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寫日記300天後,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曾國藩能成為聖人

2020-12-22 企鵝成長說

2020年已經剩最後的45天了,感覺自己這一年成長很多,尤其是自省能力強了很多。而這點成長和變化,和我在這一年養成的一個習慣有關係,那就是——寫日記。

為了成為聖人,曾國藩堅持寫日記32年不間斷

今年過年在家的時候,我看了一本《曾國藩傳》。傳記中寫到,曾國藩從29歲開始寫日記,幾乎不間斷,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天還在寫。

道光二十年,曾國藩到北京後,立下了做「聖人」的遠大志向,於是他向當時的大儒唐鑑請教如何自我管理,請教讀書學習之法。唐鑑告訴他,要想成為聖人,最關鍵的是寫日記。這是入聖之基。曾國藩相信唐鑑,於是從那一刻起,他就堅持每天寫日記。

他在日記中都寫些什麼呢?主要有每日的時間記錄,一日行為記錄,包括各種大小瑣事,可以說是無趣,甚至無聊。但就是在這日復一日的記錄和反省中,曾國藩成為了我們認識的聖人。

所以,在看完《曾國藩傳》之後,我決定,我要跟曾國藩一樣,重拾這個習慣(以前也寫過,但是經常把日記變成月記,甚至年記)。從那一天開始,我又恢復了這個習慣。

寫日記帶來的巨大收穫

從我決定開始寫日記的那一天起到現在,我做到了不斷更。然後,我發現,寫日記給我帶來的收穫太太太大了。

第一,通過日記,我治癒了內心的不快。

我可以站在更客觀的角度來分析我的行為和想法。尤其是當我遇到了不開心或者生氣的時候,我坐在電腦前,用文字把內心所有的不悅一個字一個字輸出。在這個過程中,我感覺自己的心靈在慢慢平復,再怎麼生氣的事情也變得平靜。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天,因為被領導批評了,我的情緒異常低落。如果按照以前,這個情緒起碼會影響我一個星期的心情,甚至會波及我的家庭關係。但是那一天我花了三個小時,用7000多字把自己的心情全部梳理出來之後,內心所有的負面情緒都被排擠出來,我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輕鬆,我的心情恢復了正常。

第二,通過日記,我看到了自己的問題。

我們不是聖人,做錯事總是難免,但是如果我們不反省可能很難發現自己的問題,寫日記就是養成反省的好習慣。當我開始寫日記時,當天發生的事情就在我的腦海裡浮現,我會看到自己當時的那句話說得不好,或者哪件事做得不妥,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怎麼做。

有一次,在工作上和同事鬧了矛盾,一整天都很生氣。但是當我在日記中把它寫出來後,我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後來,我發了個信息給同事向他道歉,兩個人的矛盾就此和解了,後來我們還成了好朋友。如果沒有寫日記,我或許永遠都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

通過這樣日復一日的反省,我感覺到自己在慢慢變好,能力也在不斷提高。而這種反省,其實就是在提高自己的元認知能力。

第三,通過日記,我提高了自己的時間管理能力。

曾國藩的日記中大量記載著起床、見客、吃飯、小憩、練字、讀書等事務,對每一個事務都標明時間。這種簡單的記錄可以讓自己對時間的花費有了一個更精準的把握。日後回過頭來看,也能清楚地知道「時間都去哪兒了」。

有時候我們事情很多,但一天忙碌下來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些啥。那當我們開始寫日記的時候,我們就是把白天的精力回顧了一遍,會發現自己的時間都花在什麼地方了。這一方面可以發現自己是否浪費了時間,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合理地安排第二天的工作。通過這樣的不斷訓練,時間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第四,通過日記,讓所有的經歷成為永恆。

人的記憶是不可靠的。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記憶深刻的事情,時間久了就慢慢淡去。但是通過日記,我們可以讓自己的每一個經歷成為永恆。

在生活或工作中我們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如果我們把處理方式記錄下來,在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回頭翻閱以前的日記,我們可以避免犯重複的錯誤,做得比以前更好一點。

我現在還養成了一個習慣,那就是隔段時間就去翻翻之前寫的日記,每一次看,都能有意外的收穫。

寫日記沒那麼難

很多人覺得自己寫不出來,沒那麼多內容寫。其實寫日記一點都不難。剛開始的時候也不用擔心寫得不好,只要每天堅持寫,哪怕兩三句話都是一種進步。寫得多了,想寫的內容自然就多了,我們的觀察力也在這過程中慢慢提高。而且日記是私密的東西,不為外人看的,所以也無須有心理負擔,只需要跟著你的情緒走即可。

等習慣養成後,我們就可以進一步考慮如何將日記寫得更好,或者說,在寫日記的同時又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那個時候,我們可以通過給自己設定一個主題,圍繞主題來寫,就不會只是枯燥的流水帳。在以後的文章中,我會專門來寫一篇如何通過寫日記提高寫作能力。

日記用什麼形式來寫?有些人喜歡用一些很好看的筆記本,配上自己的手繪,感覺每一次翻閱都有滿滿的幸福感。

而我因為經常出差,而且平時寫作就是用電腦,所以基本選擇用軟體來記錄,比如石墨文檔,有道雲筆記,印象筆記等等。這些雲文檔的最大好處就是,不論你去哪裡,只要你有一個帳號,你就可以隨時打開手機記錄書寫。甚至還可以用語音轉文字的方式去書寫。

總之,在重新養成寫日記的將近300天裡,我收穫了元認知能力的提升,收穫了一個個成為永恆的記憶,我的2020年因此而完整。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將繼續堅持這個習慣。

相關焦點

  • 曾國藩是個怎樣的人物?堅持寫了十八年日記
    曾國藩有寫日記的習慣,斷斷續續大約寫了18年。尤其後期從鹹豐八年(1858)開始直到病逝,十四年間,日記無一天間斷。曾國藩為什麼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近百年來有無數的人傾心於解讀曾國藩人生成功的密碼,甚至成為一門方興未艾的「曾學」。
  • 讀《曾國藩日記》,看曾國藩如何用幾十年不間斷寫日記改造自己
    在清代,寫日記,更多的是用於改造思想和修正自我缺陷,以提高自我修養。 當然,日記是天天要寫的,一般人很難做到持之以恆,因此經常中斷。青年時期的曾國藩最初也犯了浮躁不能有恆寫日記的毛病,但是後來隨著信心的增強,數十年寫日記未曾一日中斷,如同血肉長到了一起,成為了生活之中絕對不能缺少的一個東西。
  • 金剛簡:你有寫日記的習慣嗎?
    最近在糾結一個問題,我到底是堅持寫日期呢?還是放棄寫日記?因為我下定決心要嘗試堅持每天寫一篇文章,如果再堅持每天寫日記的話,那麼每天在寫作上面花的時間是比較長的,這樣就難以堅持了。然後我就反思我為什麼寫日記呢?曾國藩立志成為聖人,聖人對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嚴格的要求。
  • 如何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以及8種日記寫作方法與範例
    幾乎可以肯定,沒有人敢說這輩子沒有寫過日記,但能把日記堅持寫下來的卻寥寥無幾。 曾國藩年輕的時候是個憤青,20多歲時意識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學做聖人,他的方法就是寫日記,不過他的日記與一般人不同,很像今天的微博。
  • 《曾國藩傳》:如果你覺得堅持不下去了,就讀讀曾國藩吧
    拙樸不僅讓他在學生階段成為了一個勵志的考試小能手,在這次逆襲中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我們也會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但努力了兩天沒有效果就又回去躺著了,「這太難了,我不幹了」,「我果然不行,我還是適合做個鹹魚」,曾國藩永遠都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在他的世界中,永遠沒有我能不能成功這樣的問題,只有做多久能成功。
  • 曾國藩:從30歲起脫胎換骨的操作過程
    他要求三群學生舉起重物,看誰堅持的時間長。他對第一群人什麼都沒有說,對第二群人說的是,想看看你們誰最有耐力,對第三群人,他則說,你們舉起的這些東西關係重大,因為上面的導線連著一個電網。如果你們一放下手,這個城市就要斷電。為了朋友和家人們,你們一定要多舉一會兒。結果,第一群人平均舉了十分鐘,第二群人竭盡全力,平均堅持了十五分鐘。第三群人,卻平均堅持了二十分鐘。
  • 曾國藩:自律的人才能掌控人生
    一、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一個人才會逐漸走向自律從現在起,我開始謹慎地選擇我的生活,我不再輕易讓自己迷失在各種誘惑裡。我心中已經聽到來自遠方的呼喚,再不需要回過頭去關心身後的種種是非與議論。我已無暇顧及過去,我要向前走。曾國藩中舉以前,他努力讀書不過是為了進入官場,獲取功名。
  • 蔣介石持之以恆寫日記整整57年,幾乎罵遍了所有人,不得不嘆服
    蔣介石有個好習慣,寫日記,而且一寫就是整整57年,二萬八百零五天。不論打仗,無論生病,從未放棄每一天。單從這個意義上,沒有恆心毅力是絕難辦到的。不信,你可以試試。蔣介石寫日記是從從1915年開始的,一直堅持到1972年。
  • 王陽明與曾國藩:把字寫好,把人做大!
    曾有人作了個聖人榜,中國歷史上達到「立德、立功、立言」標準的只有兩個半人:孔子、王陽明、曾國藩算半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王陽明、曾國藩在書法藝術上不為人知的一面。 王陽明書法 曾國藩:只要努力寫字,就不會差到哪裡去 曾國藩能成為半個聖人
  • 曹德旺:曾國藩這12個字,掛在我辦公室50年,讓我一生戰無不勝
    俗話說,成大事者皆有信仰,曹德旺也是如此,他曾多次公開表示自己一直崇拜著一位古人,這位古人就是晚清時期的曾國藩,在曾國藩作這「半個聖人」的影響下,他這一生戰無不勝,順風順水。實際上中國無數的企業家,如馬雲、李嘉誠都很信奉曾國藩的學說。
  • 怎樣教孩子寫日記竅門,聰明媽媽都該看看!
    為什麼要記日記 ?記日記真的有價值嗎?做不完的課堂作業、練不完的習題、背不完的古詩詞...繁忙的學業壓得孩子們喘不過氣,顯然,忽視「記日記」這項「看起來」不那麼重要的工作,也無可厚非。但是,「不以事小而不為」,況且這件事還不小。
  • 曾國藩:成大事的男人,能在這3件事上控制自己,普通人狠不下心
    禽獸容易,只要放縱自己就好了;聖人卻很難,這需要嚴格自律。曾國藩說:男人慾成大事,離不開自律二字,成大事者,往往能在這3件事上控制自己,而普通人卻狠不下心。一、對生活自律,對種種惡習「下狠手」曾國藩年少時資質平平,讀書也總是記不住,甚至還被一個小賊嘲笑愚笨,而且他還有很多壞習慣,比如嘴碎、浮躁、愛吸菸。
  • 曾國藩確實對相面有研究,但《冰鑑》一書不是他寫的
    小珏說歷史——《曾國藩及湘軍》系列六十九 請勿轉載曾國藩是晚清的一個熱點人物,他以立德立言立功成就「三不朽」的偉業,成為很多人心目中的「聖人」。後世也不斷掀起了學習研究曾國藩的熱潮,而他的相面之術,更因為帶有神秘色彩,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 《曾國藩傳》:從落榜書生到晚清重臣,他把這件事情做到了極限
    ,補足空白部分,這樣便於讀者不花太長的事件,便能完成對曾公一生功名事業和心路歷程的了解。讀完《曾國藩傳》,最大的感觸是:一個普通人,通過「笨辦法」,也可以成為超人,濃縮成一個字,那便是「勤」。01 屈辱的求學之路,驚人的進階之道「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 解讀《曾國藩傳》9、一個聖人的「清」與「濁」​
    今天我想單獨用一期節目來聊聊曾國藩一生的財務狀況,他到底是一個清官還是貪官?他也收受「陋規」,也按照官場潛規則給別人送禮,這難道不是辱沒了聖人的名聲嗎?為什麼清朝官場貪墨成風,沒有一個人能做到獨善其身?我們僅僅從個人道德敗壞來考量,是無力解釋的,那到底是什麼樣的制度安排,造成了這樣的局面呢?
  • 《曾國藩傳》:掌握1個底層邏輯+12條軍規,你也能上演屌絲逆襲
    像他的弟子李鴻章,剛加入曾國藩門下、尚未發跡時,其實是一個很聰明但卻不愛早起的人。為了鞭策李鴻章早起,並刻苦學習,曾國藩在這方面對他盯得很緊。在曾老師的嚴厲要求下,李鴻章終於養成了早起和刻苦學習的好習慣,這為他日後成為國家重臣打好了基礎。
  • 解讀《曾國藩傳》9、一個聖人的「清」與「濁」
    今天我想單獨用一期節目來聊聊曾國藩一生的財務狀況,他到底是一個清官還是貪官?他也收受「陋規」,也按照官場潛規則給別人送禮,這難道不是辱沒了聖人的名聲嗎?為什麼清朝官場貪墨成風,沒有一個人能做到獨善其身?
  • 曾國藩: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克勤小物」
    #曾國藩在日記中總結道: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來。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事情開始的,天下的大事都是從小事開始的。聖人始終不直接去做大事,只是把小事做好,把平常的德行修為好,那麼他們就能夠成就大的功業了。企業家董明珠曾經在採訪中也表示:「企業家不是管大事,我一直認為企業家是管小事,你把小事管好了,合起來有什麼大事嗎?」
  • 為什麼說欲成大事者,必讀《曾國藩》?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答案
    為什麼說欲成大事者,必讀《曾國藩》?現在關於曾國藩的說法大致有兩類,一類是把他當作成功學,另一類是把他當作厚黑學。他也被稱為「有爭議」的人。很多喜歡他的人會把他稱為僅次於孔子、王陽明的「半個聖人」,不喜歡他的人說他是個劊子手,扼殺農民運動。是非公斷自在人心,這個社會也不是非黑即白。
  • 喜歡讀書的曾國藩做事能力也很強,一起來跟曾國藩學幾招
    成為了歷史上的「半個聖人」。但曾國藩自有他成就的那一套,即便是在那個年代也能隨便得來的知識和道理卻在曾國藩身上收到了奇效。比如說曾國藩書生練兵,他不像王陽明早在十幾歲時就熱衷兵學,把《兵書》研究一個遍。曾國藩的這個湖南團練大臣也是趕鴨子上架,而且臨時招兵買馬的曾國藩也不過是靠一本明朝大將戚繼光的《紀效新書》練兵,什麼鴛鴦陣、三才陣他都練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