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結緣,點點「關注」吧!此文「一千四百餘字」閱讀預計需要5分鐘!
佛家有這樣一句話,叫做「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諸佛如來是出世間的大醫王,能除一切煩惱障礙,卻不能救拔慧命將盡之人。很多才接觸佛法的善信,經常提問的就是,某位「大師」說我有佛緣,你覺得是這樣嗎?
「緣」是佛家認識世界的基本觀念,萬物有緣,才能發生關聯,並進一步發展,乃至產生結果。佛緣亦是如此,它是指某人和佛有感性上的關聯,甚至有似曾相識之感。
《華嚴經》中說:「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實際上,眾生皆有佛性,未來都將成佛,又怎會有不具佛緣的人呢?只不過,有人善根淺陋,有人則有宿世善根。具有這四個特徵的人,佛緣深厚,看看有你嗎?
01親近三寶
「三寶」是佛門術語,通常將佛寶、僧寶、法寶,並列為佛門三寶,它們又被稱作住世三寶。另外,《壇經》中有言:「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覺、正、淨,也被稱作自性三寶。
與佛有緣的人,不但皈依於三寶,更會親近三寶。作為住世三寶,佛法僧並不是讓世人崇拜,而是禮佛、學法、敬僧,最終皈依自性三寶,覺而不迷,正而無邪,淨而不染。如果執著於表象外在,實際是沉溺在妄想顛倒中,反而迷失了自性。
02護持道場
正法久住娑婆,除了出家人的住持,也離不開在家有緣人的護持。對佛家道場的護持,一定是建立在正信的基礎之上,否則進入道場,疑業頓生,自然就會離開。《金剛經》中說,能對佛法一念生信,已經是在過去無量諸佛之前,住下了善根,若能親自護持道場,這是何等的福德因緣。
道場是弘揚佛法之地,所以護持道場要奉行佛教,譬如佛陀管理僧團有「六和敬」之說,道場中也應如此。要有榮辱與共,共進退的發心,不能見到好處就上前,見到責任就避開。有疑惑應公開提出,讓他人可以解釋,不能在背後議論,甚至造兩舌、妄語惡業。
03喜佩佛珠
佛珠為修行法器,它起源於佛世時的「瓔珞鬘條」,經過佛陀的慈悲點化,逐漸成為佛子手中一件斷惡修善的法器。譬如,昔日玻琉璃王就曾得佛「垂示法要」,用香木做成的珠子束心斷念。
佛門中一切法器,都是如來法身之所在,《金剛經》中有言:「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法器在身,不但能莊嚴自身,更能時刻提醒自己,慈悲喜舍,念茲在茲,如是降伏其心。
04菩薩誕辰
人生在世,成住異滅,萬事萬物都在隨因緣而聚散,歸根結底,皆繫於一個「緣」字。佛緣是心與佛菩薩的交流,很多善信的生日,冥冥中會與某位佛門祖師,甚至某位大菩薩的出家日、誕辰相同。此等殊勝因緣,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能在某個特殊日子,心中有「佛」或者「菩薩」的念頭,即是與佛有緣。為何這樣講呢?
緣起性空,世人每一個言行舉止,乃至每個念頭,都是將來一個嶄新的緣起。譬如,你的一個向善的念頭,就決定著未來的結果,而此刻心中憶念諸佛,則為將來種下成佛之因。
總而言之,佛緣就是「聞思修證」佛法的機緣成熟,佛緣深厚的人,就是有機會接近佛法的人。不過,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所以「佛緣」亦無外乎佛家接引眾生的方便說。譬如,十方三世諸佛,成道需歷經三大阿僧祇劫,多生多劫修福修慧的過程中,又會有多少出家日、成道日呢?一念覺即一念佛緣,念念覺即念念佛緣。南無阿彌陀佛。
嘈雜紛擾的塵世間,人生需要一雙看透假象的慧眼。
蓮荷居士每天帶你一起學佛悟道,破解人生迷局。
圖片來自於網絡,侵聯刪。作品均為作者原創,隨喜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