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孩子對爸爸媽媽們講:爸爸媽媽,等我長大了,我要當灑水車司機/我要開攪拌車/我要開挖土車等等這些小小世界裡面的純真期待,每一份期待都是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當孩子說「我長大了要當灑水車司機」時,你的回答,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聰明的父母,都是擺渡人
一度爆火的青島王恆屹,被撒貝寧稱為「行走的中華小詩庫」。3歲就能出口成章,5歲上臺《詩詞大會》,大學生都難啃下來的《將進酒》,他可以流暢地背誦全文。
網上有大量的文章在討論,這樣聰明的孩子,都是怎麼教出來的?所有文章總結成四個字,就是:刻意引導。王恆屹不滿一歲時,媽媽就經常念古詩詞給他聽,一邊學說話,一邊背古詩。但到了識字年齡的王恆屹,開始厭倦學習,奶奶就用王恆屹自己背的詩「幼不學,老何為」引導他繼續認字背詩。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出自也普通家庭的孩子竟然有如此成就。
一個個普通的家庭,因為教導出了優秀的孩子,引起無數人的羨慕。如果這些孩子可以成功,你家的孩子也一樣可以。因為孩子天然是一張白紙,只要你用心引導,他就能帶給你想像不到的驚喜。
斯坦福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做過一項調查:「只有20%的人從小就知道自己長大想做什麼,而剩下的80%,並不知道自己的優勢所在,只是對很多事情都很感興趣。」
我們給予孩子的引導越多,孩子就會越來越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長大後想做什麼。這個過程很辛苦!然而做父母沒有不辛苦的。可當你穿過荊棘就會發現,今天你對孩子的循循善誘,都是將來你最大的自豪。
最後,小編有話說:我們都是普通人,和孩子一起生活,不僅需要我們付出耐心,還要有智慧。花一點時間,傾聽孩子的感受、包容孩子的無知、引領孩子去尋求更多的解決之路。在孩子提出想法時,幫孩子做加法,讓他們知道除了眼前看到的,世界還很大,未來有無限選擇。眼光長遠的父母,懂得引導孩子主動思考未來。
本篇【「媽媽,我想開挖掘機」:聰明的父母,從不說這句話】共有上中下三個部分,更多精彩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