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式建築如果它沒有內在的精神力量,那麼僅僅有形式是不夠的。如果它沒有外在的形式,那麼僅僅有精神力量也是不夠的。因此,我們必須逐一研究它的每一種特點,首先要明確什麼是哥德式建築的精神力量,其次是什麼是哥德式建築的物質形式。
首先,精神力量或者表現方式。我們要去了解哥德式建築喜歡哪些特色來從內在上表達它們的思想,而與其他的建築是不同的?讓我們再從化學的角度來思考一下,要注意到,通過組成部分來定義一種礦物質,同時也需要明白構成礦物質的並不是它們之中的一個或者另個成分,而是它們的組合。比如,粉筆不是單一由木炭,或者氧,或者石灰構成,而是它們以某種比例共同形成。從粉筆內的不同物質都可以發現它們,但是在木炭或者氧中卻沒有類似粉筆的東西,卻對粉筆的形成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形成哥德式靈魂的各種精神特色也是如此。不是某一種單獨形成的,而是以某種組合方式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它們中的每一個都可以在非哥德式的建築中存在,但是哥德式建築倘若沒有它們就不會存在,至少它們不是以既定的方式組合在一起。這裡就是物質的組成和建築風格的組成的重大區別,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從石頭中取出某一種元素,那麼它的形式就會完全改變,它的存在狀態就會迥然不同。
但是如果我們從哥德式風格中抽取出一種精神元素,那麼它僅僅是比之前少了些許哥德式味道,兩三種特色的組合已經足以賦予一定的哥德式風格,只是如果再多添幾種就會使風格更為濃鬱,再抽去幾種就會使風格更為薄弱。我相信,哥德式建築的特色或者說精神元素按照重要性程度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野蠻粗獷、變化多樣、自然主義、奇異怪誕、堅硬剛性和重複多餘。
上述的特色都是用來形容哥德式建築的風格,至於建築師的風格,可以被描述為:1.野蠻或者粗魯;2.喜好變化;3.喜好自然;4.活躍的想像力;5.固執;6.慷慨。重複說一下,即使缺少任何一種或者兩種,也不會立刻破壞建築的哥德式風格,但是倘若缺少的元素過多,就另當別論了。
對於野蠻,不能確定「哥德式」是何時首次被應用到北方的建築中去的,但是,無論它最初什麼時候開始得到使用,它都是用來暗示恥辱,正是在民族的野蠻本性下這種建築風格才開始萌芽。但是,它從未暗示說自己是真正的哥德式風格,更沒有認為本身的建築是最初由哥特人自己發明建造的。但是它暗示的是,它們和建築共同展示出來一種嚴厲與粗放感,與南方和東方國度的建築風格形成對比,像是哥特人與羅馬人首次相遇就反映出來的明顯不同。
當墮落的羅馬已經無力承受它的奢華,對自己的敗筆也感到傲慢,在黑暗時期的最後那段時間,它已經成為了文明的歐洲建築模仿的標榜,而哥德式則成為夾雜著厭惡的恥辱象徵。經過這一百年來的古物研究者和建築師的使用,哥德式建築已經完全擺脫了恥辱的意義。也許我們之中的很多人都極為欣賞它建造的偉大科學性,及它所傳達出來的神聖感,希望這一古代術語能夠去除恥辱的含義,還有些人更為讚譽它應用所帶來的效果。
除了它之外,沒有任何一種風格可能或者有必要代替它。只要我們輕蔑地使用這稱號,那麼它本身就不會被正當地使用。但是,從正確的理解來說,這個術語本身沒有任何的羞辱含義,相反,真相很深奧,人類幾乎不可能本能地辨認出來。北方的建築很粗獷野蠻,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僅僅因為這個原因,就去責備或者貶低它,就不是正確的做法了正相反,我認為正是由於這種特色,它才值得我們最真摯地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