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算是與佛有緣,通常有4個特徵,看看是否有你,
當年,悉達多太子看盡了人間的生老病死,毅然放棄王子的身份,拋棄榮華富貴。出家學道,經歷很多修行,都沒有找到心中的真理。於是才有了雪山六年苦行,每天只吃一麻一麥,瘦得皮包骨頭。悉達多認為這是在冒著生命危險在修行,最後悉達多也明白了這不是自己心中的道。
悉達多最後發現苦行也沒有找到人生宇宙的真理。隨後接受了牧女供養的乳粥,食此乳粥,身體馬上完全恢復。來到尼連河邊,先剔除鬚髮,然後入河沐浴。他走到一棵菩提樹下,在地上鋪了吉祥草,面向東方,盤膝而坐,對天發誓:「如果我不能徹底覺悟,寧可粉身碎骨,也決不從這個座位上起來!」就這樣,悉達多在菩提樹下冥思苦想著解脫人間痛苦的答案。當一顆明亮的星星從東方升起的時候,他突然想通了這個道理。坐了七天七夜,終於悟道成佛。
佛之所以出現在世間,就是因為一大事因緣。《妙法蓮華經·方便品》原文:「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指佛陀釋迦牟尼為眾生開、示成佛之道理,令眾生悟、入佛之知見,《法華經》把成佛當作一件「大事」,因而佛陀釋迦牟尼即是因為此「大事因緣」,才為眾生開示悟入成佛之道理、知見的。
當年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證悟成佛後感慨的說道,「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說明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而且一切眾生皆可成佛,這是《法華經》裡面一再說明的,一切眾生就是所有的人,信佛的、不信佛的,所有的人都要成佛,而這個成佛是由我們自己來努力的。
說白了佛來到世間,就是讓我們解脫生老病死和六道輪迴之苦,並且讓眾生成佛的。所以佛是普度眾生的,可是卻存在「佛度有緣人,」怎麼才算是與佛有緣?
佛到這個世間來,所謂佛度有緣人,什麼是有緣人?經論上講根熟的眾生。這一生當中他可以成佛,這叫根熟。他不是成菩薩,他是成佛。這樣的人有沒有?有。世世代代都有,現前有沒有?有。你沒看見,你仔細去觀察有。什麼叫根熟?根熟的人是什麼樣子?聽話。聽話就根熟了。佛傳授給你三皈,你皈了沒有?皈了那你就成熟。你沒皈。佛教你皈依佛。佛是什麼意思?佛是覺悟的意思。前面講過了,皈依佛就是你要回歸到覺悟。
你不是迷惑顛倒麼?我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依自性覺。這叫皈依佛,不是皈依哪一個佛,是皈依自性覺。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見,正知正見是性德。是叫你從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我們正知正見沒生起來。佛的經典是正知正見,你能夠天天讀誦大乘依教奉行真的皈依法了。佛教給我們持戒,我們真的落實絕不犯戒。佛教我們念佛求生淨土。我真念佛真的發心求生淨土,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你,你不就成佛了嗎?
佛在世時你肯聽佛的教導去做就是有緣,佛涅槃後,我們受持讀誦佛經,遵守佛戒律,老實念佛也就是有緣,因為相信並且發願成佛,這就是有緣。與佛有緣的人,通常有4個特徵:
一,喜歡聽佛號、佛歌,有的人聽到阿彌陀佛和釋迦侔尼佛的聖號,會感覺特別親切,尤其是對佛陀修行的整個過程,令人感動。阿彌陀佛自成佛十劫以來,不停的呼喚我們,和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等諸多菩薩整天忙著接引念佛往生的人。
二,喜歡去寺院,有的人到了寺廟,頓感身心清淨,常常拜佛懺悔。
三,喜歡讀佛經,有些人看到佛經愛不釋手,一遍遍的讀,不厭其煩,也是與佛有緣的特徵之一。
四,看到佛像,心生歡喜。心裡肅然起敬,常生歡喜心,看到佛像很親切。
以上這四種,是末學自己總結的一點心得感受,可能並不全面,與佛有緣的特徵也並僅僅止於這些。但這些都只能說明我們與佛有緣,並不是「佛度有緣人」的那種「有緣」,得是真正意義上的有緣,只有真正能夠信受佛法,依教奉行,在此生得度,才是真正的有緣。
釋迦牟尼佛曾說過一個成佛的方便法門,也稱為極難信之法。就是淨土的念佛法門,是自力和阿彌陀佛佛力的感應道交,它不像禪宗的參禪悟道靠自力,大安法師說過,你靠自力,一定要得到禪定,而且不是四禪八定,一定要得到九次第定;你一定要有甚深的那種智慧,像利劍斬煩惱賊:禪定、智慧要具足,才能滅煩惱賊,見、思惑全都滅盡,你才能夠出離三界的火宅。如果見、思惑還有一毫沒有破乾淨,三界的輪迴決定出去不了,這就是靠自力之難。
能成就往生西方淨土,具足信願老實念佛,能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就是依教奉行,就是報佛恩。因為你今生往生西方淨土,是一生成佛的,而成佛後是要廣渡有緣眾生的,所以念佛法門即是難信之法,又是成佛的捷徑,如果你信念佛,依據因果來說,那說明你生生世世善根福德都很大,遇到念佛就好好珍惜吧。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