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式生育困境:福利缺位時,女性只好選擇少生或不生

2020-12-22 第一財經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職場媽媽生存報告》的譯者之一汪洋時間自由,很少有凱特琳·柯林斯訪談中那些職場媽媽所面臨的崩潰感受,而是和事業家庭能兼顧的瑞典媽媽比較像。在職場競爭壓力同樣很大的中國,能有這樣的狀態無疑是幸運兒。

汪洋選擇翻譯這本書,是緣於她對女性成為媽媽後各國出臺政策的關注。她說,瑞典從昔日「大男子主義流行」到如今共同育兒,成功轉型的背後顯示了政府的決心。而義大利從歐洲生育率最高的國家滑到最低,如此大的反差背後則表明,當政府的社會福利政策缺位時,無助的女性只好選擇自我保護,那就是少生或者不生。

轉變政府的決心

第一財經:作者調查的4個國家中,瑞典職場媽媽滿意度最高,原因之一是瑞典男性普遍參與家務和育兒,這一變化僅僅通過一代人的努力就實現了。你認為其中最重要的啟示是什麼?

汪洋:政府的決心。政府從上到下推動一件事情,如果真有執行力去做,是比較容易做下去的。從規定男性必須休育兒假,到鼓勵平分假期,再考慮到爸爸媽媽休假期間收入的平衡,瑞典政府都是很細緻地從上往下去推動。我有個朋友的老公是瑞典人,30多歲,恰好就是被改變的這一代,他們家就沒有「這件事情媽媽來做,那件事情爸爸來做」的說法,都是今天誰在家誰就做所有的家務。她老公從小就接受了男性也要參與家務和育兒的觀念,不管是做飯還是打掃衛生,一切都變得非常自然而然。

第一財經:義大利曾經是歐洲生育率最高的國家,現在卻降至最低。如此巨大的變化背後,哪些教訓尤其值得吸取?

汪洋:義大利和瑞典確實對比非常鮮明,兩個國家都在歐洲,但差別還是挺大的。瑞典是政府社會福利「大兜底」。而義大利因為經濟狀況不好,老齡化嚴重,政府在社會福利方面做得就不夠,沒有從上到下的推動力量,導致很多事情落到小家庭身上。義大利男人本身家族觀念比較重,這樣養孩子肯定就要仰仗老人幫忙。但現在年輕人也不喜歡別人幹涉自己的生活,而且很多義大利女性在接受作者訪談時也說,義大利「媽寶男」特別多,這時政府如果還不作為的話,擔子就全部落在女性身上,那年輕人自然覺得乾脆不生。

第一財經:國內很多職場媽媽都羨慕德國女性可以休三年產假,但沒想到看了作者的研究,很多德國女性對這個福利政策並不太支持。這是否也說明,政策制定與維持女性事業發展上,還是有很多需要考慮的地方?

汪洋:說到底還是個人能否有自由的選擇。德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福利悖論」,他們之前一直是給媽媽三年的育兒假,看似很寬鬆的家庭政策,但工作的母親並不歡迎這個政策,因為女性想有一些事業追求的話,三年在家帶孩子有非常大的影響的。但德國「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又非常深入人心,放下孩子出門工作的媽媽會被指責為「烏鴉媽媽」,有事業心的媽媽則會被蔑稱為「事業狗」。而且三年產假裡主要還是母親在承擔育兒責任,所以最近幾年德國的育兒假已經改成一年,在這樣的情況下,目前德國的媽媽們70%都在從事兼職工作。

女性被逼著選擇安穩

第一財經:這幾年隨著二孩政策放寬,中國全職太太的數量也在增加。無論是電視劇《三十而已》掀起的「全職太太算獨立女性嗎」的討論,還是華坪女高張佳梅校長反對學生做全職太太,類似話題總是容易引起激烈爭論。你怎麼看待這些爭論?

汪洋:現在是整個社會都逼著女性在職場媽媽和全職媽媽之間做一個選擇。你如果想要做職場媽媽,就得怎麼樣,要做全職媽媽,又得怎麼樣,好像背後有種象徵,或者給人貼標籤。這種情況本身就不太好,一個比較開明的社會不會對某個群體有過多關注。而且在中國,女性生育後如何選擇,也取決於進入怎樣的職場。有些單位工作比較安穩,女性懷孕後沒有明顯影響,所以生育意願就比較強,也願意繼續在職場上打拼。但在一些壓力大、工作強度大的公司,確實有些女性就不敢懷孕,因為一旦懷孕肯定會在公司被邊緣化。

這樣的環境就會逼著女性去選擇,想去更友好的地方,所以每年那麼多人想考公務員,甚至我還看到有女孩子就去考博,然後考完就懷孕,因為考博士的時候導師不會問你有沒有生育計劃,但找工作肯定會被問。

另外一點,這兩年全職媽媽的話題比較引人關注,背後其實有個變化,就是做全職媽媽的人不一樣了。以前的全職太太是家庭財富達到一定程度以後,女性做的自願選擇,就像港片裡的豪門媳婦、豪門太太一樣,家裡有足夠的物質條件,不用出去掙錢。但這兩年,很多普通女性也加入全職太太的行列,她們自己收入不是太高,孩子又沒人帶,請保姆一個月就好幾千,算算還不如全職自己帶得了。但這樣對女性的職業發展影響會很大,因為工作斷檔時間越長,再接上的可能性就越小,就算回到職場,也只能降級做低檔次的工作。其實是不友好的社會環境逼著一部分女性做了全職媽媽,但這不是她們願意的。

第一財經:這幾年中產階層媽媽的「密集母職」這個現象也被討論得比較多,很多職場媽媽都覺得現代社會對女性要求太高了,是女性面臨的一種新壓迫。你贊同嗎?

汪洋:應該是的,「密集母職」這個詞就是把很多指責強壓在媽媽頭上了,認為就是該媽媽做的事情,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我想,借用這兩年比較流行的一句話來說就是「不要你覺得,要我覺得」,女性更重要的是做到能自我接納,你覺得自己做到了,自己能做得最好,那你就是好媽媽,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太在意外界的評價。

《職場媽媽生存報告》

[美]凱特琳·柯林斯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 2020年10月版

相關焦點

  • 少生可以強制,多生需要福利:人口老齡化與生育政策
    臺灣地區的超低生育率一直頗受矚目,臺灣可說是世界最低的生育率的地區之一,目前臺灣也面臨超低生育率及接踵而來少子女化等問題,該文發現臺灣和南歐地區的人口和社會發展有雷同之處,遂對南歐情況進行了分析。有學者認為超低生育率和社會自由主義和經濟去管制化有關,影響有二:提供女性在家戶之外的性別平等機會;兩性在日益競爭的勞動市場中能選擇避免風險。
  • 「不必生」「不想生」「沒有條件生」——臺灣女性生育意願持續走低
    新華社臺北5月7日電(記者李建華 劉剛)母親節即將到來,臺灣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7日公布一項調查顯示,臺灣女性生育意願持續走低,「不必生」「不想生」「沒有條件生」成為越來越多女性的共同心聲。這項名為「2019年臺灣女性生育意願與育兒現況」的調查報告顯示,有四成六的育齡女性(20至44歲)認為「不一定要生孩子」,高達六成一的育齡女性「沒有計劃要生或再生孩子」。探究不願再生育的原因,調查顯示,有六成四的媽媽表示「經濟狀況不允許,無法負擔育兒費用」,也有超過四成的媽媽說「無法保證給孩子理想中的生活」。
  • 我國陷入「催生」困境!國家鼓勵生育,為何居民卻不願意生?
    我國陷入「催生」困境!國家鼓勵生育,為何居民卻不願意生孩子?推薦語:現如今,很多經濟發達的國家都面臨著人口老齡化,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大問題。比如日本和韓國等國家,這些年來就面臨著嚴重的生育危機,由於他們的養老保障制度非常的完善,以至於很多的年輕人選擇直接放棄結婚、生育,導致人口出生率嚴重下降。
  • 德國生育福利很好,生個孩子獎勵幾十萬,為何還是很多人不願生?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不喜歡生娃的趨勢也在逐步上漲。其中最大的原因還是壓力太大,寶寶出生之後你肩上的負擔就更重了,從小開始要負責吃喝拉撒,還要將他教育好,操心他的學業,防止他不被坑蒙拐騙,總之生了娃之後都得圍繞著娃轉,這些都不只是錢的問題,還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國家,為了生育設置獎勵,生個孩子就可以獎勵幾十萬,但最後的情況卻是依然沒有多少人生娃,這個國家是哪個呢?
  • 生二胎,將來可能遇到七個困境,明智選擇,不能大意
    有人說,人生就是你在臨死前要經歷的一段世間旅程,向死而生是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任何人都逃脫不了,雖說選擇了不要後悔,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哪個不想讓自己的人生少點後悔和搖擺,多點事後的坦然。生二胎,幾乎是擺在每個女人和家庭的問題,但是,生二胎將來可能會面臨哪些困境呢?要不要生二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高齡二胎生育,生與不生,聽醫生怎麼說
    44歲高齡,糾結生不生育二胎,醫生你的意見?醫生,我44歲高齡,糾結生不生育二胎,想聽聽你的意見如果你已經糾結了好多年的話,我認為你可能也糾結不了多長時間了,因為你已經44歲了,高齡生育本來就是個比較困難的事情
  • 教育追求還是生育本能? 女性讀博+生娃遭遇窘途
    前不久,科學網博文《女博士的生育困境》引發了關於女博士生生育問題的大討論。截至發稿,僅該網站已有十多篇相關博文陸續發表。  由教育部發布的《2016年教育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女博士生人數為132132,佔博士生總數的38.63%。教育追求和生育本能之間的矛盾投射到這一高知女性群體中,激起了層層漣漪。
  • 多少「單獨」家庭生二胎?生育意願不等於實際選擇
    近日,伴隨著「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指向,「單獨」家庭再生育意願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那麼,在中國2000萬「單獨」家庭中,究竟有多少願意生育二胎?想生的生不了,能生的不願生又是為了什麼?全社會應如何為即將到來的人口新增長做些什麼?  調查結論各不相同,生育意願是否等同於實際選擇?
  • 女人不生娃,生命就不完整?生育依舊是女性邁不過去的坎
    最近,餘老師又發表了關於女性的言論,大意是女人不生孩子生命就是不完整的。比如女人擁有孩子這個事情,女人們都不會拒絕自己可愛的孩子,除了少數確實不喜歡孩子的女人。我身邊的例子就是很多女人以前都不喜歡小孩子,結婚以後,沒有一個說不喜歡自己的孩子的。而那些不想要孩子的女性也不是真的不想要,而是覺得自己擔不起責任,認為無法給自己的孩子更好的。
  • 全國政協委員高小玫:家庭育兒負擔是少生、不生的重要原因
    全國政協委員高小玫:家庭育兒負擔是少生、不生的重要原因 董鑫、蔣若靜/北京頭條客戶端 2019-03-10 16:48
  • 「生」不由己:中國單身女性生育之困
    她在香港接受採訪時表示:「真的就是給自己存一個選擇,因為我覺得人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沒有選擇。」四年後的北京,徐棗棗說:「我想要自由選擇的權利,凍了卵,未來也不一定會選擇復甦,但如果連做這道選擇題的機會都不給,我肯定是不願意的。」@新浪財經 在微博發起投票「你支持國內開放冷凍卵子嗎?」
  • 「生」影響「升」,當生育開啟了「再社會化」的迷茫……
    生育前,等待她們的是「生」還是「升」的抉擇;生育後,她們要選擇家庭是重心還是工作是重心?還要不要生二孩?這些經歷體現了女性生命歷程的結構性不一致。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年職場媽媽生存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對於僱主來講,隨時都有生娃可能的已婚未育女性對職業發展預期最悲觀。18.6%的職場媽媽在未來三年的規劃中選擇「職業趨穩定,側重家庭」。61.9%的職場媽媽認為在生育期也要儘量保持工作量和學習力以求發展。
  • 想生二胎的朋友注意了!二胎家庭可享這些福利
    小編總是跟大家分享獨生子女家庭的福利,很少談到二胎家庭。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總結一下二胎家庭相關福利政策,準備生二胎的朋友們可以了解一下。1、 生育津貼如果按照當地規定參加職工生育保險,那麼都是可以享受生育險待遇的,待遇和生一胎是一致的。生二胎時國家給予的補助主要也是生育津貼,生育津貼=當月本單位人平繳費工資÷30(天)×假期天數。
  • 「如果來得及,抓緊生二胎」,3個關於生二胎的福利,你領了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最近國家提出3項關於生二胎的福利,如果你正在計劃生二胎,或者二胎已經出生,這些福利都是可以享受到的。3個關於生二胎的福利,你領了嗎?免除部分產檢費用現如今,越來越多家庭意識到產檢對胎兒的重要性,儘管現在醫院人滿為患,但定期產檢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 「如果來得及,抓緊生二胎」,3個關於生二胎的福利,你領了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最近國家提出3項關於生二胎的福利,如果你正在計劃生二胎,或者二胎已經出生,這些福利都是可以享受到的。一來是擔心再來一個男孩怎麼辦,雖說男女平等,但生男孩的家庭,父母的心理壓力真的比有女孩的家庭更大。二來也是擔心媽媽的身體能否承受得住,畢竟大多數能生二胎的女性,年齡都不小了,有些甚至已經超過40歲,妥妥的超高齡產婦。
  • 「生育基金」話題捲土重來,不生二胎罰款,能解決生育問題嗎
    仔細一想,對於生二胎及以上的家庭確實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對於選擇不生二胎的家庭來說,這不就是在說「你要是不生二胎就罰你錢」嗎?「丁克」,選擇不生孩子,還要強制繳納生育基金。金額太少文中提及所謂的生育基金,按照每個人每個月的工資比例進行繳納,生了二胎以後可以才可以使用。看起來是生了二胎以後可以拿到一筆錢,但這錢明明就是公民自己攢下的呀,攢下的數額還不一定有多少。如果是收入不高的家庭,攢下的錢真的夠養活小孩麼?
  • 「趁年輕抓緊生二胎」,國家新增3項福利,想生二胎的家庭別錯過
    這也是許多家庭選擇生二胎的原因,不僅能讓孩子孤獨感少一些,而且以後為自己養老的時候孩子們的壓力也會更小。其實生二胎不光對孩子有好處,國家新增的這幾項福利,也能給家庭帶來不小的幫助。小蘇已經有一個兒子了,夫妻倆為了這個小家也一直很努力的工作,前段時間小蘇不小心懷了二胎,她和丈夫既開心又有些猶豫。
  • 畢設|「生」不由己:中國單身女性生育之困
    目前採用的玻璃化冷凍技術,可使復甦成功率達到90%~97%,但卵子「解凍」後,還需進行人工授精、受精卵移植等多個步驟,每一步都可能產生損耗,單個冷凍卵子從復甦到生下孩子的成功率不超過12%。因此,凍卵時通常冷凍10枚以上的卵子,以提升受孕的成功率。
  • 「趁不太老,快點生二胎」國家增加的6項生育福利,備孕就可享受
    但是現在新生兒的出生率年年下降,我國的人口紅利也在慢慢消失,為止國家也一直在想辦法,放開二胎,建議三胎也不罰款。各項措施也是為了促進人口增長。所以沒生孩子的快生孩子,生了大寶的如果還不是太老,還可以生得出來,那就快點生吧。
  • 從階層晉級看生娃困境與解決之道
    就拿1988年出生的80後來說,將近50%的男性都是未婚,而未婚女性也接近30%。第二,80後的理想子女數由2012年的1.58上升至2016年的1.7。但實際上,二胎生育意願依然薄弱,僅有13.1%的被訪者願意生二胎,不願意生二胎的前三個理由是:養孩子太貴、房子不夠大和時間不夠。至於到底要不要生娃,有這樣兩類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