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後臺一位媽媽的留言:
「董董,你看到前幾天的那個新聞了了嗎?被媽媽扇耳光的14歲男孩,跳樓了。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這麼的脆弱呢?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本身存在問題?現在的孩子心理早熟的太快了,說不得,打不得。好像也不太心疼父母。
疫情期間,錢不好賺,要贍養父母,要撫養孩子。說實話,我的內心壓力真的很大!所以有時候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也會經常罵孩子,甚至有時候會動手!冷靜下來我也很後悔,想要挽回我們之間的關係,可孩子不領情,甚至與家庭的距離越來越遠。
上星期,我看到這樣的新聞內心猛地一驚,連著做了好幾天的噩夢... 都是做母親的,我能理解往後餘生她會在多麼愧疚和痛苦中度過......
為人父母,忍受成人世界的種種不堪,也要咬牙賣力活著,說到底是希望孩子能好,走在正路上,考上好大學,身心能健康。
為什麼現在這麼難?
董董,你說我現在應該怎麼辦?」
我能理解這位媽媽的心情,也許很多家長跟她一樣,有一樣的感受和焦慮。
我一直沒有提筆去寫這條新聞,但一直默默看到事件發酵背後的言論,非常難受惋惜。
青春期的孩子,正是自尊心、叛逆心最強的一個時候。一些成年人看來,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因為自尊,因為這種認知的錯誤,會成為一種無法接受的事情。
就像這個14歲的男孩,從爬到隔離牆到躍身一跳,幾乎沒有半點猶豫。
14歲的生命,就這樣倉促的結束了... ...
我不知道男孩的媽媽今後會怎樣去面對生活,但肯定有一點:無論她再做什麼,都無法再挽回悲劇。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孩子心理太脆弱,不就是被媽媽打了幾巴掌嗎,小時候我們也經常被父母「拳打腳踢」,多大點事,至於嗎?
每次悲劇發生的時候,總會出現這樣刺耳的聲音:對生命不負責任;父母養他容易嗎?玻璃心... 等等。
其實不是的。也許並不是一個巴掌,一頓推搡的事情。
而是在這個慘案以如此悲劇形式爆發之前,這個家庭已經隱匿了太多的親子矛盾。
那天的案件,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看似輕微到可以忽略不計,實則上日積月累,直至壓抑到喘不過氣。
」悲劇,不過是以極端的方式,一個家庭內部長久藏匿的暗傷,撕開一個口子曝光給世人看,並提醒所有圍觀者:教育的問題,從來不是一天養成的問題。「
孩子的問題,從來不是一次衝突的問題。
兒童心理學上有句話:
當你發現你的孩子有問題時,其實你已經錯過了10次陪他改正的機會。
每個孩子的成長軌跡其實都是有跡可循。而那些忽視,不溝通,不理解,才一步一步把孩子逼到絕路。
我相信每個家長都是本著愛孩子的心理,愛之深,責之切。
但有多少父母,都活成了孩子人生的遙控器,不允許聽到有一個不和旋律的音符。
你以為的愛,其實只是傷害。
就像這位讀者媽媽的留言:你會希望孩子能理解你為家庭付出的辛苦,你也許總是對孩子說你有多麼的不容易,希望孩子得到孩子的共情,同樣的理解你。
當出現不和諧的音符(孩子不能理解你),你會責罵,甚至動手。這都是你把你的思想強加給孩子的,這樣做,往往適得其反。
而這些親子關係的扭曲、破碎,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這就需要你經常」看見「你的孩子,了解他問題所在背後的心理原因。
其實再往深處講,了解他人生每個階段成長時遇到的大大小小的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所有的教育專家和心理學家,都說0—6歲是兒童成長的關鍵期?
因為,那是一張白紙的第一筆,一篇文字的第一段,一個天使的第一步,是習慣養成的第一個階段,是親子連接的第一座橋梁。
非常可悲的是,很多父母,在孩子6歲之前時,因為種種原因,沒有給予安全而充分的陪伴,當孩子一身毛病時,又極其嫌惡地指責:
「我不懂為什麼我會生出這樣的孩子!」
這樣的家長,沒有資格嫌棄孩子,而是應該給孩子道歉。撫慰他已經受傷的心靈。
寫在最後:
教育的矛盾,不是一天兩天的問題,從孩子出生那一刻開始,我們就已經面對著長達終生的資格考試。
很多人呼籲父母「持證上崗」也不是完全沒有必要,我們在養育一個生命的時候就要做好終生學習的準備。
父母之於孩子,就是健全的產生,盡力的教育,以及完全的放手。
而愛和理解,尊重和溝通,在任何關係中都適用。
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嘗試著「反常規」去改變,改變說話的方式,去改變家庭的溫度。
同時,也希望家長不要過度焦慮,一次次把這類悲慘事件,在討論中不斷放大。
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全部的溫柔和耐心,接納和鼓勵,分享和陪伴,而不是說教和嘮叨,控制和綁架。
也希望這篇文章,可以成為我們彼此的一個警示:
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
為人父母者,應該在孩子受傷、犯錯、失意時,給孩子更堅定的撫慰和力量。
適度的懲罰,是對孩子的負責;但不要忘記,給孩子面子,也是他們應該有的尊重。
共勉!
-------------------------------------------------------------
【銘科教育】國內首家心理學在線教育機構。在這裡,你可以學習到成為心理諮詢師的專業知識,掌握各式各樣的心理學技能,並獲得專業人士的豐富知道。學心理學,有我一個就夠了。
海量心理課程,戳 →限時【】聯繫客服領取。來開啟你的心理諮詢師成長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