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打開「聖經信箱」的時候了,李重恩歡迎聽眾朋友呢。
我們是誰呢?除了李重恩以外,還有陶麗敏。
嗯,最近呢,我們看詩篇的內容,今天的問題還是和詩篇有關的,此外呢,我們也分享應該是第九個我們學習的解釋聖經的原則,這個原則呢,就是說經文的意思呢,我們應該是按它的字意、字面的意義來加以解釋的。那這一點呢,稍後我們就會分享了。
是,不過李重恩啊,有時候陶麗敏會想想看,我們應不應該在節目當中也設立一個環節,就是考試的環節,因為好像已經分享了好幾個的研經的原則,還有就是解答了不少的問題,如果沒有一些的考試去幫聽眾朋友溫習一下的話,會不會很容易忘記了呢?
當然,你說的這個考試,某種程度是一個學習當中的一個幫助性的工具。但問題是我們覺得呢可能對某些聽眾朋友來說就變成了很大的壓力,像李重恩這一把年紀,要去考試真的已經很困難了。
是嗎?李老師太過小看自己了。
我們回到今天的問題,黑龍江有一位朋友,他就讀詩篇,然後呢,就讀到可拉後裔的詩歌。他就問呢,這一些可拉後裔的詩歌作者是不是民數記十六章那個叛逆的「可拉黨」那個可拉的後人呢?
嗯,首先說一下這個「可拉」,原文呢是一個重數的字,就是說「有很多」的意思的,也指著這個「可拉」的後裔不止一個,是一群後裔,而且解經家也都相信呢,可拉在1000年前,列位的子孫當中,聯合250個領袖一起來反對摩西的那個人,後來他遭到神的刑罰,可拉本人以及他的家眷都被吞到開了口的地而死亡了。另外的領袖當然也是遭到了懲罰,也失去了他們的生命。詳情就記載在民數記十六章,特別的留意31—35節。
也就是說黑龍江這位朋友他所聯想起來的關係呢應該是正確的,也就是說詩篇卷2第42篇開始一批的來自可拉後裔的詩歌,他們真的是那個叛逆的可拉的後人。為什麼他還有後人呢?不是在那次事件當中他的家人都被殺,都被懲罰了嗎?原來呢,這是一種誤解,因為從民數記二十六章11節就曾經有一句話說:「然而,可拉的眾子沒有滅亡。」也就是說可拉的後人並沒有全然的滅絕,還有一部分在神的恩典保守之下,他們繼續生存的,而且後來呢,更變成了一些用詩歌去讚美神的這樣的一些詩人。由此可見,可拉他雖然是被滅,但他們後人當中呢,還是有愛神的一些的服侍者,他們的詩歌呢,也是蒙神悅納的。
是,麗敏在這裡就看到了一個很好的例子,說到恩典怎麼樣可以改變一個人甚至是一個民族,雖然可拉的後裔他的祖先們是受到了這樣的懲罰,但是他們自己因為蒙受了神的恩典,所以還是有這個力量去服侍神的。
嗯,另一方面呢,可拉之所以被判呢,我們也有知道,就是對神所借摩西去吩咐,去交託的工作,他們不滿意。他們原本是聖殿的守門者,但他們對本身的職務不滿,但其實他們是在對神的旨意不滿,以至後來他們那些爭取的行動就變成了對神的一種悖逆,結果呢,招致這個懲罰的。
是,我們今天要分享的聖經原則,就是按照字義來解釋經文。
嗯,什麼叫字義來解釋經文呢?就是我們都知道,我們寫一句話,寫一封信,寫一段文字的時候,文字的本身那個表面的意義,應該就是我們正常來說,就是我們要表達的那個意思,要傳達的那個思想。我們不會拿一段文字就想:誒!這段文字是不是有其他的暗示呢?字裡行間是不是有另一些更深的意思呢?以至過去歷史上就出現一些叫「寓意解經」,就是看文字背後有什麼。還有一種叫「靈義解經」,就是把每一個應該很清楚的文字、稱呼,他們都希望找到一種靈義,他們期望有更深的意思才是聖經的意思讓我們來接受,讓我們來明白了。
是,當我們解釋一段經文,我們從字面以外的層面去了解這段經文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小心啊,究竟自己的動機是什麼呢?那麗敏在這裡一定要舉一個例子,比方說在舊約當中就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列王紀下二章23到24節記載了:以利沙從那裡上伯特利去,正上去的時候,有些童子從城裡出來,戲笑他說:「禿頭的上去吧!禿頭的上去吧!」他回頭看見,就奉耶和華的名詛咒他們。於是有兩個母熊從林中出來,撕裂他們中間四十二個童子。
嗯,看到這個事件,誒!我們可能會想,神為什麼會這樣做?一定不是這個字面的含義的,我們所信的神不會這樣做,我就要尋求另外一種解釋的方法。但不要忘記,文字本身已經有最清楚的那個的表達。所以如果你看文字的內容的時候呢,我們要確定神的確有這樣的一個安排,有這樣的一個做法,我們千萬不要想著為神去辯護,或者改動經文的含義。因為我們要知道我們作為神的信徒,神的僕人呢,去看聖經,是要了解我們的神,明白神的心意。譬如剛才的事件,他為什麼會這樣做呢?我們研習聖經的目標,並不是去肯定或者是去塑造我們心目中理想的、自己喜歡的那個的上帝的。
同樣的,我們也不要因為對這個經文不能及時做出一個理解而對神失去了信心,也就好像剛才例子一樣,哇!我不明白為什麼神可以允許以利沙這樣做,但是,同樣的,我們可以給自己一些時間去慢慢地尋求這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