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古代為何要用裹小腳的方式對待女性

2020-12-23 戴夢demo

纏足也就是裹小腳,毫無疑問這是君主集權專制時期產生的一種陋習。對於它的起源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自商紂王開始,那時候狐狸精妲己用一雙小腳魅惑了他,於是全天下的女性都開始學著纏足,也有人認為是開始於春秋時期,當然還有人說是隋唐年間或者五代時期。

不過可信度最高的,當是始發於北宋,而後興起於南宋。大文豪蘇軾還曾作了一首《菩薩蠻·詠足》"偷穿宮樣穩,並立雙趺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古代女性為何纏足?本文將從纏足的原因談起,看古代的女性角色。

(一)、男尊女卑,那個時代的悲哀

自南宋興盛以來,發展到明朝是為巔峰。那個時候,女人們若是腳掌過大,總是會被人恥笑。一直到清朝,還在延續著這個陋習。女孩在年幼的時候,就被強制性的用布包裹起腳來,讓它產生畸形,而後不再生長。

孫中山先生,就是因為小時候看到姐姐被裹小腳,才堅定了他推翻封建專制的決心。其實現在很多農村年過耄耋的老太太,都是從那個革命的年代過來的,她們也有很多都裹著小腳。

1. 女子弱小便為美

"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纖纖細作步,精妙世無雙"。在古代大多數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大都是以弱不禁風而又滿懷仇怨的形象出現

除了《孔雀東南飛》以外,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以及柳永筆下的青樓女子形象皆是如此。

只有女性小巧玲瓏了,只有她們小家碧玉了,男性才會激發出自己的優越感,才會在此基礎上迸發出對女性的保護欲。在當時的男性眼中,根本不把女性當成人看。他們將其當作自己的附屬品,或者一個玩具或者一個工具。

所以,根本就不在乎女性的想法。如果說三從四德是在精神上壓制女性,那麼裹小腳就是在實際行動上抑制女性。因為古時候的男子,害怕女性獨立,女性崛起。所以,就想方設法的讓她們只得依附於男性生存。

那麼,為何要用裹小腳如此殘忍的方式對待女性?

2. 徵服欲望以及"變態"審美

"一彎軟玉凌波小,兩瓣紅蓮落步輕"。古代有很多詩文,都是在讚美女性纏足的。在大男子主義的影響下,男人們自然而然的就認為女性該當如此。這才是真正的美。還經常提到什麼能遮三分醜,即使女性資質平平,那麼只要腳小也能成為她們的加分項

其實就是因為很多酸腐文人以及士大夫們的病態心理。他們常常流連於聲樂場所,將女性視作曾自己的玩物。清朝有一叫作方絢的文人,他甚至專門寫了一本關於纏足的書。他和友人聚會之時,經常就是摸著女性的腳,他認為"柔若無骨,愈親愈耐撫摩"。

"蟻頻量,紅裙隅坐。絕纓而履舄交錯,飛觴則香澤微聞"。當時的人,瘋狂到在飲酒作樂時喜歡聞女性的小鞋以下酒。這其實就是一種"戀足癖"

甚至就連蘇東坡,也是如此"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這種病態的審美思想,是自宋朝開始流傳的。於是在文人們的宣傳下,普通百姓也將小腳視作為審美的第一要義

古代的女人被教育自己就是為了男人而活著的,那麼討男人歡心,就是她們的主要工作。既然大家都喜歡腳小的女性,家裡的長輩害怕自己女兒長大了無人願娶或者被人說三道四,那麼就只能在其幼年之時,強行的裹住孩子的腳。

成語品頭論足,就能夠說明,在古代人們對女性的看法,除了臉上的容貌,就是腳掌的大小。所以,女性纏足首先就是為了滿足男性的特殊癖好

(二)、借題發揮,利用儒教壓倒女性

在北宋年間,一般只有聲樂場所的女性,才會裹小腳。但是到了南宋,這種風氣率先蔓延到了宮廷。

畢竟孔夫子曾說過"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這裡的女子與小人是專門指"人主"身邊的女性與僕從。所以,南宋的"人主們"為了不讓女子難養,就想出了讓她們纏足這個歪主意。

1. 強化統治,遏制女性發展

那些高高在上的王侯將相們,不僅害怕外人奪了自己的權力,也怕身邊的人影響自己。所以,南宋的公主和妃子們大都是裹小腳的。"建炎四年"柔福帝姬至,以足大疑之。"建炎南渡後,有位從北方來的女子,自稱是榮福公主,但卻因為腳掌太大而被懷疑。

可見,在南宋裹小腳早就成了一個普遍的現象。既然"女子難養",那麼就乾脆不斷的打壓她們。讓這些人知道,自己生來就是低於男性的,以防止其產生非分之想。"理宗朝,宮人束腳纖直",自那以後,這種風氣就逐步的蔓延到了官僚貴族階層

大家紛紛以家中女人纏足,為誇耀的資本。人家青樓女子纏足那是"工作需要",而王宮貴胄家的女子纏足,純粹就是為了滿足男性的控制欲。這是一種打壓女性思想的方式,也是一種病態徵服欲的體現。

2. 深化三從四德思想

司馬光雖然小時候砸缸,而且還寫下了《資治通鑑》,但他的思想的確是太過於迂腐。他曾說"夫天也;妻地也。夫日也;妻月也。夫陽也;妻陰也。天尊而處上。地卑而處下"。在其看來,女性就是男性的附庸。她們活著,就是為了男人。

即使自己的男人去世了,也應該為其操守貞潔,否則就是違背社會道德。既然男人們都喜歡小腳的女性,那她們就應該照辦。

後來程朱理學問世,它和儒家思想有很多的不同之處。這個思想,主要就是為了維護男權社會,維繫皇權統治而量身打造的。

它一直都在提倡"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倡導女性一定要遵守婦道。何為婦道?以夫為綱,便是最大的婦道。久而久之,女性自己也習慣了纏足。她們也會笑話那些沒有纏足的婦女。甚至,小腳還成了攀比的一種方式

明清之際,會定期舉辦曬足會,腳小者方可獲勝。如此裹小腳成了一種社會風氣,男性都以娶到腳小的女性為榮,而以娶到腳大的女性為恥辱。如果不纏足,即使嫁到了夫家,那麼也不會受到任何尊重。

(三)、禁錮女性,剝奪其追逐自由的權力

"恐她輕走出房門,千纏萬裹來約束"。古代的男性對待家中婦人,脾氣都很是暴躁。他們也害怕女性會離家出走,那麼只要其裹上了小腳,她們便無處可去。走兩步路都得扶著,又能走多遠呢,只得在家裡忍氣吞聲。

成語舉案齊眉,是形容夫妻二人和睦相處,但它的意思是妻子跪著將盛有飯菜的案子舉在眉毛上,以供丈夫食用。由此可見,古代對女性是多麼的不尊重,女性也習慣了在夫君的凌辱下生活。

1. 經濟不獨立,何以實現人格獨立

纏足就是為了不讓女性出門,不讓其參與到社會活動中來。如此,家裡的男人和她們說什麼,她們就會信什麼。就像文化閉塞,言論不自由的國度,朝廷宣傳什麼,百姓們自然就會信以為真。如此一來,人就會跟著宣傳的內容去考慮問題。

男性們會美其名曰的說,是對女性的保護,其實這就是對她們的思想禁錮。再者,古代總是宣傳男耕女織那樣美好的夫妻生活。這其實也是限制女性出門的一種方式。裹小腳也是如此,女性連路都走不了,何談出門工作或者下地幹活。

她們的紡織品,也是靠著男性出去售賣。如此一來,女性根本就沒有任何的經濟來源。沒有實現經濟自由,又怎麼實現人格自由。裹小腳,就是杜絕了女性產生經濟自由的一切可能性。讓她們永遠永遠的生活在男性的籠罩之下。

2. 讓男尊女卑變得順理成章

"男以強為貴,女以弱為美"。只要纏上了足,那麼走起路來如風擺柳,美不勝收。這就是男性控制欲的一種體現。限制了她們走路,便能阻止其外出,便可以阻止其獲取經濟來源。也可以讓她們完全服從於男性

待字閨中之時,完全聽命於自己的父親;為人婦,便成了夫君的附庸;夫君倘若早逝,還要聽命於自己的兒子,然後為夫君恪守貞操。這是對女性最大的不公平,也將古代男性的醜陋,體現的淋漓盡致。

他們根本就不把女人當成人看,把她們當成為自己刷鍋洗碗端盤子的工具,還將其美化成"女主內,男主外"。值得一提的是,裹小腳以後,女性就會有踵走路,會使其盆骨擴大,從而促進生育。男性們把她們當成自己發洩慾望的玩具,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結語:

裹小腳這種行為,十分的反人類。壓根就沒有考慮過女性的感受。通過這種殘忍的方式,來讓她們完全的聽命於男性。同時,又能夠限制其人身自由,不讓她們接觸外面的世界,使女性自出生那日起,就覺得自己低男性一等。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纏足竟然這麼變態,你見過纏足的人嗎?
    作為古代的陋習,纏足是指用布將女性的雙腳緊緊纏裹,使其畸形變小,以為美觀。古代女性一般從四歲起便開始纏足,直到成年後,骨骼定型,方能將布帶解開,也有終身纏足者。關於纏足的起源,說法不一。比較常見的說法是,南唐後主李煜的舞女窅娘,婀娜多姿,纖麗善舞,深得李後主寵愛,還專門為她製作了高六尺的金蓮,用珠寶綢帶瓔珞裝飾,讓窅娘以帛纏足,使腳纖小屈上作新月狀,再穿上素襪在蓮臺上翩翩起舞,從而使舞姿更加優美。由於窅娘的受寵,這種風氣慢慢從宮中傳到宮外,從上層階級傳至中下層階級,有人認為這便是女性纏足的起源。
  • 蘇軾為歌女寫的一首「詠足」詞,為何被現代專家評價為「無聊」?
    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詞,同樣是蘇軾在酒宴上寫給歌女的詞作。不過比起其他詞作,這首詞作卻歷代頗為後世文人歲詬病,這是為何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走進這首詞。 這首詞創作於公元1073年,當時的蘇軾任杭州通守,一次宴會他見歌女舞姿輕盈如風,於是便寫了這首詞。
  • 古代女子奇葩審美,中國裹小腳、西方束小腰,而日本欣賞不動
    古代女子奇葩審美,中國裹小腳、西方束小腰,而日本欣賞不動! 封建社會的標誌性,就是體現在人們的思想落後,以及嚴重的社會不平等現象。而不平等現象,又集中體現在男女兩性的層面之上。在封建社會中,人類和國家發展主要根據生產力。女性在體力上天生劣勢,於是在社會中局處於弱勢。
  • 古代女子纏足竟然是因為這個
    纏足是古代的一大「時尚」,不管是達官貴人家的夫人小姐還是平民百姓家的女兒,都以有雙「三寸金蓮」的小腳為傲。文人墨客對纏足也很是推崇,「纖妙說應難,需從掌上看」、「淡黃弓樣鞋兒小,腰肢只怕風吹倒」,便是蘇軾、辛棄疾這等文豪也忍不住歌詠纏足產生的纖婉「美」。
  • 古代嬪妃身上有一特殊部位,就連皇帝也不能看,是什麼部位呢
    雖然說在古代皇帝最大,皇帝說什麼就是什麼,而且任何人也必須要聽從皇帝的,但是在嬪妃的身上有一個特殊的部位,皇帝是不能夠看的,就算是皇帝想看嬪妃也是不能允許的。那麼這個部位究竟是什麼部位呢?這個部位在我們現如今來說,並不是一個隱私的部位,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對於古人們來說這是一個特別隱私的部位,如果一個女子這個部位被陌生男人所看了之後,那麼就會受到非常嚴重的懲罰。但是在我們現如今卻會在夏天將其露在外面,而這個部位就是雙腳。那麼為何古人會如此的看重雙腳這一部位呢?
  • 中國古代女性為什麼要纏足?
    纏足,又稱裹腳、裹小腳。纏足是中國一種傳統風俗習慣,到北宋神宗熙寧年間就廣為流傳。在長輩或母親的嚴酷迫下,古代的女子自五六歲時就開始纏足。纏足時候,是用長布條將拇趾以外的四個腳趾連同腳掌折斷彎向腳心,使足骨變形,形成「筍」形的尖小的「三寸金蓮」,行路時也只能以足跟勉強行走,忍受這一生的摧殘真是一件十分痛苦而殘忍的事情。為什麼古代女子要接受這樣的摧殘呢?
  • 古代男子洞房時,通房丫環為何要在一旁守候?原因令人難以啟齒
    在我國古代的時候,男尊女卑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現象。因此也產生出了許多陋習,那個年代女人的地位大都十分低下,比如說一名男性在古代可以三妻四妾,而且不會有人出來指責,但是一名女性就必須從一而終。再比如說古代的一名女子,未出嫁時在家要聽父親的,聽哥哥的,等到出嫁了就要聽從丈夫的,自己可以說是沒有任何話語權。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更是成了那時檢驗女子道德的標準,到了宋朝時期甚至還出現了女人裹小腳這樣的陋習。可以說,古代的女性,完全就是男性的附屬品,男人的一個態度一句話就可以隨意斷定一名女性的生死,哪怕這個女人出身富貴。
  • 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老祖宗的講究有道理嗎
    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老祖宗的講究有道理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母親還健在的時候,就不要為自己慶祝生日了,而父親還健在最好不要留鬍子。那為何這樣說呢?有什麼道理呢?所以古人說「母在不慶生」也是孝道的一種體現,要告訴我們母親不容易,要好好孝順。特別是在自己生日這樣特殊的日子裡,更要好好陪伴母親,讓她感受到關愛和孝順。二、父在不留須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父親還在世的話,兒子就不能留鬍鬚。
  • 古代女性纏足是個「歷史之謎」,何時產生,何以流傳千年?
    有人說是起源於隋朝,有人說是唐朝,亦有人說是五代,更有甚者稱夏商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小腳的女人,可謂是眾說紛紜,各不相同。但根據考古學家探索發現,距今年代最早的纏足鞋出土於南宋時期,因而就目前來說纏足應起源於南宋時期。
  • 西方媒體喜歡拿「裹腳」說事情,那西方的「束腰長裙」怎麼說?
    01前言中國古代女性有一種叫「裹腳」的習慣,在她們還小的時候,長輩們會拿織物將她們的腳纏起來,直到她們的腳變成小腳為止。西方媒體常常拿這個習慣說事,抨擊中國古代不尊重女性。2、舊時中國女性和她們的"裹腳"關於"裹腳"的最早開始時間,目前是眾說紛紜,有說早在夏朝就有了,也有說從隋唐時期開始的,還有的說是從宋朝才開始有的。不過關於是從什麼時候興起的倒是有共同的答案,宋朝的時候很多貴族女性習慣"裹腳",搞得當時的文人墨客常以"小腳"代指女性。
  • 揭秘古代裹腳的女人 三寸金蓮如煙盒般大小
    ,纏的時候痛苦難當,纏好要用針線緊緊地把裹布縫起來,硬擠進尖頭鞋裡,然後要求少女到處走動。腳最小、繡鞋最精緻的女性得到的好評最多,也最能博得男性的歡心。當地有些歌謠就描寫了男子挑選對象以腳小作為重要條件:「看我腿,是好腿,紅綢褲子綠穗穗。看我腳,是好腳,梅花高底菜碟擱。
  • 古代女子為何痴迷於纏足?清代一文人說出真實原因!
    在封建時代,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陋習,就拿女人裹小腳來說,真的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這麼病態的纏足,為什麼要叫它「三寸金蓮」?把女人的腳硬生生的掰成這樣,她們的父母就不心疼嗎?古人的想法,還真是難以捉摸。事實上,每個時代都有它的時代特徵,在封建禮教盛行的時代,存在著這樣的陋習也是很正常的,這不僅僅跟當時人們的愚昧思想有關,還與當時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脫不了干係。那麼,古代女子痴迷於纏足,真的是因為地位低下,以及嚴苛的封建禮教造成的嗎?在封建社會,纏足可以說十分盛行。
  • 古代女性生孩子時,為何要不斷地燒水,這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
    在這篇文章,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古代女性生孩子時,為何要不斷地燒水,這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 現在很多古裝劇為了突出男主與女主的情比金堅,便都會選擇在裡面加入大量的感情戲份,就比如生孩子的鏡頭。
  • 古代日本有些女性將牙齒染黑,將眉毛剃掉,為何如此特殊的裝扮?
    黑齒,除眉,還要在額頭兩處點上「殿上眉」,古代日本女性這樣的妝容說實在的,很難與中國人的「審美」的美扯上關係,但實際上,日本古代女子這樣的妝容,有一部分就是來自於中華的化妝文化。日本古代女子,只要是化上了「黑齒」,那麼其實就可以叫做「婦女妝」,這和伊斯蘭教的婦女帶上頭巾是一個道理。
  • 穿網紅束腰褲導致的子宮脫垂、漏尿等問題正在毀掉中國女性...
    其實束腰並不是當代的產物,早在古代歐洲(約16世紀到19世紀之間)就已經盛行一時,當時的束腰與我國古代的裹小腳一樣是畸形的審美,是對女性的一種不平等對待。隨著社會進步,這當然已經被摒棄了。誰知,現在又被拾起,還被賦予新的功能,諸如「瘦身、盆骨矯正、輔助訓練、改善產後鬆弛」等。這些在專業醫生看來是會導致的損傷,竟成了它的功用,一種賊喊捉賊的既視感。
  • 女人小腳和盆栽有何關係,一群外國人卻從中看透了古代精英的怪癖
    女人裹小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朝,據說女人裹小腳的起因是來自於宋朝理學家們的推捧,其中不乏蘇軾等文學大儒的推崇。這些理學家和文學大儒,作為古代社會的政治精英,其推崇和愛好自然也就影響了整個社會風俗的形成。
  • 古代女性為何要依附於男性?有哪些因素影響著女性的地位?
    在皇權面前,連方孝孺這樣頂級的社會精英說被誅殺十族就被誅了。 你覺得皇帝已經站在了整個階級壓迫的頂端了,按照中國封建的那一套下來,大部分個王朝都很難堅持到400年,很大原因是因為土地兼併。 你以為封建社會父權就局限在搶老婆?我個人的淺見就是宗族社會是父權的一個表現,在很多南方比較閉塞的地方,有些老人甚至還帶有某些遺風。
  • 讀《詩經·摽有梅》看古代女性如何用委婉和大膽的方式表達恨嫁
    網際網路上有一個流行詞「恨嫁女」,指的是超過適婚年齡卻的女性,她們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伴侶。事實上「恨嫁女」自古就存在。讀一讀《詩經》中的《摽有梅》這首歌,看看周朝早期的女性是如何表達她們渴望結婚的。「X」(bio)有梅,事實上有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