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段子編Rap畫漫畫 她把氣象科普做得風車鬥轉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寫段子編Rap畫漫畫 她把氣象科普做得風車鬥轉

趙清揚和同事研究工作。

  「今年的『仲夏夜』就是富察皇后,清冷皎潔;激烈的暴雨,正是飛揚跋扈的高貴妃;而8月底的秋老虎本尊,則是純妃,『立秋』後,露出了尾巴……」
「寒潮莽嘟嘟,南下奔成都。成都不好耍,狗糧當雪撒。不來降點溫,你嫌冬天瘟。不來下點雪,心頭過不得……」

  你見過這樣的氣象科普語言嗎?是不是覺得特別有趣、好記?

  「天氣預報,不是冷冰冰的數字;氣象知識,也不是那麼深奧難懂。」四川省氣象局科普宣傳中心主任趙清揚,就是這些氣象科普知識的創作者,她經常用視頻、漫畫、段子等形式,傳遞著來自天空的聲音。

  第一次創作科普視頻

  就成為「全國優秀」

  出生在氣象世家,趙清揚在觀測站裡長大,對於氣象術語、觀測設備,她並不陌生。儘管如此,一直到畢業後進入四川氣象影視中心工作,她依舊覺得,「天氣跟自己的關係不大」。

  2011年,氣象系統內部舉行影視業務競賽,這一年,首次增加了科普類視頻。在毫不抱希望的情況下,才工作兩年的趙清揚被趕鴨子上架——在一個月內,拿出一個作品交差。

  想主題、搜集素材、寫分鏡頭劇本、設計動畫……趙清揚和另外兩個同事硬著頭皮幹了起來。學編導專業的趙清揚,在畢業兩年後,重操老本行,負責起編劇、導演和統籌的工作。在她的鏡頭下,雷電家族被賦予超人家族的身份,各種雷有怎樣的特點,清楚直觀又好記。

  最終,這段視頻《夏季,我們該如何應對雷電》一舉拿下了第一名。幾年後,它還出現在了2015年國家科技部的全國優秀科普微視頻名單中。當時,50件獲獎的科普視頻,來自全國各領域,氣象科普佔到兩件,分別來自上海和四川。

  這則視頻,也成了趙清揚走進氣象科普的「敲門磚」。從2011年開始,她成為了風雨雷電的「翻譯官」。

  賣萌、蹭熱點、穿衣教學

  讓天氣預報真正有溫度

  「其實,真正覺得天氣與自己息息相關,是在成為媽媽後。」趙清揚坦言,2014年,兒子出生後,給孩子穿衣的問題成了日常頭大。「為什麼這些不能在天氣預報中進行提醒?天氣預報就只有冰冷的數字嗎?」

  經過這樣的思考,趙清揚決定,以個人公眾號為試驗田,做「有溫度」的預報:像和朋友聊天一樣說天氣,增加體感溫度的描述,還直接上圖教穿衣。在日常天氣預報的同時,她也藉機進行氣象科普。

  2017年8月,颱風「天鴿」來勢洶洶,當時,《權利的遊戲》第七集上映,她用劇中小惡魔提利昂·蘭尼斯特的經歷來介紹「天鴿」的前世今生;《中國有嘻哈》播出,掀起一陣嘻哈熱,她也跟著創作了一段rap,用來調侃大眾對天氣預報的誤區;去年夏天,天氣複雜多變,她又套用當時大火的《延禧攻略》,將八九月的天氣對應成劇中人物;在氣象臺發布寒潮預警後,她用漫畫的形式對降溫進行解讀……

  形式多樣、風格活潑、內容接地氣,趙清揚公眾號的粉絲很快破萬。在和粉絲互動的過程中,她也收穫了很多樂趣。

  通過科普與公眾培養感情

  讓氣象更好地服務民生

  對於氣象科普,趙清揚還有更多的想法。「在自然災害中,氣象災害佔到了百分之七十,讓更多人了解氣象相關知識,了解防震減災的方法,這也是我們作為氣象科普工作者的重任。」

  在她看來,目前,公眾對於氣象的認知還存在很多誤區、盲區。「最常聽到的,就是說天氣預報不準,都是亂報。」

  趙清揚說,要讓氣象工作更好地服務民生,得依靠氣象科普為基礎,天氣預報為紐帶,與公眾「培養感情」,「接下來,我們還會在科普上多下功夫,通過進校園活動、科普繪本的創作、科普類平臺的打造,讓氣象科普日常化,讓氣象更得人心。」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吳冰清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寫段子編rap畫漫畫 風雨雷電的「翻譯官」這樣當
    不來下點雪,心頭過不得……」這是在寫宮鬥戲?在即興創作rap?在講段子?這是氣象科普!「天氣預報,不是冷冰冰的數字;氣象知識,也不是那麼深奧難懂。」四川省氣象局科普宣傳中心主任趙清揚,就像是風雨雷電的「翻譯官」,用視頻、漫畫、段子的形式,傳遞著來自天空的聲音。
  • 孩子需要啥樣的氣象科普? 我省首套《氣象科技校本課程》出爐
    「氣象災害如何防禦?」……兒童、少年人群對於氣象科學知識而言,需要在實際生活中實現怎樣的理解和應用?12月16日,我省首套《氣象科技校本課程》在鄭州普惠路小學啟用。  在普惠路小學的校園裡,操場上的氣象站,教學樓裡的智慧氣象教室,德育大廳裡的氣象知識宣傳欄,二樓走廊裡的氣象科幻畫、科普小報,班級的氣象閱讀角和氣象宣傳欄,都處處透露出濃鬱的氣象科普的學習氛圍。
  • 講段子 編歌曲 畫漫畫
    字詞關其中一題如下:梅長蘇走進大梁宮殿,隨處可見的liú lí ( ) 瓦,pán ( ) 龍柱,五彩wéi mù ( ) 將整個王宮點綴得熠熠生輝。  詩詞關有一題:梅長蘇以一人之力使得整個朝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強人的氣勢和扭轉乾坤的能量,就如同《望洞庭湖寄張丞相》中的 ( ,) 一樣動人心魄。
  • 上課唱rap講「段子」90後化學老師的Freestyle
    唱rap(說唱),講段子,上節目……如果不說,人們一定不知道這位90後化學老師的標籤。    近來,嘻哈音樂掀起了又一波熱潮,趙鐳也利用元素周期表創作了一首rap。「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被他用rap的節奏,明快地演唱出來。歌詞裡的「重慶的巷巷,朝天門嬢嬢,火鍋兒湯湯,小蘇打莽莽」融入了重慶當地特色,還與化學知識點「氯化鈉漿漿,氮磷鉀秧秧」巧妙結合。
  • 畫漫畫、寫作文、編繪本……原來數學題還能這樣做
    寫作文,畫繪本  她教學生這樣做數學題  在這本25萬字的書裡,劉善娜搜集了大量布置給3到6年級的探究性數學作業的實例。  舉個例子,小學三年級上半學期,學習了「時、分、秒」的概念,數學作業本上通常是一題又一題的換算。譬如說,「1小時=60分鐘」、「1分鐘=60秒」。
  • 首部AR氣象災害防禦漫畫書出版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張娜報導 近日,我國首部AR氣象災害防禦科普漫畫書——《平平安安的天氣日記》由氣象出版社出版發行。  該書由河北省氣象災害防禦中心編寫,以小學生視角,藉助漫畫載體,通過日記形式,記錄了主人公平平與孿生弟弟安安對十餘種災害性天氣的真實感受和防禦這些災害的特殊經歷。書中還設置了博學可愛的雲博士形象,讀者安裝「天氣日記」App後,用手機掃描有雲博士出現的頁面,即可看到相關氣象災害的AR立體展示。
  • 《氣象詩詞會》系列科普作品
    2017年,貴州氣象服務中心與貴州都市報聯合開闢《氣象詩詞會》欄目,擷取古典詩詞中與氣象相關的內容,結合現代氣象知識,通過詩詞來詮釋氣象,進一步擴大氣象科普知識的普及面,加深公眾對氣象科普知識的理解。  以詩詞作為觸發點,吸引更多的公眾關注氣象、傳播氣象,有效提升了氣象知識在社會公眾中的傳播效率;漫畫圖表結合,形式新穎,讀者喜愛;報紙日發行50萬份,累計發行500萬份,網絡電子版同步傳播。
  • 漫畫裡走出的少女,擁有A爆全場的奶音Rap,把漢堡紋在身上?
    一共有六個組合上臺表演,有當紅女團也有新人怪物,最引起小編注意的AOA,作為三代女團風格不僅獨樹一幟,她們的舞臺還風情萬種、媚而不俗。比起雪炫的身材和嗓音,小編更喜歡擁有奶音rap的隊長申智珉她A爆全場的奶音rap,讓小編循環了好幾十遍,雖然個子小,但霸氣十足,反差萌爆棚,沒想到是蘿莉臉御姐身!
  • 中法圖像小說節:當「畫漫畫」代替「寫小說」
    蒂菲娜·裡維埃爾(左二)與現場觀眾進行交流放棄讀博,做一個漫畫家蒂菲娜·裡維埃爾在讀了三年文學博士之後,決定給自己的人生軌跡來個急轉彎,她開了一個名為「索邦14號辦公室」的博客,開始畫漫畫。她的博客在2015年引起了法國瑟伊出版社的注意,同年出版成了她的第一本漫畫書《念書,還是工作?》。這本漫畫主要描述了一個年輕女教師決定離開她任教的中學,開始攻讀博士的故事。她將自身經歷融入其中,以獨特的幽默感完成了這本近乎是自傳的漫畫。「如果再有人問你,論文寫完了嗎?工作找到了沒?啥時候結婚?就請他好好看看這本書。」
  • 讓線上氣象科普「活」起來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把安全擺在突出位置,今年世界氣象日紀念活動不斷檔——以線上為主,與公眾網上有約。疫情防控的需求正在倒逼「線下」場景,以「加速衝刺」的方式跑步與「線上」融合。所幸,在這次世界氣象日的「線上」活動中,氣象科普沒有生硬地由「線下」照搬至 「線上」,而是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加出新活力、激發新動能。
  • 張靚穎rap歌詞內涵《浪姐》算什麼?她狠起來寫rap詞連自己都懟
    張靚穎加盟《中國新說唱》之後,才知道原來張靚穎原來不僅唱歌厲害,而且rap也這麼厲害,會創作念rap也很有自己的風格,一開始以為她參加《中國新說唱》是開玩笑,後來才發現她是真的有實力。不過她之前的rap詞還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她的rap詞裡寫著「有的姐姐,忙著到處,乘風又破浪;你的姐我,所到之處,無風都起浪。」被網友質疑在內涵《乘風破浪的姐姐》,而乘風又破浪,說的不就是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這些女嘉賓嗎?
  • 大學生志願畫科普漫畫 當偽科學「終結者」
    近年來,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科普進社區實踐隊想了一個辦法:寓教於樂,化知識為漫畫,讓科學通過網絡漫畫點點滴滴「滲入」大家的生活。事實上,科普被視為提高民眾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科普活動也熱浪滾滾。最近,這支科普進社區實踐隊借2020年全國科普日之機,對2014年成立以來的科普工作梳理發現,充滿創意的大學生有望成為偽科學的「終結者」,大學生創作的趣味科普漫畫可以作為青年少科普的抓手。廈大化學化工學院團委副書記高世傑老師介紹,為了對優質科普資源開發、製作和推廣,該學院成立了「科普之窗」與社會宣傳工作組,科普進社區實踐隊也是工作組的一部分。
  • 六一連線:孩子們需要什麼樣的氣象科普教育?
    任俊 攝影  就目前情況看,我國校園氣象站的建設,氣象校本課程的開發,校園氣象科技活動的開展尚處於起步階段,中國氣象學會所實施的有三十多年歷史的「全國青少年氣象夏令營」,近年來實施的「全國氣象科普教育基地——示範校園氣象站」評選,「全國校園氣象站輔導員培訓班」等;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所實施的多屆全國性校園氣象科普教育經驗交流和論壇,國家氣象體驗之旅,校園氣象網和全國中小學校園氣象科普平臺的建立
  • 把日子過成段子更有趣,把歷史畫成漫畫更好記
    的不過這《明朝那些事兒》寫得再有趣,還是屬於文字類歷史圖書,對於那些一看到密密麻麻的文字排列就頭疼的人來說,或許還有另外一種形式的歷史類書籍更加適合他們。上學學歷史課時,最頭疼的就是理不清那些歷史脈絡。
  • 教師節 | 小學生黑板上畫卡通漫畫 祝老師節日快樂
    第一節是班主任老師楊林的語文課,走進教室讓她感到一陣驚喜,黑板上滿屏都是老師和孩子們在一起的卡通漫畫,其間還夾雜著「楊老師我愛你!」「金老師越來越帥!」「祝老師節日快樂!」老師熱情又活潑,跟同學們打成一片,拔河、踩氣球、玩風車。旁邊有一棵蘋果樹,上面掛滿了果實。為什麼蘋果是心型的呢?小夥伴對此有點納悶,陳冉浠告訴大家:「楊老師平時對我們要求嚴格,很關心我們的學習和成長,心型的蘋果就代表她的愛心。」周怡君畫了課堂上的老師,老師頭上戴了一頂皇冠帽。她說:「老師上課很認真,樣子特別美。上學期期末考試老師設計了闖關遊戲,我印象中那天她戴著像皇冠一樣的帽子。」
  • 張辰亮:科普就是給科學做廣告—新聞—科學網
    用各種辦法,像發一個段子,為什麼海是藍色的?因為小魚在裡面吐泡。特別無聊,跟《博物》雜誌也沒有關係,就是發段子,發一些寵物的圖。當時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向,做著做著覺得沒有什麼意思,跟《博物》雜誌的形象也不太符合。另外一方面,發這種東西的帳號太多了,沒有辦法從裡面脫穎而出,當時就覺得應該做一個不一樣的。」
  • 漫畫作家陳磊:爆款「混子曰」是怎麼出爐的?
    2014年,陳磊組建團隊,創立微信公眾號「混子曰」,用漫畫和段子科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各種知識,其中的歷史欄目廣受歡迎,吸粉無數。 記者:《半小時漫畫中國史》系列的暢銷,是不是說明現在的讀者已經接受漫畫科普這種形式了?
  • ——寫在《科普看臺》創辦百期之際
    於是,有編輯記得,在一次承擔科普看臺版面製作時,在製作編者按時很自然地寫上「本期科普看臺帶您探索……」,等到稿件返回要上版時,卻發現被改成了「與您一同探索」。  為什麼要做科普?因為讀者需要、渴望獲得科學知識,而作為科普版面的採編人員,職責便是幫助讀者獲取信息、整理成文,以讀者樂於接受的形式宣傳、普及。
  • 「酷蟲學校科普漫畫」作者莊建宇:好的科普漫畫要親近孩子
    10月19日,科普漫畫《酷蟲學校》的作者莊建宇就這一主題,在重慶南之山書店·小宇宙書店與讀者進行分享。活動現場,莊建宇不僅將《酷蟲學校》漫畫創作過程分享給孩子們,更是一筆一筆地教小朋友如何畫書中的酷蟲形象,從人物造型設定、自由上色到添加文字創作情節,完成了一堂專業的昆蟲漫畫的繪畫創作課。
  • 小林:畫漫畫對我也是一種療愈
    他用毛筆在宣紙上寥寥勾勒出一個人物或者場景,在畫的下面歪歪扭扭地寫上一兩句話,多以幽默的口吻講述當下人們的生活,總能給人陽光正能量。那他本人會有負面情緒嗎?對此,小林老師說:「每個人都會焦慮緊張。畫漫畫對我自己也是一種療愈。世界上沒有一帆風順的事,但積極樂觀地看就沒那麼困難。就像這次疫情,對大部分人來說,更多的是對未知和不確定性的恐慌,你鑽牛角尖就會覺得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