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緣深厚的人往往有7個特徵,看看你有嗎,關係到今生得渡
世間有人信佛,說明他或她的善根福德深厚。不信佛的人,往往善根淺,福德淺薄。有「佛渡有緣人」和「佛不渡無緣之人」。怎麼會有這兩種情況,就是信與不信的問題。《金剛經》講「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佛法是通往覺悟解脫生死成佛的寶筏,只有成佛了,寶筏才能捨棄。佛說法浩如煙海,在這麼多法門中,找到自己適合的法門不容易。個人修行要遇到善知識的指導,要有名師指點。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先斷了三惡道「畜生、餓鬼、地獄」的因。
佛緣深厚的人往往有7個特徵:
一、深信因果
佛教主張因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相信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如影隨形。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明白種善因得善果。深信因果的人會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他相信六道輪迴的存在,並找解脫生死六道輪迴的方法,從而會遇到佛法,會對佛法生起信心,並依教奉行。
二、喜歡聽佛號佛歌
聽到佛號感覺很親切,尤其是對本師釋迦牟尼佛很恭敬。對於佛陀所說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淨土,一生成佛,深信不已。喜歡聽佛歌《贊佛偈》「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喜歡聽《大悲咒》,不僅旋律優美,更是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喜歡聽《六字真言頌》,六字大明咒也有不可思議的功德,是觀世音菩薩的微妙本心,能閉六道輪迴之門。
三、喜歡去寺廟親近三寶
空閒的時候常常去寺廟拜佛,聽有修行的出家人講經說法。有的人到了寺廟,頓感身心清淨,常常拜佛懺悔。學佛之人也都喜歡去寺院,為什麼會喜歡去寺院,因為寺院有三寶,去親近三寶,去護持三寶。親近三寶,護持三寶,能獲無上殊勝功德利益,那麼是好還是不好呢?答案在經典之中一目了然,去寺院禮佛是好事。去寺院護持三寶、親近三寶亦是好中之好。《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四、喜歡讀經書常常懺悔
拿到佛經愛不釋手,能恭恭敬敬的讀誦經書。喜歡讀佛經,一遍遍的讀,不厭其煩。所有的佛經都具有增長智慧、消除業障和累積福報的共性。《地藏經》上說「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明白因果,知道無始劫以來做過很多惡業,知道懺悔可以消業障。
五、孝養父母奉事師長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話所講的就是「孝」跟「敬」,就是講的孝道與師道,這是大乘佛法的根本,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父母是我們培植福德的一大助緣。「奉事師長」,師長跟父母一樣,我們也要照顧老師的物質生活,不辜負老師的教誨,不辜負老師的期望。佛法從這裡開始,佛法也到這個地方圓滿。「淨業三福」之「孝養父母」是恩田,「奉事師長」是敬田,「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是悲田,都是在種福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是學佛修行的根本。
六、嚴持五戒十善
五戒是做人的基本,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最好加行十善業包括: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惡口,五、不兩舌,六、不妄語,七、不綺語,八、不貪,九、不嗔,十、不痴。對於五戒十善能夠好好的守持,就是遵循佛陀釋迦牟尼佛的教誨,佛涅槃後以「戒」為師,由戒生定,由定發慧。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就斷了三惡道的因。
七、喜歡護持三寶
三寶即佛法僧,恭敬供養出家人。喜歡量力而行的助印佛經和流通佛經,喜歡送人佛經,讓更多人都從佛法中受益。與人廣結善緣,勸人信佛向善。尤其是勸人念佛,因為念佛是成佛的捷徑。有一個人成佛了,就有很多眾生得渡。所以護持三寶的功德無量,福報無盡,還會得到佛菩薩的護佑。
而禪宗慧能大師說過只接上根之人,所以靠自力開悟,悟後起修是很難的。所以念佛顯得尤為重要,念佛普被三根,利鈍兼收。無論男女老幼、富貴貧賤,行住坐臥都可念佛。只要具足信願持名念佛,預知時至就是知道阿彌陀佛什麼時候來接引你,或者臨終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到西方淨土,即為不退轉菩薩,一生成佛。就可廣渡眾生,實現「眾生無邊誓願度」的誓願。這些眾生裡面還包括我們生生世世的父母和冤親債主。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