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時代裡,很多年輕人在教養孩子這件事上,都不得不請自己的父母來「搭把手」。更別提二孩政策開放後,很多家庭中帶孩子的重擔不可避免地落到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肩上。
有統計數據表明,中國一線城市夫妻均在職的家庭中,隔代老人參與第三代撫養的比例高達 80% 以上,不僅包攬孩子的衣食住行,而且承擔大部分的教育職能。
雖說如今的隔代教育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但很多人聽到這個詞的第一反應卻總覺得有一股「火藥味」。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孩子的成長中扮演著一種非常特殊的角色,但由於育兒想法存在差異,所以和孩子的爸爸媽媽難免起摩擦和分歧,這並非個例。
事實上,這個問題不是中國特色,最近來自美國莫特兒童醫院的一項調查顯示——
大約有 89% 以上有 0-18 歲孩子的家庭,孩子經常或偶爾見到至少一位祖父母。
其中,
6% 的父母曾與祖父母在育兒選擇上有過重大分歧
37% 的父母曾與祖父母在育兒選擇上有過小摩擦
15% 的父母表示,這類意見分歧會對孩子和祖父母的關係產生負面影響
40% 的父母認為,祖父母對孩子太過順從,過於溺愛
14% 的父母認為,祖父母對孩子太過嚴厲,方法不當
46% 的父母認為,以上兩個原因都存在
調查顯示,43% 的父母曾要求祖父母根據他們的要求改變自己的育兒方式。
對於這樣的要求,
47% 的父母表示,祖父母的確根據要求改變了自己的行為
36% 的父母表示,祖父母口頭同意了要求,但並真的做到
17% 的父母表示,祖父母拒絕了他們的要求
當祖父母不尊重父母的育兒意見時,
32% 的父母會限制孩子與同意但沒有改變行為的祖父母的見面時間
42% 的父母會限制孩子與拒絕改變行為的祖父母的見面時間
祖父母在許多孩子的生活中佔據著獨特的地位,他們與孫輩分享家庭故事和傳統,慶祝特殊節日,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注。
對父母來說,祖父母也能在育兒方面發揮獨有的作用,他們可以分享育兒經驗、提供育兒幫助,在父母不在的時候照顧孩子。
然而,當祖父母與父母所做的育兒選擇或家庭規則相牴觸時,問題就顯現出來了。
有近一半的父母表示,與祖父母在育兒問題上意見相左。這客觀上反映了育兒選擇和育兒方法多樣性,有些分歧可能源於代際差異。
例如,一些祖父母可能堅持認為過去的傳統方法是正確的。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育兒方式的看法也發生了變化,比如在是否把打屁股當作懲戒手段,或者孩子幾歲可以獨自待在家裡?
另外,如今電子設備的流行也加劇了父母和祖父母在育兒選擇上的分歧,應該讓孩子在何時何地使用手機或其他電子設備?
……
這些都是可能存在意見分歧之處。
還有一種微妙的情況是,當祖父母不能對孫輩一視同仁時,孩子們可能不明白為什麼自己會受到不同的對待,這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是有害的。這時父母應該要求祖父母公平對待孫輩,以避免傷害孩子的感情。
當祖父母過於寬容地允許孩子做違反家規的事情,或者過於嚴格地禁止孩子做父母同意的事情時,父母可能會覺得自己的權威被削弱了,從而引發矛盾。
在很多情況下,父母都試圖讓祖父母更尊重他們的育兒選擇和家規,結果有好有壞——近一半的祖父母在行為上做出了明顯的改變,以符合孩子父母的期待;但也有一些祖父母直接提出反對,拒絕孩子父母的要求。
其實無論是父母,還是祖父母,養育孩子的初心都是為了孩子能更好地成長。所以應該遇到問題,解決問題,互相傾聽對方的想法和觀點,嘗試理解、配合對方的要求和才能打好配合,減少家庭矛盾。
參考資料:
https://mottpoll.org/reports/when-parents-and-grandparents-disag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