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世界,給孩子的誠實教育會成為孩子成功的阻礙嗎?

2020-08-27 家長實驗班

老話說「吃虧是福」,可是新一代的父母卻有著自己的想法:這種福,不要也罷。


有一部分家長是真心這樣覺得的:「我們以身作則、苦口婆心教孩子誠實、正直、善良,讓孩子認為這是美好的品德,可偏偏他卻是最受欺負的那一個!」


合夥做了什麼壞事,小夥伴們都一個推一個,偏偏是我家那個老實孩子自己站出來。


要知道,大人其實並不都是聖人,這麼一個壞印象留在別人心裡,就逐漸成為一個難越過的檻。


但是,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道德教育,為孩子爭取的並不是一時一刻的「福」,是給孩子立身之本,入世之基。


誠實固然有時候吃虧,可是不誠實難道沒有成本嗎?


善良的人固然容易受騙,但是不善良的人會擁有可依託的朋友嗎?


在心理學英國著名演化生物學家、動物行為學家和科普作家理察·道金斯的經典作品《自私的基因》例子中,或許能找到一個答案。


書中介紹了這樣一個博弈遊戲:


遊戲雙方各有兩張牌,分別是「合作」和「背叛」,玩家同時選定自己要出什麼牌,扣在桌子上——雙方都不知道對方要打什麼牌,由第三方檢查。


1、如果兩人都選擇「合作」這張牌,第三方會獎勵雙方各300元——這就是俗說的「雙贏」


2、如果兩人都選擇「背叛」這張牌,第三方會罰雙方各10元——雙輸,但是請注意,輸的數值不大


3、如果一人打出「合作」,一人選擇「背叛」,選擇「合作」的人會被罰100元——好人被欺騙會損失慘重;


而打出「背叛」的人可以得到500元——要不要利用他人的「善良」從而讓自己賺取更多?


從參與遊戲的雙方的角度看,都能得到以下思考:


對玩家來說,如果對手選擇「合作」,自己選「背叛」比「合作」的收益多200元;如果對手選擇「背叛」,自己選擇「背叛」比「合作」可以少損失90元。


換一個角度,如果玩家自己就想要雙贏,但是又如何判斷對方是怎麼想的呢?他是不是在想「不論對方出什麼,似乎我都應該出『背叛』」?


理察·道金斯經過3輪、每輪60多種策略的調整,總結出令每位玩家收益最大化的策略,這個策略被他稱為「針鋒相對」。


這個策略在第一回合採取「合作」態度,之後每一回嚴格複製對手上一輪的出牌。


由此,作者總結出三個令收益最大化因素:「寬容、善良、不嫉妒」。


善良:「針鋒相對」實質上就是一種「好人策略」,開局即讓對方感受到善意,只做「以德報德」的事。


寬容:意味著對壞事情只有短期的記憶,雖然也會報復,但不會一直報復下去。


不嫉妒:嫉妒是指「希望獲得比對手更多的金錢」,而不嫉妒是指當對手和自己獲得同樣數目的金錢時,自己也是滿意的。


有意思的是,如果將輪次固定為200輪,「針鋒相對」策略的優勢並不大;


但是隨著「壞人策略」在200輪之後紛紛破產,它開始逐漸顯露出自己的絕對優勢。



如果用育兒的眼光來看這個實驗,我們也許會更容易理解。


教會孩子寬容、善良、正直、誠實,非常難非常需要投入,短期的收益確實也沒有那麼高。


但是道德教育是長期的,孩子的人生也是長期的,我們不能被一時的蠅頭小利蒙蔽了眼睛。


我們往往看見有人花錢買智育,有人花錢買美育,有人花錢買體育,可就是沒有人願意去投資孩子德育。


對於孩子本該光明的未來,這難道不是捨本逐末嗎?

相關焦點

  • 教育孩子,不要讓「愛」成為「阻礙」
    」的擔憂時,我真的想笑著對各位媽媽講——信任你的孩子吧,多給他自由體驗的機會,讓TA成為TA自己,讓TA從生命的初始階段就能有機會對自己負責,就能有機會自主地探索這個世界吧,請儘量減少對他們說出來的一個個「不」吧!
  • 誠實的孩子究竟會不會吃虧
    ,是因為他們在教育孩子時沒有了堅持,現實生活中的一些見聞讓自己原有的一些最基本的價值判斷發生了動搖。父母之所以對「誠實的孩子會不會吃虧」如此關心,反映出了當下處於社會轉型時期的人們的價值觀念處於混亂的狀態。首先我們要搞懂,到底什麼是誠實?簡單地講,誠實就是忠誠正直,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在現實生活中,要做一個誠實的人並非易事。
  • 父母的教育影響著孩子成長,學會3個方法,培養孩子成為誠實的人
    現在的孩子很難管教,比如許多家長都會遇到自己的孩子撒謊,許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是大為不同。有的是採用棍棒教育孩子,有的就是會和孩子講道理。不管是哪樣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本質都是希望他們能夠誠實守信。這也是許多父母的通病,孩子犯了錯誤,就要對他們進行打罵教育,太多的責罵不僅幫助不了孩子,還能讓他在謊言的道路越走越遠。那麼如何培養誠實守信的孩子,就需要父母正確的教育方式,學會引導他們如何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 父母的教育影響著孩子成長,學會3個方法,培養孩子成為誠實的人
    現在的孩子很難管教,比如許多家長都會遇到自己的孩子撒謊,許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是大為不同。有的是採用棍棒教育孩子,有的就是會和孩子講道理。不管是哪樣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本質都是希望他們能夠誠實守信。做一個說到做到的人,孩子有誠實的品格,到了社會才能更好地融入進去,不管是做生意還是和人交朋友都會有許多的幫助。
  • 給孩子讀「道德」故事能促進誠實嗎?
    大多數孩子喜歡聽故事,但除了是一種有趣的活動,講故事也被認為是一種教育工具,可以促進道德推理和誠實。傳統觀點認為,在童話故事中,不誠實的主角會受到懲罰,這可能有助於說服聽眾成為講真話的人。令人驚訝的是,幾乎沒有科學數據可以支持這一傳統觀點,因此來自多倫多大學、麥吉爾大學和布洛克大學的加拿大研究小組研究了向幼兒講述經典「道德」故事如何影響他們說真話的意願。
  • 如何教育孩子做一個誠實的人
    從廣義上講,「誠」是指誠實無妄;「信」是指責任與信任。千百年來,對孩子的誠信教育和培養一直是傳統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麼,在家庭中,家長如何教育孩子誠實待人呢?首先,要提高對孩子的尊重程度。在家庭教育中,少年兒童是教育的主體,是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家長對孩子誠信品格的培養源於對孩子的尊重。
  • 學習好就是好學生嗎?如何教育孩子,教育成功的標準是什麼?
    所謂的好孩子一般都是老師和家長們喜歡的,那好孩子標準是什麼呢?好孩子應該是學會禮貌待人,誠實守信自古以來,中國就是禮儀之邦。禮貌待人,誠實守信是為人處世重要的品質。可以說從古至今的教育大師都在思考如何教育。那麼教育成功的標準是什麼?標準一:教育應該讓孩子們學會思考學會思考是教育很關鍵的一步。當學生養成了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必然會認識這個世界,從而適應這個世界。
  • 讓誠實帶給孩子內在力量與信心
    我們都希望孩子成長為一個具有優良人格品質的人,而最最根本的就是讓孩子成長為一個誠實的人。誠實包括對別人、對團體、對社會和對自己誠實,這是一種由真誠、可靠和正直孕育出來的內在的力量和信心。想要孩子擁有誠實的人格品質,當然離不開家長的教育。教育孩子誠實可能會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因為你給孩子做出的榜樣,以及你對孩子行為的一貫反應,都對孩子有極大的影響。
  • 家長困惑的十大家庭教育:誠實孩子會不會吃虧
    5月17日,廣東省婦聯發布的「當前家庭教育家長十大困惑」調查結果顯示,「什麼才是孩子發展的良好方式」得票數近七成,成為大多數家長的第一困惑。有關專家分析,這反映了許多家長已經不再只盯著孩子的學習和考試成績,而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廣東省家長最關心的十大家庭教育困惑,按得票多少依次是:什麼才是孩子發展的良好方式?怎樣預防孩子染上網癮?誠實的孩子會不會吃虧?
  • 孩子撒謊怎麼辦?做好這幾點,孩子會變得很誠實!
    這對於孩子來說是特別不好的,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從小培養他們,不管做什麼事,一定要誠實,因為有時候一個謊言有可能會害了他們的一生,所以一定要從小就教育孩子一定要誠實。孩子總有一天要為了自己的錯誤買單,如果我們現在不教育他們不能撒謊是什麼就是什麼,將來如果在一件大事上他們撒謊了,那麼會有很嚴重的後果來讓他們承擔,甚至會毀了他們一生。娃娃撒謊?
  • 讓孩子知道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從一言一行做起
    誠實守信,是孩子從小就應該培養的最基本的品德。讓孩子時刻記住,無論是誰,只要一句謊言,就會失去別人對你信任的心。學習上假弄虛作假的人總有一天會吃到苦頭,做錯了事要敢於承認,自我檢討,這樣才能提高自己,才能贏得別人的認可,成為「誠實守信美德少年」。我們要做到言行一致,不撒謊,不欺騙別人,對人守信,對事負責,不弄虛作假,經得起誘惑,即使遇到困難,仍能堅持信守承諾。
  • 3個無心之錯會阻礙孩子成功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大人的無心之錯,卻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孩子獲得這樣的「成功的感受」。第一:目標太高,孩子難以達成,不斷遭受挫敗。請注意,這裡說的「目標」一定要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就像前面說「摺紙要對齊」一樣,很多在大人說起來輕描淡寫的事,對孩子而言卻非常困難。
  • 教給了孩子誠實,為什麼孩子喜歡說謊?別讓你的孩子成為匹諾曹
    當家長在聽到孩子說這些話的時候,一定會有不同的判斷,有些事情家長會認為是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迸發,但有的事情第一感覺就是:為什麼孩子會說謊?「說謊」其實是孩子心理發展和智力發育必然出現的一種反應,我們要科學的看待孩子編織的「謊話」背後的秘密。正如心理學家讓·皮亞傑說:「撒謊的傾向是一種自然傾向,它是如此自發、如此普遍,我們可以將它當做兒童自我中心思維的基本組成部分」。另外有專家研究表明:幼兒早期的謊言,不但不會成為孩子未來的發展障礙,相反還有利於開發智力。
  • 「撒謊式」的教育,會讓孩子對父母不再信任,請做個誠實的家長
    他們當然不可能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家裡的,只是一個為了讓明明聽話的「謊言」,孩子不知道,於是明明媽媽的這個「謊言」成功了。 從父母身上學到這個壞習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行為總是會潛移默化的投射到孩子身上,比如父母的說謊行為。很多家長撒謊嚇唬孩子成功了,就會把這個當作管孩子的一種好方法,甚至會拿到外面去和朋友交談,說自己怎麼騙孩子讓他乖乖聽話的。
  • 拔苗助長式的教育,可能會阻礙孩子成長,教育孩子要有耐心
    一、「拔苗助長」對教育的啟示你還記得張易文嗎?她是一名才華橫溢的女孩,2017年考入商丘市的一所大學。當時她之所以成為新聞人物,不是因為她在大學裡得了多少分,而是因為她上大學時才10歲。然而,上了大學後,張一文因為沒有父親的計劃,在大學裡似乎不知所措。不僅自理能力遠低於其他學生,而且由於年齡不同,學生之間的溝通也是一個問題。學生們也不想和這麼小的孩子玩。
  • 如何培養孩子誠實的品格?幾點建議
    「牧羊兒與狼」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的,那不僅僅是一個血的教訓,還能更明確地告訴了我們說謊終究會害人害己,欺騙的行為是很可怕的。林肯曾經說過:「你欺騙了少數的人,你不能欺騙大多數的人;你能欺騙人於一時,你不能欺騙人於永恆。
  • 孩子問:對壞人要誠實守信嗎,你怎麼回答
    但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問你:要對壞人講誠實嗎?你怎麼回答。如果回答對壞人不要講誠信,那麼也就是說誠信是一種講條件的品質,如果不想講誠信,就說別人是壞人就可以了。比如當今的國際關係,美國公然撕毀各種協議,挑起多起爭端,就因為他們把別國塑造成了壞人。如果我不想還錢了,就別債主說成壞人,是不是就不用還了呢。果真如此的話,這種誠信還有什麼意義呢?
  • 孩子愛說謊?家長該怎樣培養孩子成為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如今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地成長。在成長的道路上,孩子總是會遇到很多挫折,遇到難關,經常也有犯錯的時候,犯錯並不可怕,每個人都會犯錯,可怕的是做錯事不敢承認,學會撒謊。瓜農路過這裡發現都是西瓜,回到家後發現西瓜被偷了,就調了地邊的攝像頭,發現是這群孩子偷吃後,挨家挨戶地找到其家長,也沒讓其賠錢,就是想讓家長對他們進行教育一番,這種行為是非常嚴重的。
  • 誠實的重要性和謊言的危害性!這樣教育孩子效果更好
    誠實的重要性和謊言的危害性! 昨天我給女兒打電話問她作業寫好了沒有?她告訴我寫好了。然後我問她你說的是實話嗎?她笑嘻嘻的告訴我說, 是實話。我又問了她一遍你到底寫作業了沒有?她這次卻告訴我說 沒有來,一直在外面玩來。我告訴女兒爸爸告訴你謊言的背後隱藏著一定的有害因素!你要誠實 不要撒謊 啊!
  • 當今的孩子已經完全變了,別再和當年的你去比
    假如我們不能從本質上來把握,學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孩子就會成為教育的犧牲品。希望看完這篇文章的父母或者老師,可以重新了解這代孩子到底需要什麼。現如今的家庭教育之難,難在什麼地方?難在我們的教育有太多的悖論和問題需要面對。各位父母,我先問你們一個問題,你了解現在的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