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巴黎聖母院」,老城也有西方建築,感受哥德式建築的魅力

2020-12-19 沒有口袋的小叮噹

說到濟南的巴黎聖母院,可能都猜到是洪樓了吧。

濟南洪家樓天主教堂全稱洪家樓耶穌聖心主教座堂,簡稱為洪家樓教堂。洪家樓教堂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區東部,歷城區洪家樓廣場北側,東鄰山東大學老校,以洪家樓村而得名,為濟南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也是濟南文化帶的重要象徵。在中國近代宗教建築中佔有重要地位,是中國三大著名天主教堂之一。

由於我們國內對於信教的還是少數,所以它在我們國內並不是特別的出名,但是國外有很多人知道洪樓。整的教堂是坐東朝西的,這和我們中國的建築略有不同。

洪家樓教堂全名洪家樓耶穌聖心主教座堂,始建於1901年,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中國三大天主教堂之一。由奧地利修士龐會襄設計,孫村石匠盧立成帶著工人修建而成。洪家樓教堂是典型的哥德式建築,東西走向的拉丁十字布局,高聳入雲的尖頂,修長的束柱、飛扶壁,尖形拱門、拱窗,這些都是典型的哥德式建築的特徵。

洪家樓教堂為雙塔哥德式建築,與聞名世界的坎特伯雷大教堂、巴黎聖母院、夏特爾大教堂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極為相像,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教堂坐東面西,前窄後寬,多角多稜,多門多窗,建築面積約為1625平方米,可容納千人作彌撒,教堂主廳高大寬敞、富麗堂皇,中央通廊高大,進深很長,地面用青條石鋪就,堂內設兩排方形縱柱約40餘根,柱頭雕刻著鏤空花卉,圓頂和牆壁上繪製的精工圖案、雕飾和文字。高聳的穹窿頂上繪滿了宗教壁畫,多為色彩豔麗的花卉圖案,細長的柱身布滿玲瓏的雕刻,充滿神秘的宗教氣氛,給人以深深的震撼,使人頓有莊嚴、肅穆、偉麗之感。

教堂借鑑了科隆大教堂和巴黎聖母院的建築風格,面積1625平方米,可容納800多人作彌撒,雄偉壯觀,富麗堂皇,被成為亞洲最美教堂。屋頂是典型的哥德式建築,中世紀的歐洲人認為這種高聳的屋頂會讓他們離上帝更近。

洪家樓教堂雖說是典型的哥德式建築,但也能找到許多中國元素的影子。在教堂的尖頂拱門處使用青磚雕刻的植物花卉,是中國古建築典型的裝飾手法。在柱頭的地方是中國特有的梅花和蘭草紋樣。在正門的入口處,有一對龍頭石刻雕像,是典型的中國龍樣式。

洪家樓天主教堂主體為磚石結構,在教堂的頂部,使用了中國北方民居獨有的小青瓦。側壁處的纏枝紋樣,與中國結及其相似,側壁的窗口處也使用了中國特有的柵格「寒窗」樣式。在教堂內部的天頂筆畫上,更使用了更具有代表性的,象徵長壽的松鶴圖樣。由此可見,洪家樓教堂是中西合併的產物。

洪樓天主教堂是濟南市乃至山東省第一座採用「囤積法」建造的歐式建築。早在始建之前,義大利傳教士和法國傳教土就在洪家樓一帶建起了小修道院。洪家樓天主教堂作為一棟哥德式建築,既具備哥德式建築輕 盈向上的特點,也有中國含蓄內斂的建築特色,建築的很多細節都體現著哥特建築與中國建築文化的融合。

進去教堂內部,首先感受到的是寬敞明亮。因為它裡面的空間特別大,而且它有很多的長窗,光線可以透過窗子照進來。其次感受到的就是一份心靈上的虔誠。教堂內有很多的雕塑,有耶穌、聖父、聖母、還有天使。高聳的穹窿頂上繪滿了宗教壁畫,多為色彩豔麗的花卉圖案,細長的柱身布滿玲瓏的雕刻,充滿神秘的宗教氣氛,給人以深深的震撼,使人頓有莊嚴、肅穆、偉麗之感。

坐落在教堂南側的華北修道院,建成要晚於教堂主體,是典型的羅馬式建築。二層環廊式建築,厚重的牆體,富有節奏的裝飾性券和拱,正方形墩柱都是羅馬式建築的特徵。華北修道院的建築群落內還有代表性特徵的,還有八角四層鐘樓和四面四層鐘塔。羅馬聖喬凡尼教堂與其非常相似,兩個建築對比可以看到彼此的影子。

歷史上教堂與校園是密不可分的,教堂的修女院曾長期是山大校園的一部分。洪家樓教堂和山大校園在景觀上已經完全融為一體,使洪樓教堂成為老校校園中最具標誌性的景觀,並賦予了校園獨特的人文氣息。山東大學九景之首的'洪樓雪堡',在冬季雪後的夜景中,教堂在冰雪的映襯下展現出童話般的輪廓,尤如美輪絕奐的中世紀古堡,成為山大校園景觀中最富浪漫的地方。

洪樓外面還有一個小廣場,廣場上有草坪,還有綠樹。從外面看,洪樓的雕刻非常的壯觀、大氣、精美。在教堂的外面,有很多人拍婚紗照,因為這個建築風格,還有整個的色調都非常好看。教內教外人士在教堂舉行婚禮完全免費,許多夢想著在教堂中舉行自己神聖婚禮的愛侶可以在此完成儀式。這讓古老的教堂瀰漫著一股幸福浪漫的氣息。

對於教徒來說,教堂是他們和神之間交流的一個神聖的空間。是神在人間的暫居地。所以他們會格外的用心來修建教堂。看到了坐落在這個古老淮南城市中那絲不和諧,精緻雕花的樓體上豎著兩個一個大大的十字架,仿佛象徵著救贖,古樸而又帶著不可一世的高貴。

如果將洪家樓教堂僅僅視為一棟建築,它的藝術性也是無與倫比的。這是一棟典型的西方哥德式建築,洋溢著濃鬱的異域氣息,這是兩種文明碰撞、融合後的另一種美。

如今,洪家樓教堂已經成為濟南的一棟地標式建築。物是人非,牆石不語。如果到了濟南,別忘了去洪樓看看。

相關焦點

  • 巴黎聖母院:哥德式的建築外觀,絕美的玫瑰花窗!
    是一座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教堂建築,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聖母院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屬哥德式建築形式,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德式教堂群裡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裡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另有小說,電影,音樂劇等以此為名。
  • 巴黎聖母院,法國哥德式建築的曠世傑作
    ……小編今天的話題,就來聊聊這巴黎聖母院以及它獨特的哥德式建築風格!它的地位、歷史價值無與倫比,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之一。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裡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正面雙塔高約69米,後塔尖約90米,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德式教堂群裡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
  • 巴黎聖母院——哥德式建築的極致終將迎來又一次新生
    今日所見的巴黎聖母院,從立面石材、飛扶壁、正門、彩色玻璃窗,到滴水獸、壁畫、雕塑等等重要元素的修復和更新,都是在勒-杜克的嚴格指導下進行的。巴黎聖母院令人驚豔的玻璃窗,圖/巴黎聖母院官網。火災中最令人惋惜哀嘆的一幕,是教堂標誌性的尖塔在烈火中轟然倒塌,但這並不是巴黎聖母院最初的尖塔。
  • 繼巴黎聖母院大火已過去180天,哥德式建築應當被更多人所熟知
    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下午6點50分左右,法國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整座建築損毀嚴重。著火位置位於聖母院頂部塔樓,大火迅速將聖母院塔樓的尖頂吞噬,很快,尖頂如被攔腰折斷一般倒下巴黎聖母院作為哥德式建築的代表,發生了大火,這無疑是哥德式建築的一次浩劫哥德式建築的起源哥德式建築是一種興盛於歐洲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
  • 西方建築,什麼是哥德式建築?
    藝術與建築(哥特藝術,中世紀藝術運動;哥德式建築;哥特復興式建築(新哥德式);大學哥德式;高維多利亞哥德式)。上圖-《亞琛祭壇》由晚期哥德式匿名畫家大師創作浪漫主義(英國文學體裁的哥德式小說或哥德式浪漫主義)。
  • 被火燒掉的巴黎聖母院是一座怎樣的建築
    前幾日,一場熊熊大火把巴黎聖母院燒毀。聖母院內的照片顯示了祭壇周圍的碎片,但周圍的石雕似乎完好無損。在潮溼的地板上看到一堆倒下的石塊和燒焦的木頭,建築物屋頂的三分之二被摧毀。這是一場可怕的災難,這座建築令人驚嘆的哥德式基督教教堂建築變得面目全非,實在是讓人悲痛。好在主體建築得到保存,一些重要的文物也沒有被摧毀。讓人不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有些人竟然對此冷嘲熱諷,拿火燒圓明園和這次災難作比較。正如央視官博所說「愛國沒有錯,請保持理智」。希望人們能正視歷史,把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面。
  • 除了巴黎聖母院,還有這些著名的哥德式建築!你打卡過幾個?
    哥德式建築是一種興盛於12世紀中葉至16世紀末期的建築風格,採用並改造了羅馬式建築的元素,其特點是誇張的拱門、增加的拱頂和擴大的窗戶,整體風格為高聳削瘦,且帶尖。以卓越的建築技藝表現了神秘、崇高的強烈情感,對後世其他藝術均有重大影響。
  • 哥德式建築風格是什麼,帶你一口氣看懂哥德式建築
    德國科隆大教堂(Klner Dom)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形成從時間上來講,遠遠早於我們上次講到的巴洛克建築風格,但是哥德式建築斷斷續續持續了8個多世紀的時間。為什麼哥德式的建築會出現呢?我們來捋一捋當時法國的背景,12世紀的法國已經不是領主割據一方沒事兒就打仗的年代了。
  • 法國「巴黎聖母院」——大文豪筆下的哥德式教堂
    法國「巴黎聖母院」——大文豪筆下的哥德式教堂雨果筆下的巴黎聖母院住著一個與世隔絕、相貌醜陋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難之際救下吉普賽女郎的故事。這座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天主教教堂,佇立在巴黎市區的中央,在艾菲爾鐵塔未建成的時候,是法國巴黎的地標式建築和巴黎的象徵。相信許多人了解巴黎聖母院也是從雨果的書和改編而成的電影開始的,這部書的傳奇和精彩使得許多人從小就埋下了好奇的種子:巴黎聖母院究竟是什麼樣子的?那裡是否真的有一個駝背又醜陋的敲鐘人?那位美麗動人的吉普賽女郎還在嗎?
  • 濟南規模最大天主教堂,哥德式建築震撼人心,低調鮮有遊客知道
    提起濟南,大家都很熟悉的就是「泉城」的別稱,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很多外地遊客來到這裡,都要去大明湖、趵突泉這樣的著名景點看一看,然而很多人卻不知道在濟南,還藏著一座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天主教堂——洪家樓天主教堂。它以洪家樓村而得名,是濟南市規模最大的天主教堂,在中國近代宗教建築中,佔有重要地位。
  • 除了巴黎聖母院,還有這些著名的哥德式教堂,你值得一去!
    有著800多年歷史的世界著名古建築——巴黎聖母院,在經歷幾個世紀屹立不倒後,就在北京時間的今日凌晨突發大火,三分之二的屋頂在這次大火中被燒毀。儘管在數百名消防員全力撲救下,巴黎聖母院的整體結構得以挽救,大量文物得以搶救,但其頂部基本上已被焚毀,標誌性的塔尖更是已經倒塌,整座建築損毀嚴重。
  • 濟南規模「最大」天主教堂,哥德式建築震撼人心,低調鮮有遊客知道
    說到濟南,大家熟悉的是「泉城」的別稱,有「四面蓮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稱, 很多外國遊客來這裡,去大明湖和丁突泉這樣有名的景點看看,很多人不知道濟南隱藏著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天主教會洪家樓天主教會, 以洪家樓村為名,是濟南市規模最大的天主教會,在中國近代宗教建築中佔有重要地位,
  • 陳舊與創新的激昂碰撞,哥德式建築是如何敲醒黑暗中世紀的歐洲?
    因此在「文明」的西方人眼中,哥特人便是野蠻人的代言詞。 所以在涉及到藝術風格上以後,哥德式的風格便用以泛指恐怖,驚悚,結構怪誕。大約在公元12世紀前後,這種看上去不符合時代潮流的建築風格開始席捲歐洲大陸。而且被廣泛應用於教堂,修道院,神殿等宗教場所,一些貴族的城堡也是哥德式建築肆意發揮的場地。
  • 哥德式建築、羅馬式建築、巴洛克式建築…如何分辨歐洲建築風格?
    歐洲建築式樣繁雜,什麼哥德式建築、巴洛克式建築、羅馬式建築……一堆沒聽過的名詞擺在眼前,卻也成了提升審美旨趣的一大難題。今天,維京遊輪和你一起探訪歐洲建築精粹,並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帶你入門歐洲建築史!哥德式建築 關鍵詞: 高聳入雲 尖頂 飛扶壁神權時代,「升天」是全民的追逐,想要升天自然是因為離上帝越近越好。因此,哥德式建築也要造的越高越好,畢竟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 這些輝煌的建築,都屬於哥德式,哥德式建築究竟是怎麼演變出來的
    今天的文章是《這些輝煌的建築,都屬於哥德式,哥德式建築究竟是怎麼演變出來的》我們現在買房子,住小區,選擇都非常多樣化了,現在很多樓盤的設計非常具有建築美學的意義,不僅通過住宅我們那可以感受到建築美學,現在我們去旅遊,尤其是國內外的建築,我們也都可以感受到建築美學,歐洲有一種類型的建築,十分宏偉壯觀,而且還相當具有特色,我們一看這建築就知道是哥德式建築。
  • 巴黎聖母院:華麗的彩繪玻璃,千姿百態!
    賦有傳奇色彩巴黎聖母院,說這裡有傳奇色彩,得益於維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說《巴黎聖母院》,美麗單純的吉卜賽少女,醜陋但善良的敲鐘人,還有道貌岸然的副主教,一切階級的矛盾、人性醜惡仿佛都被雨果用文字展現在了這個哥德式的宏偉建築所構築的牢籠裡,巴黎聖母院就好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人每個人物的內心
  • 哥德式建築藝術被稱作歐洲中世紀藝術的高峰
    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哥德式藝術特點,它是歐洲中世紀藝術的高峰流行於12到15世紀。哥德式的藝術最早產生於法國,它有幾個特徵:首先它有隆重的宗教色彩,哥德式的教堂非常強調「高」是天堂,「光」是神靈,以此來淨化人們的靈魂;它比羅馬式的建築輕巧的多,使用「失狀券拱」。
  • 這是巴黎最美的哥德式建築之一,有著極為精緻的彩色玻璃!
    這是巴黎最美的哥德式建築之一,極為精緻的彩色玻璃,是巴黎聖禮拜堂的最大特色。靠近巴黎聖母院的大教堂,相較於聖心大教堂外觀看上去很普通,但是進去後才感受到了它的壯觀。陽關透過彩色玻璃,讓人安靜下來,聖禮拜堂像是教堂中的紅寶石小巧、璀璨。此堂幾乎無牆壁,三面全為大面積的彩繪玻璃窗。
  • 巴黎聖母院,喚起了人類共同體意識
    對於巴黎聖母院,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至為熟悉,無論是從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中,還是從關於巴黎聖母院的電影影像中,以及在西方藝術史上,我們知道,巴黎聖母院這座塞納河畔輝煌雄偉的教堂,始建於1163年,花了182年時間,才在1345年完工,距今已有670年歷史。
  • 巴黎最期待看到的建築不是艾菲爾鐵塔!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教堂建築,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聖母院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屬哥德式建築形式,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德式教堂群裡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