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未成年人犯罪說「不」

2020-09-13 無名小卒就是我

在8月下旬,網傳一段未成年少女疑遭多人性侵的視頻引發關注。9月11日晚,河北邢臺公安官博通報,網傳「未成年少女疑被性侵」視頻所涉案件,邢臺公安機關已於8 月28日偵破,涉案嫌疑人(均系未成年人)全部被抓獲歸案,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深入偵辦中。


眾所周知,現在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為多如牛毛,而且越來越令人髮指!我們所看到的在網上流傳的都只是少數,更多的事件相信還沒被發掘出來而已,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好好的反思下我們這個社會給予未成年人的空間呢?是什麼創造了這個犯罪的溫床給他們呢?

現在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同時各種不良的信息也在飛速傳播,使得現在的未成年人心理成熟的年齡有逐步低齡化的趨勢,他們了解的多,知道的多,當中十六七的某些人和成年人是沒區別的了。經濟發展了,物質生活豐富了,孩子們生長發育成熟的年齡也越來越早,基本上很多孩子在十六七歲就已經接近成年人了。那麼在孩子們普遍早熟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呢?

首先,要給未成年人普及法律知識,讓他們知道犯罪的後果,畢竟十四五歲的孩子理解能力已經非常好了,要讓他們清楚的意識到自己錯誤行為帶來的後果。


學校和家長要監管到位,發現孩子錯誤的行為要立刻制止並加以引導,不能因為所謂的學習第一而讓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淨化孩子接觸到的環境,無論是網絡環境還是周邊所處的生活環境,以免孩子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尤其是網絡安全教育,拒絕未成年人接觸不良網絡而造成不可挽回的事件;

最後建議建立相對的懲戒措施,從而起到威懾作用,至少讓他們知道,他們已經成為了社會公民,他們要遵守這個社會的規則,要為自己傷害他人的行動背負法律責任。


治標治本,是最基本的道理,不用以未成年人犯罪大做文章,「人之初,性本善」,沒有誰一生下來就是惡魔。

有了這樣的約束,在加上家長,學校的努力,我相信這樣的情況會有一定的改觀的。希望這樣的惡性「未成年人」案件越來越少。

相關焦點

  •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擬不記錄檔案
    據透露,「意見」的出臺是進一步貫徹落實對違法犯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及「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和「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在此基礎上,擬將逐步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記錄從個人檔案中予以消除,這一舉措已在全國多地試點。據悉,「意見」數易其稿,歷時三年才出臺。
  • 不枉不縱懲戒低齡未成年人犯罪
    當前,未成年人犯罪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法律問題和社會問題。尤其是,一些未成年作惡者的作案手段極其殘忍,犯罪情節極其惡劣,令人不寒而慄。如在「湖南沅江弒母案」中,12歲男孩砍死親媽後一度被直接釋放,沒有絲毫的悔意:「我殺的又不是別人,殺的是我媽,學校不可能不讓我上學吧!」一些「小惡魔」由於年齡較小,法律無法追究其刑事責任,讓其逃脫法律制裁,如此「一放了之」顯然無助於公平正義的實現。
  • 未成年人是有組織犯罪的高壓線
    未成年人涉黑惡犯罪雖然看似總數不大,佔同期犯罪比例不高,但數量逐年增長,2018年、2019年比上年分別增長了410%、29%。未成年人參與犯罪組織的問題不容忽視,最高檢第九檢察廳立即深入分析原因。「未成年人心智還不成熟,社會閱歷淺,法治意識淡薄。不少未成年人尤其是輟學未成年人,易受不良友伴和環境影響,在尋求刺激、好奇的心理下,主動加入犯罪組織尋求歸屬感和安全感。」
  •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不修改刑法就沒轍?
    刑事法律的功能,原本就包含了懲治犯罪和保障人權兩個重要方面,無論哪一邊過於偏頗,正義的天平都會有所反應,引起社會情緒的不安。    根據最高檢通報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情況,近年校園暴力和未成年人惡性刑事案件增多,「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呼聲再起。
  • 未成年人犯罪 家庭失和是主因
    讓人欣喜的是,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市中院少年審判庭審理涉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數量下降一半。  「圓桌審判」讓孩子們的心靈少受傷  與平常的法庭不同,市中院少年審判庭的房間不大,色調溫暖,房間有個特製的圓桌,審判長、書記員、公訴人等銘牌都放在圓桌上。一旦開庭,庭審現場無異於一場「圓桌會議」。
  • 未成年人保護法不應該成為犯罪的理由
    又是一起十二三歲的「未成年人」犯下的一起惡劣案件。為什麼這些未成年人犯罪的時候總是卡在十四歲之前這個不用承擔刑事責任的階段。現在網絡的發達造就孩子們普遍早熟。我十三四歲的時候就知道有未成年人保護法,知道犯罪不用承擔責任。現在的小孩,一定比我們那時候更早知道,我們那時候可沒有智慧型手機。那時候我們同學就有人開玩笑,要早點幹一點壞事,過了就不行了。
  • 近期未成年人犯罪的事例
    18年12月2日在湖南發生的弒母事件,12歲男童因為不滿母親管教太嚴持刀砍了母親20餘刀,隨後竟表現得若無其事,「我又不是殺了別人,我殺的是我媽」;前段時間的神木少女事件,15歲少女被幾個同齡人帶到賓館賣淫,因為嫖客不滿意便將女孩的衣服脫光並且毆打致死
  •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適用緩刑,大快人心
    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得適用緩刑,一般不得假釋。(12月27日東方網)  對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應當依法從嚴懲治。如何從嚴?對各類侵害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一方面要堅決依法嚴懲;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得適用緩刑,一般不得假釋,認罪認罰從寬要依法從嚴控制,減刑要依法從嚴控制;對性質惡劣、危害重大者,該判處重刑乃至死刑要堅決依法判處,絕不姑息,絕不手軟,形成不敢侵害少年兒童的法治氛圍。另一方面,依法嚴厲打擊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和拐賣兒童犯罪,是法院刑事審判工作的重要職責。
  • 關愛青少年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關愛青少年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2021-01-08 1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刑責再調整,是什麼導致越來越多未成年人犯罪?
    最近幾年,低齡未成年人實施嚴重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湖南沅江12歲男孩弒母事件」、「廣西13歲少女肢解同窗好友」、「湖南隆回一留守男孩殺害73歲老婦」等等,這些低齡未成年人的犯罪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根據之前的刑法規定: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無需承擔刑事責任。
  • 未成年人重新犯罪問題調查報告
    (四) 團夥犯罪現象在重新犯罪中不明顯。未成年人在初次犯罪時互相撐腰、壯膽,所以團夥犯罪現象比較明顯;但在重新犯罪時,由於其年齡、身體的增長,多數不需要其他人的協助,單獨實施犯罪行為。(五) 從犯罪動機上看,再次犯罪的動機比較單一。
  • 如何最大限度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年齡是否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免死金牌?社會應該怎麼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那麼,針對這個的問題,李小平律師收集整理的相關信息,提供給大家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您。歡迎大家的閱讀!近年來,出現了不少14歲以下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為,年齡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護身符」。此外,拘留改造能否真正起到懲罰作用,也存在疑問。公眾要求降低刑事責任年齡的呼聲不斷高漲。
  • 關於未成年人犯罪問題的調查報告
    未成年人模仿性強、可塑性強,父母的言行影響著他們的成長,有的父母素質較差不能正確的教育子女,甚至顛倒是非,有的本身就有一些不良惡習,嚴重影響著子女的成長。如我院審理的唐某尋釁滋事案,我們找其家長了解情況時,其父竟然說他兒子不就打打仗,用刀砍砍人,這有多大事,還誇唐某有本事在泗陽坐車沒人敢要錢,簡直讓我們哭笑不得,感到悲哀。   (三)學校原因。
  • 浙江未成年人犯罪不歸入檔案,公安機關應出具無犯罪記錄書面證明
    但現實中也存在一些未成年人犯罪信息被不當洩露的情況:15年前,杭州一少年因輕罪入獄,出獄後,儘管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但找工作卻處處被拒,這成了他擺脫不掉的人生「汙點」。「現實中,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例。」
  • 調查稱未成年人犯罪低齡化顯著 14歲犯罪比例上升
    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研究部副部長姚東介紹,我國未成年人犯罪所涉及的常見罪名主要是搶劫罪、強姦罪、故意傷害罪、盜竊罪、故意殺人罪、販賣毒品罪、詐騙罪、搶奪罪等罪名,近幾年又涉及一些新的罪名,例如,危險駕駛罪,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強迫勞動罪等。
  • 最高法: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適用緩刑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最高人民法院有關負責人今天在學習貫徹《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強新時代少年審判工作座談會講話中表示,對各類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違法犯罪要依法嚴懲。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得適用緩刑,一般不得假釋。
  • 浙江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記錄 入學就業不歸入檔案
    浙江省檢察院副檢察長胡東林介紹,由於有關犯罪記錄封存、查詢的規定過於原則、可操作性不強,尤其是對2012年以前未成年人犯罪記錄追溯封存、電子記錄封存、監督追責等規定也不明確,導致一些未成年人犯罪信息被不當洩露, 就業受限、融入社會困難。針對這一問題,浙江省檢察院在開展專項檢查、專題調研和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聯合12家單位會籤出臺了修訂後的《實施辦法》。
  • 關於未成年人犯罪防治的思考
    針對上述未成年人犯罪問題,我國在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方面的教育挽救措施明顯不足。在一般性預防和對不良行為的矯治時,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從各個角度進行了規範,但多各機關職責重疊交叉,傾向於從宣傳教育的角度開展工作,傾向於「只教不幫」,並不能解決未成年人成長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在案件處理機制中,對未成年人案件處理手段過於簡單化、單一化。
  •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有「新武器」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社會法室主任郭林茂表示,未成年人保護法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屬「姊妹篇」,前者注重保護,創造優良環境最大限度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後者注重預防,採取教育、幹預、矯治、幫教等多種措施,千方百計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將兩部法律修訂草案一併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已經考慮了兩部法律的銜接。
  • 關於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調查報告
    從近4年來所辦理的未成年人犯罪統計情況看,侵犯財產型犯罪多發、頻發,所佔比例較大,影響群眾安全感的「兩搶一盜」等侵財性犯罪案件戰佔案件總數的70%。其中,搶劫案件案件以96起134人高居首位,佔所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總數的42%。  5、共同犯罪現象比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