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數位化時代,是運用計算機將我們生活中的信息轉化為0和1的過程,是指信息領域的數位技術向人類生活各個領域全面推進的過程。隨著數位化時代的到來,人們開始利用數位化產生的特點技術應用於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數位化的發展也普及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伴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對人類生活與商業的滲透,人類已進入數位化的新時代。
不管你願不願意,在時代大潮的裹挾下,處在數位化新時代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不穩定、不確定性、複雜性、模糊性的世界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VUCA時代。
人類被數位化了,人類生活也在加速數位化,商業文明也進入數位化的新時代。
置身於VUCA時代的新商業環境,企業發現為了更好的與用戶保持聯繫和溝通,建設全渠道、全媒體、全數據的能力體系已成為數位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
全渠道、全媒體、全數據是我近期看到商業領域的新趨勢,為什麼這麼說呢?今天就來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媒體之變:全媒體
社會在進步,技術不斷革新,傳播媒體在變化,企業與用戶的溝通方式在變化,企業選擇與用戶溝通的媒體也隨之變化。
回顧國內的媒體資源演進之路,可以將其分為四個階段:傳統媒體時代、網際網路媒體時代、移動網際網路媒體時代、全媒體時代。
最初企業都在電視臺、廣播電臺、報紙雜誌、戶外大立柱等媒體上投放廣告,這算是傳統媒體時代;
本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企業們紛紛轉向了門戶網站、社區論壇等網際網路媒體陣地,這個階段可以稱之為網際網路媒體時代;
大約從2010年開始,智慧型手機日益普及,移動網際網路迅速崛起,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漸成氣候,企業紛紛開通微博帳號、微信服務號和微信公眾號等與用戶保持聯繫,這個階段我稱之為移動網際網路媒體時代;
到近幾年內,短視頻、直播平臺、自媒體平臺勢不可擋,抖音號、快手號、頭條號、微信視頻號等等你方唱罷我登臺,媒體資源進入了豐富充盈的新時代,傳統媒體、網際網路媒體與新興自媒體平臺融合發展,這個階段我稱之為全媒體時代,我們當前正處於全媒體時代。
處於全媒體時代,企業需要構建自身的全媒體運營能力。
基於用戶媒體接觸習慣,面向合適的用戶群,選擇合適的媒體,在合適的時機進行宣傳與溝通。面向年輕用戶可以用微信視頻號、抖音號和直播平臺等媒體,面向老年用戶可以適當沿用傳統媒體。
如何在各類媒體中合理的分配營銷資源、實現有效溝通,是對企業全媒體運營能力的一次考驗。
二、渠道之變:全渠道
媒體和渠道都是企業與用戶進行接觸和溝通的窗口,回顧商業領域的渠道變遷歷史,我們發現近15年的渠道經歷了三個明顯的階段:線下渠道為王階段、電商平臺稱霸階段和線上線下渠道融合階段。
大約十幾年前,企業比較注重自建線下門店,或者設立分銷和代理網點。在家電零售領域,有國美、蘇寧等連鎖巨頭,以網點多、覆蓋全的優勢稱霸一時。
這是線下渠道為王的時代,線下渠道承載著商品銷售的絕大部分任務;伴隨著淘寶、天貓和京東的崛起,用戶紛紛轉向線上的電商平臺,這時候企業紛紛追隨用戶的腳步,設立了天貓旗艦店、京東旗艦店等。
每年雙十一期間都是各大電商平臺最忙的日子,也是企業擠破頭衝線上銷售業績的時候。這個階段是電商平臺稱霸的階段,電商平臺是這個時期的主角,他們給傳統實體零售業帶來了不小的衝擊。
與此同時電商平臺的崛起也激活了快遞物流和外賣服務行業,美團、餓了麼在此期間也獲得了快速發展。
第三個階段,我們看到的是電商平臺紛紛自建線下門店,阿里搞了盒馬鮮生,京東搞了7FRESH、奶茶店和京東小店,甚至物流巨頭順豐開了「順豐優選」實體店,這些巨頭們紛紛回歸到線下,改頭換面開始做起了新零售的生意。
我們當前正處在這個階段,是線上渠道與線下渠道的融合階段,也就是我所提到的全渠道時代。
個人認為,全渠道時代有兩個特徵:線上線下融合、媒體與渠道融合。線上渠道與線下渠道的融合在上文已經說過了,不再贅述。
關於媒體與渠道融合的特徵,在這裡可以多談幾句。媒體與渠道有所不同,媒體的功能側重於營銷宣傳和品牌形象宣傳,當媒體加載了商品銷售等功能時它就有了渠道的屬性。
有時候媒體就是渠道,渠道也是媒體,兩者的界限比較模糊了。
全媒體時代,很多媒體都具備帶貨功能了,比如:微信視頻號上面附有微信小店等購物連結,這時候微信視頻號就具有渠道的屬性了。
還有,企業現在可以在頭部直播平臺上開店賣貨,直播平臺就成為了企業線上銷售的新渠道了。
三、數據之變:全數據
全媒體、全渠道是我們看到的數位化新時代的表象,而全數據則是數位化時代的內在。在全媒體和全渠道的底層,流動的是大數據。提到數位化的話題,肯定繞不開大數據。
事實上,在渠道的演進、媒體的更迭的背後,我看到的是數據的演進之路,也就是從小數據、大數據再到全數據的歷程。
我從數據行業從業經歷的角度來談談對國內大數據行業發展歷程的一些觀感。
第一個階段是小數據階段,大約2005到2009年期間,國內做市場研究的公司還比較多,他們主要是以電話調查、街頭攔訪、營業網點暗訪等方式採集數據,然後基於數據做分析,輸出研究報告。
那時候在國內提數據挖掘、商業智能的還比較少;大致從10開始到16年左右,這段時期稱我之為大數據階段。大數據的概念在國內火起來了,很多公司都在炒作大數據,那時候是個公司就言必稱大數據,為了證明大數據有用,關於大數據的各種段子也是層出不窮。
大數據技術型創業公司也是如雨後春筍般到處湧現,大數據創業公司很容易就能拿到融資。
這幾年對傳統做小數據的市場研究公司有一定的衝擊,後來我們也都看到了,大數據公司並沒有把小數據公司幹趴下,反而大數據公司自己就先趴下了。
從17年到現在,我稱之為全數據階段,也就是大數據與小數據走向融合共生的階段。
從17年開始,金融科技領域的大數據公司和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在發展上遇到了政策限制,很多公司活不下去了,好多大數據公司紛紛轉向企業數據服務和智慧城市領域。
這期間,有些嗅覺靈敏的公司開始走向大數據與小數據融合之路,比如百分點集團在17年底收購了在線調研公司極速洞察。
當然,這幾年傳統小數據公司也在積極擁抱大數據,像零點研究公司早就成立了零點有數公司做大數據與小數據結合的業務。
總的來看,大數據公司絕非萬能,大數據公司也不能把小數據公司都消滅掉,大數據與小數據各有優勢,大數據與小數據融合應用才是王道。
綜上所述,全媒體是數字營銷的趨勢,全渠道是新零售的趨勢,而全數據則是數據應用的趨勢。要構建全媒體、全渠道和全數據的能力,融合是關鍵路徑。
同樣道理,數位化轉型之路,不求全面顛覆、推倒重來,應講求新舊融合、文化融合、組織融合、技術融合。唯有融合,方為正道。
作者:黃小剛,微信公眾號:大數據產品設計與運營
本文由 @黃小剛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