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遲一個月的高考,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高考是嚴肅且莊重的,一旦發現作弊,之後的考試都不用參加,並且第二年也不得報名參加,所以每一位參加高考的考生,都要潔身自好。
那麼,大家知道古代&34;作弊,面臨的處罰有多狠呢?西瓜視頻創作人&34;為我們揭秘,原來家人也會受牽連。
眾所周知,我國有著一千多年科舉考試的歷史,古代&34;就是科舉制度。
首先了解科舉制度的產生,再了解科舉作弊被抓有怎樣的懲罰。
科舉制起源於隋朝,而在漢朝採用的是察舉制,由各級地方政府舉薦所謂德才兼備的人,三國時期則採用九品中正制,把考生分成九個等級進行錄用。無論是察舉制還是九品中正制,都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存在官位的壟斷。
為了打破壟斷,隋朝皇帝就開始設立進士科選拔人才,科舉制度自此產生了。科舉制在隋朝不斷發展並成型,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
有考試就有作弊,在清朝之前,對科舉考試作弊的處罰,一般是革職和流放,懲罰力度並不是特別重。到了清朝首次開設科舉作弊死刑的先例,其中最大的舞弊案莫過於丁酉順天鄉試案。
順治14年,主考官李振鄴等人公開受賄,考完一放榜之後,考生集體跑到文廟去哭。順治皇帝知道後勃然大怒,將主考官李振鄴等7人斬立決,除此之外考官的家產也被沒收,父母、兄弟、妻子等共計一百多人被流放。作弊的考生也有處罰,作弊者都要帶上枷鎖當街示眾,這是自有科舉制度以來最嚴厲的作弊處罰。
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科舉是一個國家的根基,讀書人只有科舉一條路,正所謂&34;如果讀書人沒有一個公平的環境,那麼普通人家的孩子上升通道在哪裡呢?雖然科舉和高考並不是衡量一個人是否為人才的唯一標準,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它卻是最公平的標準。
歡迎點開西瓜視頻創作人鐵牛博士的《》了解更多解讀,西瓜視頻創作人鐵牛博士是雙一流大學的講師,碩士研究生導師,上西瓜視頻,看精彩內容漲知識。
最後,祝各位參加高考的學子金榜題名,考上心儀的大學,任何考試都要實事求是,作弊一時爽,後果一生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