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烏魚子是在臺灣的一家商店,感覺它醜醜的,價格也不菲,就沒搭理。
直到有次朋友組局,嘗到了切片炙烤料理好的烏魚子,從此真正愛上它。
貌似各種魚籽魚卵都是至上的美味,比如享受那些事介紹過的魚子醬,還有日本九州的明太子。或許正是這種富集了孕育生命力量的食材,才讓滋味如此鮮美。
烏魚子,其實就是用雌烏魚的卵所研製的一種美食,經過加工成為口感獨特的美味,盛產於臺灣高雄、雲林等地。由於它的形狀像中國的墨,日本人把烏魚子稱為「唐墨」,並把它視為世界三大美食之一。
與其他極食不同,烏魚子特有的嚼感來自於它高含量的蠟酯,令其更易齒頰留香,回味無窮。風味獨特的烏魚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質,不但國人喜歡,日本人也視之為珍品。而且,它所含的蛋白質,各種必需胺基酸都很好,脂質含大量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如EPA與DHA。中醫研究,發現烏魚子有非常明顯的滋補功效,有養血、通經、催乳、補脾、益腎、滋陰、調經、止帶等功效。
營養素含量100克
硫胺素(mg) 0.02錳(mg) 0.10 0.10鐵(mg) 1.00維生素E(mg) 1.49熱量(大卡) 78核黃素(mg) 0.04銅(mg) 0.69鋅(mg) 1.34欲言烏魚子,我們先來說說烏魚。烏魚學名「鯔魚」,就是我們常吃的「烏頭」。在香港吃到的烏頭大部分是淡水魚塘內飼養,少部分是從海中捕獲的野生,但臺灣的烏魚則多是從海中捕獲。
漁民獲得烏魚後,即將雄烏魚售到魚市場,雌烏魚則剖出魚卵,與魚肉分別出售。臺灣加工烏魚子的手法有著百年歷史,將雌烏魚經取卵、清洗、去血、鹽漬、脫鹽、壓平整形、乾燥、再整形等程序後成為成品,需花費一周的時間。具體來說,先將卵子縝密漂清,除去附帶物,放在木板下壓去水分至相當程度,把它壓為扁平形;再取出整形、整理,用麻繩紮好,掛起來涼幹。
成品後的烏魚子表面呈琥珀色為上品,幾乎透明,卵形肥大,豐美堅實,而軟硬適度。通常禮盒裝的烏魚子都是兩對呈現的。
烏魚子的質量優劣可從外觀及口感來分辨,顏色均勻、對稱,有亮度、有光澤的為最佳。優質的烏魚子外型美觀、厚薄一致、卵粒剔透,口感方面則鹹度、溼度及硬度適中。野生的看起來較瘦長,顏色深;人工養的較肥厚,色澤淺。另外,烏魚子兩邊成對片,卵粒大小厚薄一致,外觀乾淨無殘肉,色澤透明,軟硬幹溼適中,這些都是選購的要點。
烏魚子的烹調方式多半採用火烤的方式,若能搭配臺灣特產的高粱酒,風味更佳。將烏魚子切成薄片,在炭火上微炙,直到成熟為度。經烘烤後,蘸以醬油及各種佐料,拌以姜蔥,便為舌尖妙品。
炙烤烏魚子,就著炙烤的火光、飄散的香味,
再加一壺酒就什麼都有了!
1)小心地把烏魚子收口的地方,用剪刀;
2)輕輕把薄皮慢慢撕開;
3)從中間輕輕分開單獨的烏魚子,切成1.5釐米左右寬的長條;
4)撕去薄膜後,兩面均勻刷上白酒,幹透後再重複刷,一共4-5次;
5)蘿蔔切成同等大小;京蔥也與烏魚子條同等大小;
6)鍋燒到7成熱,把烏魚子、蘿蔔、京蔥用竹籤串起,刷上油,小火慢烤5-6分鐘即可。
*烏魚子的薄膜極易撕破,一定要小心慢慢撕去,一旦破了中間很難完整地撕下來,容易把烏魚子弄壞。
*刷白酒可以減少烏魚子的腥味,必須用矽膠或者毛刷輕輕刷遍表面。
*京蔥的辛辣和蘿蔔的甜味,可以綜合烏魚子的腥味,讓口感更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