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穫的季節,金黃金黃的玉米等著人去掰,翠綠翠綠的洋絲瓜等著人去摘,還有又大又長的地瓜等著人去挖,人們忙著收割,莊稼們也忙著成熟。但唯有地瓜葉(也叫紅薯葉),一片片簇擁在那裡,旺盛地向四周生長。以前家裡養豬的時候,8、9月份正是割地瓜藤、挖地瓜的時候,先割藤後挖瓜,這樣沒一會兒,地瓜和藤子就能把竹子編制的「谷籃」(普洱地區挑東西的竹製品)裝得滿滿當當,挑回家後能做菜能當糧。
對於農村的人而言,地瓜葉算是秋天最不值錢的菜了,家家戶戶種的有,根本不用買,即便是提到縣城裡,也就1元1大把,價格超低。雖說它賣不得幾個錢,但營養真不低,研究發現地瓜葉中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葉酸和維C,可以保護視力嫩滑皮膚,通便潤腸還養人,關鍵做法也簡單,隨手一炒比肉香,下酒下飯是絕配!
與很多大棚種植的蔬菜不一樣,地瓜葉生命力極強,不用施肥也能長得好,是名副其實的長壽菜,在國外也極其受歡迎,被譽為是 「真正的綠色蔬菜」。它營養價值高,渾身都是寶,既是餐桌上的健康菜,又是最為最廉價的家禽飼料,可惜很多人總把它當草給丟掉。如此美味的食材,簡單一炒就上桌,酥脆可口下飯香,現在吃正當季,有空試試吧!
【肉香有機地瓜梗】
【食材】:地瓜尖1大盆、精瘦肉100克左右、香蔥1根、紅小米椒1個、綠小米椒1個、幹辣椒2個。
調料:米酒汁、蠔油、鹽、澱粉、豬油。
【菜譜】
步驟1,把採摘回來的地瓜尖,摘去葉子,只留下梗部,衝洗乾淨,折成小段。精瘦肉洗淨,切成小肉片,撒上1勺澱粉抓勻。葉子容易熟,炒制時間一長容易發黑,因此把葉和梗分開炒做菜會最好,葉子可以涼拌吃,燙一燙就熟。
步驟2,香蔥1根洗淨切段,紅綠小米椒各1個洗淨切好,幹辣椒2個洗淨剪成段。拿出炒鍋,倒入適量的豬油,大火燒熱到融化,放入蔥段、紅綠小米椒、幹辣椒炒香。為什麼要用那麼多辣椒?嘻嘻,這你就不懂了吧,新鮮的小米椒增加辣味,而幹辣椒不辣則是為了增加菜的香味,記住了吧!
步驟3,倒入軟化好的精瘦肉,用鍋鏟翻炒到變色變香,讓之前的香料與肉片充分混合。
步驟4,倒入準備好的地瓜梗段,不斷拌炒均勻。
步驟5,炒散好以後,淋入1勺米酒汁,繼續拌炒。加入米酒的目的是可以去除異味,增加菜品的香味與甜味,並用高溫產生的水蒸氣加快地瓜梗的成熟。
步驟6,翻炒大概1分半鐘左右,地瓜梗就已經斷生了,這時候,加入1勺蠔油、少許鹽調味,就可以出鍋裝盤,上桌享用了!
【小煮叨叨】
地瓜梗比地瓜葉難熟一點,但一般來說,炒一盤的量也就2分鐘左右可以炒熟,不想做2個菜的,也可以先炒地瓜梗,1分鐘左右後下地瓜葉炒,這樣一樣很美味。
我是煮菜婆,用美食記錄生活百味,用文字與你分享一日三餐。恰若我的美食與文字,能激起你心中的縷縷漣漪,歡迎點擊上方「關注」按鈕,關注我評論我,讓我們一起切磋交流,烹飪出更多溫暖的舌尖美味!圖文原創,一菜一文皆不易,未經許可禁止轉載,盜用、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