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則揪心的新聞,一位母親用鐵棍打孩子1小時致死。平時,媽媽也是經常打她,孩子還曾被媽媽擰到耳朵潰爛。
自從當了媽之後,見不得孩子出事,孩子就算犯錯也該慢慢教育,而這樣暴力打孩子遠遠超過教育的範圍。
很多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而暴力致孩子死的案例只是極少數的事例。很多時候因教育方法不當,有些父母甚至因為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以棍棒教育的方式打孩子。
父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和脾氣暴力對待孩子,是教育最大的死敵。
媽媽的一耳光,孩子鼓膜穿孔
四歲的女孩瑞瑞,在家裡太調皮了,媽媽很生氣沒控制住自己情緒,狠狠就打了她一巴掌,沒想到甩到耳光 ,這一巴掌力度太大,瑞瑞覺到頭暈暈的,耳朵嗡嗡的響,哭著告訴媽媽,媽媽慌慌張張的帶瑞瑞去醫院看耳朵,醫生說,這巴掌打的太用力,孩子鼓膜穿孔。提醒不要打孩子甩孩子耳光不小心的話會導致孩子失聰。
父母打孩子要適度,孩子小,他們承受不了大人的用力。尊重孩子,"打人不打臉"是父母對小孩子最起碼的尊重。而且打臉有時會甩到耳光,嚴重的引起失聰,耳聾,偶爾也會因為打到鼻子引起流鼻血。
或者父母有時氣急想給孩子一個教訓讓孩子長記性,應避免打孩子身體容易受傷害的地方,力度也要點到即止。如果因為一時之暴力 ,而造成孩子身體的傷害那是後悔也補償不了對孩子身體和心理的傷害。
表姐有次和我聊天說,表姐夫是火暴脾氣,孩子調皮或不聽話打人特暴力。他力氣大打孩子不留情的拼命的打,每次他爸爸要打孩子,她都護住孩子,有時連她也一起打。表姐說自己有時被打到淤青了何況是個孩子。表姐很心疼孩子說表姐夫很愛孩子的,每天工作回來也很累壓力也大有時被孩子激怒,更會打孩子。
表姐說的時候我挺心疼孩子的,有時大人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釋放自己的壓力而把自己的壓力和情緒轉到孩子身上,是孩子的悲劇。
我們是最愛孩子的人但也是最容易傷害孩子最深的人。父母的壓力要學會自己釋放,而不是由孩子無辜承受發洩的暴力。
對孩子家暴,影響一生
知乎有一條提問,父母打孩子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評論裡更多的是被父母因為一些小事大事暴打的孩子,更多的是孩子對父母的失望,也會因此慢慢疏遠和逃離父母。
評論裡有因為父母暴力的影響下自己變成自卑討好人格的,甚至有恐婚恐育,害怕自己把父母暴力教育延伸到下一代的。
用暴力來教育孩子真的有用嗎?也許有立竿見影一時屈服效果但副作用也大。暴力教育下的更多的是傷心的孩子,讓親子關係破裂,疏遠,還影響孩子一生的心理陰影。
明星陳喬恩帶著媽媽上節目在一起生活幾天幾夜,但她媽媽和關係疏遠不親近甚至還害怕媽媽。
陳喬恩自爆媽媽小時候壓力大會打她,都是一巴掌就呼過來,會用一捆枯樹枝打她打到流血,所以她從小到大都害怕媽媽,因為內心很恐懼媽媽,甚至也不敢跟媽媽牽手。每每回憶小時候,陳喬恩都忍不住的傷心流淚。
父母以為孩子小就算打孩子孩子也不會反抗,也不會記得,當你打孩子最痛最傷心的時候,孩子是最容易記得,以後長大了會變成內心深處的傷口,一觸碰就崩潰流淚。
棒棍下出孝子的教育的孩子都是傷心孩子。
父母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沒有看到孩子與自己漸行漸遠。有一位媽媽說,孩子不聽話,自己一發起脾氣後那是越打越氣。甚至因為孩子哭的樣子越來越氣,也想到自己生活的不如意,壓力更就更大用力打孩子了。每次孩子做的事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就會打,用竹條用力打到孩子不哭為止。
有一次媽媽剛抬手,孩子捲縮成一團躲在角落裡顫抖著害怕她打他,哭著說媽媽不要打我的時候,她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讓孩子恐懼暴力的自己,想想自己也在這樣的教育下長大,變得很暴躁,只要孩子有什麼事一點就怒氣騰騰。
這媽媽開始反省自己,開始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停下手來抱抱孩子,聽聽孩子的解釋,而不是打他為主。
很多父母愛自己孩子的,就如陳喬恩的媽媽說,相信每一個媽媽都不是刻意對孩子不好的,可能是自己孩子教育的方式錯了,孩子造成了心理陰影。最後他借這個節目,對陳喬恩說對不起,媽媽這麼暴力打你。
對不起,這是讓孩子原諒媽媽,媽媽忽略你的感受,讓孩子心裡的委屈不至於恨你怨你,可以打開心扉接受你。
作為父母我們更多的是要多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不斷的學習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是會給孩子身體或內心帶來長久的傷害。
正確看待孩子的不完美,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我們總把溫和和耐心的一面表現在外人面前,卻對身邊最親最愛的人失去了耐心和溫和的面孔。
其實我們最親最愛的孩子面前更需要我們的耐心,溫和的面孔。
那父母要怎樣才能控制自己脾氣和情緒呢?
父母學會接受自己的負面情緒,並找方法去排解壓力。
每一個人都有壓力,憤怒,暴躁的負面情緒,這些都需要自己去排解,而不是發洩在孩子身上。
接受自己的負面情緒,用一些外在的方法排解,釋放自身的壓力。父母要看得到自己的負面情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適當的方式釋放壓力,比如聽音樂啊,看書,運動…做一切可以讓自己釋放壓力的事情。
尋求更好的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不要隨便動手打孩子,更不要暴力的打孩子不要以為孩子小不懂事,其實孩子也有自尊也有自我保護意識。
有時候孩子做了錯事父母情急之下打了孩子要跟孩子說為什麼會打他,向孩子說對不起,讓孩子內心不那麼委屈。
很多的父母都有打過孩子,或輕的或重都有吧。
自從孩子上了小學我打他的比較多,他不太愛學習也不主動學習,作業也拖拉邊玩邊作業。雖然我打他只是用輕力打他手和腳,他很反感,有一次我打他的時候,兒子說,我又沒錯什麼,媽媽總是打我,大人都會做錯,何況小孩子。我又沒打媽媽,媽媽老打我。這是大人欺負小孩。
當時我很驚訝,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了。我教導孩子不要去打人,而自己卻在做不好的示範。我開始反省自己對孩子做法。
我跟兒子說,你總是不學習寫作業,媽媽很生氣打了你,媽媽跟你說對不起。我不再打你了,你要自己去學習做作業,不能因為要媽媽打你才去寫作業。
後來學習的事我沒再打他了,而他也更主動去學習做作業了。
而我靠打去讓孩子去學習和做作業其實也沒讓孩子有改善,而不靠打去尊重孩子自尊和孩子溝通,反而不會讓孩子牴觸學習。
學會休息,不要讓自己太疲憊。
每當我們休息不好,或者心情很壞的時候,往往,也是對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疲憊會讓自己心神渙散,壞情緒猶如脫韁之馬,橫衝直撞。
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要爭取吃好喝好睡好,才能有精力來陪伴孩子成長。當然,這還意味著要犧牲很多,我們當了父母,就沒法盡情地逛街,玩遊戲,煲電話粥,甚至刷朋友圈,抖音。不過,相比孩子的一生和自己當父母所帶來的收益,犧牲那些,還是很值得。
教育孩子的路上,父母只有完善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父母只有讓自己變成更好的自己,才能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