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說: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戒淫為什麼如此重要?

2020-12-11 白衣居士念佛

佛在《楞嚴經》中說: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又曰: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只名熱砂。

佛陀接著告訴阿難尊者:此非飯本,石沙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三途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路修證?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

我們學佛修道,是為了了生脫死,出離三界,「三界輪迴淫為本,六道往還愛為基」,一個人如果沉迷於情色,淫慾就會在世俗塵網中越纏越緊,難有解脫,不能了生脫死,出離六道,《圓覺經》曰: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有種種恩愛貪慾,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姓,卵生、胎生,溼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

由此可知,我們之所以在生死中流浪,輪轉不停,不能解脫,都是因為情色和愛慾障礙了我們的身心,讓我們煩惱不斷,靈魂不能飛升,只能在三界六道中輪迴不休。

我們學佛修道,你必須要明白,「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丹霞祖師有言:「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學佛修道是要為人生做減法,世俗的聲色狗馬,功名富貴都必須要捨棄,把自己的身心最後都要歸空,回到生命的本來,才能明心見性,開發智慧。

佛教無論大小乘,都把遵守戒律,放在首位,無論出家還是在家,要想有成就,就要嚴持戒律,尤其是「淫戒」,如果不能戒淫,絕對不會有成就,佛教的「戒定慧」,被稱為「三無漏學」,非戒無以得定,非定無以得智慧,學佛修道,不能斷淫,就不會得定,永遠不會有成就。

「不邪淫」是在家居士的根本五戒之一,一個人如果非時非處而行淫,就是邪淫,邪淫的果報不計其數,無論對自己的身心,還是命運前途都會有著很嚴重的影響,有很嚴重的因果,一個人要想學佛,就要遵守不邪淫的戒律。

萬惡淫為首,邪淫心重的人,果報慘烈,比起對命運前途的影響,一個人淫慾太盛,對自己的身體和健康的影響,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會越發明顯。

太沉迷於情色,一個人就會容貌醜陋,早衰,看上去要比同年齡的人要顯得衰老,嚴重的就會危及健康,甚至會多病短壽。

世俗之人,往往會貪圖淫慾,享受肉體的觸受之樂,以為食髓知味,卻不知,你有多貪慾就會有多墮落,古人有言「色字頭上一把刀」,在享受欲望的同時,也掏空了身體,虧空了氣血,酒傷肝,色傷腎,淫慾過盛,一定會腎虛體弱,百病叢生。

淫慾太重的人,往往會頭昏眼花,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理解能力變得低下,無論是聽力還是視力,都會衰退,一個人貪色好淫,影響的就是自己的「精氣神」,

南懷瑾先生曾說:修行精進的人是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而淫慾心重的人是神化氣,氣化精,精就漏,一個人淫心一起,就會身心震動,身體就會有各種各樣的變化,一旦把身體的精華洩出 ,一個人就會枯萎,所有的修行全都白費了,各種煩惱就會因此而起,讓自己在痛苦和欲望中顛倒痛苦。

學佛修道在任何時候都要收拾自己的身心,嚴持戒律,一定要明白,不能斷除淫慾,學佛修道,就會勞而無功,永遠不會有解脫。

我是白衣居士念佛,感恩閱讀與分享!

念一句佛號,結一世佛緣!祝願大家六時吉祥,一切如意!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是什麼意思?
    《楞嚴經》中有這麼一句話:「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就起字面而言,意思是如果你還存在淫心,就不可走出塵勞。但是淫心去掉了,就能走出塵勞了嗎?《楞嚴經》是一部佛家無上修行寶典。其重要性,在《法滅盡經》中說,末法時代,楞嚴先滅,其它的經就隨之滅亡。如果能夠將楞嚴經留存在我們的心中,佛經就永遠不會滅亡。其中「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的來源,是因為阿難經歷了摩登伽女的幻術之後,甚至上了摩登伽女的床。眼看就要破掉戒體,結果被文殊菩薩以無上神通提到了佛陀跟前。也就是說,阿難有「淫心」存在,所以才著了摩登伽女的道,差點破掉戒體。
  • 深入經藏:學佛必修課程 四種清淨明誨之戒淫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 四種清淨明誨中,第一種就是戒淫。
  • 《楞嚴經》中最容易領悟的句子,開悟一句就會受益匪淺
    《楞嚴經》中最容易領悟的句子,開悟一句就會受益匪淺 | 文 三隻眼讀史宣化上人開示:在佛教中,有很多經文典籍非常重要,但是最重要的經典就是《楞嚴經》,有《楞嚴經》的地方,就是正法住世。楞嚴經包括:序分、三番破識、十番顯見、剖妄出真、會通四科、圓彰七大、審除細惑、從根解結、二十五聖圓通章、四種清淨明誨、楞嚴神咒、十二類生、歷位修證、七趣、五十陰魔。楞嚴經的「楞嚴」二字,代表「究竟堅固」之意。1、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2、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
  • 戒邪淫利器:《楞嚴經 四種清淨明誨》三個實例及原經文
    當你讀完楞嚴經後就會很真實的升起這個感覺!根本覺得其他書都是多餘的!所以《楞嚴經》還是要多讀,多看!並且《楞嚴經》戒淫的效果特別好!好好的珍惜吧,末法時代第一個消失的經典就是楞嚴經,最後一個消失的是《阿彌陀經》!還有多看戒淫的文章,也會起到戒淫消除淫念的作用。
  • 《楞嚴經》經典15句,句句精闢,富有哲理!
    《楞嚴經》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簡稱《楞嚴經》、《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1. 狂性頓歇,歇即菩提2.淫心不除,塵不可出。3. 使汝流轉,心目為咎。4. 未證言證,未得言得,是大妄語。5. 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6. 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
  • 佛法:出離輪迴不是那麼簡單,不懂借力修行,終究還是人天往返
    什麼機緣境況下講什麼法非常重要,再高深的佛法,機緣不對、對象不對,可能會起到相反的效果。拿當下這個時代的眾生來講,究竟什麼樣的法跟我們最切合?這是個關鍵問題,佛所傳授的法那麼多,是不是都適合我們這個時代眾生的特性?是不是修了任何一個法門都能出離輪迴?佛陀在《楞嚴經》中開示「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 楞嚴經·卷七|清淨宿業的楞嚴咒以及末世如何坐道場(02)
    佛陀從戒的角度,開示了四種清明明誨。只有斷除了淫心、殺心、偷盜心和諸大妄語,心地才能真正得到清淨。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阿難,汝問攝心,我今先說入三摩地修學妙門,求菩薩道要先持此四種律儀,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葉,心三口四,生必無因。
  • 佛教:《楞嚴經》四大名句,悟透福德無量!
    提及《楞嚴經》這部經書,在佛子中間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拋開經文傳入漢地的傳奇經過不談,歷代祖師對它的批註,以及「末法時代,楞嚴先滅」的教誡,就讓眾多佛子對它心馳神往。毫不誇張的說,此經涵蓋了禪、淨、律、密宗諸多法門,被各宗奉為最上寶典。
  • 楞嚴經賞析:楞嚴經義貫全文
    這個「守心不二、不忘、不退、不失、不沒」,就是所謂的「菩提心堅固」,或「道心堅固」;因為「菩提」是覺的意思,所以「菩提心」即是「覺心」;若能如此守心不二、不忘、不失、不退、不沒,當然就可以說是「覺心堅固」,如此「覺心堅固」,其心自然清淨、明了、不動、不散、不亂、不雜、不壞、惡念不起、煩惱不生,如此,其心自然有「道」,故稱「道心堅固」(亦即達摩祖師所說的「心如牆壁」)。
  • 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如何修學這兩部經典第四講
    菩提心就是覺心,根本沒有一個法的功德能勝過菩提心,就像寂天菩薩所說:「佛於多劫深思維,見此覺心最饒益,無量眾生依於此,順利能獲最勝樂。欲滅三有百般苦,及除有情眾不安,欲享百種快樂者,恆常莫舍菩提心」。那何為菩薩發心?楞嚴經講:」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所以,我們要發自覺覺他,自利利他的心。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深深的思維:人身難得,無常,輪迴過患,因果不虛。
  • 楞嚴經講解303:出家眾每天忙於法會說是在度眾生,其實跟了生死,跟道都沒有關係
    《楞嚴經義貫》1517頁,第二節  坐道場修定慧。1﹒因戒生定。諸位,這個戒其實是八宗共修,任何一宗派,包括大小乘,南傳、北傳、藏傳,統統要持戒。諸位!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一心持淨戒。那麼,不戒汙垢,道業就不可能有所成就。所以,這個戒是八宗共修。經文:【「若有末世欲坐道場,先持比丘清淨禁戒,要當選擇戒清淨者、第一沙門以為其師,若其不遇真清淨僧,汝戒律儀必不成就。
  • 楞嚴經賞析:智海長老講楞嚴經
    《楞嚴經》,佛教經典。又稱《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唐般剌蜜帝譯。10卷。此經的譯者為般剌蜜帝大師中印度人,居廣州制止道場,於唐神龍元年(705)從灌頂部中誦出,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房融筆受,懷迪證譯。中國歷代皆視此經為佛教主要經典之一。本經架構本經的基本架構,可說是[從破魔始,至破魔終]。
  • 看完這些,就知道《楞嚴經》非學不可
    此經由凡夫直到成佛,由無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聖六凡,修證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詳詳細細的說盡了,所以熟讀楞嚴經很有利益。】 【楞嚴經中說凡說聖,說悟說魔,皆是闡明五陰非有,教我們照破五蘊皆空,最後知有涅槃,不戀三界,指出五陰魔邪,無一不是說五陰。色陰上,淫色是生死根本;殺、盜、淫、妄,是地獄根本。五陰照空,即脫生死,不復輪迴。
  • 大佛頂首楞嚴經|慧律法師佛學講座
    律,《楞嚴經》裡面講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慾、不妄語,四種清淨明晦,這個就是律,禁止殺、盜、淫、妄。密,就是五會楞嚴神咒,這五會楞嚴神咒統統就叫做咒心。很多人說《楞嚴經》、楞嚴咒不能下午念,釋迦牟尼佛誦五會楞嚴神咒,派文殊師利菩薩前往救度被攝入淫室的阿難,就是下午的時間。如果早上念楞嚴咒才有感應,那麼下午就沒佛了?天龍八部跑去哪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