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服務業嗎?教師是「服務員」嗎?為何會這樣?

2020-12-17 湖邊說教育

無論哪種教育哲學,無論哪種教育法規,都不會把教育定義為服務行業。可是近17年的從教經歷卻在讓感覺到教育似乎和服務業越來越接近了。

不記得是哪年哪月,有同事跟我感慨:咱們別自我感覺良好了,我們的職業不過是服務業而已……

我震悚了。在我的信念裡,我們的工資是國家發的,是納稅人給的,我們是代表國家、民族和納稅人來教育這個國家、民族的未成年。雖然我不會覺得頭頂有光環,但我始終覺得教育是神聖的。我是懷著這種信念選擇師範專業,選擇教師行業的。要是從教之前,或從教之初,有人這樣跟我感慨,我一定會和爭個面紅耳赤的。

統一服裝的老師像服務生嗎

但是那年那月,我只能震悚。從教以來的經歷已經在讓我的信念動搖了。難道現實中的教育真地是服務業嗎?也許學校管理層不會有這樣的感覺,但是,我想多數一線教師可能會和我感同身受。

任教第一天,校長叮囑我:「小汪,千萬別打學生啊!打了,家長投訴你,誰也救不了你的。還有,批評學生也要掌握分寸,否則也會有家長投訴的。」我想,我是不會打學生的,不是早就禁止體罰了嗎?為什麼批評學生也會被投訴呢?我想大概是批評的時候不能有人格侮辱吧!

也許我是比較幸運的人,投訴我的家長並不多。但是越來越多的同時被投訴,讓我驚訝,讓我惶恐。有家長投訴老師批評孩子太兇了,把孩子嚇著了;同事下班後給學生輔導功課,焦急等待的家長衝進學校,不分青紅皂白地要打同事,得知真相後,也沒有道歉;前幾天,一個家長在我們辦公室捶打著辦公桌,對同事吼道:我孩子成績不好是要教育,但是你不能捏造事實,侮辱我的孩子……這個憤怒的家長的孩子是同事班最難管教的,班風幾乎就是被他一人帶壞的……這些例子我是說不完了。

我讀書的時代,家長普遍希望老師能關照一下自己的孩子,能對孩子的教育嚴格一些,因此家長對老師一般都比較熱情,比較尊重。如今家長和老師關係似乎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我的孩子交給你了。教得好,是你的職責;教不好,唯你是問。老師儼然成了家長的知識小保姆。

家長維權是時代的進步,但是老汪以為,現在很多家長的「維權」真地是過度了,很多事是根本不值得投訴的。但某些家長不這麼想,投訴起來沒完沒了,甚至直接投訴到教育局,直接投訴到新聞媒體。投訴應該是為了解決問題,但是有些家長的投訴除了要解決問題外,似乎還要把老師當出氣筒。近年來,只要老師和家長學生發生衝突,不管誰有理,一般都是老師賠禮道歉了事。今天的老師跟受氣的餐廳服務生似乎越來越接近了。

有些不了解教師生存現狀的人常用羨慕的語氣說,你們教師假期多,家長、學生又尊重,真好!我苦笑道:「時代變了,能不被投訴就不錯了。」

家長的過度「維權」讓我們提心弔膽,誠惶誠恐,讓我們的心態越來越像服務員、知識小保姆。學校的某些做法也強化了我們的「服務員」的形象。

大概十餘年前,我第一次作為班主任參加中考送考。學校給我們初三所有的老師都買了紅色的送考服。學校大門口到通往考場的樓梯之間鋪了紅地毯。考生進場時,我們被要求穿著送考服站在紅地毯兩邊,微笑著和學生一一擊掌,以示鼓勵。為了防止學生丟失準考證,學校要求班主任保管,直到開考前才發給學生。中考三天,班主任幾乎在考場隔離區全程陪考。因為學校要防止各種可能的意外發生。比如說,某考生語文考完後,準考證或身份證丟了,為了不讓考生驚慌,班主任要帶著孩子去教導處開臨時準考證和身份證丟失證明。

給考生打氣是應該的,但是如此這般,我真感覺自己就是學生的書童、保姆。都初三的學生了,自己還不能保管準考證嗎?弄丟了準考證、身份證,自己去教導處開證明難道不是一種特殊的教育嗎?我們做的不是教育,我們是在服務,把學生服務得舒舒服服,而後指望他們考出更好的成績。

教師送考

不穩定,流動性強是服務行業的重要特點。如今,即將全國推廣的「縣管校聘」或許會增加我們服務行業的特點。我們要競崗了,競崗失敗就要自己去找學校。我們要被交流輪崗了,即使是你很不想去的學校,但只要你被輪崗到該校,你也得無條件服從。從前,我們的職業是比較穩定的,不久的將來穩定的日子或許就一去不復返了,我們更像是飄來飄去的「服務生」了。

教育「淪為」服務業,教師「淪為」服務員、知識小保姆,一定不會是教育之幸。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今天的局面。我苦思冥想,也許原因如下:

家長過度維權。我們要反思的是是誰給了家長過度維權的底氣。教師弱勢。我們要反思的是教師是如何一步步弱勢成今天這個樣子。某些學校的某些做法把教育做成了服務。我們要反思的是某些學校為什麼會這樣做。願師道尊嚴早日回歸!願教育就是教育!

相關焦點

  • "教育"≠"服務業","教師"≠"服務員"
    如果按照市場規則進行劃分,產業可分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三產業就包含服務業。那麼教育是否屬於第三產業呢?培訓機構和輔導機構來講其實更接近服務業,他們對學員承諾的是服務與質量。而普通的學校,中小學、幼兒園的話其實是不能劃分為服務業的,為啥那麼這麼說?教育不是某一個經濟產業,它為國家與社會培養更多優秀人才並且屬於承擔其他一些職能的專職機構,擁有其他權利和義務。
  • 有人說:「教育是服務業,教師是服務員」,你怎麼看?
    目前有這麼一種提法,教育是服務業,教師是服務員。什麼是教育呢?「教育」一詞來源於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拉丁語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詞的來源,意思是「引出」。哲學大師康德說,人是目的,人永遠不能是手段。人的尊嚴、人的幸福、人的發展才是教育終極性的價值目標。
  • 周教師悲劇根源:教育是服務業,教師是服務員,理所應當無人關注?
    最近關於教育的事件不斷。有一部分人家長對於教育和教師的觀點讓人啼笑皆非。在他們看來,教育就是服務業。教師扮演的角色類似服務員,學生就是來享受服務的。教師應把家長和學生當做上帝對待,受些委屈也是理所應當的。
  • 教育是服務業,教師是服務員?前有嚴夫人,後有趙所長就這樣看?
    關於教育,教師和家長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孩子的未來。而作為教師來說,日常組織教育教學秩序,保質保量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努力提升班級整體教學成績,這是教師的基本職責,在教師組織學生教學各環節中,如果學生沒有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或者不遵守制度管理,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必要的適量教育懲戒。
  • 【賈說】教育是服務業但老師不是服務員
    第三產業包括: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以及農、林、牧、漁業中的農、林、牧、漁服務業,採礦業中的開採輔助活動,製造業中的金屬製品、
  • 當老師,要把教學看成服務業,把自己看成服務員
    當老師,要把教學看成服務業,把自己看成服務員!這句話,是某教育專家說的。那麼,一線老師如何看待這句話呢?這不妥妥的服務員嗎?但是,雖然說得有理有據的,我們還是要說:教育教學,有服務的性質,服務於學生,服務於家長,但是,教育教學,不是服務業!教師,不是服務員!教師可以是園丁,可以是蠟燭,可以是春蠶,絕不可以是服務員。
  • 教育真的是服務業嗎?
    教育永遠都是一個很大的命題,因為誰也不能為它正名!作為一個教育者,每個人都會思考幾個連串的問題:教育的性質是什麼?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圍繞教育的目的,我們要怎麼來做教育?在本輪的的班主任培訓的第二天下午,來自蘇州的教育專家梅洪建老師在開始談到他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之前,為我們詮釋了教育的性質是服務業。他認為學校教師是為家長為學生服務的,學生就是我們的上帝。
  • 教育是服務業還是商業
    教育是服務性行業。但是,它有區別於一般的服務業。 但教育行業不同,比如九年中小學教育,學校提供服務,消費主體不是學生,是國家財政,國家把學校的教育服務項目買回來,無償給予國民適齡兒童,它的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只能由國家的部門來評定,而不是由學生來評定,這就是教育的特殊性,學生只是受體,而不是付款人,這就是學校經常出現學校不夠學位和不能隨意入學的情況,因為當地政府每獲得一個學位都要給學校一個學生的費用的,學校的發展以後也會逐步走向賣服務
  • 教育界的服務員,教師的另一個稱號
    這就是「教育是服務業,教師是服務員」理念的體現,也是過度強調辦人民滿意的學校引起的副作用。原因如下:01家長和老師發生矛盾時,多是老師有錯。很多時候不論事情大小,不細究事情緣由,先判定教師方的過錯對校方有利,有利於事情的解決。學校對家長什麼也做不了,對自己的老師有管理辦法可以制裁,扣工資,取消爭先資格,甚至解除聘用合同辭退。醫院有醫鬧,校園同樣也存在校鬧。很多時候學校為了息事寧人,寧可判自己老師有錯,避免家長再逐級上報惹來大麻煩。可越是這樣不講理的家長氣越盛,以致有些家長全校聞名。
  • 教師是服務行業嗎?對這個問題我可以苟同嗎?
    教師行業是公益事業單位,也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可以說是服務業吧,屬於第三產業(第一產業是農業,第二產業是工業)。但千萬別把教育等同於一般意義上的社會上的那種服務業,別把老師等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服務員。而且如果學校覺得做老師就是做服務,那班主任會非常的辛苦被動,因為要把學生當上帝供著,罵了怕給投訴,嚴格一點怕學生評教亂評,這些對一個班主任老師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對於說教師是服務行業的說法,感覺是對教育的歪曲曲解,不僅對教師有害,對學生有害,而且對國家、民族,家庭社會都是有害的。
  • 教師,必須有自己的尊嚴,絕不能淪為服務員
    作為老師,聽到這樣的言論,真的非常的悲哀。教師整個職業從高高在上的傳道者竟然淪落到了如今的服務者,難怪現在的老師越來越難當了。那為什麼教師這個職業不能是服務業呢?我就從老師的角度簡單談談吧。這麼多年,我們把學生的地位抬得太高了,把老師的地位壓得太低了,這是所有教育問題的根源。第三:容易滋長歪風邪氣,不利於教育的發展。當老師淪落到服務員,你還有什麼權力?能批評學生嗎?
  • 李鎮西:教育究竟是不是服務業?
    有老師留言道:「現在教育已經淪為服務業了,教師一點尊嚴都沒有了。」
  • 教師工資高嗎?人們對教師為何如此「仇富」?
    今天在論壇看到一個有趣的話題:人們對於教師,為何如此「仇富」? 教師工資高嗎? 有高有低。
  • 為何酒店的床上用品是白色的,不怕沾到髒東西嗎?服務員透露貓膩
    為何酒店的床上用品是白色的,不怕沾到髒東西嗎?服務員透露貓膩酒店是我們出門在外的一個居住的選擇,酒店以它獨特的服務和良好的環境贏得了很多的人的喜愛。而大部分人住在酒店的感受就都是很舒服,很乾淨。大多數人都會這樣評價酒店的環境。
  • 大學生餐飲店當服務員,月薪只有4000多,為何還願意幹?
    大學生餐飲店當服務員,月薪只有4000多,為何還願意幹?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個大學生為什麼會去餐飲店工作的現象。按照我們以往的印象,餐廳的我工作人員不需要太高的學歷,一個本科生去做服務員的工作這樣不是大材小用了嗎?
  • 當教育成了服務業,師道還有何尊嚴?
    如果學生來到學校成了「享受服務的上帝」,老師成了被人頤指氣使的「服務員」,那將不僅是教師這個群體的悲哀,更是整個教育行業的悲哀。 把教師當服務員,是對教育本質的扭曲。 把教師當服務員,是對民族未來的不負責。
  • 教師,絕不能淪為服務員!
    教師是服務行業嗎?對不起,如果你是家長,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教育,絕對不是什麼服務行業;教師更不是隨圓就方的橡皮筋。把教師當服務員,是教育最大的悲哀。自古以來,教師在社會上擁有著舉足輕重的社會地位。
  • 教育是一個服務行業嗎?如果是,還需要尊重教師嗎?
    前面回答了一個悟空問題: 「學校教育、教師的工作,是服務行業嗎?「師道尊嚴」還有嗎?」 現在整理一下這個問題。這樣的辦法傳導到老師身上,評判老師水平的高低也就簡化為一個標準:高考成績的高低!ε=(´ο`*)))唉,老師的教育理想最後就簡化為成績、成績、還是成績!當然,最後社會的價值標準也就趨同了,教師的服務價值高低就看給社會、家長、學生提供了一個什麼樣的高考錄取通知書!這不等同於菜市場買菜嗎?
  • 2017瀋陽家政服務業專場招聘會21日舉辦
    為了貫徹落實春風行動工作要求,引領家政服務業規範科學發展,提升家政服務整體水平,引導婦女姐妹積極從事家政服務業。瀋陽市婦聯與市就業局、瀋陽電視臺聯合主辦2017瀋陽市家政服務業專場招聘會暨「家管家」家政服務O2O平臺現場招募活動。  家政服務您知道多少呢?  保潔就是拿塊抹布擦擦灰塵、擦擦地板嗎?
  • 學生、家長對教師師德評價,比重達50%,教育的確是服務業
    >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教師形象、為人師表、教育教學、廉潔從教等方面。根據《南昌市中小學教師師德考核辦法》師德考核採取平時考核與年度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實行自我評價(權重 20%)、服務對象評議(權重 50%)、考核小組評議(權重 30%) 三方評價機制。從評價機制來看,作為自我的評價比重只有20%,服務對象佔到50%。這樣的比重究竟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