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中最容易領悟的句子,開悟一句就會受益匪淺

2020-12-14 青衫文齋

《楞嚴經》中最容易領悟的句子,開悟一句就會受益匪淺 | 文 三隻眼讀史

宣化上人開示:在佛教中,有很多經文典籍非常重要,但是最重要的經典就是《楞嚴經》,有《楞嚴經》的地方,就是正法住世。楞嚴經包括:序分、三番破識、十番顯見、剖妄出真、會通四科、圓彰七大、審除細惑、從根解結、二十五聖圓通章、四種清淨明誨、楞嚴神咒、十二類生、歷位修證、七趣、五十陰魔。楞嚴經的「楞嚴」二字,代表「究竟堅固」之意。

1、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2、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

3、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

4、未證言證,未得言得,是大妄語。

5、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6、狂性頓歇,歇即菩提。

7、理即頓悟,乘悟並消;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8、開眼見明,閉眼見暗,所見不同,見性不變。

9、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10、一切世間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勞,顛倒華相。

11、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裡。

12、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

13、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

14、阿難,我曾告汝一切所愛鍾意等事,凡有當合和必將分離

15、因諸愛染,發起妄情,情積不休,能生愛水。

16、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17、世間一切諸修學人,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

18、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19、異見成憎,同想成愛。

20、開眼見明,閉眼見暗,所見不同,見性不變。

相關焦點

  • 楞嚴經對「開悟」的定義——簡單地說就是「知道賊在哪裡」
    沒有不想開悟的初學者,都想開悟,只是往往卻把最為關鍵的第一步給忽視了。要想開悟,那麼第一步就是給「開悟」一個明確的定義。如果連「開悟」的概念都是模糊的、都是抽象的,那麼開悟又何從談起。「開悟」從字面的意思,應當是開啟智慧,悟明道理。那麼「開悟」是否就是「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呢?楞嚴經中有句經文說「理可頓悟,事須漸除」,也就是說,在悟理之後,是還可以有緣事未盡的。
  • 佛教:《楞嚴經》四大名句,悟透福德無量!
    提及《楞嚴經》這部經書,在佛子中間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拋開經文傳入漢地的傳奇經過不談,歷代祖師對它的批註,以及「末法時代,楞嚴先滅」的教誡,就讓眾多佛子對它心馳神往。毫不誇張的說,此經涵蓋了禪、淨、律、密宗諸多法門,被各宗奉為最上寶典。
  • 《楞嚴經》第二卷「今日開悟」
    今日開悟,如失乳兒,忽遇慈母,合掌禮佛。願聞如來,顯出身心,真妄、虛實,現前生滅、與不生滅,二發明性。時,波斯匿王,起立白佛。】這時阿難和與會大眾聽了佛關於「能見」和「心性」的開示後,身心泰然:身心泰然意為身體象放下了千斤重擔一樣的輕鬆,心裡無限的舒適怡然。於此身心泰然中,憶念自無始劫以來,以虛幻不實的身心世界為真而迷失本心,妄認攀緣心所生法塵中的分別影事為實。
  • 《法華經》的三點要義,領悟越早,開悟越快!
    也許有同參師兄看到題目,會覺得蓮荷錯了,自古雲「成佛法華,富貴華嚴,開悟楞嚴」,《法華經》的要義與開悟有何干係呢?這其中是何道理,本文我們就共同探究一番。《法華經》為大乘佛教經典,為釋迦牟尼佛晚年所說,講經的地點即王舍城外靈鷲山上。經本傳入漢地,先後六譯,被後世佛子持誦最多的,要屬姚秦鳩摩羅什法師所翻譯的《妙法蓮華經》。全經共七卷二十八品,計六萬九千餘字,以蓮花(蓮華)為喻,象徵佛法的清淨。
  • 《楞嚴經》常識:楞嚴經神咒的作用
    楞嚴經神咒是一部重要的咒,也是咒中之王,它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而且楞嚴經神咒的作用也非常大,大家在學習楞嚴經神咒時一定要用心去學,這樣才能領悟咒中的道理。楞嚴咒破魔顯正的作用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但很多人仍有疑惑而沒有去實修楞嚴咒,比如:放不下「冤親債主」,因為聽某些人說不超度冤親債主,好像修行就有障礙。要超度親眷,但似乎從來沒有聽說過楞嚴咒有超度的作用。至心持楞嚴咒不用再去執著所謂的冤親債主了,它們不會再來障礙你了。
  • 楞嚴經·卷七|清淨宿業的楞嚴咒以及末世如何坐道場(02)
    四種清淨明誨的道理是很容易明白的,但由於宿世習氣的幹擾,真正做到並不是那麼容易。此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多般怛羅無上神咒的作用就彰顯出來了。它能加持誦咒者清淨身心,圓滿戒行。此咒實際上就是第一卷中,文殊菩薩救護阿難的楞嚴神咒。在這段話中,「無見」、「頂相」、「寶蓮華」都是指真心本性,即「一心三藏」。
  • 楞嚴漫談|《楞嚴經》究竟有多難懂,難在何處?
    第二個原因,《楞嚴經》太難讀了!《楞嚴經》有多難讀呢?首先,《楞嚴經》是古代文言譯寫,對於習慣白話文的今人來說,是讀《楞嚴經》的第一難。將語、言、情、景、意、思,六者全都濃縮進一字、一詞、一句、一文裡面,所以精煉。古文一般都很難完美地翻譯成白話文。很多翻譯過來的白話文,雖然理清了文字意思,但讀起來就像一壺白開水,已經沒有任何味道。偏偏的,《楞嚴經》又算是古文裡面,精煉到頂點的古文。是為了避免添足,連蛇也想不去畫的那種精煉。這是第二難。
  • 《楞嚴經》佛教修行大全
    《楞嚴經》是佛教極其重要的一部經典。唐般剌密諦譯,十卷。在《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跟著也滅了。如果這本經不滅,正法時代依然存在,就在現前。《楞嚴經》主要講得以下幾點,包含了禪淨密律四個宗派,均衡發展。包括序分、三番破識、十番顯見、剖妄出真、會通四科、圓彰七大、審除細惑、從根解結、二十五聖圓通章、四種清淨明誨、楞嚴神咒、十二類生、歷位修證、七趣、五十陰魔。
  • 1.5《無門檻讀懂楞嚴經》為什麼適合當代人
    無門檻是指只要讀者按部就班讀完本書,就能夠循序漸進的平滑的深入佛理,讀懂《楞嚴經》。1.5.2關於《楞嚴經》。自古以來,《楞嚴經》就享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的美譽。這本經可以說是所有佛經的濃縮版,無論是歷經五朝四帝的世界壽星當代高僧虛雲老和尚,還是神通自如、宏化美國的當代高僧宣化上人,都對楞嚴經作出了極高的評價。我們平時耳熟能詳的佛教宗派,比如禪宗、淨土宗、密宗、律宗都在本經中有所體現。這部經仔細介紹了普通凡夫到開悟成佛的全過程。
  • 【淨界法師】【楞嚴經講記21】《楞嚴經》經文大意(一)
    《楞嚴經》經文大意(一)淨界法師
  • 持誦《楞嚴咒》的無上功德利益
    《楞嚴咒》,又名「白傘蓋咒」、「如來藏心咒」,全稱「大佛頂首楞嚴神咒」,此咒出自《大佛頂首楞嚴經》。在佛教裡,《楞嚴咒》被奉為咒中之王,也是佛教裡最長、最重要的一個咒,關係著佛教的興衰。十方如來就是借著楞嚴咒,得成無上正遍知覺。宣化上人曾經說過:所有十方一切諸佛都是從楞嚴咒裡邊生出來的,所以可以說楞嚴咒是諸佛的母親。楞嚴咒是佛的法身,有楞嚴咒的地方,就有佛的舍利。楞嚴咒每一句都有無量意義,每一義都有無量功德。若人誠心持誦楞嚴咒,一生受益無盡,能令人們在短時間內得到大福德、大智慧,容貌端嚴、心得安樂,可速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就佛果。
  • 楞嚴漫談|去留無意,坐看證偽楞嚴者表演——如何破斥楞嚴偽經說
    《楞嚴經》廣泛的內容,良多的教義,如繁星般無處不在的術語,恰好為證偽者提供了足夠豐富的資源,然後拿到其它經典那裡,去對號入座就行了。例如,本經有一個術語,他經沒有,則說明本經是杜撰;他經亦有,則是剽竊。如果同樣的術語出現在中國同行那裡,則更說明本經實乃中國人偽造。同一個術語,在兩部經中的解釋有差別,則說明本經作者見識不廣,引用錯誤。
  • 《楞嚴經》常識:楞嚴經有幾個譯本
    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楞嚴經的版本數量是非常多的,比如說我們常見的大師版本和寺院誦讀版本等等,還有梵文版本的楞嚴經,所以說我們修行的時候給我們造成了非常多的困惑,不知道該選擇哪一個版本的楞嚴經。其實這種問題並不容易解決,因為每一種版本的楞嚴經都是有人去修行和誦讀的,所以說我們也不能夠全部了解,只能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其實每一個版本都有它自己的作用和講解,其實不論哪一個來說,我們都是去修行,只要我們在修行的時候能夠將自己的心態放正,那麼我們選的任何一個版本都是可以的。
  • 南懷瑾老師:《楞嚴經》最重要的一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你們聽《楞嚴經》,這一段最重要!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他說,「諸可還者,自然非汝。」那些光明還給光明,黑暗還給黑暗。你說身上痛,還給痛,頭痛還給頭。你知道頭痛那個沒有痛啊!你說我大便痾不出來,「嗯!嗯!」,那個還給那個「嗯!嗯!」;你知道自己在「嗯!」那個東西並沒有痾不出來喲!就是這個道理哦,不是給你說笑哦!
  • 楞嚴經解釋:念楞嚴咒的作用
    所以凡是誦持《楞嚴咒》的人,不要有一種詭譎的心,不要有一種盡造罪業的行為。任何時候都要正大光明,只知利他,不知利己,存菩薩心腸,存菩薩行門。我們能誦《楞嚴咒》的人,都是在無量劫以來培植大善根的人,才能把《楞嚴咒》讀得熟,背出來,永遠也不忘記,這就是善根的表現。若你沒有善根,不但不能念,就連《楞嚴咒》的名字也遇不著;就算遇著了也不懂,不會念。
  • 《楞嚴經》中的八句經典語錄,總有一句能點亮心燈!
    《楞嚴經》,又稱《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唐般剌蜜帝譯。10卷。中國歷代皆視此經為佛教主要經典之一。清淨心本來就在我們眼耳鼻舌身意中顯現。可是,我們再立一個「知」,這個「知」就是觀念,或者叫意識。當我們看一切相的時候,就落入這個「知」的執著,這個執著就是無明。二、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如果我們證入了自性,親見自己的本來,就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來面目無二無別。
  • 【淨界法師】【楞嚴經講記82】用虛妄心來修行,結果是虛妄的,到最後很容易著魔的
    用虛妄心來修行,結果是虛妄的,到最後很容易著魔的淨界法師
  • 楞嚴經解釋:楞嚴經有哪些作用
    眾所周知,楞嚴經的作用真的是數不勝數,下面末學有一些小小的總結,分享給大家,希望各位師兄師兄多多批評指導。一、楞嚴經是佛學的修行之本,有人念誦楞嚴經,就是正法依舊存在這個世界。當楞嚴經消滅的時候,佛法才會消失。
  • 因地不真果招紆曲:要有怎樣的擔當,才是讀懂楞嚴經的因地發心
    不同的心態可以在同一部佛經中讀到不同的境界來。是否有個正確的心態決定了能否從佛經中讀到正確的境界。楞嚴經說:因地不真,果招紆曲。經云: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由此可見因地的發心很重要,直接決定著所修之果。同樣的道理,學習佛經也得有個正確的態度、正確的發心、正確的擔當。
  • 《楞嚴經》:楞嚴經哪個版本翻譯好
    楞嚴經哪個版本的翻譯都是非常好的,因為每個人對楞嚴經的體會都是不同的,所以翻譯也是不一樣的,師兄在修行楞嚴經的過程中,最好是自己去體會其中的含義,這樣我們修行楞嚴經的效果才會更加的好,而且我們對楞嚴經的體會也會更加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