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讀書破萬卷,下筆仍無神」的困局中走出來的?

2020-12-12 菩提書俠

古語有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而我雖然讀書沒有破萬,但是千也有了,下筆時依然卡頓,我手寫不了我心。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看別人的文章,金句頻頻,故事紛呈,那時也只是感慨別人博聞強識的本事,哀嘆自己沒有過目不忘的能力。我忘了另一句古語: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今日讀《快速閱讀術》,看到「呼吸式閱讀」這個詞,醍醐灌頂,瞬間靈臺清明。

「呼吸式閱讀」,比喻形象,一吸乃是使用流水式閱讀「輸入」,一「呼」乃是摘抄「輸出」。只吸不呼,會堆積會落灰;只呼不吸,會枯竭;一吸一呼之間,閱讀形成一個完美的閉環,並且是良性循環。

那麼「輸出」的具體做法是什麼呢?

01、一行採集

讀書時,不要只是讀,還要注意寫,邊閱讀邊摘錄。摘錄時表明頁碼,最好不要抄錄原文,儘量做到短小精悍,用自己的語言將內容概述,控制再幾行之內。這樣一本書讀完,就有一本經過自己挑選的「閱讀集錦」,讀完全書時便於回顧。

02、一行精華。從「採集」的閱讀集錦中選擇最精華最能有價值的一行,這一行便是這本書之魂。

比如這本《快速閱讀術》,我經過採集最後選擇最精華、最有價值、本書之魂的一句就是「閱讀不是複製100%,而是邂逅1%。」

03、一行評論。「一行評論」,顧名思義,就是讀後感,是對「一行精華」的一句感想,可以問自己「為什麼會對這行文字產生共鳴?」

這份共鳴,可以是自己的經歷,看到的故事甚至是讓你想到的任何東西。

這就是呼吸式閱讀。其實這個法則,和笑薇老師說的做讀書筆記的方法「RIA」不謀而合,即閱讀原文—概述原文—聯繫自身經歷。

流水式閱讀保證了輸入「吸」,呼吸式閱讀保證了輸出「呼」,形成「讀-寫-讀-寫」的循環,久而久之,既解決了「讀書破萬卷」,也做到了「下筆如有神」。

相關焦點

  • 微信頭像: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相信很多人都對它很熟悉,上學的時候,考試作文寫不出來,老師一般都會在旁邊給我們說,叫你們平常多看點書,這樣肚子裡才有墨水,才能寫出文字來,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今天我想說的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其實它就是一個付出與回報的關係,你只要書看得多,自然知識儲備量就充足,看得書多了,語句就會記得多,自然在用到的時候,就可以信手拈來,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正是這個道理。
  •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講的不只是讀書的好處
    讀書破萬卷,重點有兩方面,一個是「萬卷」,意即廣泛地閱讀,涉及面寬;一個是「破」,意即深入地鑽研,精耕細作。如果說「萬卷」是橫向讀書,追求閱讀的量,那麼「破」就是縱向讀書,講究閱讀的質,按照現在流行的說法,這叫「T」字學習法。
  • 吳其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中「破」字的理解與英譯
    《語文學論集》中「李賀詩詞義雜記」一文拈出李賀詩歌中一些詞在歷代注釋中的歧義,旁徵博引,詳加辨正,結論公允,極具說服力。文章首先講到了「破」字在李賀詩中的意義。張先生認為,「破」字是唐代口語詞,詩歌中常見,他列出了大量使用了「破」字的詩句,其中有為大家所耳熟能詳的杜甫詩「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讀書破萬卷,這「萬卷」該有多少本書?
    當我們形容一個人讀書很多、學識淵博的時候,會很自然地用「讀書破萬卷」這句成語,意思是,萬卷書都被翻破,足見讀書之多。那麼古人的「萬卷」究竟又該有多少書呢?「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出處「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句,出自杜甫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意為一個人博覽群書,學識淵博,積累大量而廣泛的知識,把書裡的東西化為己用,就能輕鬆寫出驚世駭俗的文章,如有神助。
  •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們沒有讀懂這句話.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的名言,我們沒有讀明白。(一)不會精讀就不會作文,杜甫的名言我們沒有讀懂。
  •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掌閱ireader ocean輕體驗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讀書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如今這樣一個多元化的社會裡,知識的比拼、人才的競爭都離不開讀書這條路子。讀書不僅是進取人生的驛站,更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人們終生學習的過程,通過讀書我們不僅可以收穫知識、結識朋友,還可以開闊視野、提高自己的層次,但是伴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書的出現就很好的取代了之前需要攜帶的笨重書籍,說道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作為一款從電子書APP衍生出來的產品,掌閱iReader電子閱讀器,在電子書領域,經過3代產品的更迭,iReader已經擁有了非常不錯的市場份額,而就在11月1日,掌閱科技發布了全新的iReader Ocean
  •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它的原意指的是什麼?
    詩詞雖然不有名,但其中有一句話卻非常的有名,這句話流傳了千古,在現代生活當中也會經常被人提起,那便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能很多朋友都只是聽過或用過這句話,但卻不知道這還是句詩,也不知道它的出處,更不知道這是杜甫寫的。這句話充分展現了杜甫的傲氣,因為這句話真的是被誤解多年。很多人都誤以為這句話在教導世人一定要多讀書,才能寫好作品。
  •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隨著年齡的成長,我陷在閱讀和寫作的樂趣中無法自拔。不管高興還是傷心,我都喜歡拿上一本書一支筆,細細品讀文字的意境和主人公的喜怒哀樂,劃出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反覆閱讀。讀完了,再用筆記錄自己的心情或寫一個天馬行空、古怪精靈的小故事,這已經成為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與中學生朋友談寫作
    讀書郎 夢之旅合唱組合 杜甫名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傳誦千古,幾乎盡人皆知。
  • 讀書破萬卷的秘訣
    所謂SQ3R讀書法是由該方法中每個具體步驟的英文單詞詞首字母組成。「S」代表瀏覽(Survey);「Q」代表提問(Question);R1代表閱讀(Read);「R2」代表背誦(Recite);「R3」代表複習(Review)。SQ3R讀書法就是由這五個具體步驟組成的,那麼怎樣按照這五個步驟去讀書學習呢?第一步:瀏覽。看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不要一頭扎進去就看,要先概括地瀏覽一遍內容。
  • 「讀書破萬卷」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不過……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史記》130 卷 52 萬字,每卷也就四千字多些。《資治通鑑》294 卷 300 萬字開外,那麼一卷一萬多字。如果一卷算一萬字,萬卷就是一億字的閱讀量,我鬥膽說句,我也算有萬卷這個閱讀量了。所以容我矇混一下吧。
  • 在破萬卷書中完善自己
    但我們小時候的狀況是,既無物質食糧,也無精神食糧。我發現,物質食糧缺乏和精神食糧缺乏的後效性是不一樣的。我小時候吃不到的東西,長大後基本上都不怎麼喜歡吃。精神食糧卻不一樣。小的時候缺乏,一生都在饑渴。我念大學五年,只第一學期結束回家過了一次年,其他寒假都是在學校過的,因為時間短,買返程的火車票又很困難。但待在學校幹什麼呢?我又不是一個特別刻苦的人,考完試寒假就不想學習了,只有借課外書來看。
  • 讀書破萬卷,就是為了能夠領悟這一句真傳
    許多修行人都聽到這樣的一種說法: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凡俗的見解認為:真傳就是一句話的事情,假傳則是萬卷書的內容,書上寫的再清楚也都是假的,只有一句話告訴你才是真的。其實,正是凡俗之人的這種咬文嚼字的死於句下的小聰明,才把自己引向了歧途。
  • 一個讀書過1000本的人,分享經驗:讀書萬卷,不如做事三件
    人在年少時發生的一些事,往往會預示將來會走的路,不管你知道,或者不知道。我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並非書香門第,農村人每天都有幹不完的農活,讀書只是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然而,在10歲之前,有一句名言,卻深深銘記在我腦海裡: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請問:路在何處?
    這句話據說是雜文家劉齊提出來的。這對於已經讀破萬卷書,學富五車卻極少出門的學者來說,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這句話有失偏頗,並非適合所有人。對於正在求學的莘莘學子來說,應該是讀萬卷書比走萬裡路更重要,側重點要放在讀萬卷書上。如果我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 寫文章不知道如何下筆?讀讀寫作人的「武林秘籍」——《文心》
    夏丏尊與葉聖陶先生的《文心》一書,是不可多得的學作文的上品,本應該是寫給小學初中生讀的,然而深入淺出,無論是苦於不知如何下筆,還是無可奈於滿腔幽怨難以抒情,都可以從這本書裡獲得解答。曹雪芹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 學習筆記——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這是口語表達中聽眾做不到的。昨天把《嫌疑犯X的獻身》看完了,對於偵探小說,結構就很重要。小說一開始的情景描寫就寫了罐男和技師這兩個不重要的角色,後期在描寫這個場景的時候,技師就消失了,間接指出石神的作案手法,當讀者反應過來的時候,就會很驚嘆。還有就是從小說開始到靖子殺死富的時候,作者都沒有寫到日期時間,到後面警察辦案的時候確定屍體死亡時間才開始記錄時間,讓讀者理所當然的認為靖子殺死富也是這時間。
  • 書法中的術語「下筆即走」和「下筆即轉」,是什麼意思?
    所謂「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右軍用筆,體現出一個「快」字。學習二王筆法的元人趙松雪能夠「日書萬言而精氣不衰」,可謂深得右軍閫奧。「右軍瀟灑更清真,落筆奔騰思入神」,王羲之書法,為什麼寫得快?這跟他的運筆時使用力量的方法有很大關係。
  •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可我還是嫩了點……不搜不知道,一搜還真搜出來了——發表在 Nature 的一篇文章,在 2006這表明虛構和事實之間的界限可以在社交娛樂的名義下跨越。文章的作者,親眼目睹了其他研究人員在開始 PCR 反應之前,擠壓恐龍。他們認為這樣做,能夠協助 PCR 實驗成功。
  • 關於讀書的名人名言50條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顧炎武  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覆詳玩,為有功耳。 ---朱熹  讀書無嗜好,就能盡其多。不先泛覽群書,則會無所適從或失之偏好,廣然後深,博然後專。 ---魯迅  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