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來自我的朋友謝侃,人稱「侃哥」。他是新東方前北美部總監,網際網路金牌網紅名師,千百萬粉絲心目中的英語界大咖級男神!
他上過央視新聞報導和採訪,接受過教育頻道獨家專訪;他是中國日報特邀專欄作者;他是中國首批赴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學者。
謝侃創立的公眾號「侃英語」,其原創文無數次被中國日報、美加大使館等國內外知名媒體轉發。多篇原創文閱讀量破百萬。
長按二維碼關注他的微信公眾號:侃英語。這應該是我見過最優質的英語公眾號了。文末還有重磅福利哦!
關注後後臺回復「資料」
免費領取海量資料和百部雙語美劇
「師範大學」為什麼翻譯為 Normal University ?
文丨謝侃
昨天我在公號裡推了一篇關於《奇葩說》錯用 normal 一詞的文章,大家反響熱烈。
如果你沒看過,可以點擊這篇文章再複習一下:「混得很 normal」?《奇葩說》英語不過關啊!
我相信讀過文章的同學應該永遠不會忘記了:normal 表示「正常的」,而非「普通的」, 「畢業後混得很 normal」裡的 normal 應該改成 average,common 或 mediocre。
昨天評論區裡幾個同學提出了這個問題:為什麼中國很多「師範大學」被翻譯為 「normal university」?按照詞典的解釋,normal university 應該翻譯為「正常的大學」,這跟「師範大學」又有何關係呢?
可能有同學從來沒有關注過這個問題吧?下面我就給大家展示一下中國幾所著名師範大學的 logo,大家注意看裡面的英語翻譯:
這些師範大學,都被翻譯成了「normal university」。下面我就為大家揭秘「normal」跟「師範」有什麼關係。
其實這個 normal 並不是直接來源於英語,而是來源於法語。
大家知道世界上第一所「師範大學」嗎?沒錯,就是大名鼎鼎的「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簡稱為「巴黎高師」。
巴黎高師的歷史悠久,距今已有200多年。它為法國培養出無數的傑出人才,存在主義先鋒薩特,總統蓬皮杜出自這所學校,甚至在自然科學方面有11位諾貝爾獎得主,然而其學生總數不到兩千人,堪稱世界上諾貝爾獎人均產量最高的大學。
「巴黎高師」的法語名字是:Ecole Normale Superieure de Paris,簡稱為「ENS」。
巴黎高師
這個名字如果用英文翻出來是這樣的:Super Normal School of Paris,直譯成漢語就是「巴黎超級 normal 的學校」,是不是有種莫名的喜感?
請注意,這裡的 normal 可不能簡簡單單翻譯為「正常的」。昨天文章裡我說過,normal 其實來源於名詞 norm(標準、規範、典範),作為形容詞的 normal 應該理解為「符合標準的、符合規範的、符合典範的」。
因此,Super Normal School of Paris 正確的譯法應該是「巴黎標準學校」、「巴黎模範學校」,或「巴黎典範學校」。
咱們中文裡說的「師範」源自於古語「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老師就是學生的標準和典範,所以「normal」跟「師範」還是有關聯的。
其實把「normal school」譯為「師範大學」是日本人。1872年,也就是明治維新期間,日本仿照巴黎高師建立了亞洲第一所師範學校--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筑波大學的前身),並把「師範學校」和「normal school」的譯法傳入清末的中國。
因為 normal 的傳播路徑是從法國到日本,再到中國,這就導致很多美國人、英國人搞不清楚為什麼中國的師範大學要翻譯為「normal university」,不過你要是問一個法國人,就不會有障礙了。
在英國或美國,沒有專門的師範院校,都是以「師範系」的形式存在於綜合性的大學裡,英語不叫 normal school,通常說成 teachers" college 或 the college of teachers。
哥倫比亞大學師範系頒發的證書
最後談一點個人想法: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前面提到的「巴黎高師」是法國最好的大學,全球排名常年在30-40名。就這麼牛叉的一所大學,至今不叫大學(university),也不叫學院(college),而叫學校(school),幾百年沒變過這種叫法。
反觀中國很多大學為了地位和名氣,著急把校名中的「學院」改成「大學」。名字是好聽了,招生也更方便了,校領導的行政級別也提升了,但學術上還是那個鳥樣子。
那些把面子和利益看得比學術還重的領導們,真的應該好好反思一下。
- THE END -
看的不過癮?
所有的原創好文,都會收錄進侃哥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