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茶米茶門店橫空出世,選用火鍋+茶飲的特色新形式,在業界刷了一波存在感。
現在,在北上深開了3家獨立門店的茶米茶,今年還要再開出400家店!這個誕生於火鍋店的茶飲品牌,有戲嗎?
-01-
開在喜茶對面,日單1200杯的茶米茶
在上海打浦橋日月光廣場,眾多茶飲品牌在這裡「貼身肉搏」。
一層東區喜茶搶佔流量高地,B2層樂樂茶步步緊逼、還有一點點、CoCo都可、高興檸檬等品牌同區域競技。除此之外,清心福全、茶湯會、大苑子、和米堂、鮮芋仙等數十個中小品牌緊追不捨。
上一年5月,湊湊火鍋就開在喜茶的對面,茶米茶藏身其間,以期從眾多品牌的鏖戰中,求得生計之機,驗證茶米茶產品和形式的可行性。
據茶米茶研製負責人介紹,外賣+堂食最高1200杯,平常日均1000杯的銷量,給了茶米茶團隊極大的信心。
而同樣的測驗,深圳也在同步進行。在深圳的卓越世紀中心,在喜茶和奈雪的夾擊中,湊湊店裡的茶米茶只要15平,仍能完成最高890杯的日出杯量。
「咱們在上海區域的湊湊門店茶米茶出杯量都維持在1000杯,乃至獨自外賣平臺上,現已呈現了數家萬單店(月外賣單量過萬)。」茶米茶研製負責人說。
-02-
東方的喝茶空間
喜茶、奈雪雖然空間做得有創意,但它們以打卡攝影為主,工作、談天的功能體現較弱。除了星巴克打造了以咖啡為主的第三空間外,中式的、以茶為主的、讓人樂意持久坐下來的「第三空間」是一個空白。
據了解,茶米茶瞄準的是給顧客供給一個東方的喝茶空間,用『茶飲+鹹口小吃』的形式,打造成一個有回憶點、讓顧客喜歡常來的當地,而不是過客。
門店的裝飾風格很東方,淺色木質帶來一種肅穆感,門店裡隨處可見的茶藝擺件、復古插畫、中式藤椅,古典音樂,都在讓「時光慢下來」。
店內供給以珍珠奶茶為主的24款茶飲產品、15款臺式、港式的鹹口小吃,以及3款飽食系列的麵食,客單價在50元以上。
這個既是茶飲店又像餐廳的環境,茶米茶在中心分寸火候的拿捏頗費工夫,終究期望給顧客發明一個易親近、安逸、放鬆的歇息場所。
為什麼要這樣規劃?
未來目的性消費會弱化,而隨機性消費會增加。這種規劃不張揚,更有包容性,合適更多年齡段的客群。
茶米茶獨立運營4個月後,也驗證了這個形式。
「店內的目標客群,閨蜜集會、周末家庭集會、拿著筆記本工作的、乃至帶著孩子在這裡吃點東西,寫寫作業的,基本不限制人流和時間段。
2019年要開約400家店,其間茶米茶獨立門店50家以上,布局在湊湊、呷哺呷哺的茶米茶店中店到達350家以上。茶米茶獨立店的形式將選用:50平以下的檔口店,50-180平米的舒適型門店,180-300平米的主題旗艦店三種形式一起進行。」茶米茶研製負責人介紹。
-03-
茶飲+中式點心
以中式、茶為主的品牌內核
茶米茶,品牌名是從「茶」的臺灣語音譯過來的,疊音字好回憶好傳播。logo規劃的特色之處在於,米字多了一個點兒,引發好奇,便於形成共同的品牌回憶。
店內規劃風格偏東方,運用了宋代「掛畫、插花、聞香、品茗」的四大閒事貫穿始終。
在產品呈現上,以茶為核心的茶飲產品,以中式傳統小吃為核心的小點。不管是珍珠奶茶仍是大紅袍蝦餃,都很東方,很中式,是中國人回憶中的味道,且茶的元素凸顯。
據了解,未來,茶米茶也會做一些周邊產品,比方能帶走的小點,比較中式的茶葉禮盒、杯子、手機殼等。提高客單價的一起,也讓這些產品在門店場景之外,繼續與顧客發生銜接。
茶飲+小吃的「慢餐飲」形式
茶米茶的形式很奇妙,定位是茶飲店,點餐選用茶飲慣用的門口吧檯。但有能吃飽的面、有多種小吃可選,和餐廳又有許多重疊。在飲和餐之間,茶米茶在找一個平衡點,這個平衡點應該是「慢餐飲」形式。
在餐和飲之間,在正餐和快餐之間,在環境氛圍和人均花費之間,茶米茶在企圖尋找一種奇妙的平衡。
讓顧客坐一下午的包容空間
茶米茶的椅子很特別,外觀造型是中式的藤椅,能把人儘可能多地包圍起來。而在椅子的坐墊和靠背區域,用了灰色的沙發軟包。
就坐超越半小時之後,才發現這個椅子的優點:坐墊軟、背部支撐有力,且桌子廣大,和椅子的高度適宜。不管是談天仍是工作,都不會有坐得「屁股疼」、「手沒當地放」或「腿腳伸不開」的狀況。
在茶米茶的店內還設置兒童繪本區、寶寶椅,照顧到了年青媽媽群體,除了芭依珊之外,很少有品牌能夠有如此高的顧客包容性。
終究,茶米茶呈現出一個能夠來吃早餐、能夠集會吃點心,吃午飯、下午茶、晚餐的全時段場所。
-04-
餐飲老炮的新應戰
這幾年,入局新茶飲的餐企名單,列出來現已是一長串了:海底撈、巴奴、小龍坎、黃記煌、旺順閣、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正新雞排……
從最開端在餐廳內銷售,現已呈現了為茶飲品牌自立門戶的品牌。而湊湊的茶米茶是其中的佼佼者。
這對於茶米茶來說既是檢測,也是機會。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的分享了,您關於這個火鍋店+茶飲品牌還有什麼新的觀點呢?等待您留言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