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30 21:2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腸道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部分。
作為人體內最大的消化和免疫器官,腸道承擔著99%的營養吸收和70%的免疫工作。
可以說,養腸是養生的重要步驟。
腸道的重要,你想不到
說起腸道有免疫作用,很多人表示懷疑。
這是因為,你根本不了解腸道在我們身體裡到底承受了多重的壓力!
據研究,腸道雖然看起來平平無奇,但它擁有超過400多種的10萬億個細菌,轉化為重量,就是有大約1.5公斤的微生物生長在我們的腸道中。
這些微生物以細菌為主,分為益生菌、致病菌、條件致病菌三種類型。通過保持三者數量的平衡,可以維持腸道環境的穩定。
腸道環境穩定有多重要?
今年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就明確提到,在新冠肺炎的治療過程中「可使用腸道微生態調節劑,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預防繼發細菌感染」。
要知道,國家衛健委高級別組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院士就曾著重指出,一些危重病人並非死於病毒感染,而可能是死於繼發性細菌感染。
所以說「養腸就是養命」的說法一點都不誇張!
因為,一旦我們的腸道菌群失調就會導致免疫細胞辨別能力下降——抵禦外來侵略及免疫監視調節功能也會相應減弱,人就會變得脆弱,易生病。
菌群平衡,才能免疫力強
腸道之所以能維護人們的健康,益生菌功不可沒。
因為,腸道中的有害菌需要在益生菌和條件致病菌的共同壓制下,才能安穩度日。
一般來說,人體腸道內益生菌的比例越高,微生態環境就越好,人的免疫力就會越強。
一旦有害菌過多,身體就會處於亞健康或非健康狀態。
可惜的是,在腸道中,各種菌群的含量並非一成不變。
尤其對於益生菌和有害菌來說,二者的關係是此消彼長。
因為,腸內就那麼多空間容納這些菌,益生菌多了,有害菌就減少。
而隨著年紀的增長,加上長期飲食結構不合理、缺乏運動、精神壓力大、濫用抗生素等,很多人腸道內的有益菌數量已經大幅下降。
甚至是免疫力已經出現嚴重低下的表現時,大家仍然不能正確認識到維護腸道健康的重要性。
其實,只要是您的身體出現以下症狀,就可能說明,腸道已經不健康了!
口臭、膚色粗糙晦暗;
經常便秘,偶有出血;
易腹瀉,不耐寒;
經常出現糞便或是屁氣味刺鼻;
糞便呈黑褐色、糞便不成型。
保護腸道,其實不難
腸道雖然是我們體內的「大功臣」,但是它的需求卻很低,想要保護腸道,你只需要——
1
多吃粗糧
粗糧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它在腸道內酵解後會產生短鏈脂肪酸,可以為益生菌的生長提供「養料」,促進「有益菌」繁殖。
2
別吃太飽
攝入體內的多餘營養物質如果消化吸收不了,就會成為有害菌的「養料」。
3
常吃鮮菜
隔頓的飯菜容易滋生細菌,尤其是吃了沒有保存好的剩飯剩菜,反而會助長有害菌的「氣焰」。
4
經常運動
美國實驗生物學學會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缺乏運動引發的腸道菌群失調,可能導致代謝性疾病和肥胖。
5
多喝酸奶
酸奶富含蛋白質、益生菌,有些還含有膳食纖維和其他微量元素,是保護腸道健康的最佳食物之一。
來源 養生之道
原標題:《腸道不健康,免疫力低下!出現這些症狀,證明你的腸道該「保養」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