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專家力挺中國抗疫舉措,駐坦尚尼亞大使王克:違背事實且不道德的...

2020-12-16 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4日訊 據中國駐坦尚尼亞大使館官微消息,近日,駐坦尚尼亞大使王克接受坦主流媒體《公民報》專訪,就中國的抗疫經驗、中國對全球抗疫合作的貢獻、中國對非抗疫援助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有關內容如下:

5月11日出版的《公民報》全文刊登採訪內容

一、中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方面主要有哪些經驗?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政府始終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從源頭控制疫情,阻斷病毒傳播途徑。為此,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

第一,動員各方資源集中應對疫情。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下,中國政府迅速建立起聯防聯控機制,動員全體人民共同抗擊疫情。為解決疫情中心湖北省醫護人員不足的問題,我們緊急從全國各地和軍隊醫院調集330多支醫療隊、約42000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為解決武漢市醫院床位不足的問題,我們迅速修建了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並將當地體育館、會展中心等公共場所改造成方艙醫院以收治輕症病人。19個省對口支援湖北省各地市,形成「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抗疫合作態勢。

第二,嚴格落實各項疫情防控舉措。首先,對武漢進行「封城」,嚴格控制湖北省人員向外流動;其次,所有省市區均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呼籲民眾最大程度減少外出,並對社區進行網格化管理;最後,為減少人員流動和接觸,我們採取了延長假期、推遲開學、錯峰出行、靈活復工等措施。

第三,制定並實施「四早」策略,即「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新冠病毒不會自行消失,必須採取切實措施阻止其傳播。根據中國的經驗,儘早發現並隔離病例及其密切接觸者至關重要,因為這可以降低人們感染病毒的風險。此外,「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被實踐證明是科學、有效的醫治患者和阻止病毒傳播的方式。

第四,始終保持信息公開透明。中國政府每天公布疫情信息,及時回應公眾關切。這不但表明政府對疫情防控的認真態度,而且有助於增強人們的緊迫感,促使民眾配合政府做好各項防疫工作。

二、中國為國際抗疫合作作出了哪些貢獻?中國政府向包括坦尚尼亞在內的非洲國家提供了哪些抗疫援助?

迄今為止,中國政府已向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急需的醫療物資,向19個國家派出了21支醫療專家組。同時,中國還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了5000萬美元贈款,用於支持全球疫情防控和發展中國家衛生體系建設。

中國對坦尚尼亞及其他非洲國家遭受疫情挑戰感同身受,中國政府已向桑給巴爾捐贈了第一批抗疫物資,包括2000個N95口罩、10000個醫用外科口罩、2000件防護服、2000副護目鏡、10000副手套、10000個鞋套和500個紅外測溫儀。中國政府援助坦尚尼亞大陸的醫療物資也將很快交接。中國公益性組織馬雲基金會和阿里巴巴基金會已向坦捐贈兩批醫療物資,包括呼吸機、檢測試劑、口罩、防護服、防護面罩、手套等。中國駐坦使館和在坦中資企業也紛紛向坦方伸出援手,捐贈了醫療物資和用於修建隔離中心的建築材料。

此外,為了給非洲提供技術支持,中國外交部和國家衛健委已組織召開三次中非疫情防控專家視頻會議,會上中方專家向非洲衛生官員和專家分享了他們在疫情防控和治療患者方面的經驗。坦方專家也參加了這些會議。中方將繼續加強與非洲國家在公共衛生和疾病防控上的合作,攜手共同戰勝疫情。

三、中國政府向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非洲國家,提供抗疫援助的動機是什麼?

中國向世界其他國家提供抗疫援助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投桃報李價值觀的體現,是出於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同時也是踐行中方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首先,今年年初,當中方遭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時,國際社會給予中方道義支持和物資援助,對此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在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中方開始向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援助,回饋善意。

其次,作為首個遭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國家,中國對其他國家遭遇類似挑戰充滿同情。出於國際人道主義精神,中方願意將自己在抗疫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毫無保留地與其他國家分享,也願意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提供醫療物資援助。

最後,中方認為,病毒無國界,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在全球化時代,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更加彰顯了中方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只有當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被控制住了,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才能得到更好保障。

四、我注意到,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對中國在全球抗疫中的表現給予高度評價,但西方國家也有一些政治人物譴責中國「隱瞞事實並散布關於病毒的不實信息」。您對此有何評論?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方一直本著公開、透明的原則及時向世界通報最新疫情。從1月3日開始,中國就向世衛組織和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通報最新疫情信息。1月11日,中國疾控中心將新冠病毒的5個完整基因序列通過網站發布,與世界共享關鍵數據。

據世衛組織估算,中國政府採取的果斷、有效且及時的防控措施使數萬人免於感染新冠病毒。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今年3月刊登了由美、英等國研究人員撰寫的論文。文章稱,中國的疫情防控措施成功切斷了病毒傳播鏈,為其他國家爭取到寶貴時間。據報導,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博士也表示,他不認同中國應提早3個月向美國發出警示的說法,因為這不符合事實。

不幸的是,中方通過巨大努力和犧牲為世界爭取的時間並沒有被所有國家充分利用。一些國家的疫情形勢變得十分嚴峻,部分政客企圖通過責難中國推卸責任,讓中國替他們「背黑鍋」。這種違背事實且不道德的做法註定以失敗而告終。

五、在社交媒體上,有人稱,中國生產並銷往全球的個人防護設備質量低劣,不能對使用者起到真正的保護作用。您怎麼看這種說法?中國政府對外捐贈的醫療物資質量如何?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抗疫物資的質量和安全性。為支持國際社會與病毒作戰,中國採取多項措施加強對出口抗疫物資的檢查,確保其質量合格。所有出口的抗疫醫療物資須符合中國或進口國的質量標準和安全要求。

中國政府捐給坦尚尼亞的抗疫物資都是根據中國相關產品的標準生產的,獲得了相關檢驗部門的認證。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位坦尚尼亞朋友向我抱怨中方捐贈的抗疫物資存在質量問題。據我所知,中方捐贈的口罩、防護服等物資已分發給一線醫護人員,對保護坦醫生和護士發揮著重要作用。

所謂中國出口抗疫物資「質量問題」的出現,有多種原因。有些源於中方與外方的產品質量標準不同,有些源於使用習慣的差異,還有些是因為使用者操作不當造成的,比如,把非醫用口罩用於醫療用途。

因此,我建議坦政府和採購商購買經過中方管理部門認證、具備相關生產資質的企業的產品,就產品標準和其他信息與中國企業充分溝通,仔細閱讀和檢查產品用途及使用說明。

六、近期,坦媒體,特別是社交媒體上,有不少關於非洲人在中國廣東省遭受歧視的報導。您能介紹一下真實的情況嗎?

中國為抗擊疫情採取了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措施,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要階段性成效。當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中國防範疫情輸入壓力不斷加大,廣東作為中國開放大省面臨的境外輸入風險尤其突出。只有把疫情防控網扎得更密更牢,堵住所有可能導致疫情反彈的漏洞,才能維護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這樣做不僅是對中國人負責,也是對包括非洲人在內的所有在粵外國人負責。

坦率地說,相關事件的出現,原因各不相同。有些是因為執法人員政策掌握得不夠準確,有些是因為當地社區和居民的恐慌情緒和反應過度,有些是因為語言障礙溝通不暢,有些則是因為部分非洲人對中國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不適應,還有些是因為非洲人違反了當地防疫規定或在華居留不合法。

上述事件發生後,中方高度重視。廣東方面不斷採取改進措施,依照無差別對待原則落實各項健康管理,按照有關防疫流程陸續解除對除確診患者和密切接觸者以外的非洲人員的健康管理,並同非洲駐廣州總領館建立有效溝通機制。中方還減免了部分經濟困難的非洲人員隔離期間的食宿費用。目前,包括商場、飯店、醫院等在內的廣東省所有公共場所均對所有人開放並提供服務。

我想強調的是,中國政府對所有在華外國人一視同仁,這是中方的一貫政策和立場。中國和非洲人民歷來是好兄弟、好姐妹。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非雙方一直站在一起,共同應對挑戰。我們不應讓個別孤立事件影響中非間來之不易的友誼,尤其是在現在這個特殊時期,加強雙方信任和團結尤為重要。

七、中國是坦尚尼亞最大的貿易夥伴和第一大投資來源地。受中國和其他國家採取的防疫措施影響,大部分坦貿易商和生產商的業務出現下滑趨勢。在您看來,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坦經貿關係主要會產生哪些影響?怎樣才能減小這些影響呢?另外,如果疫情常態化,我們需要作出哪些政策調整呢?

新冠肺炎在全球大流行不可避免地對中坦經貿合作產生負面影響。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今年1-2月,中坦貿易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72%。另外,兩國在旅遊、農業、礦產和其他領域的合作也受到疫情影響。一些中資企業在坦承包的基建項目也受到疫情衝擊。

儘管如此,我仍然認為,這些挑戰是階段性的、暫時性的。為了給經濟復甦提供刺激和動力,中國政府出臺了六項主要政策,我們叫它「六穩」舉措。截至4月28日,中國99%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恢復生產。3月份,中國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與2月份相比上升了16.3個百分點。從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將保持穩定增長。這一趨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

我相信,中坦兩國通過加強合作、鼓勵創新,一定能克服疫情對雙邊經貿關係造成的困難。例如,我們要進一步促進雙邊貿易,尤其是坦對華商品出口。第127屆廣交會將於今年6月在網上舉行,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於今年11月在中國上海舉辦,我們已邀請坦方參加博覽會並設立國家館。參加上述貿易促進活動將為我們兩國恢復經濟增長動力提供巨大機遇。我們也可以探索一些新的商業模式,比如通過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促進雙邊貿易,等等。

八、中國為非洲國家提供了大量貸款。在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日益顯現之際,一些非洲國家向債權國提出減免或延期償還債務的建議。中國政府在這一問題的立場是什麼?

實際上,中國並不是非洲的主要債權方。根據權威國際機構的統計,非洲國家的主要債權方是多邊金融機構和私營部門。

儘管如此,中國高度重視疫情給非洲國家帶來的還款壓力。中國將積極落實今年3月26日召開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特別峰會達成的相關重要共識,特別是4月15日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通過的《G20行動計劃——支持全球經濟渡過新冠肺炎危機》中的「暫緩最貧困國家債務償付倡議」。

在處理與發展中國家關係上,中國始終堅持平等協商原則,通過互利共贏實現共同發展。中國已經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包括非洲國家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盡己所能提供援助,並與相關國家開展金融合作。其目的是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推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落實。對於經濟困難的國家,中方願意通過雙邊協商解決有關問題。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中國駐坦尚尼亞大使:急坦尚尼亞之所急 中國全力支援坦方抗疫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坦尚尼亞國內近一個月來防控形勢也愈發嚴峻。據中國駐坦尚尼亞大使館消息,目前在坦的中國公民當中大約有15位確診感染。今天的《領事在線》,我們連線採訪到中國駐坦尚尼亞大使王克。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中國駐坦尚尼亞大使 王克:
  • 駐坦尚尼亞使館舉辦坦留華學生座談會
    8月31日,中國駐坦尚尼亞大使館舉辦坦尚尼亞留華學生座談會。中國駐坦尚尼亞大使王克、坦前駐華大使辛博、坦中國校友會會長李格、坦留學生聯合會副主席恩延拓及留學生代表出席活動。駐坦使館文化參贊王思平主持座談會。
  • 中國駐坦尚尼亞大使:華人惡習影響中非關係
    人民網約翰尼斯堡7月18日訊 日前,中國駐坦尚尼亞大使呂友清於坦尚尼亞接受採訪時指出,中國人的惡習已經影響中非關係。他表示,中國商人走私象牙和犀牛角、銷售假冒偽劣商品,以及商人之間的內鬥、豆腐渣工程等已經傷害到中國人的聲譽。「我們的惡習由來已久,並將自食其果。」 據英國《衛報》網站報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對上述行為表示譴責。
  • 坦尚尼亞和中國承諾發展戰略夥伴關係
    原標題:坦尚尼亞和中國承諾發展戰略夥伴關係 來源:駐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坦主流媒體《衛報》10月10日報導,坦外長卡布迪近日在會見中國駐坦大使王克時表示,今年對坦中關係至關重要,雙方共同慶祝《中坦友好條約》籤署55周年,該條約為中坦友好合作和團結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 中青報記者專訪中國駐亞塞拜然大使郭敏——合作抗疫彰顯中阿傳統...
    中國駐亞塞拜然共和國大使郭敏中阿抗疫合作道義支持、經驗分享、物資援助並重郭敏大使首先介紹說,自2月底出現首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以來,在阿利耶夫總統的領導下,按照世衛組織專家的意見建議,積極學習借鑑中國疫情防控成功經驗,亞塞拜然採取防控措施迅速
  • 駐阿爾及利亞大使:某些國家似乎覺得只要把「鍋」甩給中國,就能向...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7日訊(記者 朱曉航)據中國駐阿爾及利亞大使館網站消息,2020年4月26日,駐阿爾及利亞大使李連和在阿主流媒體發表題為《中阿並肩,攜手抗疫》的署名文章,高度讚賞中阿特殊友好、並肩抗疫,強調兩國是同呼吸、共命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同時駁斥部分西方國家罔顧事實對中國汙名化並「甩鍋」、「推責」的言論
  •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中國將派遣醫療專家組來菲協助抗疫
    來源:央視原標題: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中國政府將派遣抗疫醫療專家組來菲協助抗疫 3月30日,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與菲律賓衛生部部長杜凱通電話,就中菲合作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交換意見。△中國駐菲律賓大使與菲衛生部部長通電話黃大使表示,應菲政府請求,中國政府將派遣抗疫醫療專家組前來協助菲方應對疫情,提供疫情防控、公共衛生政策實施、醫療救治等方面的技術指導和經驗分享。醫療專家組正在緊鑼密鼓推進籌備工作,可望近日抵菲開展工作。
  • 中國駐東帝汶大使:中方對東施援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好詮釋
    東總統、外長分別向習近平主席和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致函慰問;東議會一致通過支持中方抗疫的聲援投票;東醫學協會等社會團體也多次致函中國使館。這些聲援支持充分表現了東政府和人民對中國的善意和友情,彌足珍貴。  東帝汶是本世紀初誕生的年輕國家,中國是第一個承認其獨立並與之建交的國家。
  • 中英非連線共話抗疫,駐英國大使劉曉明:要呵護生命,要公平正義,不...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4日訊 據中國駐英國使館網站消息,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在非洲抗疫視頻座談會上發表講話《心繫非洲,攜手合作,共同戰疫》。,尊敬的中國復旦大學華山醫院張文宏教授,尊敬的各位非洲駐英國使節,女士們、先生們:歡迎大家出席中國駐英國大使館與英國列格坦研究所共同舉辦的非洲抗疫視頻座談會。
  • 中國赴菲醫學專家在線講座 抗疫「功夫」操受熱捧
    中國赴菲醫學專家在線講座 抗疫「功夫」操受熱捧 2020-04-12 22:45:56     4月12日下午,中國赴菲抗疫醫學專家組舉行在線視頻講座。
  • 中國網「大使談抗疫」中英文專題
    對此,中國網及時策劃了「大使談抗疫」中文和英文專題,專訪了加納、亞塞拜然、阿爾及利亞、阿聯、喬治亞、哥倫比亞、烏拉圭、哈薩克斯坦、墨西哥、土耳其、巴基斯坦等11位駐華大使,圍繞當前國際社會攜手抗疫、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等問題表達觀點、提出見解,進一步豐富發聲渠道,提升外宣效果。相關報導發布後,駐華大使和使館外交官等相繼轉發微信朋友圈、官方微博、海外社交平臺。
  • 駐科威特大使李名剛接受科國家電視臺英語頻道直播連線採訪
    2021年1月13日,駐科威特大使李名剛應邀接受科國家電視臺英語頻道《陽光》(Sunshine)欄目直播連線採訪,介紹中國抗疫經驗做法、中國參與和支持國際抗疫合作、中科抗疫合作等情況。
  • 環球視線丨多位駐華大使感嘆:全球抗疫 「我們和中國在一起」 感謝...
    多位駐華大使接受《環球視線》專訪親歷感嘆:全球抗疫 「我們和中國在一起」他們是駐華大使,新冠疫情之初便在中國見證了一場不同尋常的抗疫之戰,他們是親歷者,也是使者,《環球視線》專訪多位駐華大使,聽他們動情講述各國曾如何與中國合作共同抗擊疫情
  • 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中英關係遭遇困難責任在英方 中國沒有變,變的...
    本文轉自【中國駐英大使館】;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就當前中英關係舉行網上中外記者會2020年7月30日,劉曉明大使就當前中英關係在使館舉行網上中外記者會。英國議會跨黨派中國小組副主席克利夫頓-布朗爵士、議會跨黨派中國小組副主席洛根、議會上院議員戴維森勳爵、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佩裡、英中貿協榮譽主席沙遜勳爵、沃爾布魯克俱樂部主席帕倫博勳爵、中國英國商會主席毛士真、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中國防務政策專家溫玫雅、皇家三軍防務與安全聯合研究所亞太及中國問題專家溫麗玉等英國政商學界嘉賓出席。
  • 中國駐德國大使就留學生回國等多個問題給出建議
    中國駐德國大使就留學生回國等多個問題給出建議 2020年03月23日 20:53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微信公眾號   德國留學生是回國還是繼續留守?
  • 西方又拿人權要挾斷援,坦尚尼亞選擇中國
    【文/觀察者網 李東堯】近期,西方國家操弄人權議題,威脅凍結對坦尚尼亞的援助資金。面對施壓,坦尚尼亞並未就範。當地時間11月27日,坦尚尼亞總統馬古富力(John Magufuli)強調中國對該國發展帶來的幫助,並稱更傾向於條件更少的中國援助。路透社報導截圖 據路透社報導,根據坦尚尼亞總統府27日發布的一份聲明,馬古富力說,「他們(中國)的援助讓你感到高興的是,它不受任何條件限制。當他們決定給你(援助)時,就只是給你。」
  • 中國大使:華商為互搶項目挑起坦尚尼亞正副部長內鬥
    真相究竟如何,越來越多的國企、民企和外貿商湧入非洲,對中國形象的建立究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中國駐非使領館又如何面對這些新的挑戰?日前,在坦尚尼亞首都三蘭港,南都特約記者就此對話中國駐坦尚尼亞大使呂友清。2013年3月,習近平訪問坦尚尼亞時,稱坦尚尼亞為中國「全天候的朋友」。
  • 中國駐布吉納法索大使人民日報撰文:傾蓋如故 久而彌堅
    今年初,在中國人民抗擊疫情最艱苦的時刻,布吉納法索總統、議長、外長和朝野黨派領袖均致函中方表示支持和鼓勵,布吉納法索社會各界也紛紛向中國駐布大使館表示慰問。當地媒體密集報導中國抗疫成效,駁斥西方不實之詞。在中國駐布大使館社交媒體主頁下,布吉納法索網友為中國鼓勁、加油的留言比比皆是。有當地友人說,布吉納法索意為「君子之國」,我們雖然經濟上不發達,但我們支持中國抗疫的決心和中國人民一樣堅定!
  • 中國赴菲律賓抗疫醫療專家組完成任務平安返回福建廈門
    醫療專家組抵達福建廈門 陳博攝 人民網廈門4月19日電(陳博)北京時間4月19日,中國赴菲律賓抗疫醫療專家組圓滿完成在菲律賓的援助任務,平安返回福建廈門。
  •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發表署名文章:相知在急難,獨好亦何益
    4月13日晚,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前往下榻酒店,慰問中國援菲醫療專家組成員以及志願者。圖為黃溪連大使(前左二)對專家組領隊鄭惠文(前左三)、組長翁山耕(前左一),及全體專家組成員表示,接下來幾天的任務也將非常艱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