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畢業的她是如何創作百萬字小說,又是如何成為大學老師的?

2020-12-15 大學風雲

儘管很多小說的故事很吸引人,但對於創作者的文筆和構思能力也是有不小的要求,很多人曾經都有一個小說夢,也許覺得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而遲遲沒有動筆或者缺乏自信,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將會告訴你,只要有夢想,誰也阻擋不了你的進步。

湯杏芬的小說夢

對的,這位宿管阿姨的大名就叫湯杏芬,僅有小學文憑的她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小說夢。在2008年,她用「長姐似母」的筆名開始在網上發文章,這一堅持就是6年的時光,期間一共寫了6部小說,總字數高達200萬字。她寫的小說不乏趣味性,字裡行間又跳躍著對生活的熱愛,沒見過她真人的讀者以為這是一位二八少女的作品,足見湯阿姨對生活從來都是充滿著熱情與希望。

湯阿姨的童年

有些人的失敗可能是偶然的,但任何人的成功絕非偶然,是需要很長時間的積澱才能厚積薄發,湯阿姨的網紅小說家也是如此。湯阿姨1969年出生於浙江省餘杭市百丈鎮百丈村,從小她就對書很是喜愛,四年級在識字不多的情況下靠自己的上下文猜字能力就看完了一部繁體豎版的《七俠五義》,當時的老師都覺得這很不可思議。

小時候的湯阿姨是個性格外向的女孩子,但大人們都在忙農活,也沒有小夥伴一起玩,因此她把自己想說的都用日記的形式寫了下來,這位她日後創作小說埋下了伏筆,同時文筆得到了很大的鍛鍊,每次都作文課都是她的最愛,別的同學在擠牙膏的時候湯杏芬就早早的寫完了。

家裡孩子多,小學畢業的湯阿姨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便早早輟學了,因為這個家需要她,妹妹們也需要她幫忙照顧。從此她的生活更多的是像男人一樣種地、插秧、在烈日下打稻穀,每年的收成由於湯阿姨的勤勞耕作,比往年都要高不少。當然,在勞動閒暇時間,湯阿姨仍舊沒有丟下看書的習慣,這可是她的精神食糧,一旦斷了就代表著生活從此陷入了黑暗。

婚後的湯阿姨

一種地就是十幾年過去了,這樣的生活一直延續到她出嫁。結婚後,為了打拼出像樣的生活,湯杏芬和丈夫在臨平開了一家毛竹行,專門賣搭工地上用的腳手架的毛竹和腳片。創業初期,一度資金運轉不過來,最窮的時候住過豬圈改的屋子,屋門只有半人身高,需弓著腰才能進出,夏天沒有蚊帳,蚊蟲叮咬只能忍著,冬天沒有暖氣,西北風一刮就是寒徹骨髓。但這一切對於從小就吃苦長大的湯杏芬來說,都不是事兒,因為她堅信,只要熬過去這段困難時期,好日子終究會來的。

同時,在這艱難的歲月裡,湯阿姨為了給自己精神上加油打氣,她在不停讀書的基礎上又開始了日記之旅,她把生活中的苦水全都倒進了日記本裡,用她的原話來說就是:「苦水倒乾淨,心裡就痛快了。」文字的確可以治癒心靈上的創傷和悲痛,從此湯阿姨越寫越敞亮,越來越豁達。

愛折騰的湯阿姨

當農民時,湯杏芬覺得自己的一輩子也就這樣了,能混個溫飽就萬事大吉了,整日一心想著把農活怎麼做好,覺得命運給你指什麼樣的路,就必須走下去。後來書讀多了,她開始覺得命運好像是可以改變的,至少可以蹦躂幾下,努一把力,不能太執迷於命運了。

於是在08年博客盛行的時候,湯阿姨沒有因為自己的艱苦生活而放棄文明先進的文化,她也跟年輕人的風開了博客把自己平日裡寫的小說日記上傳到網絡,起初,她也只是為了追趕這個時代新鮮的事物,自娛自樂。漸漸地,因為她的文章故事情節好看,文筆老練,更新勤快,有了一定的讀者追隨湯阿姨,後來隨著湯阿姨的作品越來越成熟,讀者數量也是越來越多,她也因此成為了知名博主,結交了全國各地的筆友。

當然了,一個人的作品離不開她過往的生活,她寫《烈女蔣究》,講了一位性格直爽的農村姑娘通過自己的打拼讓兩個家族走上陽光大道;那部催淚無數的《浮萍本無根》,講了一個剛出生就夭折的女孩子的靈魂的故事,冷眼旁觀一個任性自私的母親一手炮製幾個家族的興衰。湯阿姨的文字她的世界觀一樣,她會寫人性之惡,卻總能讓人們從悲苦中看到希望。

除了在網上更新小說外,湯杏芬也有一個開小吃店的夢,也許一般人想想就好了,畢竟現在也是衣食無憂,但湯阿姨說幹就幹,和朋友合夥開了家麵館,每天累得昏天黑地,生意也是異常火爆,經營了一段時間的麵館,湯杏芬喜歡折騰的那顆心又開始躁動了,因為她想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

聽說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在招宿管阿姨,湯杏芬二話不說就去應聘,於是她的新體驗又開始了。成為宿管阿姨後,她的傳奇人生也在學校裡傳開了,走在路上,經常有認識她的學生和她打招呼當然了,有很多因為是她的小說認識她的,在孩子們心裡,湯阿姨既親切又神秘。

出名後的湯阿姨

當宿管阿姨本來是本著去看看大學生活的目的,但沒想到4年後,她站在了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講臺上,跟同學們分享自己的寫作經驗和收穫。2019年11月7日,200人的教室座無虛席,湯阿姨一身綠色旗袍,站在講臺上娓娓道來:「衣著樸素、生活平凡,不妨礙我們成為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人」。後面每當湯阿姨想起那節自己作為老師的課堂,臉上就是滿滿的幸福感。

除了當一位盡職盡責的宿管阿姨,擅長廚藝的湯杏芬還在學校裡開了美食課,是唯一一位做宿管阿姨的小說家,是唯一一位當老師的宿管,是唯一一位小學畢業的大學老師。

寫在最後:

很多人能把一手好牌打爛,卻很少有人能把一手爛牌打好,湯杏芬的逆襲史告訴我們把平凡的生活過得有深意完全是可行的,那些在夾縫中求生存的人不要放棄,只要往上慢慢挪動,總能看到陽光,即使沒能逃離困境,也會有所收穫。

相關焦點

  • 莫言第一次寫小說連「鼠」字都不會寫,小學畢業的他,要如何逆襲
    只是物質條件的匱乏,卻是沒有讓他如願獲得持續念書的可能,於是小學五年級就早早輟學了。但莫言沒有放棄讀書的習慣,只要有書,在生產的閒暇時間,他就會樂此不彼地讀起來。正是這樣不知疲倦的積累,讓擁有小學學歷的莫言變成了書迷,而且希望能成為大作家。到了部隊上他就搶著出公差,挖廁所。
  • 「課程思政」新探索 廣州大學師生 改編百萬字扶貧日記創作微廣播劇
    這部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協作辦策劃的廣播大劇創作演播班底大部分來自於廣州大學師生校友,他們在一個半月時間內將百萬字的扶貧日記「變成」了這部8集微廣播劇。廣大師生的「聲」情演繹相關報導也登上了學習強國等平臺。  故事原型三年寫下百萬字扶貧日記
  • 湖南大學輔導員楊文蘊11年創作百萬字網文 創意網絡思政課獲學生點讚
    「看了你寫的網文,心裡舒坦多了」 湖南大學輔導員楊文蘊11年創作百萬字網文,創意網絡思政課獲學生點讚 十餘年間,她積極創新大學生輔導工作,不僅打造了網絡思政課,創作百萬字網文,還拍攝短視頻,打造視頻小課堂,搭建了和學生交流的橋梁,不久前她被評為第十二屆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近日,記者走近楊文蘊,傾聽她的故事。
  • 網絡小說的流行密碼:唐家三少寫情書超過百萬字
    和傳統文學不同,這些如井噴般出現的網絡小說,不再追求嚴謹的文筆,不再重視精巧的結構,甚至也不會傳達深度的思想,它們只推崇娛樂精神——主角永遠無敵,永遠是世界的核心。在網絡小說的世界裡,想像沒有疆界。   雖然距離主流還很遠,但網絡小說已經在讀者層面佔了上風,數百萬部作品和數以千萬計的年輕擁躉者,讓網絡小說成為日常娛樂的首選品之一。
  • 初出茅廬的她 用百萬字魔幻故事《彌天記》徵服讀者
    「謝謝評委老師慧眼識珠,我就先勝一籌了,下回再見。」頗有個性的獲獎感言引得笑聲一片。此次大賽中,北京新人作家田甜憑藉百萬字魔幻題材小說《彌天記》從600部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拿下了一等獎。 第一次參加文學比賽就取得了好名次,這個初出茅廬的85後女孩有何獨特之處?
  • 這個體育老師可以教作文!他寫網文五年收入超百萬
    開學季,麗水青田縣章旦鄉章旦小學的操場上熱鬧了起來。26歲的體育老師吳必安正在教學生們打籃球,「吳老師,下課後幫我看看作文吧。」學生劉盈盈笑著提要求。讓體育老師教學生寫作文,在這所山村小學並不是一個笑話。5年來,吳必安在網上寫網絡玄幻小說的稿酬收入已超百萬,最多一天賺了2.4萬元。如今已是浙江省網絡作家協會會員的吳必安有個夢想。
  • 身為普通人,她如何成為作家,成為八月長安
    這七個字從陌生女同學的嘴裡吐出來,飄進她的耳朵,她的第一反應不是驕傲,而是慌張,「千萬不能讓她們知道是我」,「如果不小心被同學知道了,我就去跳湖」。時年二十三歲的劉婉薈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大四學生,電腦裡的小說存稿和投行的工作簡歷看起來格格不入。成為網絡寫手,或是意見領袖,在2009年的校園中,也是不務正業,甚至有點丟臉和危險的事情。
  • 麗水26歲體育老師收入超百萬 最多一天賺2.4萬
    開學季,麗水青田縣章旦鄉章旦小學熱鬧起來。山鄉裡的這群孩子或是在操場上歡快奔跑,或是在教室裡高聲朗讀著課文。26歲的體育老師吳必安在操場上教學生打籃球。「吳老師,下課後幫我看看作文吧。」學生劉盈盈笑著提著要求。
  • 泰州一11歲女孩堅持寫小說近兩年 每天更新五六百字
    「我們班的小才女,每天在食堂吃過飯就開始創作小說,班上的同學都是她的第一讀者,回家再在網絡上更新。新生代,如此厲害!」前不久,市大浦小學碧桂園校區語文老師段娟在微信朋友圈發的這一條微信,引來贊聲一片,大家感嘆的同時都想知道,這個「別人家的孩子」是如何養成的?
  • 如何寫網絡小說,如何發表小說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網絡小說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看小說已經不僅局限於學生時代的回味了。看小說的受眾越來越多,市場越來越廣闊,那麼「網絡小說寫手」這一職業也應運而生,成為了一種「門檻低,收入呈現金字塔式」的新興職業。
  • 《如何寫砸一本小說》|用他人的錯誤為你的創作鋪路
    我們從小到大接觸過數不勝數的寫作訓練,關於寫作和創作,無論是老師的言傳身教還是市面上暢銷的寫作指導書籍,都有著同樣的特點,他們總是教我們該如何寫作,如何把握寫作技巧, 建議我們多閱讀優秀的作品,只要讀的好作品越多,你的寫作能力也就越強。真的是這樣嗎?不,不是的。
  • 令外界感到驚嘆:這個小學班級人人都會寫小說
    成績從全年級最後到名列前茅 閱讀改變語文教學一個人人都會寫小說的小學班級北京是座公認的閱讀之城。這裡孕育著數不勝數的閱讀愛好者。到年底,我們將共推出12期專版,解讀我們身邊的這座閱讀之城,品味我們身邊的閱讀故事……寫小說、寫文言文、寫書評、寫話劇…… 6年的小學生活,30多名小學生共創作12本小說、共計55萬字。剛剛畢業的海澱民族小學6(5)班學生,不僅令全校感到驚嘆,也讓北京整個基礎教育界嘆為觀止。怎麼辦到的?語文課堂有什麼過人之處?如何培養一班小學生的創作?
  • 合肥一12歲「鄰家小丫」創作近萬字校園小說(圖)
    「鄰家小丫」痴迷文學創作12歲女孩捧出近萬字校園小說四五歲起寫詩,小學二年級開始熱衷散文、小說創作那是痛苦的回憶,是無法釋然的心結,是揮之不去的夢魘……」這篇取材於她童年經歷的8000多字小說《玻璃友情》,她僅用了兩個下午便完稿,這也是她目前最長的一篇小說。孩提時曾用拼音寫詩記者眼前的李竹君,身材瘦小,面容清秀,說話有些靦腆,是個乖巧文靜的女孩。李竹君是潛山路小學六年級的畢業生,馬上就要升初中了。
  • 洛陽殘疾女孩嘴咬木棍敲出10餘部小說,她是如何做到呢?
    上小學時,她的母親陪著她上課,背她上下學。張露露慢慢地學會用嘴咬著鉛筆寫字,日復一日,她終於可以在作業本上寫上自己名字。後來,由於父母工作調動,張露露上學不便,小學畢業後,她只能待在家。剛開始,張露露看到同齡人背著書包上學,心裡很難過,為了讓她排解寂寞,父母給她買了電腦。也就是這臺電腦為她打開了新世界。
  • 洛陽27歲腦癱女孩11年創作13部小說
    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孟浩傑/文 受訪者供圖她因為早產腦缺氧導致腦幹細胞損傷,六七個月的時候確診為「腦癱」,四肢僵硬不受支配,小學畢業的她學會了用嘴咬著筆寫字,2009年她又嘗試用嘴咬著木棍敲擊鍵盤打字寫小說。
  • 如何成為一名英文原版小說高手?
    2、英文小說的文化障礙小學低年級,我們被窩裡打電筒讀金庸童瑤梁羽生就看得樂不思蜀。原因是中文小說是寫中國的,英文小說是寫外國的,兩者文化背景迥異。所以同等趣味性的小說英文的比中文的更難發生興趣。一般人認為英文小說一定是很難的。其實並非如此。英語國家文學十分發達,對各個年齡層次的讀者都有豐富的供給,各個難度的小說都可以找到。一般採用藍思指數可以很找到適合自己難度級別的小說。以下是Scholastic美國學樂對幼兒園到小學的藍思指數讀物推薦,大家可以作為參考。
  • 網絡小說流行密碼 寫情書都超過一百萬字
    和傳統文學不同,這些如井噴般出現的網絡小說,不再追求嚴謹的文筆,不再重視精巧的結構,甚至也不會傳達深度的思想,它們只推崇娛樂精神——主角永遠無敵,永遠是世界的核心。在網絡小說的世界裡,想像沒有疆界。  雖然距離主流還很遠,但網絡小說已經在讀者層面佔了上風,數百萬部作品和數以千萬計的年輕擁躉者,讓網絡小說成為日常娛樂的首選品之一。
  • 本科生當小學老師太虧?人家年薪百萬說啥了!
    很多大學本科畢業的學生不會選擇去當老師可能是因為老師這個行業距離自己的是在是太近了,沒有距離感的職業提不起大部分學生的興趣,因為沒什麼可幻想的,更何況是當小學老師了,想想自己上了四年大學,最後只能當個小學老師,感覺都對不起自己苦讀那麼多年上大學。
  • 《如何寫砸一本小說》:反套路創作寶典,避開雷區,讀出樂趣
    這種情況下,不妨來個逆向思維——成功的經驗不好學,那就先來了解一下如何避開糟糕小說的坑吧。由美國作家霍華德·米特爾馬克和桑德拉·紐曼合著的《如何寫砸一本小說》,正是這樣一本反套路的寫作寶典。而且,由於兩位作者對書中引用案例的片段,所給予的辛辣諷刺的點評,更是讓這本書被戲稱為史上最好笑的小說創作指南。
  • 「噠噠大咖秀」再分享:10歲小男孩如何完成英文小說創作
    「噠噠大咖秀」再分享:10歲小男孩如何完成英文小說創作 5月17日晚,DaDa(噠噠英語)旗下家長專屬免費在線公開課程「噠噠大咖秀」再度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