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法國哥德式建築的曠世傑作

2020-12-19 俊豪的文學的文化的

人民日報消息:

11月6日,在習近平主席和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共同見證下,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和法國文化部部長裡斯特在人民大會堂籤署《關於落實雙方在文化遺產領域合作的聯合聲明》,為雙方開展巴黎聖母院修復和秦始皇陵兵馬俑保護研究合作作出框架安排。

修復中的巴黎聖母院

……

根據聯合聲明,中法雙方將在2020年確定巴黎聖母院保護修複合作的主題、模式和中方專家人選,儘早選派中國專家與法國團隊參與現場修復工作。聯合聲明還明確中法雙方將就秦始皇陵兵馬俑保護開展技術與科學交流及培訓項目。

……

小編今天的話題,就來聊聊這巴黎聖母院以及它獨特的哥德式建築風格!

燃燒中的巴黎聖母院

2019年4月15日晚18時50分許,巴黎聖母院塔樓起火,一小時後火情迅速蔓延 。當地時間4月16日上午,大火撲滅,火災持續14小時。

教堂的主體結構得以保留,重要文物「荊棘皇冠」和路易九世的一件長袍已被成功救出。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於塞納河畔、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哥德式基督教教堂建築,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它的地位、歷史價值無與倫比,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之一。

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裡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正面雙塔高約69米,後塔尖約90米,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德式教堂群裡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祭壇迴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是古老巴黎的象徵。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築,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聖母院的法文原名「Notre Dame」原意「我們的女士」,這位女士不是指別人,正是意指耶穌的母親聖母瑪利亞

巴黎聖母院為歐洲早期哥德式建築和雕刻藝術的代表,它是巴黎第一座哥德式建築。集宗教、文化、建築藝術於一身。

哥德式教堂

哥德式教堂的特點是

尖塔高聳,在設計中利用十字拱、立柱、飛券以及新的框架結構支撐頂部的力量,使整個建築高聳而富有空間感,

再結合鑲嵌有彩色玻璃的長窗,使教堂內產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氛圍。

哥德式教堂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築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哥德式教堂

「哥特」是指野蠻人,哥特藝術是野蠻藝術之義,是一個貶 義詞。在歐洲人眼裡羅馬式是正統藝術,繼而興起的新的建築形式就被貶為「哥特」(野蠻)了。 第一個哥德式建築是在法國國王的領地上誕生的。之後整個歐洲都受到「哥特化」的影響。

一般認為第一座真正的哥德式教堂是巴黎郊區的聖丹尼教堂。這座教堂四尖券巧妙地解決了各拱間的肋架拱頂結構問題,有大面積的彩色玻璃窗,為以後許多教堂所效法。

說完哥德式建築,我們把話題回到巴黎聖母院的重建方案。

當地時間8月6日,巴黎聖母院屋頂設計大賽(非官方賽事),中國旅美建築師提出的「巴黎心跳」方案獲得冠軍。

(以下文字與圖片轉載自 [中國幕牆網]的相關文章)

該方案亮點是利用磁懸浮技術在塔樓設計「時間膠囊」裝置,時間膠囊上下浮動,每半個世紀打開一次,因此被稱為「巴黎心跳」。

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

位處巴黎的核心,市內發展均環繞著西堤島,並以此為焦點向外作同心圓式開展,

加上,聖母院融合了古典及現代巴黎的建築特色,更漸漸成為法國的宗教、藝術及旅遊中心,

於是,法國人便把聖母院的入口位置設為原點,然後將法國其他城市的坐標以此起算,

所以,當人們站在聖母院前,也即是處於法國的中心點,

可想而知,聖母院在法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希望五年內完成巴黎聖母院的重建翻新工作,恢復聖母院昔日的輝煌。

相關焦點

  • 法國「巴黎聖母院」——大文豪筆下的哥德式教堂
    法國「巴黎聖母院」——大文豪筆下的哥德式教堂雨果筆下的巴黎聖母院住著一個與世隔絕、相貌醜陋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難之際救下吉普賽女郎的故事。這座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天主教教堂,佇立在巴黎市區的中央,在艾菲爾鐵塔未建成的時候,是法國巴黎的地標式建築和巴黎的象徵。相信許多人了解巴黎聖母院也是從雨果的書和改編而成的電影開始的,這部書的傳奇和精彩使得許多人從小就埋下了好奇的種子:巴黎聖母院究竟是什麼樣子的?那裡是否真的有一個駝背又醜陋的敲鐘人?那位美麗動人的吉普賽女郎還在嗎?
  • 巴黎聖母院:哥德式的建築外觀,絕美的玫瑰花窗!
    巴黎聖母院(港譯鐘樓駝俠,臺譯鐘樓怪人)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所著,於1831年1月14日初版的小說。故事的場景設定在1482年的巴黎聖母院,內容環繞一名吉卜賽少女拉·愛絲梅拉達和由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羅養大的聖母院駝背敲鐘人卡西莫多。此故事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及音樂劇。
  • 巴黎聖母院——哥德式建築的極致終將迎來又一次新生
    今日所見的巴黎聖母院,從立面石材、飛扶壁、正門、彩色玻璃窗,到滴水獸、壁畫、雕塑等等重要元素的修復和更新,都是在勒-杜克的嚴格指導下進行的。巴黎聖母院令人驚豔的玻璃窗,圖/巴黎聖母院官網。火災中最令人惋惜哀嘆的一幕,是教堂標誌性的尖塔在烈火中轟然倒塌,但這並不是巴黎聖母院最初的尖塔。
  • 除了巴黎聖母院,還有這些著名的哥德式教堂,你值得一去!
    有著800多年歷史的世界著名古建築——巴黎聖母院,在經歷幾個世紀屹立不倒後,就在北京時間的今日凌晨突發大火,三分之二的屋頂在這次大火中被燒毀。儘管在數百名消防員全力撲救下,巴黎聖母院的整體結構得以挽救,大量文物得以搶救,但其頂部基本上已被焚毀,標誌性的塔尖更是已經倒塌,整座建築損毀嚴重。
  • 繼巴黎聖母院大火已過去180天,哥德式建築應當被更多人所熟知
    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下午6點50分左右,法國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整座建築損毀嚴重。著火位置位於聖母院頂部塔樓,大火迅速將聖母院塔樓的尖頂吞噬,很快,尖頂如被攔腰折斷一般倒下巴黎聖母院作為哥德式建築的代表,發生了大火,這無疑是哥德式建築的一次浩劫哥德式建築的起源哥德式建築是一種興盛於歐洲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
  • 法國巴黎:實拍巴黎聖母院夜景,燈火闌珊燦爛!
    當地時間2020年4月8日,法國巴黎,實拍巴黎聖母院夜景,燈火闌珊燦爛!4月8日,法國巴黎,實拍巴黎聖母院夜景,燈火闌珊燦爛!巴黎聖母院大教堂是一座位於塞納河畔、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哥德式基督教教堂建築,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
  • 法國|大火過去的巴黎聖母院,我們還能看什麼?
    本周最熱的熱點無疑是法國巴黎聖母院大火的新聞,法國巴黎聖母院主教派屈克肖維(Patrick Chauvet)4月17日(星期三)在與當地企業家見面時表示:巴黎聖母院將關閉5-6年。不知道看我百家號的朋友有沒有即將要去巴黎旅遊的,與其抱怨來不及在巴黎聖母院大火前參觀,不如重新制定巴黎的旅遊計劃。沒錯,巴黎聖母院可以說是巴黎的靈魂,不去參觀等於沒去過巴黎,可是,其實除了聖母院,巴黎還有以下教堂同樣值得去參觀,參觀不了聖母院的遺憾只能用別的教堂取代了。
  • 濟南的「巴黎聖母院」,老城也有西方建築,感受哥德式建築的魅力
    說到濟南的巴黎聖母院,可能都猜到是洪樓了吧。濟南洪家樓天主教堂全稱洪家樓耶穌聖心主教座堂,簡稱為洪家樓教堂。洪家樓教堂是典型的哥德式建築,東西走向的拉丁十字布局,高聳入雲的尖頂,修長的束柱、飛扶壁,尖形拱門、拱窗,這些都是典型的哥德式建築的特徵。洪家樓教堂為雙塔哥德式建築,與聞名世界的坎特伯雷大教堂、巴黎聖母院、夏特爾大教堂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極為相像,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除了巴黎聖母院,還有這些著名的哥德式建築!你打卡過幾個?
    哥德式建築是一種興盛於12世紀中葉至16世紀末期的建築風格,採用並改造了羅馬式建築的元素,其特點是誇張的拱門、增加的拱頂和擴大的窗戶,整體風格為高聳削瘦,且帶尖。以卓越的建築技藝表現了神秘、崇高的強烈情感,對後世其他藝術均有重大影響。
  • 被火燒掉的巴黎聖母院是一座怎樣的建築
    前幾日,一場熊熊大火把巴黎聖母院燒毀。聖母院內的照片顯示了祭壇周圍的碎片,但周圍的石雕似乎完好無損。在潮溼的地板上看到一堆倒下的石塊和燒焦的木頭,建築物屋頂的三分之二被摧毀。這是一場可怕的災難,這座建築令人驚嘆的哥德式基督教教堂建築變得面目全非,實在是讓人悲痛。好在主體建築得到保存,一些重要的文物也沒有被摧毀。讓人不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有些人竟然對此冷嘲熱諷,拿火燒圓明園和這次災難作比較。正如央視官博所說「愛國沒有錯,請保持理智」。希望人們能正視歷史,把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面。
  • 如何才能拯救你,巴黎聖母院
    聖母院花了200年的時間才建成——它是中世紀建築中最偉大的寶藏之一。今晚它成了廢墟。BBC News BBC新聞Notre Dame Cathedral in Paris-巴黎聖母院(簡稱Notre Dame)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也是震驚了。
  • 巴黎聖母院:華麗的彩繪玻璃,千姿百態!
    賦有傳奇色彩巴黎聖母院,說這裡有傳奇色彩,得益於維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說《巴黎聖母院》,美麗單純的吉卜賽少女,醜陋但善良的敲鐘人,還有道貌岸然的副主教,一切階級的矛盾、人性醜惡仿佛都被雨果用文字展現在了這個哥德式的宏偉建築所構築的牢籠裡,巴黎聖母院就好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人每個人物的內心
  • 哥德式建築風格是什麼,帶你一口氣看懂哥德式建築
    本期泥巴王將要和大家分享的詞彙解析內容是哥德式(Gothic architecture)建築(Gothicarchitecture)。哥德式這個詞彙出現在12世紀的法國。德國科隆大教堂(Klner Dom)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形成從時間上來講,遠遠早於我們上次講到的巴洛克建築風格,但是哥德式建築斷斷續續持續了8個多世紀的時間。為什麼哥德式的建築會出現呢?我們來捋一捋當時法國的背景,12世紀的法國已經不是領主割據一方沒事兒就打仗的年代了。
  • 歐洲經典的哥德式建築,你見過幾個?
    而哥特藝術就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產生的,它以建築為主體,同時也包含了雕刻和裝飾繪畫。特別是建築,非常突出、典型地代表了哥特藝術的風格,如果你到歐洲沒有欣賞到這些建築,那真的是非常遺憾的一件事。哥德式建築的典型代表都有哪些呢?今天為大家總結了下,一起來欣賞。哥德式民用建築哥德式建築以教堂為主,其建築結構和風格均不同於以往任何一種建築形式。
  • 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這是什麼梗 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
    這座擁有超過800年歷史的絕美建築,除了是法國文豪雨果《巴黎聖母院》的「主角」之一,也是眾多影視作品中的「常客」。時光網訊 法國當地時間4月15日下午,有著超過800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目前火勢已得到控制,雖然巴黎聖母院的主體結構保住了,但其三分之二的屋頂已經蕩然無存,其中就包括最具標誌性的哥德式塔尖。
  • 全球四座全石結構哥德式教堂之一,媲美法國巴黎聖母院,就在廣州
    教堂建築總面積為2754平方米,東西寬35米,南北長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耗資40萬法郎,歷時25年建造,於1861年才告竣工,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大教堂,國內現存最宏偉的雙尖塔哥德式建築之一,東南亞最大的石結構天主教建築,可與聞名世界的法國巴黎聖母院相媲美。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結構哥德式教堂建築之一。
  • 巴黎聖母院,喚起了人類共同體意識
    巴黎聖母院教堂,為哥德式建築形式,是法國哥德式教堂群裡面,非常具有代表意義和歷史價值的一座建築。教堂採用石材建造,外形高聳挺拔,其內部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教堂內所收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也聞名於世。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曾在小說《巴黎聖母院》中對巴黎聖母院大教堂有過充滿詩意的描繪,稱讚其為「石頭的交響樂」。
  • 巴黎聖母院被燒,法國人聲淚俱下!
    據外媒報導稱,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將重建巴黎聖母院。我們將重建(巴黎)聖母院」。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最糟糕的情況已經避免了」,這要歸功於消防員的努力。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巴黎聖母院採用哥德式建築風格,其特點就是高挑。正面是著名的雙鐘樓立面,卡西莫多就在鐘樓中。從聖母院側面可以看見其93米高的尖頂。
  • 來到法國巴黎旅遊,除了被燒毀的巴黎聖母院,還要去這些地方玩耍
    法國巴黎說到法國巴黎,馬上讓人會想起巴黎聖母院、羅浮宮、愛菲爾鐵塔等。,還是夢想未來到那裡去,你都要了解法國首都最受大家喜愛的標誌性建築-巴黎艾菲爾鐵塔。艾菲爾鐵塔羅浮宮一樣是法國巴黎的標誌性建築,它坐落於法國巴黎市中心區的塞納河邊,興建於1204年,本是法國的皇宮,生活過50位法國君王和皇后,現為羅浮宮博物館,是歐洲文藝復興中最寶貴的建築之一
  • 哥德式建築、羅馬式建築、巴洛克式建築…如何分辨歐洲建築風格?
    歐洲建築式樣繁雜,什麼哥德式建築、巴洛克式建築、羅馬式建築……一堆沒聽過的名詞擺在眼前,卻也成了提升審美旨趣的一大難題。今天,維京遊輪和你一起探訪歐洲建築精粹,並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帶你入門歐洲建築史!@ Conde Nast Traverler法國 | 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也是早期哥德式建築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