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奇葩審美,中國裹小腳、西方束小腰,而日本欣賞不動

2020-12-15 騰訊網

古代女子奇葩審美,中國裹小腳、西方束小腰,而日本欣賞不動!

封建社會的標誌性,就是體現在人們的思想落後,以及嚴重的社會不平等現象。而不平等現象,又集中體現在男女兩性的層面之上。在封建社會中,人類和國家發展主要根據生產力。女性在體力上天生劣勢,於是在社會中局處於弱勢。言行舉止都要迎合男人的喜好,而各個國家的陋習,正是這種不平等待遇的表現。那麼古代各國都有哪些陋習呢?

從今天來看,女人裹小腳實在看不出有任何的益處,唯有古代那個變態男權社會下供男人們欣賞愉悅而已。壞處卻是一大堆,裹腳的女人往往走不了遠路程,走起路來顛顛拐拐,本來是正常人卻為了所謂的美觀摧殘成「殘廢」。所以,過去西洋人視中國人為「東亞病夫」的時候,總以中國女人的小腳作為中國愚昧、落後的象徵。

束腰是西方國家以往的「陋習」,在當時很多歐洲女人都以纖細的腰肢和傲人的胸部為美,所以她們在未成年的時候就開始穿上束腰帶。因為束腰讓他們的胸部受到擠壓而更加傲人,她們也是因為如此才會受到西方男性的喜愛。因為束腰的原因幾乎把她們的內臟擠壓的變形,這樣她們幾乎吃不下東西,也就導致了營養不良。

我們看日本的很多古裝電視劇,都會有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雖然他們大概就是我們唐朝流傳過去的,但是到底是改變了一些東西,特別是他們有一個習慣,就是每一個化妝的時候,都會將自己的臉圖的很白,但是這樣就會顯得牙齒比較黃,所以他們乾脆就將自己的牙齒塗黑,簡直是不能讓人忍受。

相關焦點

  • 「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古代為何要用裹小腳的方式對待女性
    孫中山先生,就是因為小時候看到姐姐被裹小腳,才堅定了他推翻封建專制的決心。其實現在很多農村年過耄耋的老太太,都是從那個革命的年代過來的,她們也有很多都裹著小腳。1. 女子弱小便為美"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
  • 古代日本有些女性將牙齒染黑,將眉毛剃掉,為何如此特殊的裝扮?
    黑齒,除眉,還要在額頭兩處點上「殿上眉」,古代日本女性這樣的妝容說實在的,很難與中國人的「審美」的美扯上關係,但實際上,日本古代女子這樣的妝容,有一部分就是來自於中華的化妝文化。日本古代女子,只要是化上了「黑齒」,那麼其實就可以叫做「婦女妝」,這和伊斯蘭教的婦女帶上頭巾是一個道理。
  • 古代三大陋習:中國裹腳,歐洲束腰,日本的欣賞不了!
    古代三大陋習:中國裹腳,歐洲束腰,日本的欣賞不了! 現如今我國已經步入了正軌,其實在封建社會的時候,社會上存在不少的陋習,其實大多遵循的都是女人,這也恰恰說明了當時女人的地位十分卑微。下面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 中國古代女子髮型變遷史,日本女子原來仿的這個朝代?
    溫庭筠的這首《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鮮明的描寫了古代女子精心化妝的過程。在中國古代,人們十分看重毛髮,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孝之始也。除非極特殊的情況,一般人是不會去剪自己的頭髮的。而女子對於頭髮更為看重,髮型以及髮飾對她們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妝容。
  • 中國古代對男子的審美標準 現在的「小鮮肉」可不受推崇啊!
    中國古代對男子的審美標準 現在的「小鮮肉」可不受推崇啊!時間:2017-04-29 16:33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古代對男子的審美標準 現在的小鮮肉可不受推崇啊! 當今審美觀方面出現一個專用詞「小鮮肉」,形容五官清秀、皮膚白嫩、衣著時尚的妙齡男子。
  • 為什麼古代文人偏愛小腳?網友:好醜
    所以那些講到隋朝的故事的,大多是民間傳說,真實性並不可靠。美國學者高彥頤通過研究證明,六朝時代和唐代的詩文中,有大量的關於羅襪、鞋帶的描寫,這是詩人們對理想女性的描繪。但是,中國雖然有漫長的男權社會歷史,但男性審美還不足以讓如此大量的女性自殘。所以,不要以為我們的祖先變態到喜歡殘疾了的雙腳,這完全是誤解。
  • 中國古代女性為什麼要纏足?
    纏足,又稱裹腳、裹小腳。纏足是中國一種傳統風俗習慣,到北宋神宗熙寧年間就廣為流傳。在長輩或母親的嚴酷迫下,古代的女子自五六歲時就開始纏足。為什麼古代女子要接受這樣的摧殘呢?古代女子纏足有以下三個重要原因:其一,是帝王的意志作為前導,促進了纏足之風開始;其二,是因為古代獨特的審美觀念,進一步推廣纏足而使之流行;其三,是因為與性道德有關,從而鞏固纏足的徹底實行。從纏足的起源來看,纏足最先源於以纖巧的足部和舒緩的步態為高貴的理念。
  • 古代女子為了變漂亮有多拼?不惜以生命作代價,讓現代人後背發涼
    從古到今,女孩子最重大的任務就是變美,現在變美的方式可以說是千萬種,整容,化妝,飲食調理,運動塑形等等,那麼古代女性是如何變美的呢?慈禧太后我相信大家並不會陌生,作為太后的她怎麼可能不愛美呢。但是她的保養方法也相當奇葩的。
  • 古代中國美女的三圍標準:胸圍不高臀圍高
    本文摘自:中國青年網,作者:佚名,原題為《古代中國美女的三圍標準》  胸圍:古代中國人對女性的胸圍要求不高,對擁有一雙豐滿隆起的乳房的女性也頗不以為然。其實,古代男子欣賞的女性乳房是恰堪一握的丁香乳。
  • 都說歐美臉高級,我覺得古代審美更好看呢!
    各位小寶貝大家好鴨,我是最近沉迷《長安十二時辰》的追劇阿醬,雖然劇已經播完了,但我已經上頭了,一直在劇裡走不出來。我是一個不太喜歡看古裝片的人,覺得現在許多古裝片審美不在線。妝容是亂糟糟的現代妝,頭飾是隨便去義烏小商城淘的批發小飾品,衣服顏色跟打翻了調料盤一樣花裡胡哨的。
  • 為什麼會感覺古代畫像的女子不美麗甚至是醜,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我國古代作畫講究寫意不寫實,以前學畫畫的時候,老師講究國畫的意境,不求你多像,只求你有那份感覺,對女性的玉兔,柳腰等等都是有一定規範的,打個比方,作為古代作畫者,我畫這個女人肯定把她往前人提到的美女身上靠,你一個水桶腰,我也只能把你畫的很細,然後被畫者滿意,才有錢賺不是,即使你是現代美女的模板
  • 清朝客家女子為什麼不裹小腳?原因很意外
    女子纏足現象在清朝達到歷史上的高峰,漢族人家的女子無論貧富,從幼年起幾乎都裹起了「三寸金蓮」。如果不纏足,就會受到普遍的嘲笑。但是我們都知道一個現象,作為漢族分支的客家人,沒有纏足的習俗。客家女子為什麼不裹小腳呢?
  • 只穿和服不穿內衣?古代的日本女人,如何趕上穿內衣的時髦?
    眾所周知,日本的文化保留得非常好,但是,在看到它好的一點的同時,同樣也有著很多奇葩的文化民俗。日本的某些文化,放在世界範圍來說,都是奇特無比的。在中國古代,女子的地位向來是不甚高的,這些今天可以說有了三百六十度的大轉變。而看看我們的鄰居日本,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男性在社會上都有著絕對的主導地位。
  • 歐洲束腰、中國纏足、日本超恐怖、畸形審美對身體有什麼創傷?
    歐洲束腰、中國纏足、日本超恐怖、畸形審美對身體有什麼創傷?「楚王好細腰,宮女多餓死」,古代,不論是中國還是西方,都是男權社會,在男權社會,女性自然成了附屬品。很多女性僅僅北看作是生育繁衍後代的機器,後來人類變得文明了,女性又被當成了審美的對象,如同一件物品。歐洲束腰是中世紀時期的一種潮流,提供了女人的「第二種骨架」,幫助她們打造符合時代要求與身份地位的體態。
  • 中國自古就有「蘿莉」文化,後被日本學習,成了今天的二次元
    但實際日本的這種蘿莉文化,並非是日本創造的,而是他們對中國和其他文化進行了學習和發展所形成的。實際上,中國早在古代就有「蘿莉文化」。 而杜牧所處的時代正是唐朝,也是日本派遣唐使大幅地向中國學習漢文化的時候。可以想見,當時的日本肯定是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中國對於女性的審美的。
  • 中國古代有望聞問切中草藥,外國古代生病怎麼治?這些手段真奇葩
    在這篇文章,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中國古代有望聞問切中草藥,外國古代生病怎麼治?這些手段真奇葩。 中醫藥學對中國乃至全世界來說,都是一筆十分寶貴的財富,如今有很多難以治癒的疾病都可以從中醫古籍上找到發現。
  • 日本古代男子的造型,地中海款式,為何一定要把中間頭髮給剃光
    引語:看日本的古代電影,我們都會看到日本男子的造型非常奇特。日本古代男子的審美跟我們中國人的審美不太一樣。日本古代男子的髮型會把中間給全部剃光,只留兩鬢的頭髮,紮成一個髮髻。而我們中國男子都是束髮,像女子一樣都是留著一款長頭髮,只不過中國男子的髮型就比較簡單,不像中國女子那般複雜。日本男子都那麼喜歡這款髮型,還為這款髮型取了名叫月代的名字。這是為何呢?這還要源於一場戰爭說起。
  • 西方媒體喜歡拿「裹腳」說事情,那西方的「束腰長裙」怎麼說?
    01前言中國古代女性有一種叫「裹腳」的習慣,在她們還小的時候,長輩們會拿織物將她們的腳纏起來,直到她們的腳變成小腳為止。西方媒體常常拿這個習慣說事,抨擊中國古代不尊重女性。筆者在查閱了一番資料後,發現這還確實是一種規則,西方女性在少女時期就開始被長輩們進行束腰,在她們長大後會顯得腰特別纖細,再穿上特定的長裙,她們的身材就會得到很好的展現,進而會把她們的顏值往上抬一個臺階。
  • 古代女性的漢服下穿的是什麼?中國女性內衣的發展和變遷
    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女性上身的內衣簡直反應了人類的當時的文化和觀念還有文明的進步啊!我們都知道漢服的發展和變化,而對於古代女性漢服下面穿的是什麼?因為這話題的隱晦,了解的人並不多。那麼讓我們看來看看中國婦性內衣的發展和變遷吧。真正成形的內衣是在先秦時期。那時稱之為「褻衣」從字面意義我們也能理解古人對這一方面的避諱,如果我們現在一直接受的教育,也是如此。到了漢服,說法了有了變化,叫做「抱腹」或者是「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