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評論:別讓「頭等車廂」給公共運輸添堵

2020-12-25 中國政府網

    近日,深圳地鐵將設「頭等車廂」的消息引發各界關注。深圳市軌道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未來的11號線上將增加特色服務,滿足不同消費層次乘客的不同需求,如特設行李架的車廂和買雙倍票可有座位坐的VIP車廂等。

    筆者認為,隨著城市公共運輸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差別化票價、差異化服務會贏得乘客認可。然而,在現階段,推行「頭等車廂」並不現實,人為設置車廂的「準入門檻」只會給市民出行「添堵」。

    當下,公共運輸工具內人擠人甚至「擠不上車」的現象大量存在。大城市地鐵運營管理最大的現實,是乘客出行需求和公共運輸運能之間的矛盾。在巨大的出行壓力面前,增加運能仍是公共運輸建設的首要任務。深圳地鐵試圖通過差別化服務,提前滿足一部分人對於乘坐舒適性的需求,看上去很美,但在供需矛盾面前,卻是以犧牲公平作為代價的。

    乘客坐得舒適不是因為服務水平提升,而是取決於願不願意多掏錢,那麼,一小部分人獲得了「頭等車廂」的優待,更多人就將被迫向普通車廂擠壓,區別車廂待遇將使「擠的更擠」。而且,在花錢買座面前,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的乘車座位優先權如何保障?

    公共運輸是由政府投入、保障市民出行的基礎性工程,具有公益性。這種公益性一是體現在票價的優惠上,二是體現在服務機會的均等上。人為設置條件,左右車廂座位分配,尤其是通過提高票價的方式,是有違公共運輸公益性的。

    政府出資的背景,決定了公共運輸不能以營利為目的,不能遵循「價高者得」的遊戲規則。無論是採取加掛車廂的方式,還是其他增加運輸能力的辦法,都不是差別化賣票的理由。即便是在特定線路開展「特色服務」,也不應佔用公共資源,這裡所說的「公共資源」,既包括現有列車車廂佔用,還包括列車軌道、站臺使用等。

    對城市公共運輸而言,運能和需求的矛盾將長期存在。要緩解這種矛盾,一方面需要加大財政投入,加快公共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行車線路,增強運力;另一方面,還需通過政府財政補貼,以更加優惠公平的價格,提供價廉質優的服務,鼓勵乘客「綠色出行」。(周恆)

相關焦點

  • 魏文彪:設頭等車廂有違地鐵公共服務屬性
    在這種情形下,如果像深圳這樣擬設地鐵VIP頭等車廂,則可以讓部分乘客有座位坐,從而免受擁擠之苦。但是問題在於,如果在現有地鐵車廂數量基礎上闢出數節VIP車廂,也就意味著普通車廂將會比現在更加擁擠。而如果有關方面考慮另外加掛數節車廂作為VIP車廂,有這樣的運力則不如用於增加普通車廂數量,這樣也就可以相應緩解當前地鐵的擁擠程度。
  • [荊楚網]地鐵頭等車廂的理念有些過於超前
    繼推出日票後,深圳今後將設地鐵VIP頭等車廂,設坐票制,以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乘客的不同需求,其是一些遠道而來的乘客,通過提供坐票服務,讓乘坐地鐵也能享受到非常舒適的體驗。他說,這種坐票的服務有望在地鐵3期上實行,將加掛2節車廂以實施花錢可買座位的服務。
  • 因火車太擠,英國女子站到頭等車廂門口,被罰款
    據英國《鏡報》11月15日報導,11月13日,在英國的一列火車上,一名女子正乘坐該列火車回家,因車廂太擠站滿了人,她便站到頭等車廂的門口,結果被列車工作人員罰款。在列車工作人員罰她款的時候,她一直解釋說:「我沒地方站了。」被告知要罰款後,該名女子一直抱怨說:「這簡直太荒謬了,我在這連坐都還沒坐下。」
  • 港媒呼籲別讓「熊孩子」令春運成囧途 設立兒童車廂被熱議
    原標題:港媒呼籲別讓「熊孩子」令春運成囧途 設立兒童車廂被熱議參考消息網1月27日報導港媒稱,當數億中國人返鄉過春節之際,中國的網絡社區正在討論許多人所說的返鄉途中最糟糕的經歷——遇到「熊孩子」。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25日報導,2月5日是農曆豬年的第一天,而一年一度的春節大遷徙(在中國被稱為春運),則從1月21日一直持續到3月1日。隨著人們返鄉過年,預計全國旅客發送量將達近30億人次。報導稱,許多中國人在網上發帖講述他們在旅途中遇上「熊孩子」的經歷。
  • 瑞典氣候少女帶著行李坐地上擺拍之後,坐進了頭等車廂
    最近,她又被質疑坐在火車地板上「擺拍」之後坐進了頭等車廂。據英國《鏡報》12月16日報導,德意志鐵路公司(Deutsche Bahn)發布的推特中提到「這位16歲的氣候活動家乘坐頭等座回國與家人過聖誕節」,該公司聲稱「氣候女孩」攜帶著行李坐在火車的客艙上拍照上傳到推特,之後便坐進了火車的頭等車廂。
  • 哈裡的「屢教不改」讓粉絲徹底失望,訂整節頭等車廂推行綠色出行
    周三,哈裡在乘坐從國王十字車站開往愛丁堡的火車時,為了更加舒適和安全,哈裡訂下了整節頭等車廂,車廂內只有他和他的貼身保鏢。這趟列車的行程只有五個小時,這樣的行為和劍橋公爵夫婦威廉凱特再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保持安靜不應止於「靜音車廂」-光明日報-光明網
    【網言】        據報導,今年年底前,京滬高鐵將推出「靜音車廂」,這種車廂可為旅客提供更加安靜舒適的旅行環境,願意遵守相應行為規範的旅客,通過手機購票時可自行選擇「靜音車廂」。
  • 文明規範停車 別給道路「添堵」
    交通秩序整治百日行動 隨著交通秩序整治百日行動不斷深入推進,文明規範停車逐漸成為市民的自覺行為,但有個別市民文明停車意識淡薄,亂停亂放現象時有發生,不僅影響市容市貌,還給道路「添堵」,存在安全隱患。
  • 非常時期,莫讓謠言給大伙兒添堵!
    15日,有媒體探訪了北京地鐵4號線、7號線與10號線,發現地鐵進站需測體溫、戴口罩,車廂內並未出現座椅被拆情況。抗疫艱辛,種種謠言無疑是在給各方增負添堵。「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消滅謠言,要靠依法治理,也要靠廣大市民的理性。對未知不安、擔憂是人之常情,但我們不能在無意中成為謠言的放大器。網絡信息泥沙俱下,我們要多些求證意識、「懷疑主義」,如果對疫情信息存疑,請到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疫情防控闢謠專區」查詢真相,做到不信謠、不傳謠。
  • 在準媽媽身邊,儘量別對她說這4句話,免得讓關心變成「添堵」
    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大家見到孕婦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摸摸肚子詢問一下預產期,問一些關於她和胎兒的問題,這都是比較常見的。 但是對於孕婦來說,有時候被太多的人關注也是一種壓力。
  • 深圳地鐵11號線商務車廂普通車廂"冰火兩重天"
    商務車廂票價:福田到機場21元  網友稱,商務車廂票價過高,超過普通車廂三倍,是造成「冰火兩重天」的主要原因。  據了解,商務車廂的票價並非超過普通車廂三倍,而最高不超過普通車廂的三倍。據介紹,11號線線網票價執行兩種計費方式。其中,普通車廂票價仍沿用原深圳軌道交通票價計算標準,而商務車廂的價格不超過普通車廂票價的三倍。
  • 評論稱外媒借中俄軍演給雙方添堵 意在挑撥離間
    評論稱外媒借中俄軍演給雙方添堵 意在挑撥離間 對這次兩軍的友好交往,一些西方媒體卻抱有另外一種心態,總想借這次聯演給中俄雙方「添堵」,給中俄互信「打楔子」。近日有西方輿論妄評中俄公開表達互信、友誼的背後「隱藏著心照不宣的摩擦」,蠱惑俄方「對中國保持警惕」,還臆測、推斷俄羅斯「對中國的發展充滿不信任」。  這些明顯帶有傾向性的觀點,無非是挑撥離間。
  • 光明時評:形式主義別給學校複課添堵添亂了
    但是各種形式主義的檢查和報表,不僅沒有實際意義,消耗基層教育工作者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會影響教育秩序和防疫工作的正常開展,是純粹的添堵添亂。檢查的目的是什麼?是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這個意義講,上級部門對基層學校防疫工作的檢查是必要的、必須的,但重複的檢查卻是折騰。關鍵還在於,檢查最後還是歸結到發通知、填表格、報信息的「老三樣」,所滿足的只是有些部門應付工作,完成留痕任務的需求。
  • 不裝ETC不讓年檢,添堵!
    給家長群添堵  近日,廣西玉林某小學家長群裡的一場罵戰引發輿論關注。因不滿部分家長在群內聊喝酒話題,一名家長大罵其他人「噁心」,是「陪酒女」,並炫耀自己是博士、師院副教授。成立家長群,本為家校之間溝通方便,交流喝酒確實不妥。但女博士公開罵人,則是另一種失態。
  • 東莞市交通聯席辦:東華光明翰林學生接送模式可全市推廣
    2019年上學期結束了,已經試行了一個學期的「學生接送車+專線公交+交通管制」的模式,有效緩解了東華小學(東城校區)、東華初級中學(東城校區)、東華高級中學(東城校區)、光明小學、光明中學、翰林實驗學校等6所試點學校周邊區域的交通擁堵難題
  • 深圳回應地鐵「VIP車廂」:實為大件行李專用車廂
    日前,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軌道交通建設辦公室主任趙鵬林,在一次公開場合表示,深圳地鐵未來的方向將分等級,提供不同層次的有針對的服務。他透露,這種「高層次」服務,有望在深圳地鐵3期的11號線上實行。地鐵11號線作為連接福田中心區與寶安機場的重要線路,未來將加掛2節車廂,實施花錢可買座位的服務。
  • 女性專用車廂:人文關懷還是性別隔離?
    那麼,從保護女性角度出發的「女性專用車廂們」真的擔起了保護女性的重任嗎?女性車廂的設立到底是給女性更多的尊重,還是對女性的變相歧視呢?首先,現目前的「女性車廂」主要分為」女性優先車廂「和」女性專用車廂「兩種。前者是一種倡導,而後者是一種強制。
  • 高鐵「靜音車廂」,倡導公共文明
    比如,2017年,有主持人在微博發文呼籲設置「熊孩子專用車廂」引發關注;2019年,一名演員在高鐵上阻止他人外放音樂,一度掀起網絡熱議。表面上看這是噪音問題,本質上則是不同個體在公共空間裡的權利衝突。  其實,早在2016年,就有網友提出希望增設「冷漠號車廂」。這裡的「冷漠」,並不是指冷淡,不關心,而是希望大家彼此不打擾。
  • 假期出遊搭乘公共運輸記住四句話!請自覺佩戴口罩
    對此,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提醒廣大市民,目前仍在疫情防控階段,假期出遊搭乘公共運輸時,須配合工作人員做好防控措施,並記住四句話:全程戴口罩,保持手衛生,錯峰少擁擠,勿忘防疫碼。公共運輸人員密集度大,較為封閉,務必做好防護。搭乘公共運輸工具,請自覺佩戴口罩,儘量減少觸碰車廂內物品,最好採用非接觸支付方式,「掃一掃」更健康。
  • 德州這名教師評論文章獲《光明日報》全文轉載!
    4月14日,德州市石家園街小學教師劉冬青,評論文章《線上教學也是教師提升專業水平的好時機》被《光明日報》全文轉載。光明日報(國內統一刊號CN11-0026 )於2020年4月14日 星期二02版刊用。光明日報創刊於1949年6月16日,與新中國同歲,是中共中央主辦的黨報。現由中宣部主管,以知識分子為主要讀者對象的思想文化大報。作為黨和國家聯繫廣大知識分子的橋梁和紐帶,光明日報始終得到中央領導集體的親切關懷。毛澤東同志為光明日報創刊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