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就上市的拼多多:是那些倒下的團購前輩們的血淚經驗以及網際網路...

2021-01-10 上遊新聞

即使被無數人吐槽「低質」,淨利潤持續虧損,成立不滿3年的拼多多在納斯達克還是敲響了上市的鐘聲。

從項目上線到上市,拼多多只用了 3 年多的時間,相比小米的 8 年,阿里巴巴的 8 年, 京東的 16 年,拼多多的成長速度快得令人驚嘆。雖然其創始人黃崢說,拼多多能上市七分靠運氣,但其實不然,在一個人口紅利弱化、行業大整合周期,拼多多的成功有著最關鍵的因素。

折戟沉沙的團購APP前輩們

在拼多多上市刷屏的同時,你可曾記得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團購網站:糯米網、窩窩團、F團、高朋網、24劵……這些折戟沉沙的團購APP前輩們早已血流成河。

如今,窩窩團疑是轉型,美團成為一個橫跨多種業務的平臺型獨角獸,而拉手網剛剛被爆出裁員倒閉消息,據藍鯨財經報導,「CEO先於員工離職、員工被拖欠兩個月工資無人問津。」沒想到七年前曾經輝煌一時的團購網站拉手網,會以這樣的方式來說告別。

而團購網鼻祖Groupon的處境似乎也不妙,十年八虧,7月9日Groupon被傳正在尋求被收購,阿里巴巴成為潛在購買者之一。

作為曾經那麼一個生機勃勃的行業,不知從何時起,團購網站就已經從「朝陽」淪為「夕陽」,大面積死掉,被曾經熱捧的網際網路公司所嫌棄。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從2008年團購模式在美國誕生到2013年底,短短五年時間內,全國共誕生團購網站6246家,而到了2014年1月,全國團購網站數量僅為213家,倒閉率超過九成。

縱觀那些死掉的團購網站,依靠大量廣告燒錢吸引用戶、擴大規模的模式,無疑是飲鴆止渴,面對沒有太多忠誠度的用戶,一旦燒不起錢,用戶就會毫不留情地向競爭對手遞出橄欖枝。

這或許也是美團主打外賣業務,並不斷擴展自己的業務邊界,將觸角伸向旅遊、酒店、共享單車、新零售等新業務的原因。

拼多多為什麼成功?

原因一:低價法寶

與如火箭般躥升的GMV相比,雖然拼多多的年度人均消費金額也在不斷上升,但是客單價極低。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訂單總數分別達到43億和17億,當期GMV分別為1412億和662億元,平均客單價卻僅為32.8元和38.9元。

原因二:社交平臺的崛起

截至上市前,經過四輪投資,騰訊(00700.HK)持有拼多多17%股權,成為僅次於黃崢的第二大股東。對拼多多而言,除了資本之外,最重要的是用戶在騰訊旗下所有社交產品中分享得以「合法化」,且微信近10億活躍用戶也成為了潛在的用戶池。

原因三:重金砸在營銷上

為了維持活躍買家和月活用戶的增長,拼多多在營銷上砸下了重金。這不得不提到那首總是先聲奪人的魔性廣告歌,而在地鐵、站臺、電梯廣告和視頻網站廣告等必選媒介投放渠道,拼多多還以各種形式與綜藝節目合作,包括非誠勿擾、快樂大本營和歡樂喜劇人等(附表)。據傳《歡樂喜劇人》第三季獨家冠名費用為2.5億元,拼多多本季獨家冠名費用保守估計也在3億元-4億元。

原因四:流量紅利

據《深網》報導,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大約從2010年開始啟蒙,到2013年左右開始飛速崛起,以微信、小米為代表的軟硬體場上迅速收割了從PC端向移動端千億的第一波流量紅利。

而拼多多藉助渠道下沉最廣、用戶基數最大、全面滲透線上生活的微信平臺去獲取對價格敏感的三四線城市以下的人群,這正是以前電商平臺漏掉或流失的人群。拼多多在電商紅海裡殺出一片空間。因為拼多多的活躍,業內各家紛紛跟進,2017年甚至被稱為「社交電商元年」。

通過社群的力量,讓想要購買某一件商品的用戶都集中到一起,以團體購物的需求,對賣家降價銷售形成吸引力。

另外,微信小程序也成為了拼多多爆發的另一隻翅膀。

以小程序為入口,拼多多依靠用戶拉好友拼團來快速獲取新用戶,新用戶再拉好友,不斷裂變。

縱深:拼多多速度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而拼多多的「拼勁兒」在電商圈,乃至整個網際網路行業都是罕見的。在團購前輩不斷倒下的同時,拼多多踩著「前輩」們的血淚與經驗強勢崛起。

更難能可貴的是,拼多多並不是誕生在電商呈一片藍海的「淘寶時代」。正如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崢所說,「拼多多不是一個傳統的公司。它在大家都覺得電商的格局已定,歷史書已經寫完的時候誕生。用短短三年的時間匯聚了三億多用戶,過百萬賣家,共同建立了一種新的購物模式。它的飛速增長表明它有著巨大的潛能和無限的未來的可能性。」

而拼多多本身的競爭力除了獲客成本低到「令人髮指」,還有一個則是單位員工對平臺的貢獻價值。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拼多多公司共有1159名員工,平均年齡26歲。按2017年末數據(年GMV 1412億,訂單數43億,年活躍買家數為2.45億)測算,拼多多員工人均支撐370萬個訂單和1.2億GMV,人均服務20萬消費者。

拼多多高管團隊深厚而廣泛的技術背景引領公司始終站在電商產業前沿。公司始終注重培養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實力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從而有效地設計、管理和運營平臺上的服務及解決方案。而今天陸奇的加入更將為拼多多插上人工智慧的翅膀,平臺體驗的進一步優化將指日可待。

總結

而今天,已經初長成的拼多多將走向更為廣闊的資本舞臺。雖然稚嫩,但它並不膽怯。給與其力量的除了一組組閃光耀眼的數據支撐,更因為「本分」發展帶來的紮實底氣。

新聞多一點:

拼多多發展關鍵軸

此次發行的淨收益

主要股東

拼多多活躍買家

主要收入來源:在線商家服務收入

成立以來的融資狀況

上遊新聞綜合

相關焦點

  • 拼多多殺入社區團購,「多多買菜」正式上線
    不過相比於前者,「多多買菜」的打法、效率以及戰略地位顯然有過之而無不及。 問題來了,拼多多為何此時發力社區團購?本文認為原因有三: 其一,社區團購侵蝕拼多多平臺業務。
  • 拼多多、社區團購崛起後,我覺得自己落伍了 | 2018年終手記
    今天起,尋找中國創客推出2018年終手記,記者們將講述這一年來他們的感受,也許是一件暖心的小事,也許是一位讓他們印象深刻的創業者,也許是一個觸動他們的瞬間,在其中,都會留有他們對行業的思考和感悟。2018年,中國的消費創業領域有兩件事值得記錄。一個是拼多多在美國上市,另一個則是社區團購火了。
  • 巨頭搶灘社區團購 生鮮實體店或在巨頭「降維攻擊」中倒下
    美團、拼多多、滴滴自建社區團購品牌「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橙心優選」等,騰訊重金入主社區團購板塊獨角獸電商「興盛優選」「食享會」,阿里不但投資「十薈團」,還讓旗下盒馬、零售通、菜鳥驛站、餓了麼同時嘗試社區團購。從大佬們的重視程度,就可以看出這項業務的推廣力度。
  • 成立兩年多即上市,三問拼多多憑什麼
    文/財經雜壇成立還不到三年的拼多多要上市了!儘管此前已有一些零星傳聞,但北京時間6月30日凌晨傳出消息的時候,仍然讓很多人感到震驚。要知道,僅僅兩個多月前,拼多多才剛剛完成C輪融資。這就像,剛知道鄰居家有個聰明的孩子考上了高中,沒想到過幾天就要跳級考大學了。
  • 阿里拼多多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將退出社區團購?回應:謠言!
    有消息稱,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12月12日下午,第一財經記者向上述企業求證,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回復稱:「謠言」;拼多多回復稱:「這消息沒頭沒尾的」;美團回復稱「謠言」。相關報導:阿里美團拼多多退出社區團購?分析師:這是謠傳今日,有網傳阿里馬雲、美團王興、拼多多黃崢等均表示,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
  • 推出「多多買菜」,拼多多又一次集中火力對準社區團購!
    拼多多又一次和社區團購槓上了。近日消息,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將於月底上線。當然,這並不是拼多多第一次瞄準社區團購。今年年初,受疫情影響,拼多多也曾推出線下團購工具「快團團」,協助各地商家收集社區居民物資需求、完成在線下單。
  • 滴滴、美團、拼多多等企業紛紛布局 網際網路大廠拼搶社區團購
    兩年前曾「火」過一陣的社區團購捲土重來。滴滴、美團、拼多多等多家網際網路公司紛紛布局,迅速覆蓋全國多個省份,並呈現出繼續向下沉市場發展的趨勢。主打低價方便、基於鄰裡關係的社區團購為何能迎來「第二春」?社區團購正在如何改變居民生活?社區團購好在哪兒?
  • 社區團購的巨頭擂臺賽:又見高補貼,拼多多燃起「菜籃子」戰火
    進入2020年,疫情為社區團購帶來一場「復活賽」,這個在去年一度受到資本冷落的行業迎來巨頭借力起飛。8月底,多多買菜正式上線,自打出生就帶著團購基因的拼多多這次殺向了其「模仿者」的戰場。新京報貝殼記者採訪了解到,此次拼多多採取高補貼戰略——多多買菜平臺每銷售一單,商家能抽取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的提成,這一數字遠高於其他平臺。
  • 美團拼多多如此積極社區團購,拼的是資本,要的是流量?
    一場疫情,讓生鮮電商起死回生,也讓社區團購迎來了第二春。近日,網上關於拼多多、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社區電商的評論褒貶不一,甚至連人民日報也發布犀利點評,別聚焦在補貼、低價吸客等「野蠻」行為。拋開巨頭入局社區拼團的初心,單從這種商業模式過去面臨的問題,以及未來帶來的諸多可能來分析,就可以看出,社區團購模式的存在是否會持久,對於整個零售行業,是幸還是不幸。
  • 最強團購選手拼多多入場 「多多買菜」想幹什麼?
    據一個多多買菜團長透露,入駐多多買菜,提成有十個點之多,而美團等平臺只有五個點。 此外,還有極具拼多多特色的任務和獎勵:對9月1日前成功入駐的門店,每日完成訂單任務有額外獎金——通過產品遊戲化,充分調動起團長的勝負欲,讓超市大媽和便利店大爺開展靈魂battle,爭當社區團購之王。同時,多多買菜還制定了1V1幫扶計劃,手把手教學開團,不放棄任何一個想當團長的大媽。
  • 拼多多殺入社區團購,多多買菜行嗎?
    拼多多的真實目的是?許多人都在猜測,拼多多為什麼要入局社區團購。除了生鮮電商一直沒有形成寡頭、市場大之外外,我覺得還有更多深層的原因。而拼多多選擇社區團購這個高頻的場景,能夠挖掘一部分新客戶,就是那些對時效性、體驗感更加在意的客戶。同時,在希望藉此把原有的老客戶再重新召喚回來。
  • 阿里、拼多多、美團退出社區團購業務?謠言!
    有消息稱,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12月12日下午,第一財經記者向上述企業求證,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回復稱:「謠言」;拼多多回復稱:「這消息沒頭沒尾的」;美團回復稱「謠言」。
  • 社區團購瘋狂:你家門口的菜市場,裝得下美團和拼多多嗎?
    但是,社區團團購的火併未被抑制,尤其是以美團、拼多多、京東等為首的網際網路巨頭早在5個月前,就利用巨額補貼發動了一場「閃電戰」,大勢已成,這也讓調控的結果變得不太明朗。一、美團與拼多多瘋狂燒錢,網際網路巨頭無奈應戰民以食為天,在外賣和零售市場被開發到了一定程度後,社區團購成了網際網路公司眼裡的香餑餑。
  • 2018年度網際網路上市公司虧損榜單,拼多多巨虧百億位列榜首
    作者:艾媒網去年,中國第二代網際網路巨頭們紛紛掀起IPO熱潮。美團點評、小米、獵聘、同程藝龍、映客等浩浩蕩蕩赴港上市;愛奇藝、拼多多、嗶哩嗶哩、虎牙、優信等遠赴美國敲鐘,即便身背質疑也不掩頭上光環。然而,上市之後才迎來更加現實與殘酷的考驗。
  • 進擊的拼多多,是否跑得太快?
    在拼多多之前,黃崢有過四次創業經歷,分別創辦了電商網站歐酷網、電商代運營公司樂其、遊戲公司尋夢以及拼多多的前身「拼好貨」。 直到2015年9月,拼多多才正式上線。僅用時三年,拼多多就實現了赴美上市,發行價為19美元。以2020年12月31日的177.67美元來計算,兩年時間已累計漲幅超800%。 高速增長的不止是股價。
  • 拼多多又「大出血」!多多買菜或成為社區團購一匹「黑馬」?
    2016年是的社區團購元年,而2020年是爆發年。疫情之下,被禁足在家的人們需要日常消費,社區團購站上了風口,彼時拼多多也推出了社區團購平臺「多多買菜」,供貨方限定在附近社區,可直接送貨至社區門口。
  • 社區團購湖南會戰紀實:美團、滴滴、拼多多圍攻興盛大本營
    來源:時代周報時代周報特約記者 周伊短短180天,社區團購的「紅橙黃大戰」,如默契般的將主戰場從湖北轉移到了湖南。作為國內最早開展社區團購業務的興盛優選的大本營,湖南社區團購市場由於巨頭們的殺入,瞬間進入了混戰狀態。
  • 拼多多是真的嗎拼多多0元團購是真的嗎
    你在拼多多買過東西嗎?聽說拼多多購物品平臺裡「1分錢兩個石榴全國包郵」,這樣的優惠是不是很心動呢?不過,很多消費者都對拼多多的營銷感到疑惑,因為拼多多有些商品真的太便宜了,實在難以置信。那麼拼多多是真的嗎?拼多多0元團購是真的嗎?帶著這些問題一起看看吧!
  • 拼多多創辦三年上市,市值趕上 2/3 個京東。40 張圖看懂這是一家...
    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的連續 12 個月成交總額達到 2621 億,年度活躍買家 3.44 億人,平均每個人在拼多多一年花 762 元。拼多多成立不過三年而已。雖然已經是中國第三大電商的創始人,但黃崢並不像馬雲或者劉強東那樣,在上市前就人人知道。在拼多多之前,黃崢最出名的還是跟著段永平一起和巴菲特吃午餐、以及隨李開復回國創建谷歌中國。
  • 最強團購選手拼多多入場,拋棄傳統模式,「多多買菜」想幹什麼?
    在買菜的戰場上,拼多多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疫情期間,拼多多就推出了線下團購工具「快團團」,協助各地商家收集社區居民相關生活物資需求,完成在線下單。在一番「嘗鮮」過後,上周在武漢、南昌等地正式推出了「多多買菜」,劍指美團、興盛優選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