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我就是不想去幼兒園」
假如說一個女人是從「生孩子」開始失去自我的,那麼一個女人重新開始找回自我,八成是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的。
自孩子開始上幼兒園,老母親甚至連呼吸都充滿了自由感——不用管熊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不用擔心搗蛋王會把房間搞得一片狼藉;不用因為孩子沒完沒了的「媽媽」「媽媽」聲而抓狂;甚至自己終於可以有時間刷個劇逛個街看場電影了。那感覺實在太爽了有沒有……可孩子若表示「不想去幼兒園」,那重獲自由的老母親準會被嚇得一激靈。
充滿惶恐的老母親則會努力擠出微笑,使勁渾身解數給孩子安利(洗腦)說:「寶貝,你看去幼兒園多好呀,有許許多多的玩具可以讓你玩兒,還有很多很多的小朋友陪你一起玩兒,甚至還有專門的老師給你們講故事做遊戲呢,你要是待在家裡,可是沒有人陪你玩兒的,那可多無聊呀!」
熊孩子可能會面帶梨花、聲帶哭腔地說:「嗚嗚嗚~~我就是不想去幼兒園!」
內心慌得一匹的老母親則拿出破釜沉舟之勢,斬釘截鐵地說:「不,你想去!現在就穿上衣服給我去,要是不想走,我可以抱你去!!」
02選幼兒園,得「對眼」
無論你相不相信,選幼兒園需要對孩子眼這件事是一定存在的。在給糖豆選幼兒園時,我就深深感受到了這一點「說不清道不明」的緣分:
一開始,我看中了離家稍遠,但學校硬體很酷、教育理念高大上、師資力量很強大的某實驗幼兒園,雖然學費貴得要死,但一想到幼兒園的教育條件,我還是決定咬咬牙割肉讓孩子去。費盡心思報了名,結果孩子放學回來每天都哭喪著臉,早上哼哼唧唧抱著我的大腿不願去……「費盡心思讓你上個好多人想上都沒得到名額的「好學校」,你還不領情,得嘞,那你自己選吧,只要保證能按時上學就行,老娘我是不想折騰了」我心想。後來,糖豆選了一家小區樓下的幼兒園,明明看上去小得連院兒都沒有、活動器材又少又落後、老師看上去就像文化程度超低的中專生……滿眼的不專業,可孩子就是每天都吵吵著要去幼兒園,甚至要親眼去看幼兒園關門才相信我說的「今天周末不上學」。「你好好勸勸孩子呀,那麼好的學校,他小他還看不長遠,但你可是個大人了呀,怎麼任由他胡來」長輩後來對我說。
我也想勸來著,可最終的效果就如同長輩對晚輩逼婚的效果差不多,都是沒用的——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咱又不是有張無敵的嘴,說點話就能把死的說成活的、不喜歡洗腦成喜歡!萬一適得其反了,再讓孩子對所有幼兒園都有抗拒感了可咋辦?
03育兒有招,搞清楚原因很重要
與其來硬的保證不了效果,還不如耐心些搞清楚孩子不喜歡去幼兒園的原因,對症下藥來得好:
1.是否是入園分離焦慮造成的
孩子猛的到一個新的地方,都需要一些時間去適應的,有些孩子剛到幼兒園時可能哭個幾次就好了;有些孩子的反射弧可能長些,在剛去的時候感覺很新鮮,覺得很開心,過了十天半個月才會緩過神來開始哭鬧。
此時孩子的不願意去幼兒園,其實未必代表著孩子不喜歡這個幼兒園,他有可能只是不想與媽媽分開。這個情況,家長只能硬著頭皮堅持送他去幼兒園,等適應期過了,孩子就會大喊「真香」了。
2.風格不合
有些孩子可能都已經上了2/3個月的學了,對幼兒園環境、老師都已經熟悉了,甚至有了好朋友,可孩子卻真的不喜歡去幼兒園,三天兩頭的嚷嚷著「不想去幼兒園」,這可能就是幼兒園與孩子的風格不合了——環境讓孩子感到不舒服,老師過於嚴肅粗暴,日常活動太單一無聊等等。
若是這個問題,那基本就沒有什麼改變方案了,因為幼兒園方面並不會因為你單個家長的吐槽而做出改變,所以只能考慮換幼兒園了。
3.能解決的其他幾個情況
當你覺得這個幼兒園整體感覺還不錯,可孩子就是不喜歡去,刨除剛入園的不適應,原因基本逃不出以下幾點:
1.社交問題。在孩子成群的幼兒園環境中,會給比較內向的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比如:交不到朋友很孤單、被其他小朋友欺負、比賽做遊戲總是輸等。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幫孩子交到好朋友。比如在孩子生日時準備蛋糕及玩具,讓同班小朋友連吃帶喝還能玩兒,這個方法能讓孩子在有面子的同時還增加社交方面的自信,而在吃喝玩樂的過程中,孩子也能與其他小朋友增進感情。畢竟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啊。其次,邀請小朋友私下玩耍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內向的孩子其實在內心也特別渴望社交,只是在人多的地方他們就會想太多,從而導致壓力過大,而私下玩耍的方法,則會讓孩子在短時間內收穫到友誼。但凡孩子在幼兒園裡有玩伴,哪怕只有固定的一個,也是解決孩子社交問題的一個突破口。
2.老師問題。這裡說的老師問題,並不是指那種打罵虐待孩子的老師(這種問題,還是早離開早安全)。有些老師總體來說也是挺好的,只是氣場與性格與孩子不太合——有些老師比較嚴肅認真,說話的語氣會比較硬,大部分孩子覺得這比較ok,可有些敏感的孩子就會接受不了,覺得老師實在太兇太令人害怕了;而有的老師比較熱情活潑,那些高冷的孩子可能就很受不了,覺得老師很煩很事兒多。遇到這種情況,最好是能立刻與老師溝通,說明孩子的性格特點及喜好,請老師體諒一下、照顧一下,多或少關注一些。其實,老師也非常想了解每一個孩子,只是時間及精力有限,孩子表達能力也有限,他們是很希望孩子的家長多與自己溝通的。了解到孩子個性及需求所在,老師也能有的放矢的去解決孩子的問題。3.教育理念及規矩問題。有時幼兒園的規矩咱做家長的也能理解,只是有時候會不太適合自己家的孩子。比如說:有的幼兒園中午要求必須睡,但有些孩子就是精力旺盛睡不著,亂動亂說話的行為勢必會與老師發生衝突。有些是學校的教育理念與孩子個性不合。比如說,有些孩子天生好動坐不住,你讓他去要安靜坐下「研究」的蒙臺梭利之類的幼兒園時,會比「殺」了他還難受的。雖然說,蒙臺梭利幼兒園的教育理念還挺受歡迎,但咱也能理解孩子暴躁的脾氣不是嘛……這種情況就比較難處理了,因為你沒辦法去改變一個幼兒園的教育理念與規矩,你只能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去適應,有些孩子可能在一開始會很排斥,可等一段時間也就習慣了。只要你覺得這個幼兒園值得,而孩子也沒有什麼國際的反應,就別太早放棄了。
04分清楚情況再決定
上面說到的這幾點,事情都是可大可小的,能不能妥善解決都是未知數:
有時這只是個小插曲,說不想去幼兒園也只是孩子在跟爸爸媽媽撒嬌、吐槽,在內心他還是很喜歡去幼兒園的。有時孩子會來真的,做出許多過激的反應。就像我家糖豆去的實驗幼兒園,剛開始感覺還正常,後來的反應越來越大,到最後早上一睜眼就開始哭,甚至連脾氣都有點變了……考慮再三,還是給他轉園了。雖然說轉園能很快解決問題,但它背後要付出的巨大成本也是大多數家庭不想面對的,且不說接下來的幼兒園孩子會不會喜歡,就說現在名額緊缺的問題,也不是你想轉園就能隨時轉的啊!
05結語
所以,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絕大多數的父母只要確認孩子在幼兒園沒有受到什麼傷害,還是會傾向讓孩子多堅持看看的。
即使有時候孩子會向家長吐槽學校有哪點不好、老師有哪點不對自己的口,會受點委屈,但世界之大,總有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人或事兒,讓孩子提前體驗一下也沒什麼壞處。我們家長能做的,就是多關心安慰他,妥善化解孩子從幼兒園帶回來的壓力及不良情緒。
儘管有時候孩子不想去幼兒園的想法會讓你感到頭疼,但還請耐住性子,好好寬慰寬慰他,畢竟,只有把熊孩子順利哄去幼兒園了,苦逼的老母親才能重獲自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