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踐行者】顏光美:多年研究溶瘤病毒M1,抗癌新藥終獲重大...

2020-12-19 東方網

原標題:【中國夢·踐行者】顏光美:多年研究溶瘤病毒M1,抗癌新藥終獲重大進展

  被稱作「可殺死癌症」的新藥「溶瘤病毒M1」研究再獲重大進展。

  記者24日獲悉,日前,中山大學顏光美教授團隊新發現能預判溶瘤病毒M1療效的多種生物標誌物,在世界範圍內率先建立了溶瘤病毒個體化精準治療技術體系。顏光美透露,目前其團隊已經製備出可以應用於臨床使用的溶瘤病毒M1凍乾粉針製劑,並已籤約啟動第三方安全性評價,預計今年年底前申報臨床試驗。這也意味著,備受期待的溶瘤病毒M1離臨床應用只有一步之遙。

  據介紹,相關研究成果於今年1月和4月先後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病毒學雜誌》和《自然通訊》上。

  發現病毒M1能殺癌細胞,還很安全

  溶瘤病毒是一類具有複製能力的腫瘤殺傷型病毒,M1病毒是其中之一。2014年,顏光美的實驗團隊在全球首次發現,溶瘤病毒M1具有選擇性殺傷多種腫瘤細胞的特性。這種在海南蚊蟲中發現的病毒,被該團隊證實,可以鑽入癌細胞內,通過裂解方式殺傷腫瘤細胞,「以毒攻毒」。相關研究論文於當年10月21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接下來幾年,顏光美團隊致力於M1抗癌新藥研究,不斷取得突破:2016年在猴子身上證實了M1病毒的安全性;2017年發現與一種抗癌藥物聯用能讓M1增效3600倍。

  顏光美表示:「跨過了技術門檻,10公裡的路走了一半。」

  突破M1療效好不好,看它們就知道

  如今,不到一年時間,團隊再次取得新突破。這一次,他們找到了細胞中能夠預判溶瘤病毒M1療效的3種生物標誌物:鋅指抗病毒蛋白(ZAP)、未摺疊蛋白反應通路功能蛋白(IRE1α)

  以及膽固醇代謝相關通路功能蛋白(RHOQ)。研究人員發現,敲除這三種蛋白中的任何一種,M1的溶瘤效應都會增強。

  顏光美說,這三種蛋白質猶如細胞對抗M1病毒的「盾牌」,能阻擋M1的入侵和繁殖。可對於腫瘤細胞,這些「盾牌」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種類的相對缺失,任何一塊的缺失都能使M1「乘虛而入」,從而在腫瘤細胞內複製繁殖並最終殺傷腫瘤細胞。

  「這其實給M1造成了靶向機制。」團隊用腦癌細胞和組織做實驗發現,腦癌的惡性升級和IRE1α呈負相關,「惡性級別越高的腦癌,IRE1α的水平就越低,未來用M1治療的機會就會越大。」顏光美說。

  驗證標誌物符合度篩選,鼻咽癌最高

  為了進一步驗證這一發現,團隊對1050名患者的病理標本進行了篩選,涵蓋10種高發癌症。「篩查的方法是,在這些臨床腫瘤標本上檢測其中一種生物標誌物ZAP,發現在鼻咽癌、肝癌、胃癌、腸癌等多種高發難治的惡性腫瘤中,廣泛存在低表達。」其中,被稱為「廣東癌」的鼻咽癌最為突出,生物標誌物ZAP符合度高達70%,這也提示著,這些患者很可能適用於M1治療,未來M1治療或為終末期或者復發的鼻咽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療手段。

  除了ZAP,研究團隊也對部分標本做了另外兩種生物標誌物(IRE1α和RHOQ)的檢測。最終發現:三個生物標誌物中的任何一個低表達,都適用於M1治療。這也意味著,M1治療將讓更多患者受益,且實現個體化精準療法。顏光美說,未來他們會做成集成3種生物標誌物的聯合診斷試劑盒,方便臨床快速檢測。

  前景如進展順利,明年有望臨床試驗

  一般的腫瘤藥物都存在耐藥風險,M1能否倖免呢?顏光美坦言,需要進入臨床後用數據證明。

  不過他表示,溶瘤病毒M1與其他抗癌藥存在根本區別:它能夠主動地、選擇性地殺死腫瘤細胞,同時也可以激活患者身體內的抗腫瘤免疫系統。「這是目前其他抗癌方式無法同時兼備的」。

  那麼,M1抗癌新藥真正用於臨床,還要多久?記者了解到,目前顏光美團隊已經製備出可臨床使用的溶瘤病毒M1凍乾粉針製劑,並於今年3月27日籤約啟動對溶瘤病毒M1的第三方安全性評價,順利通過後,預計今年年底將申報臨床試驗,「期待2019年年底前把一期臨床試驗做出來,可以說,現在離M1抗癌新藥用於患者身上,只有一步之遙了。」顏光美充滿期待地說。

相關焦點

  • 2018年或可進行「溶瘤病毒M1」的臨床試驗(6)
    病毒是否對所有腫瘤有效果?11種癌症均有不同抑制效果顏光美說,今年3月,美國FDA批了一類抗癌生物標誌物,如果多種癌症都具有這個生物標誌物的話,則可被批准治療。「這是未來抗癌藥物發展的新方向,這就是我們計劃做的。」
  • 溶瘤病毒產業發展現狀與挑戰
    隨後研究人員利用變異後的天然弱病毒株進行溶瘤治療,水痘病毒、麻疹病毒等野生型病毒或減毒毒株短期內展現出一定的抗腫瘤效果,但天然溶瘤病毒對腫瘤細胞殺傷能力有限,易激活宿主免疫系統被清除掉,研究人員難以有效控制病毒病原性。80年代初有效的化療藥物的崛起後,溶瘤病毒研究步入低谷。2.
  • 中國溶瘤病毒藥物行業產業鏈分析,聯合免疫療法前景巨大「圖」
    在溶瘤病毒藥物新藥研發過程中,原材料、儀器設備等成本不足30%,主要成本來源於臨床試驗,尤其III期臨床開發成本巨大,通常,每個病人平均花費為100萬元人民幣,新藥研發對企業技術實力與資金實力提出雙重考驗。CMO/CDMO企業可負擔研發環節的生產任務,使溶瘤病毒藥物研發企業專注於研發環節,進一步提高新藥研發效率。
  • 新發現可將麻疹溶瘤病毒抗癌療效增加1000倍!
    梅奧診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分子交流通路在決定麻疹病毒溶瘤療法治療卵巢癌和惡性腦瘤中發揮著關鍵作用,而此前研究人員本認為腫瘤的這種通路有缺陷。這項發現促使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可以預測病人治療療效的算法,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上。
  • 以毒攻毒| 聊聊火熱的溶瘤病毒抗癌療法
    ,給藥方式為瘤內注射),但是本文為今後開發溶瘤病毒提供了前瞻性的策略。,腺病毒的改造可能比其他的病毒體被蛋白質衣殼包裹的病毒容易許多,這應該也是為什麼腺病毒在研究中廣受青睞的一些原因。對於諸如HSV-1,腺病毒和牛痘病毒等病毒,已經很好地描述了這種策略。小鼠HSV-1研究表明,只有將GM-CSF(一種促進樹突狀細胞蓄積和成熟的細胞因子)設計到病毒基因組中,才能排斥對側未注射的腫瘤。▉ 總結溶瘤病毒在某些方面與標準藥物不同。它們是活病毒,經臨床給藥後會繁殖。
  • 癌症免疫療法新技術——溶瘤假病毒
    文丨白露自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首次成功應用於黑色素瘤患者以來,抗癌免疫療法已經變得多樣化,並聯合放療、化療成為多種惡性腫瘤適應症的治療標準。目前批准的免疫療法包括針對免疫檢查點和腫瘤相關抗原的單克隆抗體、免疫刺激細胞因子、CAR-T細胞、基於樹突狀細胞的癌症疫苗,以及局部應用的溶瘤病毒療法。
  • 【專訪】最早的溶瘤病毒報導,竟是在上個世紀中上旬?
    誒呀你怎麼又來講病毒了是啊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溶瘤病毒本次請來的大牛非常年輕馮新宇上海盛迪醫藥有限公司擅長領域溶瘤病毒新藥研發轉基因動物製備溶瘤病毒新藥研發腫瘤模型構建話不多說開始採訪(內容較豐富,全文閱讀需5分鐘)本期採訪主題:了解溶瘤病毒特邀嘉賓:馮新宇老師Q1.溶瘤病毒應該可以說是很新興的研究方向,能簡單介紹一下溶瘤病毒是怎麼一回事兒嗎
  • 又一溶瘤病毒產品在華獲批臨床 攜帶四個免疫因子
    該消息的到來,再次引起了人們對溶瘤病毒療法的關注。溶瘤病毒,顧名思義,指的就是一類能夠有效感染並消滅癌細胞的病毒。目前,溶瘤病毒療法已成為腫瘤免疫療法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近年來,百時美施貴寶(BMS)、強生(Johnson & Johnson)、默沙東(MSD)、艾伯維(AbbVie)等多家大型醫藥企業,均在通過收購或合作的方式加碼這一領域。
  • 主攻下一代溶瘤病毒療法!Astellas宣布超6億美元合作
    12月7日,生物技術公司KaliVir Immunotherapeutics與製藥巨頭Astellas Pharma宣布達成一項關於研究、開發和商業化靜脈注射溶瘤病毒候選產品VET2-L2的全球授權協議,以及共同開發另一款溶瘤病毒療法的合作。
  • 抗癌突破!溶瘤病毒「點燃」CAR-T療法 一半以上小鼠被治癒
    文丨曼話9月2日,來自美國希望之城的科學家團隊以封面論文的形式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報導了一項聯合CAR-T和溶瘤病毒療法成功靶向和根除實體瘤的突破進展[1]。在臨床前研究中,研究者們通過基因工程改造一種溶瘤病毒,使之能夠進入腫瘤細胞,並迫使腫瘤細胞在表面表達CD19蛋白。
  • 溶瘤病毒:諸生對策,殊路同歸
    本文作者:Patrick溶瘤病毒(OVs)安全性有突破,但有效性仍然有較大的提高空間I期研究對T-Vec的安全性進行了評估,包括乳腺癌,頭頸癌和胃腸道癌,以及惡性黑色素瘤。瘤內注射病毒的給藥患者可以很好地耐受,並且大多數腫瘤活檢顯示腫瘤壞死。T-Vec在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II期研究中進行了進一步測試[1],單臂II期研究的總體緩解率為26%。對未切除的IIIB–IV期黑色素瘤(OPTiM; NCT00769704)的患者進行了一項隨機III期試驗。
  •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抗腫瘤1類新藥 「注射用戈氏梭菌芽孢…
    這是新創生物自主研發的生物製品1類新藥,也是國際上首個獲IND申請受理的細菌溶瘤藥物。注射用戈氏梭菌芽孢凍乾粉是新創生物研發的國際首創、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治療晚期實體惡性腫瘤的生物製品1類新藥,截至目前國內外尚無溶瘤細菌同類產品的上市。
  • 防癌抗癌領域重大科研成果 蘿蔔硫素提純率上升
    記者近日獲悉,我國科技人員在蘿蔔硫素研究領域再獲重大突破,成功攻克了困擾國際生物製藥領域半個多世紀的兩大世界性難題——蘿蔔硫素的提純率和穩定性。此項技術已獲得六項國家發明專利,且領先於國際水平。
  • 卡南吉公司抗癌新藥CM082項目進入臨床研究
    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唐明博士介紹說:「絕大多數抗癌藥,包括靶向抗癌藥都存在毒性太大的難題,梁從新博士做的幾個抗癌新藥項目就是衝著解決這個全球大難題而來。卡南吉公司有幸把梁博士的CM082項目吸引回國,我們有望做出中國第一個與全球市場同步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藥,造福中國的癌症患者群體。
  • Transgene和BioInvent合作 開發多功能溶瘤病毒以治療實體腫瘤
    Transgene是一家在法國公開上市的生物技術公司,憑藉其專有的Invir.IO病毒載體平臺,設計出了新一代多功能溶瘤病毒。自1979年成立以來,該公司就一直專注於研發治療癌症和傳染病的免疫靶向療法。截止目前,該公司旗下主要產品包括:針對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性疫苗TG4010、抗肝癌的溶瘤病毒Pexa-Vec、以及針對HPV陽性頭頸癌的治療性疫苗TG4001。
  • 源興基因以高新技術產品服務助力天士力獲藥物臨床批件
    近日,天士力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其控股子公司天士力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之全資子公司天士力創世傑(天津)生物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世傑公司」)研發的創新性新藥溶瘤痘苗病毒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