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慈觀:與星巴克相比,瑞幸關心ESG嗎?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文/ 邱慈觀

今年4月,瑞幸咖啡無疑是媒體曝光率最高的企業,被冠上財報浮報造假、大股東套現減持、高管前科累累等罪名。年初國際賣空機構渾水對瑞幸發布了負面報告,其後獨立審查委員會組成,證券監管機構入駐調查,這陣子它形象重挫,聲譽跌至谷底。

不過,瑞幸曾塑造了絢爛的中國想像,正面而風光。事實上,打從一開始,它就高調崛起,從無人零售、人人喝得起,到連鎖咖啡獨角獸,瑞幸的發展疾風迅雷,勢如破竹。

瑞幸咖啡於2018年1月試營,通過線上引流加外賣、網際網路式補貼、大數據精準選址等作法,從兩輪融資到2019年5美國上市,前後僅十八個月,其兼程猛進,扶搖直上。

從一開始,瑞幸就對標星巴克,誓言超越:以4500家的門店來對比星巴克的3300家,以外送服務來對比星巴克的實體門店,以升級的西達摩豆來對比星巴克的阿拉比卡豆,不一而足。瑞幸擅長營銷,為自己塑造行業第一的形象:星巴克於1999年進入中國,二十一年後開了3300家門店,但瑞幸平均每17天攻城一座,2021年向10000家門店挺進,顯然是超越了!

來源:2018年瑞幸對比於星巴克

但是,除了開店速度快、商業模式新、勇於補貼、擅長營銷外,無論是從它官網呈現的內容,或是從媒體對它高管的採訪,我們對瑞幸所知相當有限,更難以理解它超越星巴克的本質何在。特別是,星巴克官網上披露了很多與咖啡相關的環境及社會關切,以及它與合作夥伴共同尋求的解決之道。這些關切都涉及星巴克的核心業務,包括提高門店的能源效率、開發可重複使用的包裝材料、加強咖啡種植的水資源保護、優化咖啡小農的技術培訓、改善咖啡種植戶的居住條件等。

反之,上了瑞幸官網,映入眼帘的是小鹿茶、小藍杯及料多多,用字小裡小氣,營銷力道卻大手大腳。將其官網信息全部瀏覽一遍,即可發現,除了因應掛牌交易所要求而披露的三份公司治理委員會章程及倫理行為守則外,竟沒有任何超越小商品的宏大關切。換言之,針對門店廣設、咖啡生產、農民需求、客戶資料保護、環境可持續性、社會影響力等和公司業務相關的重大議題,瑞幸官網對相應的組織策略和管理方式竟一字不提。除非瑞幸對此私下另有披露渠道,否則從過去兩年多的媒體發言內容及具體行為看,它顯然目光短淺,欠缺高瞻遠矚的宏大關切,更不曾想要在這些領域超越星巴克。

綠色門店

瑞幸2019年自訂的戰略目標是:新建門店2500家,總門店數4500家,而未來向10000家門店挺進。在門店數方面,星巴克也提出2025年前全球10000家門店的規劃,只不過它興建的是」更綠」的門店,而瑞幸則未曾關注過門店」顏色」!

零售門店會產生環境後果,除了建物本身材料的碳排放以外,門店運營使用的水電及所產生的材料、餐盤等廢棄物,都對環境造成負擔,故廣設門店通常被視為違反了環境可持續原則。因此,星巴克於2018年啟動了」更綠化的零售倡議」,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及SCS Global Services(科學認證系統全球服務組織)共同規劃其門店成長項目,其中包括改善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可再生能源佔比、保護水資源、降低廢棄物等。

來源:2019年星巴克發行第三期可持續債券

當然,綠化門店涉及綠色投資,故星巴克為此於2019年依據全球資本市場協會的綠色債券原則及可持續債券指引,發行了一隻可持續債券,所募資金的一部分就用來投資門店。綠色建築物與門店都須由外部的獨立第三方認證,而星巴克每年會在官網披露獲得認證的門店數,以及具體的綠色指標,包括同比節水量、同比節能量、同比廢棄物減少量等。

咖啡供應鏈

有關咖啡來源,瑞幸講得最多的是優選上等阿拉比亞豆、使用升級的西達摩豆,以及其咖啡豆榮獲國際品鑑大審金獎。至於咖啡相關的供應鏈風險及管理措施,瑞幸從未言及。

咖啡供應鏈包括咖啡種植、烘培、銷售及終端消費等環節,其中有種植戶、合作社、各層大小經銷商等,涉及多種風險。咖啡種植有地理位置和氣候要求,知名產地大多在新興國家,譬如衣索比亞、墨西哥、坦尚尼亞、越南等,而相關的環境面風險有過度使用除蟲劑、汙染土壤、破壞水資源等,社會面風險有僱用童工、強制性勞役、工作環境不安全、工資低於法定標準等。另外,咖啡中間商有議價優勢,其涉入會對小農形成剝削,讓他們的付出與所得不成比例,在貧窮邊緣掙扎。

針對相關的供應鏈問題,全球咖啡行業設計了一些推動方案和認證系體,包括Sustainable Coffee Challenge(可持續咖啡挑戰)、SCS Global Services及C.A.F.E.(咖啡和種植者公平規範),以提高咖啡供應鏈的透明度,採購符合倫理標準的咖啡。星巴克一直是這些方案的重要推手:它是Sustainable Coffee Challenge的創始組織之一,是C.A.F.E.的開發組織之一,也是SCS Global Services的合作組織之一。

C.A.F.E.於2004年即由星巴克和保護國際組織及第三方認證組織SCS Global Services共同推出,這是一種公平貿易的標誌,針對咖啡生產的經濟、環境與社會維度,依所界定的實踐標準以計分卡評估,所涉項目有種植方式、除蟲劑使用、減少耗水、工人健康及安全、工人培訓等,而合格的咖啡可以獲得認證。星巴克為自己設訂的目標,是99%的咖啡來源都符合C.A.F.E.的倫理標準,而其供應鏈標準之審計框架及方法的監督,則由SCS Global Services來負責。

當然,認證體系常因標準界定及潛在的利益術突而遭到質疑,C.A.F.E.也不免有些問題,但至少到目前為止,尚未出現一套比它更有效的供應鏈管理認證系統。

咖啡種植者支持中心

除了不關心咖啡的供應鏈管理外,瑞幸也未曾提過如何對阿拉比亞豆、西達摩豆的農民施予培訓,以更環保的方式來種植,以強化農作業的穩定性及農地的可持續性。

C.A.F.E.實踐裡,環境是其中一個維度。倘要降低咖啡生產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則必須先對農民施以訓練,教會他們如何以符合標準的方式耕種。因此,星巴克在全球咖啡產區建立了九個咖啡種植者支持中心,讓農民學習最新的農藝技術,以增加單位產量及提高產品質量。具體培訓項目包括土壤侵蝕控制、除臭處理、遮蔭管理,以及如何緩和氣候變化對咖啡種植的衝擊。

來源:星巴克的咖啡種植者支持中心

另外,星巴克在哥斯大黎加成立了一個全球農藝研發中心,進行咖啡品種的開發與種植技術的改善,而研究成果則以公開來源方式,與各地的種植者支持中心分享。農藝技術研發及全球九個咖啡種植者支持中心所需的資金,星巴克以發行可持續債券來募集。

普惠金融

除了不關心咖啡小農的技術升級外,瑞幸也未曾關心種植所需的資金來源,其中涉及購買種苗、工具、除蟲劑等物資的必要支出。瑞幸可能不知道,全球有兩千萬咖啡小農,他們貧窮、教育水平低,欠缺銀行貸款所需的抵押品,也是最欠缺金融渠道的人口。

針對咖啡小農無法獲得商業貸款的問題,有些組織已提出普惠金融解決方案,譬如以供應鏈訂單作為抵押品或是以擔保增強信用,其中包括瑞士的公募基金公司responsAbility、美國的影響力投資基金Root Capital、公平貿易渠道基金等。因此,星巴克成立了全球農民基金(Global Farmer Fund),金額五千萬美元,與以上幾家組織合作,由其落實微額貸款的審核、發放及管理等具體細節。

當然,星巴克涉入普惠金融,是為了讓咖啡小農的產品達標,以強化咖啡供應鏈的來源。星巴克歷年所發行的可持續債券,所募資金中的一部分都配置給全球農民基金作微額貸款,而受益農民迄今有四萬多名。

貢獻於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綜合以上所言,星巴克的ESG參與可放在SDGs的框架下來看,歸納為推動經濟發展、賦能小農、強化服務渠道與綠建築物等,而相關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分別有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SDG#1(消除貧窮)、SDG#2(體面工作與經濟成長),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建設),以及SDG#11(可持續都市與社區)。譬如,星巴克擬於2025年前在全球運營一萬家綠色門店,所針對的就是可持續都市與社區的目標。

星巴克對各項SDG的涉及程度及貢獻不一,理由與業務攸關性及成本效應等因素有關。但不容否認的,在可持續發展的宏觀視野下,星巴克創造的不應是單純的」第三空間」,更應是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組織認證的綠色門店;星巴克販賣的不是單純的咖啡豆,更應是負責任方式生產的咖啡豆;星巴克的咖啡豆不應只是源於一般的小農,更應是源於獲得賦能而盈利增加、生活改善的小農!

固然,星巴克與瑞幸的發展階段不同,前者已近半世紀,後者才啟動兩年多,故眼前關心的議題可能不同。但值得注意,企業創始人的視野、胸襟與誠信,是奠定組織方向的基石,唯有在穩定基石上建立的企業,才能長久運營,為股東創造價值,為供應商強化福祉,為消費者豐富經驗,為環境保育資源,以共同推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邱慈觀是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可持續金融與ESG等領域的知名學者)

點擊查看:  邱慈觀:ESG實踐和ESG投資的區別與重要價值  邱慈觀:疫情下債券市場的特別行動  邱慈觀:當前局勢下的ESG與影響力投資  邱慈觀:沿著影響力投資的學習曲線前行(2019.8)  新浪財經ESG頻道&系列指數

相關焦點

  • 瑞幸、Costa和星巴克狹路相逢?
    日常咖啡的選擇,大多是星巴克Costa和鋪天蓋地廣告的瑞幸咖啡。大多數人的咖啡啟蒙導師都是星巴克,它們常見於日常朋友圈;Costa稍稍次之,粉絲數量也不可小覷;而瑞幸咖啡作為業內小輩,雖起步晚但後來居上,口碑也是相當不錯。
  • A版星巴克「瑞幸」到底怎麼了?
    星巴克四個一份的小蛋糕售價48元綠豆和閨蜜私底下也討論過,以星巴克為例,它的咖啡質量遠沒達到這麼貴的價格,就拿星巴克一直的宣傳「臻選豆」,其實豆子本身並沒有多少高品質,很多小眾的咖啡館裡的自產自烘的豆子比星巴克的豆子好很多
  • 瑞幸的軍刀,星巴克的旗杆
    在這次疫情下,瑞幸和星巴克兩家看上去都在受到影響,但是瑞幸的主動出擊,已經在漸漸拉開了差距。有槓精可能要問了,疫情這麼嚴重,瑞幸就捐咖啡機嗎?其實不是,疫情發生後,瑞幸捐了1000萬,並且向全國抗擊疫情的一線醫院開放了「瑞即購」的免費申領。當然,瑞幸的老朋友星巴克也捐了300萬,外加800多箱星倍醇等罐裝咖啡飲品。
  • 星巴克換規則後,一周的瑞幸加星巴克體驗讓我這樣選擇
    這點上星巴克可以說幾乎完敗。(為什麼說是幾乎,因為我認為界面雖然瑞幸方便好用,但是我和我老公都認為還是星巴克的更美觀些)而外賣速度上,瑞幸的順豐快遞也是非常好,從來沒有超時,可能因為打著慢必賠的口號吧,總之有時候在家和老公點點吃的要杯熱巧速度上非常有保證。相比這點星巴克也是不如的,沒有明顯時效要求。
  • 星巴克「由衷」地感謝瑞幸
    瑞幸從2018年橫空出世開始,就以主動「碰瓷」星巴克——起訴星巴克搞壟斷,賺取知名度,讓星巴克很不爽。但是而今,星巴克應該是由衷的特別感謝瑞幸,沒有它在這兩年的一頓「騷操作」,星巴克的創新速度不會這麼快,也不會成為笑到最後的現磨咖啡品牌。
  • 瑞幸咖啡,不懂星巴克,更不懂咖啡!
    因為瑞幸剛出來的時候,一天到晚碰瓷星巴克,也就是下圖的內容,動不動就和古惑仔一樣,叫著喊著要挑戰星巴克龍頭老大的地位。當然,瑞幸如何挑戰星巴克,準備怎麼燒錢,我等吃瓜群眾是沒興趣關心,但是發布會那麼一鬧騰,倒是引起了星巴克高層的關注,不僅要求多合作企業二選一,更準備發展外送咖啡業務,對瑞幸圍追堵截。
  • 疫情之下,星巴克「降速」瑞幸「加速」
    線上賣咖啡獲益,瑞幸星巴克競爭加劇觀察者網注意到,在疫情重創了線下門店額情況下,線上賣咖啡成為了星巴克的新選擇。但是,相比起國內網際網路咖啡的「領跑者」瑞幸咖啡,星巴克依然在此領域落後一步。在2月份,由於疫情的影響,星巴克的線上服務佔比一下衝到了8成,可以說沒有線上服務,星巴克在中國的業務將癱瘓。面臨疫情和瑞幸的衝擊,曾經表示瑞幸不是競爭對手的星巴克也緊張了起來。今年,星巴克將重點在一線城市擴張「啡快」小面積門店,加強市場滲透率。
  • 在中國瑞幸咖啡如何擊敗星巴克
    5月以來一家名為瑞幸咖啡的企業開始炮轟星巴克,稱其對瑞幸供應商夥伴頻繁施壓要求站隊;此後星巴克回應稱,瑞幸咖啡是在進行碰瓷式市場炒作行為。瑞幸模式能否成功,最關鍵的是什麼?騰訊財經請到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外籍教授Jeffrey Towson,看看他對中國咖啡零售業的田野調查得出了怎麼樣結論?他又如何看待星巴克的顛覆者的誕生和它的新零售試驗?
  • 從瑞幸到星巴克:做一些別人看不到的事
    這家用各種概念包裝自己,看上去一路飛馳的新公司,似乎從來沒想過刻意掩蓋自己的企圖和抱負,相反,大肆張揚是它的性格,一上來就擺出一副要和行業老大星巴克「死磕」的勢頭,並且經常揚言自己在很多方面已經佔據優勢,仿佛花不了幾年的時間,這隻初生牛犢就能將興起於大洋彼岸、在市場上摸爬滾打了近半個世紀的那隻病虎徹底擊敗。
  • 星巴克:那些瑞幸教我的事
    儘管在星巴克CEO的口中,瑞幸的競爭顯得無關緊要,但從實際的戰略調整來看,隨著瑞幸閃電般的擴張,星巴克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從開始的一臉鄙夷,逐漸變得緊張起來,並開始積極調整、應對。在數位化時代的中國,任何一個市場,都不乏口口聲聲要」顛覆」行業的攪局者。他們往往抓住巨頭們忽視的軟肋,發起猛烈攻擊。
  • COSTA關店、星巴克虧損,瑞幸咖啡卻活得很好
    還有消息人士稱,目前,瑞幸全國門店的復工率已經接近90%,而瑞幸此前所承諾的「4000多家門店將正常運營」也成為了事實。這一系列跡象都在表明,瑞幸的線下經營似乎並沒有受到退市風波的影響。艱難的「星巴克」們傳統咖啡品牌的代表之一,星巴克的老對手、英國老牌連鎖咖啡COSTA在經過幾年的掙扎後,最終還是撐不住了。
  • 老大星巴克強力阻擊,瑞幸咖啡還能Lucking嗎?
    據說星巴克已經給上遊的食品、包裝材料、機器設備等供應商發出通知,要求他們「二選一」,不能再給包括瑞幸咖啡在內的競爭對手供貨。   2. 推出外賣業務。據說星巴克高管已經拍板,將與美團點評達成戰略合作,要在近期在中國推出外賣業務。要知道,這也是星巴克在全球的第一次。
  • 瘋狂「燒錢」,成立兩年超越星巴克?瑞幸咖啡究竟意欲何為?
    瘋狂「燒錢」,成立兩年超越星巴克?瑞幸咖啡究竟意欲何為?(一)在中國提到喝咖啡,小編相信大部分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星巴克!20年前,星巴克在北京國貿開了中國大陸的第一家店,到現在,在中國已經開了四千多家店。20年來,星巴克一直致力於咖啡文化在國內的傳播,第一念頭想到星巴克一點也不奇怪!然而,最近中國本土的一家咖啡店品牌正在以爆發式的速度迅速崛起,這就是本文要說到的瑞幸咖啡!
  • 瑞幸「驚醒」星巴克,咖啡走出咖啡館
    在2020年到來之前,瑞幸在中國的門店數超過了星巴克。據美國數據公司Thinknum的統計,截止2019年12月16日,瑞幸咖啡在中國的門店數量達到4910家,與星巴克同期的門店數相比,多了600家。瑞幸方面對此消息的回應為「不予置評」。
  • 「偷師」瑞幸?星巴克中國開出首家快取店的「心機」
    「星巴克這是把店開在我們家門口了。」一位瑞幸咖啡員工略帶調侃地告訴「零售氪星球」。今年5月在美國上市的瑞幸咖啡,一個重要的模式創新就是以「快取店」模式突破了原有星巴克為代表的咖啡連鎖大店模式主導的咖啡消費模式,通過包括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加持的成本結構重構,觸達了一個更龐大的大眾咖啡消費市場。
  • 挑戰星巴克的瑞幸咖啡,大筆燒錢何時休?
    當時就有輿論聲音認為,瑞幸咖啡狀告星巴克有炒作嫌疑,就連高舉高打挑戰星巴克也是其一廂情願。實際上,除了在輿論層面實現與星巴克的深度捆綁,瑞幸咖啡並沒有進一步的動作。在之後的18個月內,瑞幸咖啡沒有提供任何的有力證據。
  • 鯰魚瑞幸,它改變了星巴克,還拉來馬化騰一起玩
    瑞幸咖啡今年1月份試營業,以新零售的方式進入咖啡行業,通過堂食、自提和外送相結合的立體服務,匹配了咖啡消費的所有場景。開業僅9個月,瑞幸就在全國開店1000+,年底要到2000家,約等於入華將近20年的星巴克中國當前門店數量的60%。星巴克急了。9月19日,星巴克在瑞幸之後上線了外賣服務。
  • 瑞幸大敗局後,三季度巨虧49億的星巴克,能熬過「中年危機」嗎?
    所以,此次瑞幸造假事件一定會被當成一個「標杆」,接下來瑞幸咖啡以及相關責任人還要面對刑事追責、民事賠償及誠信懲戒等一系列處罰。 用一年的時間走完星巴克十幾年的路,瑞幸的進度條震驚了資本市場,也嚇壞了星巴克。 2020年1月31日,渾水在其Twitter上發布了一份長達89頁的瑞幸咖啡研究報告,稱其「在2019年第三季度和2019年第四季度,每店每日商品數量分別誇大了至少69%和88%,有11260小時的門店流量視頻支持」。
  • 瑞幸咖啡、星巴克和COSTA咖啡哪家更好?一篇讓你少花冤枉錢
    前不久,一款新興網紅「瑞幸」進入中國咖啡的戰場,一時間風頭無兩,就連星巴克和COSTA咖啡受到些許影響,銷量略有下滑。瑞幸咖啡好喝嗎?這三家究竟哪家更好?一起和收券吧看看吧。瑞幸咖啡是17年底橫空出世的新品牌,價格親民,定價在20-30元之間。採取App下單,無需排隊。提前在App下單,等到了門店即可直接掃碼取餐,非常方便。星巴克主要以門店購買為主,不提供外送服務,如果外送則需要通過第三方外送平臺並額外支付配送費。
  • 瑞幸2020年會超越星巴克嗎
    瑞幸和星巴克的情況大抵相仿。01受疫情影響,網紅奶茶一點點這段日子損失巨大。而另兩家飲品巨頭星巴克和瑞幸之間的較量,可能也會因為眼前這場疫情而滋生更多不確定性。去年5月17日,瑞幸咖啡在納斯達克上市,創下了全球最快IPO公司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