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鏐的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孟郊的一日看盡長安花

2020-12-16 文史哲趣味談

朱光潛的《談美書簡》最後一篇是《慢慢走,欣賞啊》,說是在阿爾卑斯山路上有個著名的標語:慢慢走,欣賞啊!他引用這句話用以規勸年輕人,好好珍惜生命,體味生活,讓生活過得有滋味有意義。

現在網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話: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在現代的快節奏生活中,有時候人們驀然回首,倒是很羨慕前人緩慢舒適的生活節奏。

要說慢,就不得不說五代十國的吳王錢鏐,他的莊穆夫人吳氏,在每年的寒食節氣時,都會回臨安歸省。久別後思戀之情便油然而生,於是吳王錢鏐就寫信給吳氏,因為他是武人出身,讀書識字不多,所以書信只寫了寥寥數語: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簡簡單單的九個字,情真意切,細膩體貼,平實溫馨,蘊藉悠長。傳說吳妃展信而讀,立即留下兩行晶瑩的珠淚。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中說:「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應發,使人應接不暇。」旖旎風光,綺麗美景,走馬觀花,難免不能欣賞殆盡,豈不可惜?所以要緩緩慢行,將山色美景盡收眼底。如果像楊萬裡那樣,能欣賞到景色的魂魄精神,「處處山川怕見君,」那境界就高妙了。

當然了,古人欣賞美景也不都是緩慢的。比如孟郊在四十六歲那年進士及第,他自以為從此可以別開生面、風雲際會、龍騰虎躍一番了。他於此時真是「喜心翻倒極」,只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樣的速度來形容他的心情了。

酈道元在《三峽》中說,「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裡,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經四川。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於是寫下了「千裡江陵一日還」的詩句,李白也不管他「兩岸猿聲啼不住」了,更沒有心情欣賞風景了。

快與慢,只是一種心境。王維在與裴迪的信中說,清月映郭,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如此良辰美景,可惜裴迪在溫習經書。王維還希望等到春天的時候,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鰷出水,白鷗矯翼,露溼青皋,麥隴朝雊,斯之不遠,問裴迪能和他一起遊玩欣賞嗎?當時裴迪在準備考試,可能就沒有那個心情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吳越王錢鏐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中國.昆明 2018世界花卉模特大賽作品「陌上花開」設計創意靈感來源此故事。2018世界花卉模特大賽陌上花開作品出自錢武肅王給他夫人的一封信,語言意境優美,寓意美好。戴氏是鄉裡出了名的賢淑之女,嫁給錢鏐之後,跟隨錢鏐南徵北戰,擔驚受怕了半輩子,後來成了一國之母雖是年紀輕輕就離鄉背井的,卻思鄉情重丟不下父母鄉親,與生養她的那片土地,每年春天都要回娘家住上一些日子,看望並侍奉雙親。是年春天,戴妃又回到了郎碧娘家。
  •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於吳越王錢謬的關係
    那就是「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它的翻譯有幾種。「1.田間阡陌上的花開了,你可以一邊賞花,一邊慢慢地回來。2.小路上的花兒都開了,而我可以慢慢等你回來!到這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卻是千古名句。那麼你可能奇怪了。就是一封家書中的一句話。怎麼就是千古名句了?清初傑出的詩人、文學家。王士禎曾在《香祖筆記》云:「錢武肅王目不知書,然其寄夫人書云:『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不過數言,而姿致無限,雖復文人操筆,無以過之。」
  •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最深情的想念,莫過於此
    回娘家要翻一座嶺,懸崖溪流相間,錢鏐怕王妃不安全,就專門派人去鋪石修路,加設欄杆,後來這座山嶺就改名為"欄杆嶺"。那年春天,王妃又去了娘家,春天都要過去了,陌上花也開得很絢爛,王妃還沒回來。錢鏐公務繁忙走不開,又非常想念,就寫信給王妃說:「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 王以書遺妃曰: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紫谷伊甸園的花海,客似雲來在五代十國的時候,吳越國國王錢鏐的夫人,每年春天必回臨安娘家,錢鏐給他的夫人寫信:「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告訴夫人田間小路上的花開了,你可以一邊賞著花一邊慢慢的回來了。而隱意是我想你了,在等你歸來。很浪漫不是嗎?錢鏐是一個性情中人,他生於唐朝社會底層,歷經五代割據勢力,創立吳越國,護一方百姓安穩似乎成了是他的宗旨,是十世紀少有的城市建築大師,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後來的杭州。而他又對自己的夫人如此深情愛護,簡直太難得了,「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溫柔人心千年的情話
    清代學者王士禎在《香祖筆記》寫著:「錢武肅王目不知書,然其寄夫人書云:「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不過數言,而姿致無限,雖復文人操筆,無以過之。」這個武夫就是唐代的錢鏐(liú),吳越君主。吳氏是孝順女子,每年寒食節有回娘家住一段時間的習慣,又一年的春天,王妃還未歸,料理完政務的錢鏐出門散步,一陣春風佛面,抬眼望去田間小路在不覺間已花開絢麗,遠處桃花似火柳如煙,一派生機勃勃,看到眼前的美景想與妻子分享,心中甚是想念,於是提筆寫下「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王妃看後,竟落下兩行淚珠,立即啟程。
  • 蘇軾的《陌上花》: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在那裡,他聽到人們在唱《陌上花》曲,那裡的父老鄉親和蘇軾解釋道,吳越王錢椒的妻子每年寒食節都會回娘家,看望雙親,直到陌上花開才回來。有一年卻遲遲未歸,吳越王思念愛妻,於是寫下了「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的句子。這兩句話包含了丈夫對妻子的無限思念和柔情,感動了吳地的百姓,他們把這句子編成歌曲,四處傳唱,其韻悽惻,含思宛轉。
  • 陌上花開緩緩歸(文史小品)
    陌上花開緩緩歸(文史小品)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最初讀到這一句,並不知其中典故,只覺得很美,美得讓人陶醉。後來無意中看到其中的愛情典故,更是心生喜愛,美到讓人浮想聯翩。
  • 前女友給我發了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該怎麼用古詩拒絕她?
    前女友給我發了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該怎麼用古詩拒絕她?如果您想文雅一點,就委婉地說,君問歸期未有期,可好?如果您想乾脆一點,就決絕地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也挺合適呀。不過,外人難免覺得,你這一拒絕的舉動,有些煞風景。
  •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吳越王錢鏐幸福婚姻秘訣
    精緻的杏花小箋被徐徐展開,上面只有簡短的九個字:「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女子看罷,面頰頓時浮出一片緋紅,就連眼角那兩道魚尾紋,也隨著那搖擺的柳枝逐漸消散。寫這封簡訊的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國王錢鏐。唐末亂世,錢塘江畔的草莽漢子錢鏐幾經徵戰,在江南打出一片樂土,自稱吳越王。錢鏐發達了並沒有忘本,休掉髮妻,相反,兩人的感情更加彌堅。錢鏐的髮妻戴氏出身農家,為人賢淑,儘管現在身份尊貴了,但她從不忘本,時常回鄉省親。
  • 經典詩詞 陌上花開緩緩歸
    (一)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似昔人非。遺民幾度垂垂老,遊女長歌緩緩歸。(二)陌上山花無數開,路人爭看翠輦來。若為留得堂堂在,且更從教緩緩歸。三月陌上花,讓人愛讓人痴,恍惚人的骨子裡頭都沉澱了花的影子,花的風韻。陌上花開,如果沒有了從俗累的生活中走出來,悄然佇立阡陌並為陌上風情所陶醉的人,那麼花開也寂寞,風情也蒼白。於是,一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不知被多少人吟誦了多少遍。人歸緩緩,那花便有靈性,便開得執著,陌上風情也被撩撥得濃鬱而熱烈。
  • 吳越王錢鏐:愛妃,可緩緩歸矣
    曾經那麼相愛,事業上升期就去低調結婚,剛剛走紅就選擇懷孕生子,可現在感情消磨殆盡,說散就散了,實在讓人難以接受。其實我覺得大可不必如此,雖然他們一對夫妻緣分有限、難以白頭,可從古至今夫妻攜手白頭、恩愛有加的比比皆是。比如我接下來要講的吳越王錢鏐,他和他愛妃的真摯感情至今還被人們稱讚不已,一起來看一下吧!
  • 錢鏐:陌上花開,他對國家忠誠,對愛情更是專一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你看,那陌上的花,開的多麼的美麗,這陽春三月,又是多麼的明媚,說起這首詩,相信許多人都聽說過,它出自於吳越王錢鎦之口,說起這首詩,就不得不說一下,他那令人動,他那令人潸然淚下又倍感幸福的愛情故事,吳越王當時年少時的他,年少時的吳越王,還不是越王,只是一個風華正茂的才子而已
  • 陌上花開緩緩歸和今晚月色真美,中國人和日本人的含蓄是否相通?
    古人的浪漫情懷真不是吹的,和「今晚的月色真美」一樣流傳甚廣的,我覺得那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是最令人動容的。錢鏐想念夫人,便寫信給她,又想著要是在信裡面提了催促的話,讓夫人從家裡急急趕回來也不好。於是他只寫下了九個字: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花已經開了,可以慢慢的回來。
  • 前任發來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應該怎麼會
    陌上花開 可緩緩歸矣,大概本意是:春天都到了,你怎麼還沒有回來呢。既然前任會發出這樣的聲明,很明顯,就是想複合唄!那麼問題就來了,那麼高大上的情詩,論格調,論內容,咱們應該如何回復呢?首先1:你也想有複合之意既然有複合之意那麼問題就簡單了,他都已經放出來可緩緩歸矣這樣的話,那麼你整一句「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也不為過。畢竟ta有心你有意,相信接下來的故事已經不用我過多描述了吧!
  • 《何以笙簫默》觀後感: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今晚又看了顧漫的文《何以笙簫默》,以前的以前我很喜歡青春小說,後來的以前我不再喜歡,我覺得很幼稚很假很虛偽,現在的我因為顧漫這兩本書重燃了對青春小說的熱情與重新定義了青春小說在我內心的看法。不過我不會再去看別的文了,因為高三了。我忽然覺得等待也許是一件幸福的事,或許很多人不啻這種想法。可是我現在內心的感受便是這樣真真實實,我希望得到等待一個人的機會。
  •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詩囚」孟郊登科的背後
    「詩鬼」李賀;「詩奴」賈島;「詩囚」孟郊,從這幾個看著就苦逼的稱號中大概可以窺見他們潦倒的一生。且說孟郊,自幼便失去了父親,母親含辛茹苦地將他和幾個兄弟拉扯大。對於母親的辛苦,孟郊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因此,早年的他一直陪伴在母親身邊,不曾參加過科舉考試。
  • 陌上花開 錢鏐深情豔千古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夫人回家省親,吳越王錢鏐一封九字情書,鋪開無限憐愛。今天,我們讀到這裡,依然能感覺到溫暖的包圍:春天來了,野花開了,親愛的,你好慢慢回來了……清代學者王士禎稱讚此語:豔稱千古!安昌,就是因錢鏐平定董昌之亂,使地方安寧而得名。
  • 孟郊《登科後》詩賞,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我們先看一下孟郊參加考試的背景。孟郊出生於751年,湖州武康的一個小官吏家庭,家中比較清貧,而且從小性格孤僻,755年安史之亂爆發,他親眼目睹了在河南的藩鎮之變,763年安史之亂結束,但是當時的國家依舊非常動蕩。
  • 輕擁時光,淺享流年,緩緩歸矣,我心已是陌上花開
    幽僻處可有人行,點蒼苔白露泠泠。孤雁冷落了年華,衰草凋零了季節,夜雨悲涼了相思,輕倚歲月,時光生香。眾生有情,只是緣分總是無故遲到,不能在最好的時間,遇見恰好的人。我在歲月深處,等過春、夏、秋、冬;你在紅塵陌上,走過春花秋月。多少人,不曾相愛,便已擦肩;多少事,不曾留戀,便已時過境遷。光陰總被虛度,深情總被辜負,流年過處,我們都只是這世間的痴男和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