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王|瑞幸砸幾十億也沒能扳倒星巴克,剖析星巴克的營銷案例

2020-12-15 EaglexKe

瑞幸PK星巴克,一點辦法也沒有?

星巴克經典營銷案例分析

星巴克一直是咖啡零售業的全球霸主,不管你是主打風格的小眾個性咖啡店,還是瘋狂砸錢佔領市場的資本公司,始終沒能撼動星巴克咖啡一哥的地位。

星巴克究竟做了什麼能保持在這個行業內一直全球領先,深受各類人群喜歡,在全球範圍內擁有一大堆忠實的擁躉?

今天我們就來分析分析,星巴克那些讓它立於不敗的經典營銷案例。

一.星巴克的礦泉水

細心的粉絲會發現在星巴克的點單臺旁邊一直擺放著一些礦泉水,而且價格不菲:二十五元一瓶。這樣的售價可比礦泉水巨頭依雲的礦泉水貴了不止一倍,豈止是水中貴族,簡直是水中鑽石了,難不成喝了還可以成仙成佛,口吐芬芳?

不用想,自然是沒有這些功能的,它就是普普通通的礦泉水,喝了也不會讓你立地成佛,最多能解下口渴或者滿足虛榮心:

老娘今天喝了25塊錢一瓶的礦泉水,真好!

更多的人看到了星巴克推出25塊錢一瓶的礦泉水的第一反應還是:「星巴克瘋了吧,25塊錢的礦泉水賣給誰啊?」或者「星巴克吃相也太難看了吧,二十五塊錢的礦泉水,簡直把大家當傻子了吧。」

解析

其實不然,別人星巴克根本就沒想著要把這礦泉水賣出去。

我們去星巴克是為了買咖啡,對於普通人來說動輒三四十一杯的咖啡還是不便宜,但你看到礦泉水都要賣25塊錢一瓶的時候,想想三十多一杯的咖啡也不算貴,消費起來就沒有太多猶豫了。有了一次消費經驗,就很容易養成第二次,第三次的消費,自然而然地就養成了消費習慣,成為忠實的消費者。

這在營銷學中叫價格錨定,價格錨定是在1992年一個叫託奧斯基得人提出的,他認為消費者在對產品價格並不確定的時候,會採取兩種非常重要的原則:避免極端和尋求對比,以此來判斷這個產品的價格是否合適。價格錨定是產品價格的對比標杆,邏輯在於讓消費者有一個可對比的價格感知。

這個技巧操作起來也很簡單,你只需要替你的核心產品設置一個炮灰產品以此來烘託你的核心產品即可。

二.星巴克的形象

星巴克的選址永遠在交通方便的繁華商圈,而且裝修大氣高檔。星巴克的產品、服務也隨時在烘託一種高品質高逼格的感覺。

有人就要問了:把門檻設置得那麼高,不怕沒有人去嗎?這樣的位置和裝修,看起來就很貴!

看起來貴?看起來貴就對了,但你知道星巴克咖啡一杯才30-40塊,比起這個裝修,這個價格似乎看起來就親民可愛多了,雖然不至於天天喝,但偶爾買一兩杯還是沒有問題的。對於普通人來說,在星巴克消費一杯咖啡,瞬間就讓你有了一種仿佛自己生活品質提高了,也是成功人士、有錢人了,或者仿佛喝了一個高檔品牌的飲品,自己也高級起來的的快感或者優越感。

解析

這就是星巴克為什麼極力拔高品牌形象的原因,它應用了一個心理學邏輯,當心理學邏輯用在所謂的弱者身上的時候,效果更佳,因為每一個弱者心裏面都試圖證明:我真的不弱!

加之星巴克有意將品牌定位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這樣一來,既能吸收一批成功人士、商務人士、小資人士,又能吸收大量渴望藉助星巴克品牌提高自己形象和價值的人。

星巴克的完美品牌形象,正是要歸功於這一套商業營銷邏輯!

這套營銷邏輯也狠狠地抓住了很多不懂營銷的人的痛腳。

三.星巴克的星享卡

星巴克的星享卡設計好看,很多人都很喜歡,當然好看不足以讓人購買,畢竟需要花一百塊錢。但為什麼讓那麼多人趨之若鶩地購買星享卡呢?

解析

秘密就在於每次你在結帳的時候,收銀員都會主動問您,需要幫您的會員卡積分嗎?

如果沒有的話,就推薦辦卡,一張一百元的星享卡,裡面有三張買一贈一,一張早餐邀請券,還有一張升杯邀請券。對於買一杯咖啡的人,也就多幾十塊錢,對於買兩杯以上的人就更划算。而且店員也不會強制推銷,或者甩臉色翻白眼。根據調查發現,有70%的人會同意購買。

這樣對於星巴克來說,每100個用戶,如果消費36元,每杯咖啡的成本大概4元,這樣就能盈利3200元。推薦辦卡之後,根據調查比例,那就是70個人購買,那除了制卡費用2元,四杯咖啡的成本價16元,利潤就有6820元。那麼在用戶數量不變得情況下,幾乎比原利潤翻了一倍。

在星巴克開放星享卡後,星巴克目前有超過一千萬的會員,其中有七百多萬活躍用戶,都是忠實的消費用戶,這背後所隱藏的商業價值你腦補一下就知道,星享卡的營銷套路有多成功。

今天的星巴克經典營銷案例我們就暫且講到這,如果你也喜歡,或者想看到更多的經典營銷案例剖析,學習更多的營銷知識,那就拜託幫我們轉發一下,當是鼓勵吧~

相關焦點

  • 星巴克「由衷」地感謝瑞幸
    但是實體連鎖的現磨咖啡,還暫時沒看到市場的曙光。瑞幸對比星巴克的模式缺陷星巴克能笑到了今天,還有Costa、MAN這些優秀的咖啡連鎖品牌,在中國的機場、高鐵、商圈、寫字樓、景區能存活下來,只有瑞幸和連咖啡指日可待的退出。說明不是中國人喝咖啡的習慣和市場規模,沒有什麼先天不足。
  • 當瑞幸「咖啡的小世界」遇上星巴克「全世界的咖啡」
    璽哥還發現,從已有的家樂福、步步高等騰訊賦能的案例來看,騰訊的新零售體系側重於利用社交流量資源對零售商進行賦能。在這個模式下,新零售的改造、升級大多依靠零售商自行完成,而騰訊只是為商家和用戶之間提供基於小程序+微信支付的會員運營、以及場景貫通。
  • 那些年,我們看過的瑞幸營銷
    所有的營銷玩法不外乎利用信息不對等、洞悉人性弱點、披上藝術感的創意設計或者名人代言造出的「美好幻覺」,人類不能局限於眼前的苟且(剛需)、還要有詩和遠方。所以瑞幸砸錢做營銷不是原罪、「鑽石恆久遠」不也是營銷造出的價值嗎?
  • 瑞幸咖啡,不懂星巴克,更不懂咖啡!
    But,如果說瑞幸作為一個營銷公司,咖啡是其營銷產品,那瑞幸對咖啡的了解程度簡直入門都算不上,不僅不懂咖啡,更不懂其競爭對手星巴克。或許有人覺得小編過於激動,還是想博眼球,但事實如此,沒必要說違心的話。
  • 瑞幸的軍刀,星巴克的旗杆
    在這次疫情下,瑞幸和星巴克兩家看上去都在受到影響,但是瑞幸的主動出擊,已經在漸漸拉開了差距。換句話說,兩家不論從產品形態、商業模式以及用戶場景上,都有巨大的區別,這也是為什麼我說,從一臺無人咖啡機背後,能看出瑞幸和星巴克已經越走越遠了。瑞幸的「靈活身段」說實話,瑞幸和星巴克都挺慘的。
  • 為什麼2歲多的瑞幸咖啡能迅速直追49歲的星巴克
    01 你一定要懂的用戶價值公式除了被人已經津津樂道宣傳鼓吹的「贈一得一」裂變營銷公式(即在朋友圈分享後,親友免費品嘗一杯,你也能獲得一張贈飲券)。瑞幸咖啡的成功絕對不啻於「術」的層面,錢治亞對於用戶價值「道」的理解,奠定了瑞幸價值成功的基因。
  • 在中國瑞幸咖啡如何擊敗星巴克
    5月以來一家名為瑞幸咖啡的企業開始炮轟星巴克,稱其對瑞幸供應商夥伴頻繁施壓要求站隊;此後星巴克回應稱,瑞幸咖啡是在進行碰瓷式市場炒作行為。瑞幸模式能否成功,最關鍵的是什麼?騰訊財經請到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外籍教授Jeffrey Towson,看看他對中國咖啡零售業的田野調查得出了怎麼樣結論?他又如何看待星巴克的顛覆者的誕生和它的新零售試驗?
  • 瘋狂「燒錢」,成立兩年超越星巴克?瑞幸咖啡究竟意欲何為?
    20年前,星巴克在北京國貿開了中國大陸的第一家店,到現在,在中國已經開了四千多家店。20年來,星巴克一直致力於咖啡文化在國內的傳播,第一念頭想到星巴克一點也不奇怪!然而,最近中國本土的一家咖啡店品牌正在以爆發式的速度迅速崛起,這就是本文要說到的瑞幸咖啡!
  • A版星巴克「瑞幸」到底怎麼了?
    星巴克四個一份的小蛋糕售價48元綠豆和閨蜜私底下也討論過,以星巴克為例,它的咖啡質量遠沒達到這麼貴的價格,就拿星巴克一直的宣傳「臻選豆」,其實豆子本身並沒有多少高品質,很多小眾的咖啡館裡的自產自烘的豆子比星巴克的豆子好很多
  • 鯰魚瑞幸,它改變了星巴克,還拉來馬化騰一起玩
    從1999年開設第一家中國門店,星巴克的靈魂人物、前執行主席舒爾茨花了近20年時間,在中國招募了4.5萬名員工,開設了3400家門店。中國業績頗讓舒爾茨自豪,「20年前,很少人相信我們能在這裡取得成功,現在,我們證明了中國已經是最成功的市場,我得來說聲謝謝。」高光之下,剛剛20歲的星巴克中國,卻提前迎來了「中年危機」。
  • 星巴克的員工為何挖不走?深度剖析星巴克的「夥伴文化」
    而這幾天,關於瑞幸咖啡的新聞也是不絕於耳。 不過,今天我們要講的不是瑞幸,而是一直被它對標的咖啡巨頭星巴克。 星巴克創始人舒爾茨白手起家,把星巴克打造成擁有30000家門店,市值6000億人民幣的商業帝國,他曾將公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企業與員工股之間的「夥伴關係」。
  • 瑞幸、Costa和星巴克狹路相逢?
    日常咖啡的選擇,大多是星巴克Costa和鋪天蓋地廣告的瑞幸咖啡。大多數人的咖啡啟蒙導師都是星巴克,它們常見於日常朋友圈;Costa稍稍次之,粉絲數量也不可小覷;而瑞幸咖啡作為業內小輩,雖起步晚但後來居上,口碑也是相當不錯。
  • 星巴克換規則後,一周的瑞幸加星巴克體驗讓我這樣選擇
    幾天的瑞幸外賣袋,就是這個袋子送的至於兩個送過來的包裝都不錯,星巴克咖啡伴侶給的很全面,這點瑞幸就從來沒給過,餐巾紙也是同樣,不過瑞幸要是點了輕食的話會給一點點。小食各有優缺首先聲明下,基本上同樣的量瑞幸都能比星巴克便宜個百分之十幾的樣子。
  • 老大星巴克強力阻擊,瑞幸咖啡還能Lucking嗎?
    與星巴克不同的是,本土創業的瑞幸咖啡採用了更本土和更網際網路的模式。瑞幸咖啡認為,國內咖啡消費存在兩大痛點:價格高、購買不方便。在產品上,瑞幸咖啡精選阿拉比亞等高端咖啡豆,選用高端咖啡機,並聘請3位WBC冠軍咖啡師精心調製,打造更符合中國消費者口味的好喝咖啡,價格卻要比星巴克更便宜:以老冀最常喝的美式咖啡為例,星巴克的大杯需要24元,而瑞幸咖啡卻只要21元。
  • 案例:星巴克優衣庫的「聯合營銷」
    最近微博中有一條流傳比較火的微博,是關於星巴克和優衣庫品牌的co-branding。在兩家的產品和服務中分別巧妙的融入了對方的品牌和產品體現。引起了微博中一片好評。認為是「成功的聯合營銷」、「令人興奮的創意」,甚是是有些網友開始從戰略、執行、品牌氣質等眾多方面開始分析。
  • 瑞幸咖啡不把星巴克放在眼裡?憑什麼這麼牛?
    不把老大星巴克放在眼裡? 這就要說到瑞幸咖啡的的幕後營銷操盤手—上海滬琛品牌營銷策劃有限公司。 滬琛策劃曾操盤過多個大型項目,並打造出多個知名網紅品牌如:喜茶、FF汽車等。 既然有這麼牛叉的營銷諮詢機構操盤著瑞幸咖啡的營銷,就不由得使我產生興趣,探探瑞幸咖啡的營銷思路和套路。
  • 咖啡風暴:星巴克「重大改變」 小藍杯瑞幸有圖謀
    截至目前,「橫空出世」近十個月的瑞幸已在全國14個城市布局了1100多家門店,其整體門店數已是星巴克的三分之一,是COSTA、太平洋咖啡的兩到三倍,最新的門店甚至開進了故宮。從營銷上,瑞幸一直高調對抗星巴克,也被認為是一種「捆綁營銷」的策略。
  • 跑了20家咖啡店,我發現了星巴克、瑞幸、711咖啡的秘密
    前段時間瑞幸在美國上市,大家紛紛討論這家公司能撐多久。作為一名資深證券分析師(理工男),我更是一枚咖啡深度愛好者,相對於誰的股票更值得買,我更關心的是誰的咖啡更好喝!(是的,你沒看錯!)如何判斷一杯咖啡是否好喝?
  • 邱慈觀:與星巴克相比,瑞幸關心ESG嗎?
    從一開始,瑞幸就對標星巴克,誓言超越:以4500家的門店來對比星巴克的3300家,以外送服務來對比星巴克的實體門店,以升級的西達摩豆來對比星巴克的阿拉比卡豆,不一而足。瑞幸擅長營銷,為自己塑造行業第一的形象:星巴克於1999年進入中國,二十一年後開了3300家門店,但瑞幸平均每17天攻城一座,2021年向10000家門店挺進,顯然是超越了!
  • 星巴克:那些瑞幸教我的事
    星巴克應該感謝瑞幸。要不是瑞幸的出現,它或許還是那個自我陶醉的咖啡王者,不會進行如此激進的調整和變革。多年以後,回望過去這兩年,星巴克的CEO們一定會記得,那些瑞幸教它的事。在瑞幸咖啡出現之前,這樣的開店速度並不算慢。在大多數咖啡從業者看來,咖啡本來就是一門慢生意,咖啡消費習慣需要慢慢培養。一些因瘋狂擴張而終歸落寞的咖啡品牌似乎也印證了這種觀點。因此,儘管所有人都清楚地知道,中國的咖啡市場潛力巨大,有大批的消費群體可以教育、開發,但始終沒人點燃一把火。瑞幸的出現點燃了咖啡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