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的《談美書簡》最後一篇是《慢慢走,欣賞啊》,說是在阿爾卑斯山路上有個著名的標語:慢慢走,欣賞啊!他引用這句話用以規勸年輕人,好好珍惜生命,體味生活,讓生活過得有滋味有意義。
現在網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話: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在現代的快節奏生活中,有時候人們驀然回首,倒是很羨慕前人緩慢舒適的生活節奏。
要說慢,就不得不說五代十國的吳王錢鏐,他的莊穆夫人吳氏,在每年的寒食節氣時,都會回臨安歸省。久別後思戀之情便油然而生,於是吳王錢鏐就寫信給吳氏,因為他是武人出身,讀書識字不多,所以書信只寫了寥寥數語: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簡簡單單的九個字,情真意切,細膩體貼,平實溫馨,蘊藉悠長。傳說吳妃展信而讀,立即留下兩行晶瑩的珠淚。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中說:「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應發,使人應接不暇。」旖旎風光,綺麗美景,走馬觀花,難免不能欣賞殆盡,豈不可惜?所以要緩緩慢行,將山色美景盡收眼底。如果像楊萬裡那樣,能欣賞到景色的魂魄精神,「處處山川怕見君,」那境界就高妙了。
當然了,古人欣賞美景也不都是緩慢的。比如孟郊在四十六歲那年進士及第,他自以為從此可以別開生面、風雲際會、龍騰虎躍一番了。他於此時真是「喜心翻倒極」,只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樣的速度來形容他的心情了。
酈道元在《三峽》中說,「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裡,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經四川。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於是寫下了「千裡江陵一日還」的詩句,李白也不管他「兩岸猿聲啼不住」了,更沒有心情欣賞風景了。
快與慢,只是一種心境。王維在與裴迪的信中說,清月映郭,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如此良辰美景,可惜裴迪在溫習經書。王維還希望等到春天的時候,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鰷出水,白鷗矯翼,露溼青皋,麥隴朝雊,斯之不遠,問裴迪能和他一起遊玩欣賞嗎?當時裴迪在準備考試,可能就沒有那個心情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