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嘟媽,一名在不斷趟坑不斷成長的寶媽,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與你分享最接地氣的育兒經驗,讓我們一起做更好的媽媽。最近有寶媽們抱怨,寶寶都9個月了,還是得盯奶睡,不知道怎麼辦好。有父母聽說睡眠多了對寶寶好,有的爸媽就總擔心寶寶睡不夠,便傾向於不分晝夜地讓寶寶多睡覺;又有的父母,擔心孩子半夜會餓,而在夜間多次給寶寶餵奶。
其實,這兩種做法都不利於寶寶的身體發育。而那些能自己玩嗨,半夜能自己睡的香的寶寶也是讓寶爸寶媽們羨慕不已。確實,寶寶學會獨睡,才能白天玩得嗨,晚上睡得香。可9個月的寶寶真能做到獨自在晚上睡個整覺嗎?快來了解一下怎麼才能培養寶寶自我安撫入睡能力吧。
夜間整睡是寶寶自我安撫入睡能力的體現
曾經看到過這樣的研究實驗,在這項研究嬰兒睡眠的實驗對比中,專家把1月齡寶寶作為調查對象,然後隨機分為幹預組與對照組,幹預組的寶寶一直到6月齡前,其家長都會得到專家的嬰兒睡眠指導,對照組就沒有任何知道,讓其父母自主帶。後來最終的實驗結果發現,幹預組的寶寶也行次數很少,睡眠節奏紊亂等睡眠障礙的發生率也明顯較低,究其原因便是寶寶爸媽通過科學引導來帶寶寶,是的寶寶培養出了自我安撫、自我入睡的能力。
夜間整睡有助於寶寶體格的健康發展
這項實驗結果還表明,幹預組的寶寶在體格生長方面,例如身高也相較高於對照組的寶寶們。這是由於睡眠質量也會影響寶寶生長激素的分泌,一般分泌生長激素的高峰期是在夜間22:00至次日凌晨1:00的熟睡期。通過自我安撫入睡,整晚甜睡,睡夢中度過生長激素分泌的尖峰時間段,從而促進寶寶的體格發育。
如何培養9個月寶寶自我安撫入睡能力?
1. 熟睡港灣,感受獨睡
想要寶寶離開媽媽熟悉溫暖的懷抱而要做到獨自入睡,寶寶需要一定時間的過渡並加以科學的輔助。
不知道寶媽們是否有注意到,寶寶在大床上睡和在嬰兒車中睡的表現?嘟嘟的外婆需要燒午飯,每次中午把嘟嘟放在床上睡時沒幾分鐘就會醒,然而放在嬰兒車裡時,就能睡的又安穩,時間又長。所以說,如果想幫助寶寶過渡到自我安撫入睡,通過模擬媽媽懷中的環抱感,重現被包裹的安全感是非常好的方式。起初媽媽可以先讓寶寶躺在搖椅中,搖椅有環繞式包裹的設計,能使寶寶覺得似乎仍在媽媽懷中,藉此平復寶寶不安情緒,逐步培養他不需要媽媽哄抱也能安然睡去的能力。
2. 睡前搖籃曲等睡前的固定行為
經常在晚上哄嘟嘟睡覺時怎麼也不肯睡,後來發現每次嘟嘟在睡覺前有兩首睡眠曲和睡前故事播放完了她也就睡了,於是我們就明白了,每天在寶寶睡前做一些固定的行為動作是非常有助養成獨睡習慣的:睡前將房間燈光調暗至適合睡眠的狀態,播放或者寶媽們自己唱固定的睡眠歌曲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也可以用一些小道具來強化睡前固定行為,例如寶寶喜歡的玩偶、床鈴等,讓寶寶在柔和的燈光和舒緩的睡眠曲中,甜甜睡去。長期的行為習慣可以逐漸讓寶寶明白,每當燈光暗了,睡眠曲響了,就是到了心滿意足的睡眠時間。
3. 合理幹預,引導寶寶安撫自己再次入睡
在引導寶寶學會獨睡的過程中,難免也出現寶寶無法再次入睡的情況,這時就需要爸媽合理幹預,避免過度幹預造成錯誤引導。
當發現寶寶半夜醒來哭鬧,先靜靜的聽寶寶能否在1-2分鐘內自己又安靜的睡去,如果只是哭鬧一兩聲就又睡了,就不用管。但如果越哭越厲害,就得去檢查一下寶寶為什麼哭鬧,是要換尿布了?還是口渴了?同時和寶寶輕聲說話安撫,但記得不要開燈,不要抱起寶寶,短暫安撫後離開。這樣的過程需要很多天的反覆練習,剛開始會比較難,但通過合理的幹預,才有助於能幫助寶寶發展自我安撫入睡的能力。
| 每一個習慣的養成都需要時間的磨礪,寶寶的自我安撫入睡能力更需要爸媽們的悉心培養和引導。我們既然希望寶寶可以獨自入睡,就應該做好前期辛苦的準備,堅持通過藉助科學合理的方式介入,不能因為前期的艱難半途而廢。畢竟能夠培養寶寶自我安撫入睡的能力,養成獨睡習慣可以給寶寶一個好的睡眠質量,也有助於寶寶的生長發育和身體機能的健康發育。我是嘟媽,和你一樣,在新手媽媽的道路上不斷趟坑不斷成長,願我們一起成長,不負生命,不負使命。喜歡別忘了點讚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