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社會功能

2020-12-17 中國網財經

  □ 劉詠閣

  美育說到底就是藝術教育,我們的祖先最早發現了美育對社會進步,對人的品格形成的作用,也最早以多樣的美育手段潛移默化地承載著規範社會秩序、教化子民的義務。無疑,古代中國是世界上美育形式最豐富、最發達的國度之一,無論是西周時期奉行的「禮教」,還是後來儒家倡導的「詩教」,都飽含著以藝術形式為載體的「文教化」功能,且都對不同時期的社會發展、人文進化,以及不同朝代統治者治國理念的推行產生過重要的作用。進入現代以來,因為種種原因,我國的文化教育,包括藝術教育相對滯後了,故而也使得社會的文化形態、道德觀念以及社會核心價值觀處在相對混沌的狀態,甚至付出了幾代人缺乏文化自信,丟失人生信仰的殘酷代價。還好,中國共產黨及時認清並開始梳理這些關乎民族興亡的社會發展問題,從國家、社會、個人3個層面明確提出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無疑,這帶有鮮明普世意味的價值系統也從多層面為美育的時代進程做了引領。

  並不是筆者過於推崇藝術和藝術教育的功能,或有意提升藝術教育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烘託作用。有句老話說得好,「幹什麼吆喝什麼」。我是從事藝術教育的,自然而然要以我的視角,站在我的平臺上,並結合我之所學去「吆喝」藝術的功能,你讓我從經貿的角度,從經濟法的角度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肯定會捉襟見肘。其實促成民族大業的路有千萬條,每條路都可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並呈現時代的發展,相對而言,以藝術的視角和藝術的形式輔助社會進步的過程會美麗許多。

  應該說在世界範圍內我們的先人最早發現了藝術對社會進步,對人的品格形成的功能,並最早用文字做了梳理,而且早在周代就利用其功能推動了社會進步與人性升華。可以認為我們的祖先有非常豐富的美育經驗和成就。眼下我們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樣要充分利用藝術和藝術教育的功能。

  這裡我們不妨具體了解一些藝術的社會功能到底有哪些。一般來講,藝術具有認識、教育和審美三大功能。

  1.藝術的認識功能

  藝術的認識功能偏於具象層面。概括講,藝術可以幫助人認識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審美情趣;可以幫助人認識大自然的秩序和行貌色彩;可以幫助人認識到如何感知客觀世界。一切藝術形式都是人類特殊形式的創造性活動,其過程本身富含對世界的疑惑、探究、認知,以及情感和理解,通俗地講,它會以可觀、可感的「形象與空間」形式,並將這些疑惑、探究、認知,以及情感和理解反饋給這個世界,讓更多的人去分享箇中奧妙。人們通過藝術教育和對藝術的欣賞,認識到了客觀世界和人的主觀世界的本來面貌,從而進一步認知了自然與人生、生活與情感、過去和未來。完成從感性到理性的升華過程,並對人們智能、情感、意志的培養產生輔助功能。以上這些,顯然都構成了繪畫的認識功能的特徵。

  2.藝術的教育功能

  藝術的教育功能重於情感層面。藝術的教育功能是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活動顯現的。中西繪畫儘管形貌有異,觀念不同,但都是各自文化的衍生形式,都不同程度地顯現著各自的文化特徵,並始終以各自獨特的藝術形式發展和詮釋自己的文化,而這也正是藝術教育功能的文化來源。另外,藝術作品本身就是釋放人類情感的棲身地,因而它包含的思想、情感,價值觀、世界觀也是其教育功能豐厚與否的標準。俄國文豪託爾斯泰在《論藝術》一書中對藝術作品的情感性有這樣的論述:「在自己心裡喚起曾經一度體驗過的感情,並且在喚起這種感情之後,用動作、線條、色彩、聲音以及言詞所表達的形象傳達出這種感情,使別人也能體驗到這同樣的感情——這就是藝術活動。」由此可見,藝術形式的教育功能起決定因素的應該是感情與思想。藝術的教育功能的表現是積極的,偏重於思想和意識層面。藝術教育人們明辨美與醜、善與惡、真與假。藝術教育人們對社會生活,對生命旅途採取正確的態度。

  藝術教育人們對自然的熱愛和心靈的淨化。藝術的教育功能的特點是以情感人、以情喻理、潛移默化、寓教於樂。

  3.藝術的審美功能

  藝術的審美功能集中於精神層面。藝術作品是美的集中表現,人們對藝術的欣賞過程往往也是美感和審美功能顯現的過程。在生命世界裡,人類的情感是最豐富的,對於美的渴望也是源於情感的作用。大自然賦予人類一系列有關美的認知和感覺,因而人可以發現美,感受美,可以創造美。「藝術」就是人們按照對美的感受和體驗創造出的「產品」。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會對客觀世界進行美的梳理和歸納,主觀的情感、才思、理想和願望會經藝術手段通過再現或表現的形象來表達,觀賞者在與藝術形式「溝通」的過程中會或多或少被藝術家的審美意象所打動,這其實就是繪畫審美功能的體現。由此可見,藝術創作本身是審美活動,欣賞藝術作品同樣也是審美活動。總體講,藝術的審美功能帶給人的是,沒有功利意味的快感和普遍的美感。

  顯然,藝術的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和審美功能是任何一件優秀的藝術作品都具有的功能,它們相輔相成,互為聯繫,密不可分。我們只有充分了解藝術的這些社會功能,才能在實施美育的過程中呈現主動和理性的態勢,才能開闢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獨特路徑,並立體地顯現美育的時代進程。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關焦點

  • 對繪畫藝術功能的一點看法
    >   談到繪畫藝術的功能,我認為主要就是德育、智育、美育等三大教育功能。有人覺得太高調,太牽強了;或是覺得這種觀念會對繪畫藝術產生一種壓力,但我認為,這只是把繪畫藝術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來認識。這種觀念的來源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把社會、人類與繪畫藝術的互動關係綜合了一下。   首先,我們從繪畫藝術的起源、產生、發展談起。我們知道,人類的勞動,不但創造了世界和人類社會,進而也創造了文化藝術。
  • ...一級美術師馬漢躍:培養藝術人才 要發揮博物館、美術館社會功能
    敘鄉情、話發展、報桑梓,閃電新聞客戶端推出「儒風鄉情」系列報導,本期報導為《儒風鄉情|國家一級美術師馬漢躍:培養藝術人才 要發揮博物館、美術館社會功能》。除了在國畫、書法方面的成就,馬漢躍在文學方面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長篇報告文學《永遠的河流》,散文集《如是我聞——中國當代藝術名家訪談錄》,長篇小說《多爾袞》《你是我的寶貝》等,深受讀者好評。
  • 考研筆記|藝術概論-藝術的功能
    主要指人們通過藝術鑑賞活動,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歷史、認識人生。  首先,藝術對於社會、歷史、人生具有審美認識功能。由於藝術活動具有反映與創造統一、再現與表現統一、主體與客體統一等特點,往往能夠更加深刻地揭示社會、歷史、人生的真締和內涵,具有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的特長,並且常常是通過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給人們帶來難以忘卻的社會生活的豐富知識.  其次,對於大至天體、小至細胞的自然現象,藝術也同樣具有審美認知作用。藝術可以幫助人們增長多方面的科學知識。
  • 論音樂的社會功能
    音樂,作為藝術殿堂特有的音符,是全人類共有的精神食糧。與其他藝術形式一樣,音樂是思想的外部載體,是音階與內涵的統一和整合。正因如此,音樂作為一種藝術,除卻本身的形式美感外,也能奏響內蘊的樂章,是人類思想交流的藝術化形式。  音樂於人們的生活,是無處不在的。縱觀人類歷史,音樂同社會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繫。不論是人類早期體力活動時,為減輕勞動負擔而發出的號子,還是當今時代隨處可聞的諸種聲樂、器樂,均為音樂的一種形式。音樂不僅僅使人們的生活得到充實,也給社會進步帶來了積極影響。
  • ...一級美術師馬漢躍:培養藝術人才要發揮博物館、美術館社會功能
    馬漢躍,齋號借山堂,祖籍山東濟寧,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中國畫研究院院長,同時還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其山水畫作品渾厚華滋、詩意盎然,含英咀華、自成家法,以古人格局寫今人意態,以生命之情繪大千世界,以筆墨品格立藝術精神,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展覽,並被多家美術館、博物館等收藏。
  • 藝術盒子丨亞洲覺醒30年:藝術變革和社會運動
    撰文整理 | 新京報記者 餘雅琴亞洲覺醒30年:全球化下的藝術變革和社會運動上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是動蕩不安的年代,冷戰中不同意識形態的對峙,越戰的爆發,國家主義的崛起,如火如荼的都市現代化發展進程,亞洲各地掀起的民主運動浪潮……
  • 中國社會藝術協會國際藝術交流委員會在南京成立
    11月29日上午,中國社會藝術協會(CAA)國際藝術交流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南京召開。鐘山賓館黃埔廳、鮮花與歌聲交匯。中國社會藝術協會主席邱新建,江蘇省各界以及來自全國一百多位藝術家及藝術工作者歡聚一堂。
  • 古老的藝術,竟是一種維繫社會的符號
    在上月舉行的歐洲舊石器會議上,兩位科學家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指出這些雕像起初的目的是對女性身體的頌揚,之後變成了一種符號,把不斷發展擴散的人類社會維繫在一起。其中,最早期的作品包括著名的維倫多爾夫的維納斯(Venus of Willendorf ),以及最近在德國發現的一個3.5萬多年歷史的小雕像,它也被一些人稱作是「最古老的色情藝術」。
  • 明亮藝札:「社會因著美術的發達而清澄」—再談「藝術救國」思想
    風景系列 布面油畫 36×45cm 劉明亮「社會因著美術的發達而清澄」——再談劉海粟等藝術家的「藝術救國」思想文/劉明亮二十世紀上半葉而在藝術界,則展開了「藝術救國」的教育運動,其中有蔡元培之「以藝術代宗教」說,劉海粟、林風眠的「藝術救國」論,再到後來黃賓虹先生的「精神重於物質說」等等。他們無不是對「精神」價值的強調和對「美育」的呼喚。可以說,「藝術救國」是「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教育發展的時代主題。」
  • 環境新聞的社會功能
    我國對環境新聞的研究只有短短十幾年時間,對環境新聞的定義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但是它「聚焦於人與自然的矛盾及其產生的社會問題,重在將人類環境的現狀告知受眾,引起社會的關注 ① 」的功能已經成為共識。2007年5月底發生的太湖藍藻事件再次將公眾的目光聚焦到環境新聞,人民網「太湖藍藻爆發汙染水質」的專題報導通過對眾多媒體新聞報導的選擇,較好地體現了環境新聞的社會功能。
  • 東華大學藝術設計畢業生作品今天面向社會展出
    央廣網上海4月10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曲大瑤 段然)「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經過四年專業磨鍊, 2017「驚蟄」東華大學藝術設計畢業生作品展在淮海路紅坊創意園區開幕。此次展覽是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學院首次集合各專業畢業生作品一同走出校園面向社會展出,滿溢人文關懷的青年設計師作品吸引了眾多國內外企業機構、院校專業人士及社區居民現場駐足品評。
  • 大學社會功能的發展演變
    圖片來自網絡大學興起於中世紀,到今天發展成為現代大學,是通過不斷自我完善以適應時代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並保持生機與活力的社會組織。從大學的發展歷程會發現,每一次大學功能的變化都伴隨著生產力的變革,並推動了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從大學的歷史演變過程可以看到,大學功能和組織形式是一個歷史的、動態的過程。
  • 新的社會功能:自然科學與馬克思主義的結合
    「自然史,即所謂自然科學」;而「按歷史順序和現在的結果來研究人的生活條件、社會關係、法律形式和國家形式以及它們的哲學、宗教、藝術等等這些觀念的上層建築的歷史科學」,就是社會科學。「真正的自然科學只是從十五世紀下半葉才開始」;社會科學的出現比它還要晚得多,真正成為科學是在馬克思主義創立之後的事情。
  • 紅旗文稿|辯證認識國有企業的制度功能、社會功能和經濟功能
    因此,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應當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辨清國有企業的制度功能、社會功能和經濟功能,充分發揮各種功能的聚合優勢,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不忘初心,永葆初心,再塑國有企業的輝煌。一、從制度功能看,國有企業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物質載體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視角分析,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究其實質是資源的佔有和利用過程,資源由誰佔有,以什麼樣的方式佔有,決定了誰在資源的使用中獲取利益,從而決定了人在社會中的階層和階級屬性。
  • 鄒義壯解讀「社會功能受損」
    人民網6月18日訊2005亞太精神科學高峰會上,記者問到抑鬱到抑鬱症有兩條標準,一個是社會功能受損,第二給病人造成不良後果時,北京回龍觀醫院鄒義壯教授給出解釋。  確定社會功能受損,我們在臨床上講,到我們醫院去就診的病人,絕大部分都是比較嚴重的病人,因為剛才幾位教授都介紹了,一個是我們本身病人的就診率就很低,輕度的或者中度、重度的患者都沒有到醫院去就診。真正到精神衛生的專科醫院看病,嚴重程度已經比較高了。
  • 重塑新聞媒體的社會守望功能
    人類社會當然和動物的種群不能相提並論,但是同樣也需要隨時對周圍的環境進行監視和守望。而且,由於人類社會組織結構的極其複雜性,對環境監視和守望的重要性就更為突出。  事實上,人類社會中的這種守望功能早在幾千年以前就存在了。人類的文明愈發展,這種功能就愈明顯。中國古代曾有過燦爛的文明,社會的守望功能也比較完備。
  • 論近代新聞社團的社會功能
    提 要:近代新聞團體是由傳統的行業公會轉變而來的非政府組織,在中國社會轉型中作為公共領域的組成部分,發揮了監督政府、協調行業、社會救濟等多種社會功能,推動了中國社會的近代化轉型。
  • 藝術作品的精神內涵和社會特性
    沈 平 怡然齋主好的藝術作品都有個鮮明主題,既不迎合社會需要,也不將就討好世人趣味,但它一定是從生活中來的,不拘常格、跌宕起伏、自由奔放的。藝術作品是順應藝術家自己感受生活的心路歷程,是創造者思維更新的陣痛。深入生活是藝術家對待藝術創作的一種態度和尊敬,也是藝術家能夠時常保持敏銳感覺,掌握和研究創作規律,獲得創作源泉的重要途徑。
  • 《晚安,媽媽》:溝通無效的表面下,是社會功能修復問題
    由香港知名舞臺劇演員焦媛擔任藝術總監的「焦媛實驗劇團」製作、演出的粵語版《晚安,媽媽》並非劇團新作,今年更借著五月的「靜安現代戲劇谷名劇展演」和十一月的「上海國際藝術節」兩度到滬,主創予以了更大的重視,不但場地移至更加適合藝術演出的東方藝術中心,母親的扮演者也換成了內地觀眾更加熟悉和喜愛的米雪。
  • 開展暑期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市場檢查 規範全縣藝術考級市場
    為規範我縣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管理工作,維護廣大考生合法權益,促進全縣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工作的規範化,保障社會藝考工作的質量,推動全縣社會藝術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按照文化部《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管理辦法》要求(以下簡稱《辦法》),縣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在全縣開展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市場專項整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