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情感分析法淺析老舍《月牙兒》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2020-12-11 紐扣AB面

短篇小說《月牙兒》被人稱作:「老舍從筆尖上滴出的血和淚,愛與恨的結晶」。

如果說《四世同堂》《駱駝祥子》《茶館》是老舍筆下被人推崇的經典,那麼《月牙兒》就是那個作者珍愛的篇章,也是很多看過小說的讀者永遠的「意難平」。

該書採用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以主人公韓月容的視角和「我」的訴說方式,描繪了舊時代相依為命的母女兩面對命運掙扎、徘徊,最後一步步淪為暗娼的故事。該小說後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話劇。

本文將採用文本情感分析法,著重對全文中出現的11次「月牙兒」進行文本分析,結合其出現的背景,探析其表達的情感態度,從而分析老舍在這部小說中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1.文本情感分析:「月牙兒」11次出現,9次暗示人物消極情感,僅有2次積極

《月牙兒》中最大的特點就是文中反覆出現的「月牙兒」三個字,搞清楚這三個字每次出現的情景、要表達的情感態度對於我們分析正本小說的人物塑造和藝術特點有著重要意義。

而近幾年隨著網際網路興起的文本情感分析法,就是一個很好的挖掘文本情感態度的方法。

文本情感分析,又稱意見挖掘、傾向性分析等。簡單而言,是對帶有情感色彩的主觀性文本進行分析、處理、歸納和推理的過程。

(1)文本粒度級別和抽取方法

按照該方法處理文本的粒度不同,情感分析大致可分為詞語級、句子級、篇章級三個研究層次,結合本文研究目標以及老舍在該小說中的語言特點,本文採用的是句子級的粒度。

在抽取文本時,本文使用「微信讀書」軟體中的搜索功能,在《月牙兒》小說文本中以「月牙兒」三個字為關鍵詞,初篩出的文本又經過人工核實,即去除了沒有實際意義的句子,最後選定了11次「月牙兒」的出現作為樣本。

(2)文本分析結果

在具體分析過程中,本文借鑑色彩心理學等學科知識,將對月牙兒的冷色描寫、眼淚、苦、不敢等詞彙定義為消極態度的象徵,將溫柔、希望等詞語定義為積極象徵。

而對於「未見到」這樣的詞,根據上下文進行了判別,一次是母親改嫁後,「我三四年沒見到月牙兒」,結合上下文,繼父對我不錯,因此將這裡判定為積極態度;而另一次是我被抓到收容所後,「多年未見它」代表的是一種悽涼,因此判定為消極態度。

(原創分析圖表,侵權必究)

最後的分析結果如上表所示,從中可見,「月牙兒」在文中出現11次,其中9次為消極,2次為積極。這其中能看出很多玄妙:

從消極和積極的嚴重失衡,可以看出這個故事是個悲情的故事:我自幼喪父,母親與我相依為命,面對生活的窘迫,我們想過很多辦法,然而母親在兩次改嫁後均被拋棄,被迫淪為暗娼。我一開始並不認同母親的活法,我希望自己自食其力,也曾一次次嘗試找事情做,然而換來的無非是伺候一個人到伺候很多人的區別,我也淪落得如母親一樣,最後還染病被抓。

從兩次「積極」態度出現的時間點,可以看出主人公曾有過堅持和希望:一次是繼父對自己好的日子,年幼的我不再去看月牙兒,以為自此就過上了溫飽的生活;一次是我打算從學校裡出去找事情做時,我看著月牙兒,覺得它是希望的象徵,認定我一定可以找到事情做來養活自己。然而僅有的2次「積極」最終也破滅了。從第10次和第11次月牙兒出現的間隔之久可以看出,月牙兒是我的情感依託。我開始淪落後便再也沒看到月牙兒,這期間發生了很多事,從做了別人情婦到離開,從找了女招待的工作準備自食其力卻不願賣笑而被辭退,從看透人間模樣開始淪為暗娼,直到最後被抓,我才又看到月牙兒。不是說這麼多年月牙兒不出現了,是在我變得不再是「我」之後,我便也沒了這個依託。以此分析結果為依託,本文將在下面的篇幅中重點分析本文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2.人物塑造方式分析:景情一線+心理描寫+本位平視

《月牙兒》是一部典型的人物小說,它以人物命運為線索作縱向時間線的鋪敘,讓讀者讀起來有一種一氣呵成之感,此外卻又不乏深刻性和感染力,可見作者的人物塑造是非常成功的。

(1)景情一線:用月牙兒貫穿人物命運

「月牙兒」在文中反覆出現,形成了一條與人物命運並行的貫穿線,貫穿了人物的命運起伏。

不論是父親去世、母女上墳還是當鋪遭遇、母親改嫁,不論是暫住學校、開始琢磨生計還是被騙失身、囚入鐵窗,月牙兒就像一個象徵物,始終陪伴著主人公的左右。

其一,它是故事場景和情感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

如小說一開始,作者就寫道:「是的,我又看見月牙兒了,帶著點寒氣的一鉤兒淺金。多少次了,我看見跟現在這個月牙兒一樣的月牙兒;多少次了。它帶著種種不同的感情,種種不同的景物,當我坐定了看它,它一次一次的在我記憶中的碧雲上斜掛著。它喚醒了我的記憶,像一陣晚風吹破一朵欲睡的花。」

月牙兒像是一個記憶的閥門,打開了「我」的回憶,而寒氣、淺金等詞為我們描寫了一個冷冰冰的月牙兒,為全書奠定了悲戚的情感基調。

其二,它是人物命運發展的暗示和指向。

比如:「多麼湊巧呢,離開我們那間小屋的時候,天上又掛著月牙。這次的月牙比哪一回都清楚,都可怕;我是要離開這住慣了的小屋了。」

這段描寫出現在母親改嫁時,它暗示了這次改嫁並不是一條幸福之路。

再如「月兒忽然被雲掩住,我想起來自己。我失去那個月牙兒,也失去了自己。」

這段話出現在「我」被男子所騙,獻身於他,「我」失去了月牙兒,指向了主人公的命運由此開始走下坡路。

可見,「月牙兒」不僅是景,也是情。景情合一貫穿始終,是老舍塑造人物的第一大特點。

(2)心理描寫:用心路歷程刻畫人物遭遇

從「我」追求和堅持自我——被人所騙順水推舟做人情婦——堅守底線再次掙扎——徹底墮落,老舍在書中對每一個過程都進行了大段地心裡直白,從中我們看出了主人公的掙扎,從而讓整個人物更加真實,更激起了讀者的同理心。

這其中第一人稱的使用,使得小說在進行心理描寫時不受限制,暢快淋漓,且作者在寫作時注重在「我」的不同年齡用相應的語言進行敘述。

十歲前,「我」以一個孩子的眼光觀察世界,理解大人,因此心理描寫也很孩子氣。

比如去當鋪沒當到錢,媽媽出來找哭泣的我,當我拉著媽媽的手:「我忘了一切的苦處,連餓也忘了,只要有媽媽這隻熱手拉著我就好。」比如自己和母親活不下去了,母親開始什麼也不幹盤算出路,我當時想:「我知道媽媽要想主意了,我知道。她常把衣裳推到一邊,愣著。她和自己說話。她想什麼主意呢?我可是猜不著。」

十歲之後,我的性格趨向成熟,內心充滿矛盾痛苦,心理描寫彰顯了一副俗氣的無奈。

比如我開始做暗娼後,我想:「錢比人厲害一些,人若是獸,錢就是獸的膽子。」比如母親回來找我後,我想:「她養著我的時候,她得那樣;現在輪到我養著她了,我得那樣!女人的職業是世襲的,是專門的!」

就這樣,作者把「我」在與命運搏鬥中的憧憬、失望、痛苦等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不但讓人物更加鮮活立體,也讓整個故事更具感染力。

(3)本位平視:用時代坐標反襯人物悲苦

小說並不局限在單純寫「我」,作者還為我們描繪了當時的黑暗社會。第一人稱的描述給了我們一個本位平視的視角,讓我們在讀小說時,仿佛置身其中。

所謂本位平視,就是以人物自己的軌跡為觀察位置,與書中的社會進行近距離的平等對話。

除了大篇幅敘述的母親與「我」的命運,作者還寫到了「我」讀書時的同學,她們不愁溫飽,因而每天幻想著浪漫的愛情,與我截然不同。

「她們似乎還都做夢呢。她們都打扮得很好,像鋪子裡的貨物。她們的眼溜著年輕的男人,心裡好像作著愛情的詩。我笑她們。是的,我必定得原諒她們,她們有飯吃,吃飽了當然只好想愛情,男女彼此織成了網,互相捕捉;有錢的,網大一些,捉住幾個,然後從容地選擇一個。我沒有錢,我連個結網的屋角都找不到。我得直接地捉人,或是被捉,我比她們明白一些,實際一些。」

還寫到了騙自己的那個男人的老婆——小磁人。

她咬上了嘴唇,她有公婆,娘家還有父母,她沒有自由,她甚至於羨慕我,我沒有人管著。還有人羨慕我,我真要笑了!我有自由,笑話!她有飯吃,我有自由;她沒自由,我沒飯吃,我倆都是女人。

一句都是女人道盡了當時婦女的地位之低下和處境之心酸。

像這樣的刻畫其實很多,老舍用對整個社會的現狀作為時代坐標,使得人物命運的每一步轉折都有原因可循,使得人物情感的每一次變化都有跡象預兆。

時代為大、個人為小,放到這個坐標下塑造人物,更好得反襯了人物的悲苦。

藝術特點:象徵主義VS現實主義,詩話語言VS直白傾訴

(1)象徵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完美結合

月牙兒作為命運起伏和主人公區情緒的象徵,這其實是一種象徵主義的寫法。

象徵主義西方文學藝術流派之一,19世紀後半葉興起於法國。認為現實世界虛幻而痛苦,要求通過象徵、暗示等,以恍惚迷離的意象為中介來溝通現實與複雜的內心世界。

在這部小說中,月牙兒無疑是那個溝通的橋梁,一來溝通了主人公面臨的現實和掙扎的內心,二來溝通了讀者和小說世界,其中關於月牙兒的描寫,如「那可怕的月亮放著一點光,仿佛在涼風裡顫動」,乍看上去說的是月亮,實則是通過象徵來暗示主人公心裡對未知旅程的害怕。

一般來說,象徵主義的作品是朦朧的,很少會和現實主義產生關聯。但老舍卻做到了兩者的完美結合。

現實主義也是一種文學藝術的創作方法和思潮。它要求按照現實生活本來的面貌,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現象,作具體的、如實的藝術描繪,真實地典型地再現社會生活。

《月牙兒》全篇都在以「我」的口吻敘述當時社會的真實情況,任誰也不會懷疑其現實主義屬性,因此也無需我贅言。

我要強調的是作者現實主義寫法的一個細節——遵循事實邏輯,即每次月牙兒的出現都不是憑空構造。

「幼兒見新月,呼作月牙兒。」

所謂月牙兒,就是每月今晚的五六點鐘到斷黑的七八點鐘之間。

小說中,父親在彌留之際出現了月牙兒,一個月後母親帶「我」上墳,母親哭到暮色沉沉時背著我回去,我自然又看到了月牙兒。又如母親再嫁,那個年代寡婦再嫁是不體面的,見不得青天白日,因此按規矩要在太陽落山後起轎,所以我又看到了月牙兒。這些細節都是老舍對客觀規律的尊重,也是小說現實主義寫法的體現。

(2)詩化語言與直白傾訴的交相輝映

有個朋友讀完這個小說後說:「人物命運悲苦,但在作者的詩意描寫下竟然在悲苦上添了一層戚戚然的色彩,使這種悲苦顯得縹緲朦朧,讓人心裡悶悶的!」

他的這個感覺我也有,我想這應該就是詩化語言與直白傾訴的交相輝映的結果。

詩化的語言,指的是文中那些散文化的詩意表達,如我畢業後不能再留在學校,興致勃勃想要去社會上找工作時,作者這樣描寫:

院中有點小風,帶著南邊的花香,把柳條的影子吹到牆角有光的地方來,又吹到無光的地方去;光不強,影兒不重,風微微地吹,都是溫柔,什麼都有點睡意,可又要輕軟地活動著。月牙下邊,柳梢上面,有一對星兒好像微笑的仙女的眼,逗著那歪歪的月牙和那輕擺的柳枝。牆那邊有棵什麼樹,開滿了白花,月的微光把這團雪照成一半兒白亮,一半兒略帶點灰影,顯出難以想到的純淨。

描寫完這個美好的夜晚後,作者轉筆就是一句「我」的直白傾訴:「這個月牙是希望的開始,我心裡說。」

我對社會和自我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後,打算重走媽媽的老路,一段發狂的直白撲面而來:

我想我要玩玩,浪漫。啊,我錯了。我還是不大明白世故。男人並不像我想的那麼容易勾引。我要勾引文明一些的人,要至多只賠上一兩個吻。哈哈,人家不上那個當,人家要初次見面便得到便宜。

傾訴過後是一段詩意的思考:「死假如可怕,那隻因為活著是可愛的。我決不是怕死的痛苦,我的痛苦久已勝過了死。」

書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詩意的語言加上直白的訴說更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舊時代受過教育的女性之掙扎——她的心中有禮義廉恥,有高山流水,但現實卻只能讓她拋棄一切,歸入塵埃。

後記

《月牙兒》是我中學時代就喜歡的小說,但那時只感懷於人物命運的悲苦,如今以文本情感分析法進行分析後,卻對塑造人物的作者更加欽佩。

老舍一生著書無數,不乏經典,更不乏受人追捧的名典,但《月牙兒》卻似乎是最打動我的那一本。非如此大力氣寫此文,也是希望更多的人可以關注到老舍的寫作功底和價值。

若哪位讀者看了有所用,也斷吾之欣慰。

我是一粒紐扣,A面編織格局、裝點生命,B面解開困惑,縫合人生。愛閱讀、愛寫作、愛攝影、愛生命。願用一生追求生命的質感,期待與你同行。

相關焦點

  • 忠實講述 嫻熟變通——老舍著《月牙兒》、《上任》沙博理譯本評析
    本文通過實例分析發現,沙博理巧妙運用多種翻譯策略和翻譯技巧,取得了在主題內容、情感分量和審美效果上與原作最大程度的對等。作者認為,沙博理的譯本體現了忠實講述中國故事和嫻熟駕馭變通技巧的翻譯藝術,對於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具有借鑑價值。
  • 向大師致敬——淺析著名作家老舍的中篇小說《月牙兒》
    但最近因為某些原因重新看文學作品,偶然看到了老舍的這篇文章。才發現,大師果然是大師,寫得太好了。下面是一點個人的淺析。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舊社會一個貧窮家庭的女孩兒與命運抗爭,最後失敗,妥協於命運的過程。題目就很有意思,叫月牙兒。我認為這個題目至少包含了三層意思。
  • 【聽課記】從老舍《貓》學寫圓形人物
    《貓》這篇課文自然也寫了貓古怪的性格特點,但古怪顯然是一個籠統的概括,稍加辨析就可以發現老舍筆下的貓具有多重性格,它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既溫柔可親又任性高冷,既膽小又勇猛。這是一種看似矛盾實則統一的複合型性格,這樣的性格習性顯然比單一的特點更具真實感和立體感。狀物文章和寫人文章在寫法上基本是相通的。
  • 自動化文本情感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思路
    自動化情感分析的研究思路和應用領域又是什麼?本文結合研究團隊多年豐富的經驗和應用,從文本情感分析技術/方法應用的理解角度進行分享,歡迎讀者們批評指正。一般做法是藉由文字解析出情感態度,可做二分類(正面、負面)或是三分類(正面、負面,或是中立)。文本情感分析思路傳統的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涉及到文本的情感傾向研究時,通常藉由在一定編碼員內在信度(inter-coder)的標準下,人工辨識文本的語意態度及複雜的情緒狀態,該方法優點是準確。
  • 馬忠,原霞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文本分析法探究
    其基本方法有句式轉換法、語義分析法、詞語替換法、關聯分析法、語境分析法、次序變更法、歸納提煉法等,這些方法具有豐富與延伸內涵、激發與升華審美情感、增強說理深刻性與透徹性、提高話語創新性的獨特功能。[8]總之,詹姆遜立足於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從多角度、多層次闡釋了文本的生成,不僅豐富和發展了西方闡釋學,更有助於重建我國的馬克思主義闡釋學。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作為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具有強烈的馬克思主義學科特點。上述馬克思主義闡釋學對當前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 淺析人物通訊的形象美和語言美
    典型人物通訊一直是《人民日報》宣傳報導採用的主要文本樣式,長期以來擔負著教育、引導、宣傳、鼓動和警示的重要作用,同時它也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塑造新聞人物形象並準確的提煉新聞語言,因此作者的審美意識以及作品體現出的審美原則就更具有借鑑意義。
  • 以油畫人物的塑造為切點,分析文化對油畫人物形象塑造的影響
    一方風土人情孕育一方藝術,在雲南臨滄佤文化的影響下,雲南臨滄的油畫已經具有獨特的面貌,特別是在人物的塑造中,以反映佤文化的人物形象為臨滄油畫發展的重要方向。本文研究的目的,一方面,梳理雲南臨滄佤文化和油畫人物塑造的關係,分析油畫人物塑造和雲南臨滄佤文化的現狀、問題及反思。結合油畫人物在塑造過程中出現的矛盾,提出油畫人物的新發展方式。另一方面,我們在對油畫人物塑造和民族傳統文化的研究領域也存在很多盲點和不足,希望能通過今後的不斷努力,完善地域性民族文化對油畫人物塑造的影響。
  • 最有影響力文化人物網絡評選— 老舍簡介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生於北京。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親也是旗人,靠替人家洗衣裳做活計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過著清苦日子。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誌連載,立刻以其現實主義筆力、憂國憂民的主題思想、獨特的幽默風格和地道的北京口語震動文壇。以後兩年,又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趙子曰》和《二馬》。這些組品成為最早出現的新文學長篇創作成果的一部分,尊定了老舍作為新文學開拓者之一的地位。  1930年老舍途徑新加坡回國,先後在齊魯大學和山東大學任教授。
  • 老舍戲劇節開幕!這些歐美經典、國內大戲全都來展演了!
    昨天下午,第三屆老舍戲劇節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小劇場舉辦了開幕式,正式宣告戲劇節開啟。用舞臺的片斷化來表達,變換敘述的方式。為什麼老舍戲劇節對我們如此重要呢?因為在中國的這一批大戲劇家裡,他最有國際視野,也最值得我們尊敬、學習、研究。
  • 現代文閱讀:文學類文本和實用類文本的閱讀知識與技巧
    閱讀文學作品時注重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所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小說的閱讀   1。明確概念小說是通過人物、情節和環境的具體描寫來反映現實生活的文學體裁。   2。文體特徵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是小說的基本特徵,稱為小說三要素。
  • 小說教學|淺談初中語文經典小說文本的教學設計
    他用諷刺的藝術手法,在對比與誇張中,虛構了主人公奧楚蔑洛夫隨著小狗主人不同而多次改變態度的判案情節,塑造了奧楚蔑洛夫這個見風使舵、趨炎附勢、虛偽善變、媚上欺下奴性人物,通過塑造奧楚蔑洛夫及各色人物來展現在強權專制統治之下各種人的奴性醜態,表達對強權社會、對扭曲人性的揭露與批判。因而,本小說不僅批判了俄國沙皇的專制統治,更是在揭露和批判人性的醜陋。
  • 小說人物通常有兩種敘述方式描述:直接塑造法和間接塑造法
    小說人物通常有兩種敘述方式描述:直接塑造法和間接塑造法。所謂直接塑造法,主要是指通過採用直接向讀者點明人物特點的形容詞、抽象名詞,據此勾勒人物主要特徵的敘述方法。所謂間接塑造法則是指未經敘述者闡明,需要讀者仔細推敲的人物塑造手法。一般是通過具體手法對人物進行多維度的描述。包括對人物的行動、語言、外貌、環境的描寫,以及通過人物關係來映襯人物性格。其中關於人物行動的敘述尤為重要。
  • 老舍《駱駝祥子》的出版歷程
    王任叔認為,老舍並沒有把祥子這個人物寫好,「寫一個勞動人民,一味隨著社會黑暗勢力,往下墮落,一點沒有振作和掙扎的勇氣,這是歪曲勞動人民形象的」。而在方白看來,老舍本人出身市民階層,熟悉小市民,所以他就寫「小市民中個人勞動者」,祥子「不是產業工人,也不是農民隊伍中的一份子,很難走上集體行動的道路也是自然的」。他們關於祥子形象的意見,最終向老舍提出修改意見,重點是對祥子最後墮落的結局進行刪改。
  • 傅光明:老舍的語言與幽默
    我們來聽一聽老舍在有了小孩以後是怎樣一種苦惱和困擾,而且,在這個苦惱和困擾當中有做了父親的樂趣,有家庭帶來的美滿和幸福。同時,那種幽默的滋味我們來琢磨一下。「藝術家應以藝術為妻,實際上就是當一輩子光棍兒。在下閒暇無事,往往寫些小說,雖一回還沒自居過文藝家,卻也感覺到家庭的累贅。每逢困於油鹽醬醋的災難中,就想到獨人一身,自己吃飽便天下太平,豈不妙哉!
  • 致意老舍——「文藝界盡責的小卒」
    老舍是全國文藝界的一面旗幟  2009年2月3日,是我國飲譽世界的文學家老舍先生誕辰110周年的日子,社會各界以各種形式紀念這位文化巨匠、語言藝術大師。北京市文聯、中國老舍研究會、北京語言大學、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老舍紀念館等以不同的形式開展了紀念活動。
  • 傳播研究方法大總結(內附內容分析法操作範例)
    從傳播學的定義可看出,傳播學具有多學科綜合而成的特點,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語言學、符號學和自然科學中的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等諸多學科為傳播學提供理論基礎和研究方法範例,這使得不同學科的學者都可以從自身學科視角來觀察、研究傳播現象,如學科先驅卡爾·霍夫蘭,他就是從實驗心理學的角度研究傳播問題的。
  • 老舍《二馬》改編話劇 京城風味和英式幽默相映成趣
    原標題:京城風味和英式幽默相映成趣   ■本報記者 童薇菁   曾有人幽默地比喻這部作品,是一部1926年版的「當北平遇上倫敦」,甚至,是「傲慢與偏見」的京味串燒版。   這部作品,就是老舍早期作品小說 《二馬》。
  • 草根自媒體創作之-5W1H分析法淺析
    草根自媒體創作之-5W1H分析法淺析自媒體,始終是網絡上經久不衰的討論話題。草根自媒體創作之-5W1H分析法淺析1.WHY-為什麼要做自媒體平臺喜歡創作和分享,將自媒體平臺作為一個展示和交流的途徑。自媒體不僅限於文字,所喲,我們用創作這個詞。喜歡寫文章,喜歡畫插畫,喜歡研究古玩,喜歡拍攝。希望,有一個好的平臺,能夠將這些創作作品搜集在一起,分享發布,讓更多有共同愛好的朋友一起交流,成長。
  • 繪本版《北京的春節》藝術現老舍筆下老北京(圖)
    該書選自著名作家老舍的散文名篇,畫家於大武以國畫的筆法,藝術呈現了老舍先生筆下的老北京,呼喚起「春節」在中國人心中的集體記憶,展示出古老的年俗,不變的年味兒。  把老北京從記憶的抽屜中取出來  在談及繪本版《北京的春節》創作時,畫家於大武表示:「我是在老北京的胡同裡長大的,老北京的那些民俗民情像電影鏡頭一樣經常在我腦海中閃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