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臨近,12月20日,太原市晉源區乾陽街上的承業老醋坊,打醋的人往來不絕。在晉源,許多人一輩子吃的都是老溫家的醋,純糧食的傳統老工藝,酸香甜綿。醋坊裡有陳醋、鳳眼陳醋、曲醋等,還有自己研發的果味醋,紅棗、枸杞、蘋果、銀杏醋等,不同的度數價格不同。
不畏辛勞 一家三代堅持傳統釀醋
老溫一家三代都釀醋,溫俊的父親名叫溫承業,溫俊的釀造廠名字叫「承業醋坊」。幾十年間,晉源區大大小小的醬醋廠都相繼關停了,獨「承業」一肩挑起晉源手工純糧釀醋的大旗,而且把醋坊經營得風生水起,是太原寧化府的直供廠家。
早在解放前後,溫俊的爺爺就開始釀醋。當年,老溫家就在現今的晉陽古城牆北門外,推著大桶車賣醋,買醋的人排著隊。他父親溫承業老師傅今年94歲,老人的名字裡就蘊含著繼續釀醋這門手藝的寓意,在醋香中浸潤了一輩子。溫俊今年60歲,一晃也在「蒸、酵、燻、淋、陳」的五步曲中到了花甲之年。
說起傳統糧食釀醋工藝,溫師傅總是滔滔不絕,選料、潤料、蒸料、酒精發酵、醋酸發酵、淋醋、曬醋、陳釀……娓娓道來,生產一開,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少,加之是手工人力完成,單是上百口大缸上千斤醋,每天都要翻一遍,就十分辛苦。
溫俊師傅說,釀醋的都是勤快人,肯吃苦,肯琢磨,才能積累出經驗。比如說,培養醋酸菌,要了解它的生活特性,調節生長繁殖的條件。比如「掌握了傳統的程序,也不一定就能釀好醋,除了選擇上等的高粱、麩皮外,發酵溫度、溼度,燻醋火候及曬醋時的光照、強度都對醋的品質有一定的影響」。同樣一斤高粱,同樣的工序,高的時候能出6斤半好醋,少的時候出5斤不到,品質還不好。所以,產量高低,他都要總結經驗汲取教訓。
「和微生物打交道,一輩子都學不完裡面的學問。」溫俊的師傅先是自己的老父親,後來年輕時他又到太原市食品釀造廠上班,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傳統工藝純糧釀醋、醬油、釀酒,他都瞭然於心。
將近40歲時,溫俊在晉源區開辦起「承業釀造廠」,70多歲的老父親是廠裡的顧問,爺倆兒帶著一幫後生翻缸釀醋。
翻缸的活兒一般人都吃不消,每一個大缸都有上千斤,每天都要徹底清翻透氣,要翻二三十缸。最難熬的是夏季,醋坊又熱又悶,酸味撲鼻十分刺鼻,一天下來,身體再好的人也會筋疲力盡。
當穿越了辛勞與汗水的陳醋一股股流出來的時候,那份味濃醇香,回味綿長,讓溫俊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報。
對祖祖輩輩打磨的醋情有獨鍾
在晉源區,傳統手工釀醋的只有溫俊一家,晉源人吃放心醋都認準「承業」,溫俊也因此被晉源區委、區政府命名為「晉源工匠」。
60歲的溫俊腰板挺直、面容清瘦,看上去明顯比實際年齡年輕不少,他說,94歲的老父親一輩子釀醋,頓頓必有醋,身體特別好。
而今,工業機械化食醋在市場上越來越多,溫師傅介紹說,「『勾兌醋』和『糧食醋』很好區別,『勾兌醋就是一個酸味,並且是強烈的、刺鼻的酸味;而『糧食醋』有一種香在裡面,抿一口,柔、綿、隱隱的甜,調味而且養生。」
溫俊也在傳統的陳醋、曲醋的基礎上加工研發,推出了紅棗、枸杞、蘋果、銀杏等保健醋,同時和平遙一企業製造了10毫升一小瓶的醋飲,市場反響很不錯。
另一方面,專注傳統工藝純糧釀醋的承業釀造廠,老師傅們都六七十歲了,難免體力不支,儘管釀造廠也進行了機械化改造,但是有的工序還是需要人力而為,像充分發酵,要隨時根據天氣、溫度變化人工控調,多年沉澱積累的經驗不是機械手臂能夠取代的。招年輕人也不太容易,特別是翻缸等累活年輕人不願做,受不了這份罪。他自家孩子,對傳統純糧釀醋行業,目前也並不積極。
從承業釀造廠建成到現在二十多年過去了,儘管市場上出現越來越多價格便宜的勾兌醋,儘管手工純糧醋成本越來越高,但溫俊師傅依舊對祖祖輩輩打磨的醋香情有獨鍾。不為別的,一撥又一撥前來打醋的晉源人會說:「喝一口老溫家的醋,就是晉源獨有的味道。」
信息來源:晉源發布
【來源:太原市文化和旅遊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