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有佛緣的人,才能接受佛菩薩的教誨,解脫苦惱,不過從深一層角度上講,眾生皆有佛性,也就是說,每個人也都與佛有緣。經云:「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吾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
既然眾生皆有佛性,那為什麼又說,佛不度無緣之人呢?這與眾生的緣有關係,比如說,一個人和地藏菩薩有緣,觀音菩薩度他,他就沒有感應。如果這一生沒有遇見地藏法門,那今生就與佛無緣,無法得度。佛菩薩是慈悲的,但不是萬能的。
從一般意義上來說,只要心中有佛,就會對佛法感興趣,就很容易遇到自己適合的修行法門。當接觸到佛教,對佛菩薩生起恭敬心,禮拜佛菩薩的時候,就會有感應,得到佛菩薩的加持,開啟自己本性的智慧。
雖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有佛緣,但是很多人,卻難以得知自己佛緣深淺的問題,有些人因業障太重,迷得太深,佛也無法度化他。有的人善根很深,就容易得度。一般來講,生活中有3種人,佛緣深厚,看看有你嗎?
第一種、相信因果的人。
因果是佛教的基本教義,教導我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因果不是任何人創立的,而是自然就存在世間的,通俗講,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道理。相信因果的人,就很容易走上學佛之路。
很多人不信因果,肆意妄為,生活中遇到不幸不順,總會埋天怨地,自己身上的原因從來不去想,殊不知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都是因果。
第二種、常行善舉的人。
有些人沒有信仰,但是心地善良。俗話講 :與人為善,就是與己為善。善心自然與佛心相應,所以常做善事的人世最有佛緣的,一定會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遇到合適的佛緣,當下就能對佛教所講的因果道理深信不疑。
常行善舉的人,不僅能廣結善緣,也會在行善過程中增福增慧,為自己學佛修行積累資糧,所有的善舉都會轉化為福報,當機緣與因果成熟時,佛緣自然會來到我們身邊。
第三種、謙虛低調的人。
謙虛的人,不會狂妄,更容易虛心接受善知識的教導,當然就不會對佛法拒之門外,也會去謙虛的學習。為人謙遜,樂善好施,本身就是福德具足的表現,正所謂:「滿招損,謙受益,」這種人也是很有佛緣的。有些人就不同,對自己不懂的道理,非但不去學習,反而說是迷信,這種行為都會招感黴運。
對于謙虛低調的人,他們一旦與佛結緣,將會更加樂善好施,因為他的心性與佛菩的心性非常相應,學習佛法就能常生歡喜心。即使一個人不學佛,但是他的行為,積極行善,冥冥之中,也會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護佑。
總之「緣」很重要,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改變的,只要「緣」改變了,事物就改變了。所以只要我們一定要廣結善緣,生活中所有的一切境遇,都會變得和善。願大眾,諸惡莫作,歲歲平安;眾善奉行,年年如意。南無阿彌陀佛。
紅塵俗世,你看破了嗎?我們來聊聊「紅塵因果」的真相
鬼神之事,《太上感應篇》中,記載的很詳細