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土壤所黃瓜根系分泌物釋放特性研究取得進展

2020-12-22 中國科學院

南京土壤所黃瓜根系分泌物釋放特性研究取得進展

2018-03-16 南京土壤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根系分泌物是植物根系釋放到根際環境中的有機物質的總稱,佔分配到植物地下部總碳量的15%25%,屬土壤微生物易於分解的、可直接利用的碳源,是植物、土壤和微生物三者間的橋梁,在土壤結構形成、土壤養分轉化、植物養分吸收、土壤微生物分布、環境汙染修復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根系分泌物在土壤中會迅速被微生物降解,同時根系分泌物本身含量較低、組分複雜,迫切需要建立可行、高效、穩定的根系分泌物收集、分離純化和鑑定方法,以支撐根際研究。

  此前,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段增強課題組改進設計了一套根系分泌物自動循環收集裝置,並研究了其對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吸收效率。研究表明,該裝置對27種植物根系分泌物中常見小分子有機物的吸收效率與XAD-4樹脂對其吸附性能有關。用乙醇對吸附在XAD-4樹脂上的小分子有機物進行洗脫,洗脫率在70%以上;用離子交換樹脂法將洗脫液中的混合物分離為中性、酸性和鹼性三大組分,回收率在80%以上;將整個收集、分離和提純3個過程效率相乘,得到收集過程的總回收率,糖類在10%左右,有機酸在20%左右,胺基酸在30%左右。在對根系分泌物中痕量糖類的檢測中,該課題組利用蔗糖水解酶將根系分泌物中的非還原性糖蔗糖轉化為還原性糖果糖和葡萄糖,再利用四氮唑藍柱後衍生法使其用紫外-可見檢測器即可檢測。利用配有常規紫外-可見檢測器的高效液相色譜儀,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麥芽糖的檢測限可分別達到0.250.430.481.95µg/mL,可與脈衝安培檢測器媲美,遠優於示差折光檢測器和蒸發光散射檢測器的精度。

  近期,該課題組利用上述方法開展了關於大氣CO2濃度和氮水平對黃瓜根系分泌物中糖類、有機酸和胺基酸分泌量影響的研究。CO2濃度和氮水平可通過影響黃瓜的碳、氮代謝直接影響黃瓜根系分泌物的單株分泌量,也可通過改變根系形貌間接影響黃瓜根系分泌物。課題組通過3CO2濃度與4個氮水平的水培試驗,得到了具有不同形貌的黃瓜根系、根系分泌物中10種小分子有機物的單株分泌量以及這些物質在根內的含量。相關性分析表明,只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三種糖類以及草酸在根系分泌物的分泌量與其在根系中含量成弱的正相關關係。與根系形貌參數之間的相關性分析表明,三種糖類分泌量與根系表面積相關性最高,而三種有機酸和四種胺基酸分泌量與根尖數相關性最高。通過以上結果和近期關於植物根系中糖類、有機酸和胺基酸外排轉運體的報導,課題組推測:植物主要是利用根系分泌糖類為根際微生物提供碳源與能量以換取微生物對土壤有機氮的礦化獲取無機氮,因此在大氣CO2濃度升高和缺氮條件下,更多的糖類分配到植物根系,在整個根系通過擴散的方式分泌;植物往往在缺磷、缺鐵或有害金屬離子毒害條件下的逆境中作出防禦,而植物根尖是最先感受到逆境,也是受毒害最重的區域,因此有機酸與其根內含量相關性不大,主要在植物根尖通過主動運輸方式分泌;胺基酸也是植物所需的氮源,因此根系分泌的胺基酸有90%又被植物根系重新吸收,其作用可能是與根際微生物交換胺基酸或作為信號物質,因此其分泌位置主要在根尖依賴主動運輸。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Plant and Soil上。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的資助。

  論文連結

  不同CO2濃度和氮水平條件下,10種小分子有機物的單株分泌量以及其在根內含量的變化、單株分泌量與其根內含量和根系形貌參數的相關性分析。

  根系分泌物是植物根系釋放到根際環境中的有機物質的總稱,佔分配到植物地下部總碳量的15%到25%,屬土壤微生物易於分解的、可直接利用的碳源,是植物、土壤和微生物三者間的橋梁,在土壤結構形成、土壤養分轉化、植物養分吸收、土壤微生物分布、環境汙染修復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根系分泌物在土壤中會迅速被微生物降解,同時根系分泌物本身含量較低、組分複雜,迫切需要建立可行、高效、穩定的根系分泌物收集、分離純化和鑑定方法,以支撐根際研究。
  此前,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段增強課題組改進設計了一套根系分泌物自動循環收集裝置,並研究了其對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吸收效率。研究表明,該裝置對27種植物根系分泌物中常見小分子有機物的吸收效率與XAD-4樹脂對其吸附性能有關。用乙醇對吸附在XAD-4樹脂上的小分子有機物進行洗脫,洗脫率在70%以上;用離子交換樹脂法將洗脫液中的混合物分離為中性、酸性和鹼性三大組分,回收率在80%以上;將整個收集、分離和提純3個過程效率相乘,得到收集過程的總回收率,糖類在10%左右,有機酸在20%左右,胺基酸在30%左右。在對根系分泌物中痕量糖類的檢測中,該課題組利用蔗糖水解酶將根系分泌物中的非還原性糖蔗糖轉化為還原性糖果糖和葡萄糖,再利用四氮唑藍柱後衍生法使其用紫外-可見檢測器即可檢測。利用配有常規紫外-可見檢測器的高效液相色譜儀,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麥芽糖的檢測限可分別達到0.25、0.43、0.48和1.95µg/mL,可與脈衝安培檢測器媲美,遠優於示差折光檢測器和蒸發光散射檢測器的精度。
  近期,該課題組利用上述方法開展了關於大氣CO2濃度和氮水平對黃瓜根系分泌物中糖類、有機酸和胺基酸分泌量影響的研究。CO2濃度和氮水平可通過影響黃瓜的碳、氮代謝直接影響黃瓜根系分泌物的單株分泌量,也可通過改變根系形貌間接影響黃瓜根系分泌物。課題組通過3個CO2濃度與4個氮水平的水培試驗,得到了具有不同形貌的黃瓜根系、根系分泌物中10種小分子有機物的單株分泌量以及這些物質在根內的含量。相關性分析表明,只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三種糖類以及草酸在根系分泌物的分泌量與其在根系中含量成弱的正相關關係。與根系形貌參數之間的相關性分析表明,三種糖類分泌量與根系表面積相關性最高,而三種有機酸和四種胺基酸分泌量與根尖數相關性最高。通過以上結果和近期關於植物根系中糖類、有機酸和胺基酸外排轉運體的報導,課題組推測:植物主要是利用根系分泌糖類為根際微生物提供碳源與能量以換取微生物對土壤有機氮的礦化獲取無機氮,因此在大氣CO2濃度升高和缺氮條件下,更多的糖類分配到植物根系,在整個根系通過擴散的方式分泌;植物往往在缺磷、缺鐵或有害金屬離子毒害條件下的逆境中作出防禦,而植物根尖是最先感受到逆境,也是受毒害最重的區域,因此有機酸與其根內含量相關性不大,主要在植物根尖通過主動運輸方式分泌;胺基酸也是植物所需的氮源,因此根系分泌的胺基酸有90%又被植物根系重新吸收,其作用可能是與根際微生物交換胺基酸或作為信號物質,因此其分泌位置主要在根尖依賴主動運輸。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Plant and Soil上。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的資助。
  論文連結

  不同CO2濃度和氮水平條件下,10種小分子有機物的單株分泌量以及其在根內含量的變化、單株分泌量與其根內含量和根系形貌參數的相關性分析。

列印 責任編輯:程博

相關焦點

  • 根系分泌物:植物–微生物–土壤的調節媒介
    根系分泌物是植物向土壤歸還有機物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約為光合產物的20 %),是植物–土壤–微生物的重要聯結者,在養分循環、能量流動及有機物周轉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植物根系的分泌作用是其適應脅迫環境的一種重要方式,通過根系分泌作用,植物與根際環境進行著物質、能量與信息的交流。根系分泌物的組成變化反映了植物個體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狀況。
  • 南京土壤所在根際微生物與植物互作研究中取得進展
    南京土壤所在根際微生物與植物互作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11-12 南京土壤研究所 【字體:大這些微生物類群的富集與其喜好花生根系分泌物特定組分密切相關。
  • PCE:南農沈其榮團隊根系分泌物驅動土壤-微生物-養分之間的反饋作用以響應植物的生長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沈其榮教授課題組袁軍老師在國際知名期刊 Plant, Cell & Environment 上發表了題為「Root exudates drive soil-microbe-nutrient feedbacks in response to plant growth」的研究論文,主要探究了不同生長階段的擬南芥根系分泌物對土壤速效養分
  • 根系分泌物類型決定根際微生物菌群結構和抑病功能
    作者:王震,南京農業大學碩士在讀,研究資源調控根際微生物互作。一、導讀植物根系分泌物是根際細菌重要的營養來源,尤其一些小分子物質在調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物質還影響著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本實驗室前期研究發現,番茄青枯菌的入侵導致番茄根系分泌物中酚類物質的增加,進而導致了根際微生物多樣性降低。
  • 南京土壤研究所在土壤生態系統抗生素抗性基因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等4則進展(國內土壤科研進展2021年第5期)
    導    讀南京土壤研究所在土壤生態系統抗生素抗性基因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等4則進展
  • 中國土壤微生物組:進展與展望|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對地上部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穩定性的維持機制;土壤-根系-微生物界面的重要信號物質類型、釋放特徵、作用機制和調控網絡;重要信號物質對根際氮、磷供應和吸收的作用機制;主要作物根際微生物多樣性及其對根際土壤氮磷轉化過程的調控機制;根際激發效應對土壤氮磷積累與轉化的生物調控機制;土壤氮磷高效供應的根際微生物調控技術原理。
  • 南京土壤所在銨影響擬南芥主根向地性研究中獲進展
    根系構型對於植物適應不同水分養分及土壤物理結構的生長環境至關重要。根長,側根數量與根的向地性是決定植物根系空間構型的主要因素。銨作為主要的土壤環境因子之一,對植物根系伸長與側根形成的調控機制已有廣泛研究,但其對根系向地性的影響卻少有報導。
  • 南京土壤所揭示木本植物系統發育特性對森林土壤真菌群落分布的影響
    南京土壤所揭示木本植物系統發育特性對森林土壤真菌群落分布的影響 2018-11-01 南京土壤研究所 【字體:木本植物是森林的主體,不間斷地將光合碳源轉移至鄰近土壤(以下簡稱根基土),並與土壤微生物間維繫著緊密的聯繫。近期研究發現森林樹木-真菌關係中存在極強的系統發育信號,然而,樹木系統發育特性是否在較大的空間尺度仍然顯著影響土壤真菌的分布尚無報導。
  • 腐根對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長健康有何影響 | 微生物專題
    ,宏基因組,耕作,農業系統,根系發表時間:2020.4研究背景:土壤環境是維持大多數陸地植物生命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們對土壤中各種微生物群落所起的重要作用卻知之甚少。在腐爛根系中的土壤微生物,可能對植物生長和健康至關重,了解其微生物宏基因組,以及它對農業管理(例如如作物輪作和土壤耕作)的響應情況,對於改善全球糧食生產至關重要。本研究基於作物土壤中腐爛的根際生態位,建立了一個深入的土壤微生物基因圖譜。
  • 昆明植物所國產塊菌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基於DNA分子的nrDNA-LSU、ITS和b-tubulin三個序列的單獨與聯合分析,結合大量的野外考察和標本形態解剖學對比研究,明確了一直存在著爭議的國產黑塊菌所涵蓋5個種(Tuber himalayense,T. indicum,T.sinense,T.pseudohimalayense,T. formosanum和T. pseudoexcavatum)的種間界限。
  • 美國麻省大學教授邢寶山訪問南京土壤所
    美國麻省大學教授邢寶山訪問南京土壤所 2017-06-13 南京土壤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美國土壤學會、農學會會士,美國麻省大學教授邢寶山訪問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並作了題為New Mechanistic Insight into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Ionizable Organic Compounds on Carbonaceous Materials through using Carbon Nanotubes的學術報告。
  • 促黃瓜根系生長方法在這裡!
    很多種植黃瓜的瓜農們都遇見過萎蔫、早衰、瓜打頂、死棵等問題,產量很低,有時甚至都賣不出苗子錢,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根系生長不良。
  • 黃瓜在生長過程中對水分的要求較高,土壤有充足的水分供其根吸收
    一般情況下黃瓜在進行光合作用時,所能容忍的最高溫度為45℃,最適宜溫度為25-32℃,35℃左右時其同化產量與呼吸消耗處於平衡狀態。高於35℃時其呼吸消耗大於光合產量40℃-45℃時其細胞內原生質流動停止;50℃溫度條件下1小時呼吸作用幾乎停止,再高則原生質凝聚出現日燒。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0年基礎科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0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廣大科教人員堅持「四個面向」,嚴謹治學、追求真理、勇攀高峰,一大批科研團隊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集智攻關、團結協作、潛心研究,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林學院:花椒團隊在花椒種質資源高效利用和保護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系統研究了花椒和竹葉花椒的遺傳多樣性、品種間的親緣關係及栽培起源,對花椒種質資源的高效利用和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 新疆生地所在積雪變化對荒漠草本植物根系生長影響研究中獲進展
    新疆生地所在積雪變化對荒漠草本植物根系生長影響研究中獲進展 2020-12-07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已有研究表明,我國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冬季降雪呈現上升趨勢,這種變化會對荒漠生態系統產生重要影響,尤其是淺根系的荒漠草本植物類群。根系的性狀特徵決定植物對地下資源的獲取能力,從而影響植物的生長與分布,對維持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解析不同生活型荒漠草本植物根系性狀對積雪覆蓋變化的響應特徵,可為深入理解積雪改變如何影響整個荒漠生態系統提供重要參考。
  • 香港中文大學鍾思林博士到訪南京土壤所
    9月15日,應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南京土壤研究所小組邀請,香港中文大學鍾思林博士來所作了題為Epigenome reprograming and plant development的學術報告。南京土壤所青促會小組部分成員和科技人員30餘人參加了報告會。南京土壤所青促會會員許衛鋒博士主持報告會。
  • 土壤修復技術:石油汙染土壤的植物與微生物修復技術
    介紹了我國的石油汙染概況及物修復技術在石油汙染治理中的應用,重點對石油汙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技術的研究進展及各自的優點、局限性進行了綜述,並提出了石油汙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研究的重點領域。關鍵詞:石油 汙染土壤 微生物修復 植物修復石油汙染已成為當今世界性公害之一。據統計,僅石油汙染一項每年全世界就有800萬t進入環境。
  • 成都山地所溝頭下遊植被帶對股流水動力及溝床侵蝕過程研究取得進展
    溝蝕是一種劇烈的土壤侵蝕形式,而植被對溝蝕的控制效益存在「降低侵蝕為主」和「增加沉積為主」的分歧。衝溝溝頭是溝蝕發育最活躍的區域,在這一區域溝床植被對股流的水動力特性、溝床的侵蝕及徑流-侵蝕耦合關係的影響鮮有研究報導。
  • 關鍵能防土壤病害!
    這些都會導致減產,如發生病害、土壤養分失衡 、土壤生態惡化等。因此,要實現農作物持續高產優質,必須實行輪作: 1)輪作可均衡利用土壤中的營養元素,把用地和養地結合起來。 2)可以改變農田生態條件,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生物多樣性。 3)免除和減少某些連作所特有的病蟲草的危害。
  • 積雪變化對荒漠草本植物根系生長影響研究獲進展
    已有研究表明,我國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冬季降雪呈現上升趨勢,這種變化會對荒漠生態系統產生重要影響,尤其是淺根系的荒漠草本植物類群。根系的性狀特徵決定植物對地下資源的獲取能力,從而影響植物的生長與分布,對維持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解析不同生活型荒漠草本植物根系性狀對積雪覆蓋變化的響應特徵,可為深入理解積雪改變如何影響整個荒漠生態系統提供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