每個年齡段都有著不同的稱呼,在古代年齡稱謂中我們熟知的可能有二八年華、三十而立、不惑之年等等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古代年齡稱謂的最全信息,以及古代年齡稱謂的相關介紹。
  • 文言文很難學好嗎?學好文言文、古文的秘笈
    縱觀國家的教育方向,文言文在中學教育的權重有逐年加大的趨勢,這就是告訴同學們,學好文言文變得愈來愈重要。 文言文既是中學學習階段的一個重點,同時又是個難點,據龍爪手了解,不少同學對學習文言文存在畏難情緒
  • 分享:小學家長文言文課後閱讀路徑,原來文言文也是要課外加餐的
    今天,我來分享一下一家之言,是打算怎樣來進行文言文的課後閱讀。第一,先把小學課本的文言文掃一遍。不是說文言文的課後閱讀嗎?咋又變成課文內容提前學了呢?知乎上稱它為古代段子集錦,話雖有點過,但從側面說明了它的豐富趣味性。2、歷史真實人物眾多,它講述了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群「別人家的孩子」。孔融讓梨、七步成詩、管寧割席、道邊苦李、書聖王羲之、畫祖顧愷之等等,大量的真實人物,與歷史高度重合,親子共讀,教育意義很強。
  • 古人對年齡的稱謂,0到140歲都有,快來漲知識吧
    這是論語中孔子對人生狀態各個階段的評價,也正是因為熟知這句話,才讓我們知道了從三十歲到七十歲,各個年齡段古人的稱謂。那麼其他階段的年齡古人是怎麼稱謂的呢?少年稱謂古人的年齡一般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稱謂表示,可能古人覺得這樣比較風雅吧。當嬰兒剛出生的時候,被稱為「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