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頭娃娃」事件引持續關注:母嬰用品亂象叢生,寶寶安全誰來保障?

2021-01-21 騰訊網

隨著涉嫌激素超標抑菌霜「大頭娃娃」事件持續引發關注,家長在選購嬰兒霜時變得膽戰心驚。17日,福建漳州市「歐艾抑菌霜」事件處置工作組通報「歐艾抑菌霜」事件調查處置進展情況:經有檢測資質的第三方機構檢測,已確認召回的涉事產品「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和「開心森林一抹舒寶寶皮膚抑菌霜」含有氯倍他索丙酸酯,企業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

連日來,圍繞這一事件的熱議,折射出全社會對母嬰用品質量的高度關注。伴隨電商、微商發展和新興細分市場出現與成長,國內母嬰用品市場迅猛壯大,為五花八門的母嬰產品在線上線下流通提供土壤。然而,質量參差不齊的產品與服務也帶來了新的難題——雖然國內市場監管總體力度不斷加強,但各地仍時有爆出母嬰用品質量問題。母嬰用品市場監管之路,為何如此之難?

層層代理,母嬰用品行業門檻極低

由於進入門檻較低,覆蓋人群廣、渠道成本低,幾年之內母嬰微商、電商發展勢頭迅猛。企查查大數據研究院推出《2020中國電商行業大數據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在業/存續的電商市場主體共265.1萬,母嬰電商以11.78萬家市場主體位列第一。

記者在淘寶網與閒置物品交易平臺「閒魚」上,輸入母嬰產品代理或母嬰代理關鍵詞,可檢索出眾多招聘母嬰代理的連結,發布連結信息的人幾乎遍布全國各城市。在「閒魚」平臺,這些發布人都顯示「芝麻信用極好」(含信用歷史、履約能力、人脈關係等),有的連結被上百人點了「我想要」,有的則只有個位數。

多數招母嬰代理的連結標著8.8元、9.9元等價格,在部分連結中,這只是吸引關注的「噱頭」,進一步問詢,發布人會讓添加微信,告知真正需要交的代理費。也有一些連結在發布信息中明確說明,「全品類母嬰用品一手貨源,就是將各位代理拉進各種供貨商的群,二手價格買到一手貨品,隨隨便便節約幾十幾百上千塊。提供的貨源絕不比那些花198元、238元代理的貨源差。」產品從紙尿褲、尿不溼到嬰幼兒輔食、奶粉、紙巾、推車等應有盡有。

此外,幾乎每條招母嬰代理的連結都指出:「我也是寶媽,給寶寶用的東西肯定是好的,正品的。自用省錢,賣貨賺錢。」

「閒魚」平臺名為「真的假的ss」發布的連結中,更是直接寫道:「母嬰代理,沒有套路直接拉你進一手貨源群!9000多種貨源。自己有600多個代理,也算是資深了!深知母嬰圈水很深,來找我,避免你入坑……會不斷更新更好的貨源,我的代理都有很多個代理了。」

記者點選其中一條8.8元的招募連結後,賣家隨後發來12個售賣各種母嬰用品的微信群入群資格,其中,8個群的人數都在400人以上。各個群異常活躍,入群後短短幾分鐘,各種母嬰產品照片及價格信息便撲面而來。「成長拉拉褲2箱162元」「護臀膏37元」「寶寶的無添加輔食,禾泱泱營養金槍魚酥50g,原價59元,代理價6折,5個包郵」……群主刷屏般在群內發布母嬰產品類型、價格,有的群至深夜快12點還在更新。

產品都是正品嗎?其中一位代理告訴記者,自用過才推薦,支持全網驗貨,假一罰萬。「賣假貨會坐牢的」。在她們這裡,做紙尿褲代理198元,包含100多種紙尿褲品牌及各種維生素、益生菌等產品,再加50元可拿到國內外奶粉代理價,母嬰全品類產品代理388元,0-10歲寶寶的吃喝玩樂用產品都有,貨源很多,可以比對價格,誰家便宜拿誰家貨。

在這些售賣各種母嬰產品的微信群,群主是貨源發布者,也是客服。群內成員無論是購買產品自用,還是做代理拿代理價,從中賺差價,都需將產品名稱、數量、收貨地址、電話等信息發給群主,由群主聯繫相關倉庫發貨。

入群後,一位主動添加記者的群主安娜說,她剛開始向母嬰產品微信群引流,目前免費招代理,如果想當母嬰代理,要自建一個微信群,或者每天在微信朋友圈發她在群內更新的產品,具體發布哪些產品,可根據自己周圍的目標客戶需求自由選擇。群裡的價格即為母嬰產品代理價,發朋友圈時可根據情況修改價格,吸引客戶下單賺差價。「價格去比對一下淘寶網,小東西賺5塊錢左右,奶粉或者一些大物件,可以通過定價多賺一些。這些價格比實體店和天貓旗艦店低不少。像天貓旗艦店那些有平臺費,有統一零售價,價格肯定比我們高。我們是直接從倉庫發貨。」

「藍河綿陽奶1210元6罐裝、澳優愛優900元6罐裝……」安娜介紹了部分奶粉價格表,說她有時會去多個倉庫問最低價。這些價格低的奶粉並不是誰都可以買,要求提供在微商買東西1個月的截圖,證明是安全的顧客才可購買。「因為新顧客,尤其是江浙滬顧客會舉報低價,倉庫會被罰很大一筆錢。」安娜直言,一般母嬰產品基本沒售後,除非是剛收到貨發現貨物破損,在24小時內拍照拍視頻反饋賣家(群主),才會重新換貨,24小時後便不再受理。只有個別大件如嬰幼兒推車、安全座椅等有售後,和網上旗艦店一樣。

像安娜這樣的母嬰代理群主,在微商圈通常稱為「合伙人」。「貨品有問題發給合伙人,合伙人對接倉庫負責人,廠家才沒時間管這些。」安娜說。

另一個名為「一縷陽光」的群主介紹,做母嬰產品「合伙人」,拿價比代理更便宜。正值年底,交1888元便可成為合伙人,享受和她們一樣的資源,對接倉庫負責人,提供經銷商名片、頂級貨源群等。

記者調查發現,在很多微商、微信群售賣的母嬰產品,成本普遍較低,代理人、「合伙人」、倉庫等作為一個個中間商,通過層層調價、賺取差價。「合伙人」與倉庫、代理人與「合伙人」之間,都不籤任何合同,也無需提供資質證明。抵達消費者的母嬰產品並不經過代理人、合伙人之手,品類繁多的貨物究竟來自哪裡,產品質量是否合格,這些微商並不知悉。儘管標註了「貨品保真保正、有售後」,但若出現質量等問題,消費者維權投訴都很難。

海量小企業湧入,鑽商標註冊「漏洞」

「各地開花」的電商、微商代理等,是嬰幼兒用品監管難點。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初,我國共有178.2萬家母嬰用品相關企業,近兩年市場增長迅猛,2019-2020兩年註冊量之和達到驚人的135萬家,其中2020年新註冊企業為85.1萬家,同比增長70.7%。而從企業規模來看,目前註冊資本在100萬之內的母嬰用品企業數量最多,有134.6萬家,佔比總量的76%。

淮安市愛巧嬰兒用品有限公司法人劉素明認為,眼下迅猛壯大的國內市場中,母嬰用品的快速迭代、產品市場的加速細分與商戶數量「雨後春筍」般的漲勢,也讓逃避監管「打擦邊球」的行為更加隱秘。「即便監管氛圍總體非常嚴格,但近年來人們消費習慣轉變下,市場需求的劇烈增長還是令更多生意人看到,『普遍願為寶寶健康花錢買安心』的消費心理在擴張,以及由這種心理帶來的市場『紅利』,在持續放大。」這就是關鍵的「撬動點」,他說,與六七年前相比,近兩年國內母嬰用品市場生態的變化,尤其是部分國產品牌效益的「抬頭」,一下吸引了大批商戶「進場」,其中既有大牌,也不乏眾多想跟著大牌「沾光」的小微企業。

隨之而來,便是嬰幼兒市場內,品牌數量「呈幾何形態遞增」的結局。線上線下競爭是變激烈了,但市場細分與成長的速度更快,「不論高、中、低檔嬰幼兒用品,還遠未到達飽和的地步。」劉素明透露,言下之意,大多新老商標生產、批發、代理的產品「都能賣出去」,「即便存在時間再短的品牌,找到大體合適的『價格接受圈層』,都不愁沒人來買。」

但「隱患」也正出於此。劉素明坦言,行業內據傳,因為好走貨,總有少數「敢冒風險」的廠家在註冊商標時「就開始動歪腦筋」——廠家註冊商標過程中,大多會經歷「TM」標(Trade Mark縮寫,商標)向「R」標(Register縮寫,註冊)的轉變,「因為『TM』是商標標識,而『R』是註冊商標標識,它們受法律保護的程度是不同的。在商標標識還未成為註冊商標的時候,就標『TM』標記。」也因此,母嬰市場海量新主體湧入時,帶來部分僅僅臨時登記「TM」標、卻從未想過將標識真正轉為正式註冊商標、單純以追求賺快錢作為「投機之道」的人。

「TM商標是國家已經受理的商標申請,但商標審查可能通過也可能通不過,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會有鑽空子的人。」劉素明說,雖然按理講,有TM標也可以從事生產銷售,同樣需要出具每個生產批號的第三方質檢報告跟出廠檢測證明,但「畢竟跟完成商標註冊的企業不同,賺快錢、做短線的人,不在乎商標最終能否註冊下來。而在此過程中,他們也抱著僥倖心態能跑掉多少貨,就賺多少錢。」

「這帶來一定的風險。」另一家註冊地在南京的嬰幼兒用品小微企業主告訴記者,如果產品賣出後,消費者提出維權時,商標註冊已被駁回,並且該TM標退出市場了,監管部門追查源頭確有難度,「這種時候,查生產源頭就像尋流動攤販一樣難,況且要找的還是『退出市場的源頭』」。

鑑於此,令正規廠商擔心的還有,當新生嬰幼兒用品細分市場的快速擴張與成長,同海量商標品牌「過眼雲煙」式的存在效應疊加時,會給「跟在後面跑」的監管帶來更大挑戰。「市場蛋糕太大,抱僥倖心理進場圈錢的人其實並不算少。」上述小微企業主說。

而記者經查詢也發現,一般商標申請批覆時間為13-18個月左右。這便意味著,在這一年半左右時間裡,抱著僥倖心理的投機廠商存在頂著作為「臨時商標」的TM標「招搖撞騙」的可能。

監管難點頻現,產業鏈信息亟待統一

「大頭娃娃」事件曝出後,母嬰用品的質量、監管都引起諸多網友討論。

為消費者提供安全、放心的母嬰用品,產品在流入市場前應經過怎樣的審查工序?「在產品質量保障方面,我們公司制定了完善的產品質量控制體系,在新供應商開發時,對供應商的產品質量、經營資質、品牌等會進行嚴格篩選。合作過程中,公司也會定期、不定期地對供應商產品質量進行抽檢,確保生產過程中質量的穩定。」孩子王兒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產品入庫時,公司質檢人員會根據產品品類,按照不同的抽檢比例嚴格檢測質量,抽檢合格方可入庫。此外,他們還會根據供應商的生產能力、供應質量等數據定期對合作的供應商進行評估和淘汰,所有母嬰商品均有PICC(中國人民保險集團)承保質量保證險。

「對於嬰幼兒用品,電商平臺在產品抽查、監管上,包括對商家資質的審核,應該推出更嚴格的管理措施,這是平臺應盡的義務。」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分析師蒙慧欣直言,在一些微商等平臺售賣的母嬰用品,多數欠缺商家資質、商品是否合法合規等審核,由於群體廣泛,進一步加大了監管難度。

蘇州市小哈王母嬰服飾用品有限公司主要做母嬰用品的跨境電商,該運營總監趙明全介紹,他們的產品主要銷往美國、日本、歐洲。產品的材質、顏料、甚至小孩帽子帶子長度設計等都要嚴格要求,海關會嚴格檢查。在他看來,國內母嬰用品的質檢標準也很高,只是對一些新出產品,在質檢標準、監管上可能存在滯後性。「不管是母嬰用品,還是其他用品,市面上產品極大豐富,政府都監管到很吃力。政府在加強監管的同時,應該給予線上電商、包括微商,線下實體商超等渠道反向監管的壓力,可能更有利推動母嬰市場規範發展。」

「從消費者協會的角度出發,我們雖無行業監管權與行政執法權,但會積極履行建議權和引導權,一方面給予市場監管部門行政建議,一方面引導消費者如何更好的維權。」南京市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表示,消協對消費者維權的提示一般是「前置提醒」,重在購買前的引導,比如建議大家要去正規場所、保留購物發票、購買有正規標識的產品,但對嬰幼兒用品出廠前後的產品品質,更多還需依靠質檢部門出手維護。

事實上,不論消費者協會還是市場監管部門,近年來也都深切感受著市場生態變化、新興市場快速發展給監管帶來的壓力。南京市消協向記者提供的《南京市消費者協會2020年投訴分析》指出,過去一年裡「線上購物糾紛增多」,主要原因是網上購物活動「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而在網上購物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一系列問題——除購物平臺種類繁多,在迅速發展中存在管理跟不上、自營非自營標準不一等問題外,也有一些商家打價格戰,以低質低價吸引消費者,或者虛假好評,刷虛假數據。

不止於此,記者注意到,按「投訴性質」劃分,在投訴較為集中的幾類問題中,「廣告」涉嫌的虛假宣傳問題,僅僅排在「銷售合同」「售後服務」「質量問題」「食品安全」與「價格投訴」之後。對此劉素明感觸頗深。「其實,現在真正敢冒風險,在產品中『亂加激素』、不顧後果的人應該不多,因此更多廠商產品可能出現副作用的概率並不大,但要細究使用效果能否達到廣告宣傳中講的那麼『靈』,倒也未必。」劉素明說,可是,消費者一旦支付,廠家真金白銀就到手了。

「母嬰用品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使用群體的特殊,一些產品可能大人用沒問題,但對嬰幼兒不合適,對特殊群體的產品應有特殊的監管方式。」江蘇省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蔣昭乙認為,母嬰用品產業鏈長、銷售端對資質等缺乏相關限制,加大了監管難度。比如,一般食品都在加工廠加工,像嬰幼兒奶粉,從養的牛羊、草原就需監管起來,加之現在很多家長購買國外奶粉,從國外進口會涉及多行業多部門監管。此外,母嬰用品尤其是嬰幼兒食品銷售端,對銷售門店和資質未有明確規定、限制,導致監管面很廣。他建議,一方面,未來可利用大數據,政府層面將母嬰用品各產業鏈信息統一到一個地方扎口監管。另一方面,需進一步明確母嬰用品銷售門店資質、限制,像什麼藥在醫院買、什麼藥可到藥店購買一樣,細分母嬰用品,特殊類嬰幼兒產品由有資質的專門門店銷售,這樣更利於監管,促進母嬰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白雪 李睿哲 王拓

相關焦點

  • 「大頭娃娃」事件引持續關注:母嬰用品亂象叢生,寶寶安全誰來保障...
    隨著涉嫌激素超標抑菌霜「大頭娃娃」事件持續引發關注,家長在選購嬰兒霜時變得膽戰心驚。17日,福建漳州市「歐艾抑菌霜」事件處置工作組通報「歐艾抑菌霜」事件調查處置進展情況:經有檢測資質的第三方機構檢測,已確認召回的涉事產品「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和「開心森林一抹舒寶寶皮膚抑菌霜」含有氯倍他索丙酸酯,企業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
  • 「大頭娃娃」事件的負面標籤
    「大頭娃娃」是指嬰兒因食用劣質奶粉而造成的病症,近期成為持續關注的話題,來源於2020年5月11日,湖南電視臺《經視焦點》欄目報導郴州市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以蛋白固體飲料冒充嬰幼兒奶粉進行銷售欺騙消費者,節目講述到:永興縣多名患者家長發現自己孩子身體出現溼疹,體重嚴重下降,頭骨畸形酷似「大頭娃娃」,還有不停拍頭等異常情況;2020年5月12日,湖南郴州永興縣針對母嬰店以蛋白固體飲料冒充嬰幼兒奶粉銷售一事展開調查
  • 嬰兒霜引發的「大頭娃娃」事件,不同母嬰用品批號如何選?
    最近一款嬰兒面霜引發「大頭娃娃」事件,一個5個月大的嬰兒,因為父母超量用了一款嬰兒面霜,導致孩子體重瘋漲、過度肥胖,臉部變大進而導致發育遲緩,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我們沒有想過自己每天給寶寶用的東西竟然有問題,讓孩子變成了這個樣子!
  • 湖南郴州「大頭娃娃」惡性奶粉事件持續發酵
    「大頭娃娃 」惡性事件 持續 發酵 。 5月13日 ,郴州市 永興縣 市場監管局 宣傳策劃 主要負責人 回應 新聞媒體 稱,對 該縣 「大頭娃娃 」假特醫 奶粉事件 ,現已 聯繫 涉嫌 企業 ,暫無 發覺 有醫院 和醫生 參與 。
  • 郴州「大頭娃娃」假奶粉事件引關注!官方介入調查
    多名家長發現自家孩子變成大頭娃娃,調查發現,問題出在食用特醫奶粉「倍氨敏」,這些孩子經過醫院診斷,已確認罹患佝僂病。湖南郴州永興縣不少過敏兒的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最近不停拍頭又長溼疹且體重驟降,頭骨變成畸形的大頭娃娃,相當反常。這些多名過敏兒童,因為食用標榜是特醫奶粉的「倍氨敏」,全身長溼疹,體重直線下降,而且頭骨變大成了畸形的大頭娃娃,經醫院確診都罹患佝僂病。
  • 又見「大頭娃娃」!這鍋誰來背?!
    又見「大頭娃娃」!這鍋誰來背?!近日湖南郴州多名家長發現孩子體重下降,有的孩子頭骨畸形好似「大頭娃娃」,這些孩子有個共同之處,都食用了一種名為「倍氨敏」的「奶粉」。,有的孩子頭部異常,好似「大頭娃娃」。
  • 湖南「大頭娃娃」事件後續:愛嬰坊欺詐消費遭頂格罰款200萬元
    2020年5月11日,湖南電視臺《經視焦點》欄目報導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以蛋白固體飲料冒充特殊醫學配方奶粉進行銷售欺騙消費者,導致湖南多名家長長期給寶寶食用一款名叫「倍氨敏」的固體飲料後,造成多個寶寶出現了拍頭、溼疹的症狀,有些孩子的頭顱異常發育、體重迅速下降,已經變成了「大頭娃娃
  • 大頭娃娃在現,是誰昧著良心賺錢?
    三鹿奶粉也已消失, 「大頭娃娃」卻再出現。經查,這款「倍氨敏」只是一種蛋白固體飲料,卻被母嬰店導購員聲稱是「店裡最好的奶粉,也是最暢銷的,許多過敏寶寶都是吃這種奶粉」。當父母的光有要護好孩子的心沒用,食品安全規範任重而道遠。1提到「大頭娃娃」,不由的想起了多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這件事情讓我們大家都想起了還心有餘悸,誰能想到這麼多年過去,竟然還有如此無良的商家。過了十幾年,相似的劇情又重演了?這次倒不是假奶粉,而是將蛋白固體飲料冒充嬰幼兒奶粉賣給家長。
  • 一年不到,兩起「大頭娃娃」事件,誰在鼓動家長買「假奶粉」?人民...
    根據食品安全法,嬰幼兒配方乳粉、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屬於特殊食品,在我國實行嚴格註冊管理和出廠批批檢驗,質量安全有保障。消費者選購嬰幼兒食品,要注意查看標籤標識,選購合適的產品。據報導,近期湖南郴州永興縣多位家長發現自己孩子身體出現溼疹,體重嚴重下降,頭骨畸形酷似大頭娃娃。
  • 嬰兒霜「大頭娃娃」事件暴露「消」字號護膚品安全隱患
    新華社記者魏培全攝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記者張璇、吳劍鋒、唐弢)日前,一位微博博主曝光了一起疑似嬰兒護膚品引發「大頭娃娃」的事件,引發網友熱議。  為了不使用激素藥品,不少新手爸媽喜歡購買號稱無激素的護膚「神藥」。
  • 5月齡寶寶成大頭娃娃,激素寶寶霜要警惕!
    這兩天,「大頭娃娃」事件牽動著萬千家長的心。要不是曝光了,誰能想到寶寶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的禍首竟然是日常用的寶寶霜!真讓人有氣憤,又後怕!希望更多的人能知道這件事,提高警惕,避免讓寶寶受到傷害!1月7日,@老爸評測-魏老爸在微博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
  • 郴州「大頭娃娃」事件:倍氨敏的幕後老闆與神秘身份
    來源:金融八卦女文|金融八卦女作者:六毛· · ·近日以來,湖南郴州永興縣「大頭娃娃」事件持續發酵,並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據媒體報導,有些家長在購買時就注意到了這一問題,可當他們對包裝上的「固體飲料」提出質疑時,導購卻聲稱倍氨敏是店裡最好的奶粉,也是最暢銷的,「許多過敏寶寶都在吃。」 導購的信誓旦旦,卻換來了一個個需要面對悲劇的家庭。據最新消息,郴州永興監管部門已經,要求成立調查專班,針對此事立案調查。
  • 大頭娃娃事件背後的特醫奶粉江湖 仍有企業頂風作案
    來源:消費者報導原標題:大頭娃娃事件背後的特醫奶粉江湖湖南永興縣市場監管局對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現象啟動調查,特醫奶粉行業亂象徹底曝光。5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北京地區的母嬰店比較規範,但由白雲山醫藥科技為總經銷的一款名為阿里王子御敏善的固體飲料仍在線上冒充特配粉銷售。
  • 嬰兒變成大頭娃娃,選購嬰幼兒用品時應注意哪些方面呢?
    近日,一位博主在網上發布的視頻讓眾多寶爸寶媽揪心不已:一個5個月大的嬰兒,使用了帶激素的抑菌霜之後,出現了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大頭娃娃現象」。嬰幼兒童的飲食、用品安全問題,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三聚氰胺奶粉事件陰影猶在,現在又爆出的嬰幼兒護膚用品摻加激素的問題,面對這些琳琅滿目的產品,我們如何選擇才能夠儘量避開問題產品呢?當前很多寶爸寶媽為了給寶寶買到質量放心的產品,寧肯自己少花一點,也要去母嬰專賣店、海外代購店去買,認為從這些地方買到的東西雖然貴一些,但在質量上都是有保障的。
  • 央視熱評:又見「大頭娃娃」?折斷祖國「花朵」就是犯罪
    應該說,這起事件與此前的「大頭娃娃」事件有不同之處,此前的「大頭娃娃」純屬劣質奶粉造成的。而這次的「大頭娃娃」與奶粉無關,因為受害者吃的不是奶粉,而是一種固體飲料。問題由此而來,飲料竟被當作奶粉銷售?這些幼兒在體檢時被診斷為牛奶過敏,醫生因此建議家長購買胺基酸奶粉給孩子食用。家長們隨後去郴州愛嬰坊母嬰店買奶粉,經導購員強烈推銷,最終購買了「倍氨敏」這款產品。
  • 「大頭娃娃」為何再現,有些人賺著奶粉錢卻賣著毒藥
    時隔12年,「大頭娃娃」再現!和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三聚氰胺事件不同。 據媒體報導,湖南郴州永興縣有母嬰店將蛋白固體飲料冒充嬰幼兒奶粉銷售,虛假宣傳特殊功能,欺詐消費者,導致多名幼兒患病。
  • 又現「大頭娃娃」!固體飲料當成特醫奶粉售賣
    近日,郴州「大頭娃娃」事件被曝光後,很多媽媽都非常氣憤,對國內的嬰幼兒食品越發失去信心。商家為了追究利益,居然把固體飲料當作特殊醫學用途配方奶粉宣傳銷售。5名幼兒因為吃了這個所謂的奶粉,在當地醫院診斷為「佝僂病」,常見病因為缺乏維生素D,有些孩子形似「大頭娃娃」。其中有個寶寶長期喝,居然已經喝了89桶,一直發育比較遲緩,體重也很輕,剛開始家長都沒有往這方面去想,直到曝光之後,才去找母嬰店理論,商家商品已下架。
  • 「大頭娃娃」抑菌霜涉事母嬰店下架產品,店員稱有寶寶溼疹就推薦
    新京報訊(記者 王瑞文)連雲港「大頭娃娃」事件引發關注。1月9日,新京報記者前往售賣該抑菌霜的涉事店鋪,位於連雲港贛榆區敦厚村的金寶貝母嬰生活館,店鋪老闆白金庫表示,涉事產品益芙靈系銷售上門推薦後入駐該店。該產品進貨價為28元。
  • 母嬰店誘導家長,固體飲料當奶粉賣,「大頭娃娃」悲劇誰負責?
    等出了事才來說對錯,賠償,追責,似乎有點亡羊補牢,因為有些對身體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寧願不要賠償,只要一個健康的身體,比什麼都重要「假奶粉」害人不淺近日湖南郴州永興縣多名患者家長發現自己孩子身體出現溼疹,體重嚴重下降,頭骨畸形酷似「大頭娃娃」,還有不停拍頭等異常情況。
  • 寶寶霜讓嬰兒變「大頭娃娃」,你家嬰兒用品還安全嗎?愛子心切的...
    近日,自媒體「老爸測評」發布了一段視頻,檢測出一款含激素的嬰兒霜,導致了一名幾個月大的嬰兒長成「大頭娃娃」,這一視頻引發了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